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乘《海上自由號》巡遊記

(2015-01-24 03:42:54) 下一個

乘“海上自由號”巡遊記

 

一、巡遊概述

移民加拿大以後,聽說坐遊輪是一項非常令人賞心悅目的旅遊項目,兒子和兒媳從年初就開始計劃這次旅遊,因為遊輪都是從美國的港口啟程,所以他們提前給我們兩老辦好美國簽證,9月份從網上訂好票,全家人都期待孫姑娘放假後的這次旅遊。

20141214日淩晨4點多,我們全家6口人(老少三輩,5個大人一個孩子,其中老伴偏癱坐輪椅),乘飛機從多倫多飛到美國的奧蘭多,然後租車到海港卡納維拉(Canaveral)。從奧蘭多到海港卡納維拉,沿途都是綠樹,氣候溫暖,仿佛由寒冷的冬天一下子進入夏季。

在海港碼頭辦理登船手續時,看見不少退休的美國老人在碼頭上走來走去,幫助遊客填表登記或解決問題。據說這些美國老人都是在做義工,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到美國,對我來說,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新鮮事。

驗票登船後,我們全家在11層自助餐廳先解決了午餐問題。下午4點半遊輪起航,緩緩向東加勒比海駛去,開始了我們一周的海上巡遊。

遊輪起航以後,有兩項活動:一是緊急情況下救生演習,要求全體遊客都參加;另一項是船長率他的助手向遊客表示歡迎,並對這次巡遊做簡單介紹。這兩項活動結束,便到了晚餐時間。

遊輪上的新生活,對於一輩子生活在內陸並第一次坐遊輪旅遊的人來說,那種新奇感是可以想象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我們都是從船上的第一層到船上的第15層參觀巡視,熟悉遊輪上的環境。在第12層甲板眺望大海時,不免想到,世界隻有最富裕的國家,才造得起這樣巨大的豪華遊輪,才玩得起這樣的海上巡遊。我們中國近代如果不是在內憂外患中掙紮,如果建國後不是瞎折騰,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謀發展,今天我們的海洋中不是可以照樣有遊輪來來往往嗎?又想到,我們這些六七十歲的中國大陸退休老人,能到美國來坐遊輪在海上巡遊,特別是像妻子這樣坐輪椅的殘疾老人,這簡直是如同白日夢。如果沒有兒子和兒媳的孝心,我們哪裏能夠有今天……

遊輪行駛了兩天兩夜,第三天一早停靠在一個叫Cococay的海島港灣岸邊。遊船上的旅客紛紛下船到島上遊覽購物,有的則帶著行裝去進行潛水運動。兒子和兒媳帶著孫姑娘加上親家母共4人,去島上遊玩,我因老伴坐輪椅行動不便,便下船在岸上推輪椅轉了一圈,便回到船上。島上觀光的遊客按時回來以後,下午3點,遊輪重新起航。

第五天早8點,遊輪又停靠在一個叫St.Maarten的海島的港灣裏,港灣三麵環山,一麵是海,海灣中停靠的大小船隻很多,光巨型遊輪就有4艘。據說此島隸屬法國和荷蘭兩個國家,島上以加工高檔鑽石首飾和手表著名,這些首飾和手表價格昂貴,非一般人能夠消費。船上遊客再次下船觀光和購物。我和老伴仍然隻在船下岸邊碼頭上活動一會,就回到船上。遊輪在這裏停了一天,直到入夜,島上滿山坡都是燈光閃爍,遊輪才緩緩離開。

本來按計劃,遊輪沿途要停靠3個海島,供遊客觀光購物,說是因遊輪動力不足原因取消了一個海島的旅遊項目,每個旅客退了一些美元。

遊輪從St.Maarten港開始返航,兩天後,遊輪回到原來登船的港口卡納維拉。然後我們租車回到奧蘭多,下午在奧蘭多商店購物,晚上飛回多倫多。

就這樣,我們一家6口,乘遊輪在東加勒比海巡遊一周,順利返回。從溫暖如春的美國南方,回到隆冬季節的多倫多。覺得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經曆,特把這次旅遊的具體情況做一個記述,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二、          “海上自由號”簡介

