(一) 巴黎篇-----對巴黎不感冒的人眼中的巴黎
關於巴黎之一:巴黎的公式
我在加拿大溫哥華教法語為生,每隔兩年去法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這次和大樹一起去,而且他確定了主題,探尋葡萄酒的前世今生,我們的一整個月便注定要作農夫狀,天天去和葡萄打交道。
巴黎的日子,居住在我大學同學家裏。她家住在巴黎的南郊,非常靜謐的一個小城---Antony
那些描寫巴黎的風景和心情的文字就讓我略過吧,全世界無數的遊客文人藝術家都留下了他們的感悟,我也曾經在這兒躑躅過,戰鬥過,傷感過,甚至厭倦過。
我對這個城市有深厚的感情,愛恨交加。
這種感情是極其主觀和個體的,如果寫出來,會導致偏執和非理性,尤其是和自己的先生一起旅行。他在那兒極其傲慢地呱呱呱發表他的高見時,我想起一部電影的名字“萬箭穿心”。
我選擇沉默。
大樹對於巴黎,沒有非常美好的感覺,其實,出發去巴黎前,他都抱著對世界所有大都市的偏見,巴黎也不例外。
我的巴黎的同學們,你們千萬別傷心。餘下的巴黎之外的法國,他無限真誠地擁抱了它們。
我在法語課堂上,講述巴黎的風土人情時候,寫了下麵一個公式:
Fance = Paris + Le reste de Paris (France=Paris + the rest of Paris),這算嘲諷巴黎人的自大麽?
大樹對於這個巴黎之外的地方的法國,發生了神聖的膜拜,他是那麽熱愛法國鄉村的小路葡萄農地和村莊,以及村莊裏的人們。
不過,陰雨連綿多日的巴黎,依然是俊俏優雅而文藝的。
巴黎南郊的小鎮An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