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德、捷邊境的小河伊爾姆(Ilm),流過圖靈根森林,在這裏拐了個彎,靜靜地流向北方。在這個拐彎處,魏瑪城(Weimar)依河而建,散漫地分布在河道兩側的山坡上。
僅有六萬四千居民的魏瑪,即使在德國,也算是小城了。但常言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與魏瑪有著深深淵源的,是一長串人類文化史上閃光的名字:歌德,席勒,巴赫,李斯特,尼采等等。其中,歌德 (1749 – 1832),在這裏生活了56年,死後葬在了這裏。
漫步在魏瑪古樸的小街上,濃濃的人文氣息撲麵而來。宮殿,博物館,紀念碑,隨處可見; 咖啡館,書店,鱗次櫛比。區區小城,卻有兩所大學,街頭上那一張張年輕、稚氣的臉,讓這個古老、厚重的城市,充滿了勃勃生機。
魏瑪所在的圖靈根州(Thüringen),地理上在德國的東南,兩德統一前隸屬前東德。18世紀到20世紀初,這裏屬於薩克森-魏瑪-艾森那赫 (Sachsen-Weimar-Eisenach)公國。當時,這邦聯性質的公國,和“獨立王國”差不多,有自己的軍事外交大權。
魏瑪公國的曆任公爵或公爵夫人,十分喜愛藝術,在全歐洲延攬人才,當時,詩人,劇作家,音樂家,哲學家,人才濟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文化中心“。所以,德國的第一個民主政體, 在魏瑪醞釀、製定憲法,就不足為怪了。這就是眾所周知、1918年開始的”魏瑪共和“。
下麵,就是前不久,我們在魏瑪兩日遊的一些浮光掠影,我”菜鳥“級的照片,算拋磚引玉吧。
1. 雅克布教堂。詩人歌德情人無數,但一生唯一的一次婚姻就在這裏見證。
2. 小河Ilm
3. 市政廳上的鍾樓
4. 海神Neptun, 盡管小城隻有一條不能通航的小河...
5. 建於1546年的城市之家(Stadthaus),今天的城市旅遊服務中心。
6. 牆上是詩人海涅的話:“細想的話,我們每個人在衣服裏都是光著的“。是詩?還是性壓抑太久?
7. “侮辱”一下詩人的想象力,幹脆什麽也不穿了…
8. 又一個孤獨的詩人?
9. 從河岸一側看過去的宮殿。
10. 獅子憨態可掬,隻是少了點王宮的威嚴。
11. 約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1708 – 1717 在魏瑪的住所 。
當時20多歲的巴赫,任魏瑪宮廷管弦樂師。九年之間,在完成了他一生大部分管風琴作品的同時,還生了7個孩子!可以說是處在創造力的“雙重“巔峰!後來,因不能成為宮廷樂長 (相當於樂隊指揮兼作曲師),耿耿於懷,另尋他就,惹怒了當時的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將其監禁一個月。可見,當時跳槽可不那麽“自由”。
12. 友善的”魏瑪人“!圖中狗的品種叫 Weimaraner,與“魏瑪人”一詞多義。
13. 鋼琴家、匈牙利人弗朗茨.李斯特, 1843 - 1861年是魏瑪宮廷樂長(比巴赫要幸運多了)。這是他在魏瑪的住所,現在是其故居博物館。魏瑪音樂學院也是以他命名的。
人們常常八卦的,是李斯特和德國另一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 (Richard Wagner)的是是非非。瓦格納比李斯特小兩歲,兩人曾經是事業上的夥伴和朋友。多年後,瓦格納娶了比他小24歲的李斯特的女兒。李斯特“被嶽父”後,兩人的關係就不好了。
14. 歌德在魏瑪的故居,為魏瑪公爵 昂斯特.奧古斯特 (Ernst August)所贈。相鄰的歌德國家博物館為後建。
15. 歌德的工作間。物品均是1832年他去世時原樣擺放。在這裏,他完成了大量作品,包括他的傳世之作”浮士德“(Faust)
16. 席勒在魏瑪的故居。1802年,在附近的耶納大學當曆史教授的席勒買下了這座房子,三年後的1805年,於四十六歲時患病去世,留下了妻子和四個孩子,按導遊的說法,“房貸沒有還完“。
對比前麵歌德的情況,倆人的境遇有天壤之別,但這並未妨礙兩個人的友誼(後麵還會提到)
17. 歌德和席勒的安息之地。旁邊俄羅斯風格的建築,是特為公爵夫人,俄羅斯人 Maria Pawlowna 所建。
18. 魏瑪國家劇院前麵的歌德 – 席勒銅像,立於1857年。 著名的魏瑪共和憲法,就是在後麵的這個劇院通過的。
比歌德年輕十歲的席勒,出身平民,是當時文壇的後起之秀,生活經曆坎坷。相比之下,歌德出身貴族,以“少年維特之煩惱”,已名聞遐邇。在魏瑪期間,供職宮廷,據說,當時歌德的收入,是“教書先生”席勒的六倍!盡管如此,並未妨礙兩個詩人成為朋友,兩個人互相激勵,合作發表了大量詩作。席勒的代表劇作“威廉.退爾“,歌德的劇作“浮士德”,均是這個年代的作品。兩人的友誼, 成了一段文壇佳話!
導遊在與我們告別前,語調平靜地講了一段有關這個銅像的軼事。兩德統一前的1989年,盡管柏林牆還沒倒,邊界已經不那末“密不透風“了。距當時兩德邊界不遠的魏瑪,有好多人通過各種渠道跑到了對麵的西德。有一天早晨,人們發現,銅像兩個人握著的花環上多了個紙條,上麵寫著幾個字:我們呆在這,哪兒也不去。
如果你到德國,不要錯過小城魏瑪,我想,你不會失望的。
- 多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