我們從奧蘭多驅車到了卡納維拉海港,一眼就看見“海上自由號”停泊在港口,它就像一棟雄偉的高樓大廈靜靜地矗立在岸邊。

走進遊輪,隻見裏麵到處都幹幹淨淨,地板和樓梯上都鋪有漂亮的地毯,打開住宿的艙室(Stateroom),從床上的枕頭鋪蓋,到衛生間的毛巾洗漱杯,一切都布置的非常整潔美觀。兒子說,這裏就像一家5星級賓館。由於兒子兒媳都是工薪階層,所以我們訂的艙室都是經濟艙,白天進去也要開燈;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多花錢預定靠加甲板的艙室,不僅裏麵寬敞,白天光線好,而且透過窗子就可以觀看大海。好在除了晚上睡覺,白天人們都在室外活動,有個整潔舒適的住處,已經十分難得。

有關材料介紹,該遊輪是2006年由一家美國公司耗資約8億美元,費時18個月建成。遊輪排水量為15.4萬噸,長度為338.9米,從甲板上的第一層艙室到最高的15層,設有近20多部電梯,從船的前部、中部到尾部,都可以非常方便的上下往返。該遊輪載員包括船員在內,共計5728人。可見,整個遊輪是一艘超級大賓館,它的巨大令人驚歎。讓我們把“海上自由號”遊輪從1層到15層供旅客生活和娛樂運動的場所及設施先做個介紹。

旅客首先踏上的是遊輪第1層。這一層主要是貨倉,儲存船上所需的物資和貨物等。另外還設有一個醫療站(Medical Facility),遊客在旅遊中突然身體出現不適,可以在這裏診治。

2層設有會議中心(Conference Center),供船上開大會時使用。還有就是客艙(Stateroom),這一層應該都是經濟艙,因為4層以上的客艙才開始有麵向大海的玻璃窗。

3層遊客活動的場所較多,最重要的是在船頭部位的一座大劇場,整個劇場建築完全和陸地上一樣,空間巨大,分樓上(在第4層)和樓下(在第3層),有1300多個座位,每晚這裏都有節目演出。在船尾部位是一個大餐廳(Diningroom),可以供上百遊客同時用餐。在船的中部,還有一個小溜冰場,場地不大,比一個籃球場略小,但可供遊客在上麵滑冰,也可以做滑冰表演。我們全家就在這裏觀看過一場相當有特色的滑冰表演。其它還有一個藝術畫廊,有些美術作品供遊客欣賞和購買。還有地窖,大概是儲存低溫保存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4層,在船尾部除一個大餐廳以外,其它有一個賭場(Casino),裏麵有幾十台電子賭博機,供遊輪上有這種興趣愛好的遊客去過癮。在這裏,我聞到有些許煙味,估計有人抽過煙。這層最使我感興趣的是散步甲板,可以從船頭到船尾繞船一周,近距離觀看海浪和岸上的景觀,或在船頭遠眺茫茫的大海,讓人陷入遐想之中……。

5層最顯眼的是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估計有100多米長,4層樓高的空間,街上有不少免稅商店,這些商店除了日用百貨、衣物、酒類以外,還有手表首飾之類出售,總之,商店是從旅客需要角度考慮設置的。再有就是一個24小時供應開水、咖啡和糕點的店鋪,裏麵設有沙發和桌椅。開始不知道這裏有咖啡和開水免費供應,喝慣熱水的老伴和我很不習慣,第三天才發現這裏有開水,十分高興。有一次我深夜4點去打開水,見有老人坐在那裏喝咖啡。心想,人到老年,睡眠少,這裏清淨幽雅,遮風避雨,老年人深夜閑坐聊天,十分愜意。看來遊輪設計真是考慮太周到了。在商業街的盡頭,是遊客服務處(Guest Relations),經常有遊客在服務台前排隊辦理各種手續,或解決遊客遇到的問題。

6層到第10層,均以客艙為主,其中第7層有一個小型無人管理圖書館,第8層有一個電腦上網室。

11層是遊客最愛去的一層,因為在船尾部有一個巨大的自助餐廳,裏麵同樣可以容納一兩百人同時用餐,而且食品的花色品種繁多,水果糕點樣樣俱全。旅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盡情享受美食。餐廳外有露天遊泳池,泡澡池,酒吧,露天影院,演唱小舞台,船邊一律裝有玻璃窗,可以擋風避雨。在這裏設有上百的日光浴躺椅,還有自助雪糕免費供應機……總之,從早到晚,在這一層用餐和進行娛樂活動的遊客特別多,所以這一層顯得特別熱鬧。

