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生生不熄
(2004-09-02 23:16:09)
下一個
磨齋居士
漢族,顧名思義,得名於2000年前的漢朝。但是漢人的主體早在夏商就形成了。在5000年的曆史長河裏,漢族從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發展成為今天擁有13億人的世界之最。漢族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證明。然而,漢族的發展卻是一部血淚史。
漢族文化雖然一直都十分發達,但是軍事和政治實力隻有在漢朝之前十分輝煌。如果假設上古的夏商周都是漢人的祖先成立的漢人王朝,那麽這段時間應該是漢人政治和文化的黃金時期。中國的核心省份華北,華東,中原,渭河流域和江南地區都是在那時奠定的。這些省份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是文字完全相同,這也許可以歸功於秦始皇了統一文字了。這些地區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從來沒有任何主動分裂傾向。從周朝開始,漢族就開始抵禦周邊的其他民族的滲透。西周以烽火戲諸侯引來黨項羌的入侵而結束,當時鹹陽被毀,周厲王被殺。周平王將都城遷到洛陽,這是漢族在外族威脅下的第一次大退卻。東周和北方民族的關係比較穩定,主要是以趙國為代表開始修築長城,抵禦北方的馬背民族。同時,趙國胡服騎射向外族學習先進的戰爭技術。漢族的軍事力量在漢朝達到頂峰。漢朝初期,漢武帝為了鞏固疆域,開始向北方進行一係列的主動出擊。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年輕將領戰戰告捷,匈奴從此一蹶不振。新疆蒙古和中國腹地的曆史淵源就是在那時奠定的。以及後來的李廣都成為漢族的不朽的民族英雄。
漢朝以後少數民族開始進入中原,漢族的軍事和政治力量乏善可陳,血淚史就開始了。以後的主要朝代中,嚴格來說隻有宋朝和明朝是完全以漢族為中心建立的。西晉短暫的平靜被八王之亂的血雨腥風撕裂後,羌、羯、氐、匈奴和鮮卑被八王作為雇傭軍引入中原,北方大部都留下了他們屠戮的血痕。成都王穎引匈奴為外援,使其長驅直入占據了鄴;東瀛公司馬騰引烏桓羯人襲擊司馬穎;幽州刺史王浚召遼西鮮卑攻鄴,鮮卑則大掠婦女,被沉入易水者就有8000人。隨後的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先後有“五胡十六國”若幹政權生生滅滅,其中隻有前涼、西涼、北燕3個很小的漢族政權,其餘13個都是以鮮卑、匈奴、羯、羌、氏族為首的外族政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北方漢族在這一時期遭到了空前屠殺,人口減少70%。北朝最後一個朝代北周是鮮卑族建立的。大分裂局麵隨後被漢族和鮮卑族的混血楊堅統一,而朝廷上下都充滿了鮮卑人,皇後獨孤氏是鮮卑貴族。37年後建立大唐帝國的李淵也是獨孤氏鮮卑人和漢族的混血。但是到了隋唐時代,民族已經相當融合,民族間的仇殺已經很少了,漢族重新成為主體民族。五代十國後,北宋在契丹的軍事威脅下建立,北宋的北方邊界隻到河北中部。以後的時間裏,統治中國的有女真族的金,蒙古,女真後裔的滿族,隻有明朝是漢族政權。六十年前,日本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幾乎占據了中國所有的精華之地,慘痛的漢族曆史幾乎再次重演。
盡管漢族在軍事上不斷受到打擊,但是漢族以其強大的文化同化了幾乎所有入侵的民族。今天中國的版圖上,當年縱馬馳騁的突厥人離開了,匈奴、契丹和鮮卑都消失在龐大的漢族中了,滿族也幾乎失去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隻有蒙古和羌人後裔藏族由於遠離中原,仍然保存了下來,但是卻無法和漢族抗衡了。漢族在民族的戰爭和融合的過程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今天,漢人開始了征服世界的遷徙。以漢人為主體的華人在東南亞有龐大勢力,在澳洲逐漸成為第二大族群,漢語在加拿大和美國也日益成為第三大語言。無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漢人都留下了辛勤勞動的身影。漢族的文化極易吸收其他文明的元素,卻極難被其他文化融合,其韌性幾乎難以消滅。於是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唐人街或中國城,頑強的抗拒著“胡人”的文化。漢人的繁衍和擴張即使在今天也還是血淚之路。最近英國報道,幾十個華人在英國海灘采牡蠣時被漲潮淹死。曆史證明漢族就是在不斷自我犧牲的基礎上實現了鞏固和擴張。
22:17 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