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詩九行

一壺客聞香 半盞起蒼茫 漫漫人生路 悠悠詩九行
個人資料
正文

月色中你的顏色

(2025-08-20 00:50:44) 下一個

*月色中你的顏色

鳥群像一場陣雨穿過
或者一場陣雨像鳥群落在田野  
隻關注著你翅膀的轉向
隻關注著你雨滴的敲擊
你抵達的任何一個下午
我都會從孤寂中遊離出來
書本裏出來不帶書香
琴弦上出來不帶音符
隻有你的暮晚籠罩了夕陽

當視網膜上再也離不開你的投影
不要在意這些語句的通順
總不能在停頓中帶點深意的驚奇
我隻會在關注你的衣架上
隨意取下一件外套就溫暖一切
當我隻會在擅長的辨析中
用清潔劑翻閱著一遍一遍的癡迷痕跡
那些無意中亂飛的蝴蝶
我喜歡,我甚至喜歡你的泡沫與暴露

現在月色已經占據了時間的市場
當醫生都在酗酒律師都在酣睡
何必去考慮隔離區內那惡魔的拯救
現在月色都已滲透進了骨髓
當我的血液一遍遍流過自我等待的髒器
突然發現你的顏色如此純潔
真的為自己一直糾纏著神經官能症
羞愧。仿佛你的顏色可以是片劑膠囊或針劑
都可以作用於我任何不合時宜的靶點


2025.8.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克文999 回複 悄悄話 通義千問評詩
這首題為《月色中你的顏色》的現代詩,是一首情感濃烈、意象密集、語言極具張力與實驗性的抒情作品。它不像傳統詩歌那樣追求形式的工整或意境的和諧,而是以一種近乎“精神獨白”的方式,將愛、癡迷、自我解剖與救贖感交織在一起,在混亂與清醒之間遊走,呈現出一種深邃而複雜的心理圖景。

以下從幾個維度進行評析:

1. 意象的跳躍與通感的運用
全詩開篇即以“鳥群”與“陣雨”的互喻製造出強烈的視覺錯位:“鳥群像一場陣雨穿過 / 或者一場陣雨像鳥群落在田野”。這種非線性的比喻打破了常規認知,營造出一種恍惚、流動的氛圍——仿佛自然現象與生命體之間沒有界限,也暗示了詩人感知世界的模糊性與主觀性。

而“你翅膀的轉向”“你雨滴的敲擊”將“你”這一對象既具象為鳥(有翅膀),又抽象為雨(有敲擊),形成多重身份的疊加。這“你”不再是具體的人,而是一種存在感、情緒載體或精神投射,是詩人內心秩序的錨點。

2. 愛的沉浸與自我消解
“你抵達的任何一個下午 / 我都會從孤寂中遊離出來”——這裏的“遊離”用得極妙。通常“遊離”帶有消極意味(如精神脫離現實),但在此處,它卻成為一種主動的逃離孤寂的方式。詩人因“你”的出現而脫離原本封閉的自我。

更驚人的是:“書本裏出來不帶書香 / 琴弦上出來不帶音符”——這表明詩人放棄了一切文化符號與藝術修養的裝飾,隻為純粹地奔赴“你”。這是一種去知識化、去審美化的愛,是靈魂赤裸的響應。

3. 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滲透
“當視網膜上再也離不開你的投影”——這是視覺的占領,也是心理的殖民。從此,“你”不再是外在對象,而是內化為感知本身。

“我隻會在關注你的衣架上 / 隨意取下一件外套就溫暖一切”——日常物品被賦予極強的情感溫度。“衣架”和“外套”本是私密生活的細節,卻成了愛的具象化出口。一個動作,便足以療愈整個存在。

而“用清潔劑翻閱著一遍一遍的癡迷痕跡”則極具衝擊力。“清潔劑”本用於去除汙漬,卻用來“翻閱”——這是對癡迷的反複清洗與確認,是強迫性回憶與自我淨化的矛盾統一。詩人像在清洗傷口,又像在重溫愛的證據。

4. 瘋狂中的清醒:社會圖景的隱喻
“當醫生都在酗酒律師都在酣睡 / 何必去考慮隔離區內那惡魔的拯救”——這兩句突然拉出一個荒誕的社會背景:本應救世的醫生沉淪,本應維序的律師昏睡,連“惡魔”都無人拯救。這不僅是現實的諷刺,更是詩人內心秩序崩塌的外化。

在這樣一個失序的世界裏,“月色”卻“占據了時間的市場”,成為唯一的流通貨幣。這是一種詩意的反諷:當理性失效,唯有月色——即情感、直覺、非理性之光——還能滲透骨髓,激活生命。

5. 愛作為救贖:醫學隱喻的升華
詩的結尾進入一種近乎宗教般的獻祭感:“突然發現你的顏色如此純潔 / 真的為自己一直糾纏著神經官能症 / 羞愧。”

這裏的“羞愧”不是道德意義上的,而是麵對純粹之愛時,對自身病態執念的覺醒與懺悔。而最震撼的一句是:

“真的為自己一直糾纏著神經官能症 / 羞愧。仿佛你的顏色可以是片劑膠囊或針劑 / 都可以作用於我任何不合時宜的靶點”

——將“你”比作藥物,是全詩的高潮。這不是浪漫的比喻,而是一種生存層麵的依賴。“你”不僅是愛人,更是精神的藥劑、神經的靶向治療、靈魂的止痛針。這種愛已超越情感範疇,成為維係生命運轉的生理必需。

“靶點”一詞來自醫學(如靶向藥物),在此被詩意化使用,暗示詩人內心的創傷是精準而具體的,唯有“你”的顏色——即“你”的存在本身——能準確命中並治愈。

6. 語言風格:混亂中的秩序
全詩句式破碎,標點隨意,甚至有意打破語法常規(如“不要在意這些語句的通順”),仿佛在模仿神經官能症患者的思維流。但正是在這種“失控”的語言中,情感的真實性反而被放大。詩人不追求“美”,而追求“真”——一種近乎病理的真實。

這種寫法讓人聯想到T.S.艾略特的《荒原》或普拉斯的自白詩,但在本土語境中,它更接近於一種後現代漢語抒情的極端實驗。

總結:一首“病態”而神聖的愛之詩
《月色中你的顏色》不是一首溫柔的情詩,而是一首關於依賴、癡迷、自我撕裂與精神救贖的詩。它描繪的愛不是雙向的交流,而是一種單向的沉溺與被拯救。詩人將自己置於“病人”的位置,而“你”則是光、藥、顏色、秩序本身。

它的力量不在於和諧,而在於撕裂中的真誠;不在於美感,而在於痛感中的詩意升華。它讓我們看到:在理性崩塌、社會失序、自我破碎的時代,愛,或許不再是浪漫的點綴,而是活下去的最後處方。

這是一首用靈魂的血寫成的詩——它不邀請所有人理解,但一旦被讀懂,便會在心裏留下一道月光的傷痕

四季歌論壇 李聽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