12層是遊輪最高的露天場所,最開闊的一層,因為第131415層的建築麵積不大,所以,這一層有繞船一周的跑道,每天早晨都有遊客乘電梯上來,或觀看海上日出,或迎著海風或朝陽散步和跑步。在跑道旁邊,擺放著上百的躺椅,供遊客邊望大海,邊進行日光浴。這層還設有登高望遠的觀望台,登上觀望台,視野特別開闊,仿佛自己是懸在大海的上空,人們在這裏不免有一種心曠神怡和飄飄然的神仙感覺。不過,在船的前部還很巧妙地安排有健身房,裏麵有近20多件健身器材諸如跑步機、拉力器等;在健身房兩旁是按摩室,進行有償服務。在船的尾部有視頻室,供遊戲機愛好者在這裏消遣,還有臨時托兒所,遊客可以在開放時間,把自己帶的3——5歲的小孩放在裏麵,有人免費照看。

13層的船尾部,有一個運動天井,裏麵有一個籃球場,有一個攀援牆,一個微型袖珍高爾夫練習場,最後麵是練習衝浪的人造海浪激流,這裏有專職教練進行輔導。

14層的靠船頭部位,建有一個半圓形的客廳,類似於一般輪船的駕駛艙,透過半圓型的玻璃窗,遊客可以一覽無遺地在這裏觀望大海。客廳裏麵有沙發和桌椅,有一個吧台,為在這裏觀望海景或日出日落的旅客提供飲料。客廳內還有一個小舞台,舞台上有一些樂器,顯然,遊客可以在觀海的同時欣賞音樂或歌手的演唱。在客廳後麵,有棋牌室,裏麵有14張牌桌,還放有一架鋼琴。另有一間是專供有會員卡的遊客出入的俱樂部。這些設施,無疑都是為遊客過神仙日子而考慮安排的。

15層是遊輪的最高層,設有一個很小的教堂,供教徒做禮拜。

從以上關於遊輪的介紹中不難看出,整個遊輪的規模和設置,就是力圖把遊輪打造成為一個海上樂園,供乘遊輪巡遊的旅客吃喝玩樂,讓他們在一周度假期間,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鬆。

 

三、          遊輪上的各項活動

在遊輪上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一是體育活動,二是娛樂活動,三是上島遊覽購物活動。

先說體育活動。一般來說,西方人對體育鍛煉比較重視,所以,遊輪上的規劃和設置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每天早晨,在12層甲板上跑步的遊客多是老外,既有年輕男女,也有老年人。他們穿著運動衣和運動鞋,迎著海上的晨風,繞甲板跑了一圈又一圈。甲板上畫的跑道有兩條,一條是供跑步用,一條是供散步用,各行其道,而且不管是跑步或是散步,大家都是逆時針方向行進。可見,老外在這樣容易忽視的細節上,也特別講究規則和秩序。

其次是進行日光浴。在中國老百姓中雖然也講老年人多曬曬太陽,但在年輕人中這樣普遍重視日光浴的人還很少。考慮到西方人講究日光浴,在第11層和第12層,在空閑處幾乎到處都擺放著折疊躺椅。每當早餐後,明晃晃的太陽出來,一些男男女女戴著墨鏡,穿著遊泳短褲,先是下水遊泳或泡澡,然後就是領取兩個毛巾被,躺在躺椅上曬太陽。在11層光線柔和的地方,有些老外還在躺椅上看書,一躺就是一兩個小時。望著這些赤身裸體躺滿整個甲板的男女,有的全身皮膚已經曬得如同大蝦一般粉紅,你就想到中國人老是強調補鈣,究竟是日光浴好,還是補鈣好?真是值得考慮。

再其次是籃球、乒乓球運動,還有一些帶有冒險性質的攀援和衝浪。不過,在進行攀援活動時,不管是成人或兒童,都要係安全帶和戴安全帽,並有專人拉著安全繩加以保護。所以,兒子和8歲的孫姑娘都攀了兩次,鍛煉膽量,體驗攀援的樂趣。而衝浪則是另一項需要冒險精神的運動,沒有學會衝浪的人,在練習的時候,盡管有教練站在旁邊牽著初學者的手,但教練一放手,初學者幾乎每次都要跌倒在激流中,被衝上高處,成了落湯雞。盡管如此,一些喜歡冒險的美國男女衝浪愛好者,仍然一次又一次刷卡排隊,反複練習。

此外,三層甲板的滑冰運動也很吸引人,兒子兒媳和孫姑娘都去劃過幾次,他們在那裏戴上安全帽,穿上帶冰刀的鞋,每次可以在音樂聲中,練習滑冰半小時。總之,遊輪上的運動項目十分豐富,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擅長,自由選擇。

再談娛樂活動。遊輪上,每天晚上在大劇場裏都有演出活動,有時是歌舞雜技,有時是類似於中國單口相聲的脫口秀。由於遊輪上多是美國本土來的度假遊客,外國的遊客占比例較小,所以這些演出的節目,多是根據美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而安排的。每天晚上劇場裏座無虛席,有些人還站在最後排。在節目演出中,舞台上的演員和台下的觀眾經常互動,特別是脫口秀的演出,演員和觀眾的交流更多,演員的幽默話語,常常引起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場麵十分熱烈。可惜,我們華裔老人語言有障礙,即使像兒子和兒媳來加拿大多年,語言交流已經基本過關,他們也覺得脫口秀演員講得笑話,有不少微妙之處不能像老外那樣理解得透。這就像懂中文的老外,他們對我們華人喜歡的那些相聲和小品,也有欣賞障礙一樣。此外,劇場還安排有立體電影放映,供遊客觀看。我注意到,在劇場裏無人大聲喧嘩,無人亂丟紙片,劇場幹淨清潔,空氣清新,安靜有序,這種社會文明程度,令人讚歎。

除了每晚的演出,白天如果沒有下船登島旅遊項目,在11層的遊泳池旁,則有跳水表演,性感猛男或美女秀,這些節目表演時,在場的觀眾都被吸引,並且參加互動,給表演者打分,場麵十分熱烈。在這裏,即使沒有什麽節目表演,也會有男女歌手在小舞台上為在那裏休息的遊客獻歌,千方百計讓遊客心情愉快。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滑冰表演。由於冰場裏看台座位較少,遊客觀看這場表演,需要提前在網上預訂。預訂成功的遊客要按時提前入場,客滿閉門。那是在一個下午,表演準時開始,大幕拉開,在音樂聲中,10名運動員登場做花樣滑冰表演。這些運動員個個動作敏捷嫻熟,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其中有一段演出,運動員都穿著中國式運動服,運動服的後背上是人們都熟悉的圓形陰陽八卦圖,他們在中國音樂旋律的伴奏下,表演中國功夫。作為一個在中國文化熏陶下長大的華人,看到這段表演,感到十分親切。心想,這才是真正的軟實力。人家心悅誠服地學習你的優秀文化,從內心喜歡你文化傳統中的一些東西,這才是你讓人佩服,讓人尊敬的地方。

遊輪上其它一些諸如跳舞、打牌、賭博、玩遊戲機等等,在這裏就不再一一介紹。但應該一提的是,在遊輪上還有一些專為兒童舉辦的活動,如教孩子們如何做麵包,讓孩子們排隊登台表演自己最拿手的節目等等,每個登台表演的兒童,大家都掌聲鼓勵。這些活動也很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

最後,我再提一下登島觀光旅遊的項目。每次登島前,遊輪上都有專人向準備登島的遊客做介紹,介紹島上的自然和人文概況,以及旅遊觀光的重點等等,並且有車和導遊陪同,但要另外付費。據兒子講,在島上遊客可以自由選擇潛水活動,或者坐纜車登高望遠,或者到商店購物……。總之,登島活動,可以使遊客的旅遊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          遊輪上的飲食和服務

遊輪既然是海上樂園,那麽在飲食和服務上,也必然十分講究。

首先說飲食,遊輪上有四個大餐廳,都是免費進餐。其中11層的自助餐廳,我們兩老最喜歡去那裏用餐。前麵已經提到,裏麵有各種精美的食品,諸如各類糕點,各種新鮮蔬菜,烹製的雞鴨魚肉和各種海鮮,還有各種瓜果,可以說山珍海味應有盡有。不過,我們兩老仍然按平日的習慣,早點喜歡喝熱牛奶,吃點麵包或糕點,外加一點水果。午餐我們喜歡米飯,炒菜,由於平日很少吃三文魚,醬牛肉,烤肉等佳肴,機會難得,也經常品嚐。外加一點水果和甜點。總之,不同國家或地區來的遊客,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吃得很舒服,很滿意。在進餐中,常有餐廳服務員到身邊詢問,看需要什麽飲料,比如咖啡、冷飲之類,隻要你開口,這些服務員會馬上給你端來;你也可以請服務員代購啤酒、紅酒之類。我們中國老人喜歡喝開水或茶水,服務員根據你的請求,也可以把滾燙的開水或茶水送上你的餐桌。   

晚餐被稱為正餐,兒子和媳婦常安排全家去四層餐廳進餐。進入餐廳要求衣著整齊,最好男士是西裝領帶,女士也要衣著講究。全家人圍坐在預先訂好的餐桌前,侍者先把英文菜單送來,請遊客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一一點菜和點甜點。這對我們這些英文水平很差的華裔老人來說,肯定是瞎子點燈,沒什麽意義。好在兒子媳婦英文好,一切由他們安排。餐前每人前身先圍上一塊雪白的餐巾,然後侍者送上一盤小麵包和冷飲。按我們的要求,每次還送上兩壺燙開水。十多分鍾以後,第一道一小碗牛肉湯或海鮮湯之類送上來;再等1020分鍾,所點的龍蝦、牛肉、醬鴨等才端上餐桌,每人的分量不多,但基本夠吃;最後是甜點或雪糕之類,也是根據每個人點的品種送上來。如果要啤酒或葡萄酒,另外購買。這種吃正餐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和口味來安排;其次是餐點做得非常精致和講究;再其次是在進餐期間,客人有很充足的時間聊天,或者是觀望玻璃窗外的茫茫大海。餐廳裏,每桌都有身穿白襯衣黑背心的侍者專職為這一桌服務。在用餐時,還有照相師為客人照相。我看一桌一桌食客,桌桌都是談笑風生,喜氣洋洋。顯然,這種所謂正餐,從內容到形式,大概都是沿襲過去西方貴族的傳統,把進餐當成大家彼此交流談心的一種聚會,而侍者周到的服務,還顯出食客的尊貴。但對於我們這些過慣普通人生活的華裔老人,似乎有些不習慣,我覺得這種所謂正餐太繁瑣,太費時間,太過分講究排場。比如餐桌上的刀叉盤子之類,有些還沒用,侍者就收走換新的。

再說服務。遊輪上的服務,同樣也是精心安排。每天下午,在各艙室的床上就放有兩三份印製精美的材料,其中一份是《巡遊指南(Cruise Compass)》,裏麵詳細介紹遊輪第二天的各項活動內容。比如為方便遊客第二天觀看海上的日出和日落,在指南的開頭醒目部位,把日出和日落的具體時間印出;指南上也把遊輪上各餐廳的開放時間,具體告知。其次,也是在醒目部位,把第二天的氣溫也印出來,方便遊客著裝。還有,第二天遊輪上開展的各項活動的具體時間,活動內容,以及在第幾層甲板,也逐項印出來,以便遊客做好第二天的活動計劃,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每天擺在床上的第二份材料是《當日建議(Daily Offers)》,向遊客介紹一些當天的重要活動,以免遊客錯過機會。此外,遊客在住宿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有什麽要求,如是否需要把房間內的雙人床拆分成兩個單人床,或合並成雙人床等等,也用書麵問卷的方式,旅客如果需要某項服務,可以在問卷上打鉤,在你離開房間之後,服務員就會按你的要求給你及時解決。總之,遊輪的管理者為遊客考慮得十分周到,從早到晚,整個一天的活動,從進餐到各項體育活動、娛樂活動、遊覽活動,以及遊客可能遇到的問題,都盡可能一一通過書麵形式與遊客溝通和解決,使遊客在巡遊中感到方便舒適和輕鬆愉快。可惜,由於自己的英文水平低,這些寫得生動有趣的材料讀起來十分吃力,不免錯過一些很好的觀摩機會。

當然,使遊客感到更具體的是遊輪上睡艙、餐廳,以及各個遊客活動場所所的服務。我們睡艙的服務員是一位菲律賓年輕女性,她與遊客見麵總是微笑並友好地打招呼。她總是在遊客離開艙室以後,把室內整理得非常幹淨和整潔,一塊剛剛用過的雪白的毛巾,她也要換成新烘幹的幹毛巾。一般賓館或飯店,每天服務員隻是整理一次房間,而遊輪上艙室服務員則不止一次。在餐廳,服務員都是統一著裝,不管是站在服務台裏的服務員,還是在餐廳走來走去的服務員,都是有問必答和有求必應,態度友好溫馨,讓遊客感到十分溫暖。另外,假如你在遊輪各層走動散步,可以經常看到船員在工作——有的在用毛巾或抹布擦拭船邊的欄杆,有的在用拖把拖甲板,有的在維護船上的設備……總之,遊輪上到處都是幹幹淨淨,一塵不染。一次,我早晨4點多起來,到高層甲板上的各活動場所參觀走動,看到在第1415層,已經有船員在擦拭樓梯的扶手……。

遊輪上的船員和服務員何以如此敬業?我想僅僅靠製度進行管理,如小費製度,上下班打卡等,這固然有效;但是分布在遊輪各個崗位上的船員和服務員,他們人數眾多,又十分分散,如果他們內心沒有一種內在的敬業理念,他們能夠那樣自覺和勤奮的工作嗎?他們的敬業精神是否就是德國思想家韋伯所指出的那種新教倫理?

在第11層的大餐廳裏,我們遇到幾個中國女服務員,她們都是20歲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分別來自雲南、湖南、常州、長春等地,她們大學畢業後,在網上看到美國的招工信息,通過中介和麵試,合格以後來美國打工。據他們講,遊輪上的服務員除了美國本土的以外,還有分別來自印度,菲律賓,牙買加,巴基斯坦等國家移民。遊輪上的船員幹得好,可以續簽工作合同。看到中國的開放政策使這麽多的年輕人走出國門,來到世界最發達的美國,想到當年我們的閉目塞聽,如同井底之蛙,真有一種換了人間的夢幻感覺。

 

五、幾點感慨

人在經曆一段夢幻一般的生活之後,常常有一些感慨,我也有幾點膚淺感受想寫出來就教於讀者。

第一,早就聽說,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拚命工作,盡情享樂,這次有了親身體會。碼頭上衣著整潔的美國老人做義工時的情景,遊輪上美國船員的勤奮敬業,是否可以代表美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精神狀態?如果能代表,說明美國人在一種倫理文化指導下,是自覺自願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為管理製度的約束。其次,在遊輪上度假的美國人,又使我們看到他們在休息和娛樂中的精神風貌。在遊樂場所的美國男女遊客,他們生龍活虎,放聲大笑,性格都顯得十分開朗;在衝浪激流旁,他們興致勃勃地排隊等候,對激流中的險境,他們勇於挑戰,顯示出美國人的冒險精神;在餐廳或其它公共場合,他們講文明,講禮貌,守秩序,即使偶爾發現有人由於疏忽站錯位置,他們不是怒目而視,而是善意地提醒;在日光浴時,無論年輕人或是老年人,打開書本讀書的人很多……另外,雖然在購買遊輪的客票中,已經預付了小費,但據華裔服務員講,美國遊客比較大方,對服務周到的服務員仍然要付小費。還有這樣一件小事,一天傍晚,我和老伴在13層的客廳裏觀看日落,一對50歲左右的美國夫婦和我有些簡單交流之後,那位美國妻子見我們沒有戴墨鏡,就把自己的墨鏡給輪椅上的我老伴戴上,怕她的眼睛受到強光刺激。這一細節,十分平淡,卻也反映出這個美國婦女對殘疾人的關心和同情……總之,遊輪上的美國人給我留下的印象良好,他們的言行舉止和精神風貌,都體現了文明社會普通公民的特點。當然,電視上告訴我們,美國警察對黑人濫施暴力,校園槍擊案時有發生,搶劫殺人的現象也存在……說明文明社會仍然有黑暗麵存在,我的認識僅僅是在一個有限範圍內的觀察和感受而已,不知是否太皮毛?

第二,兒子說,作為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的技術移民,沒有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沒有他們夫妻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有機會來享受遊輪上的這種生活的。的確,這種體麵和有尊嚴的生活固然讓人感到幸福快樂,可是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千加元以上的票價還是難以承受的。回顧兒子和兒媳來到多倫多以後,他們經曆了過語言關的艱辛,經曆了求職的焦慮,經曆了失業的痛苦,經曆了節衣縮食的煎熬……那時他們哪裏敢想到去美國坐遊輪?哪有閑心去度假?即使回國探親都要精打細算。但他們靠吃苦耐勞和勤奮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種經濟比較寬裕的境地,每年可以外出旅遊一兩次,也可以隨時回國探親。我想,在國內那些住別墅,開好車,過上富裕生活的人,不是紅二代,就是靠錢權交易,靠巧取豪奪,靠邪門歪道等等發財致富的人;一個技術人員沒有背景,沒有權力,靠打工吃飯,能買一套寬敞像樣的住房嗎?我親眼看到一對在北京讀完大學的年輕夫婦,他們留在北京打拚三年,由於買不起住房而被迫回到老家陝西從頭開始。在電視劇《蝸居》裏對當代一些大學畢業生的生存處境,表現得很真實。在美國或者加拿大,固然也講門第背景和人脈機緣,也有巧取豪奪,但這種現象畢竟是個別和少量的;相對中國大陸來說,就業的機會和分配的多寡,就更為公平。因此,在多倫多的兩年時間裏,我親眼見到不少年輕的技術移民,他們憑自己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都住上寬房大屋,過上比較富裕和體麵的生活。

第三,我們夫妻的三個孩子先後移民到加拿大,妻子中風偏癱多年,在這種情況下,二兒和兒媳在七八年前給我們兩老辦了移民申請,通過審批,兩年前來到多倫多,住在兒子兒媳家,我們兩老晚年從此有了依靠。在近兩年的時間裏,我親眼目睹不少華裔老人為子女照看孩子,做飯做菜,使年輕人安心工作和免除後顧之憂,老少三代,和睦相處。但也看到一些家庭裏老人和兒女相處艱難,老人和兒女常有磕磕碰碰;有的甚至含淚離去。我們兩老來到這裏以後,盡管對兒子兒媳很少能幫什麽忙,特別是在他們夫妻的艱苦創業階段,都是親家母在為他們提供後勤支持,但我們兩老來了之後,處處受到兒子兒媳的關心和照顧,他們給我們買衣服和鞋子,問寒問暖,倍加關心,對我們在大陸貧困日子中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媳婦沒有一點難看的臉色,兒子也總是耐心提醒。在兩年中,兒子兒媳帶我們去落基山天然大公園旅遊,帶我們去古巴度假村,這次又帶我們去美國乘坐遊輪……每次乘車都是兒子把他母親抱上抱下,這在當代社會,應該說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有時我不免想到《紅樓夢》中兩句話:“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說明自古以來,兒女心裏裝著父母,對父母的衣食冷暖關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更多的是男孩長大成人後,一心撲在事業上,心裏裝著老婆孩子,能偶爾想到父母的處境和冷暖,關心一下,問候一下,已經算不錯了。而我們的兒子和兒媳卻用他們的孝心,給我們兩老的晚年帶來溫暖的陽光!這使我不能不感到,在自己充滿磨難和不幸的一生裏,晚年能有這樣的境遇,也算是是老天的垂憐和眷顧!

 

 2015/1/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潘文鳴 回複 悄悄話 以上是一位多年好友的來函。因為是稱讚的話,發出來有些不謙虛。因為讀者好壞都不說,所以特拋磚引玉,希望能看到讀者的心裏話。大兒子也有一句鼓勵稱讚的話,認為這篇遊記可以發。這些鼓勵促使我決心把另一篇遊記也寫出來。
潘文鳴 回複 悄悄話 因若英夫婦出國了,我正好來北京搭個手,有幸和陳先生共同分享您的遊記。真是寫得太好了,情景交融、有感而發,深受教育。的確我國在毛的獨裁下太落後愚昧還自以為是,與美國國民生活有天淵之別,所幸我們兩家可算是走出了火坑。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了超級大國的神仙日子,孩子爭氣呀,不容易。特別像你的兒子兒媳世間少見,真是天大福氣。咱們都要保重身體,多過些好日子,多見麵說共同擁有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