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樂園

“等一朵花開,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正文

終極版:“知心姐姐”和頭啖“心靈雞湯”

(2018-07-24 13:42:17) 下一個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步,各行各業日新月異,處處生機,帶動了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又延伸到各種各樣的才子佳人紛紛登場:武俠小說的,言情係列的,長篇連續的,名筆專欄的,一時成為世界華文中心,風頭無兩,史上無雙。

“知心姐姐”在報章專欄上連篇累牘,成了家庭主婦,職業麗人,青年女學生,至毛頭小夥子,每日需知的話題:職業,家庭,愛情,婚姻乃至閨蜜友誼。讚美信,求助信,交流信,甚至求愛信,紛至遝來。

“知心姐姐”會歸類,再分別在報章專欄上細細回答讀者問題或專題另議;甚至用娟秀字體,逐一回覆。讀者群,筆友群,日漸擴大,社會影響空前。

“知心姐姐”每天依時上下班,依時回家吃飯,依舊聆聽家人議論當日“知心姐姐”最新,最快,最可信的消息 一一 文筆的風彩,話題的暖心,再到對“知心姐姐”本人的推測,坊間不可信的緋聞。。。“知心姐姐”從不打斷話題。

那時候港島有句行內話:你想一個人破產跳樓大出血,叫佢去辦集誌,出報紙。

一個香港島,那區區五百萬人口小地方,竟然養著全球百分之九十,即有百十來個調米師 一一 專門靠吃米飯,再調劑各類大米,混合成一個商業品牌的職業。就這麽個小港小島,它的米店旌旗招展,星羅棋布,生意興隆;它“出產”的品牌大米,幾至全球每一個角落!

一個香港島,大街小巷,賣報紙雜誌的攤檔,比米舖還要多;報章,雜誌,聲色犬馬,貨品齊全,包裝精美,價錢實惠。師奶,太太,大小姐,小同學,寫字樓 Miss 或 Madame 依時依候而來,夾著一份“知心姐姐”,心滿意足地離去。

競爭,飽和,合並,收購,倒閉,跑路,跳樓。。。經濟大循環,個人大悲歡,人間大離合,社會大進步。香港成了“四小龍”!

“知心姐姐”應運而來且一筆獨秀,讀者樂於受用更如癡如醉。月亮依偎獅子山頭,情侶流漣維港岸邊 一一 風景如畫,隻因“姐姐”添色彩!

盛名之下,“知心姐姐”不改容裝清雅,上班下班,風雨無阻。

報紙銷量大增而供不應求,生產和需求脫節,設備和技術脫節,成本和利潤脫節,於是人去人留。。。正值時勢造化,名星露點愛緋聞,狗仔無忌窮追蹤。全民熱議,一幢幢高樓大廈成了一座座“沸騰的群山”。

終於到了這一天,“知心姐姐”要下崗了。讀者群當然不允許,但縱使一千個抗議,一萬份《請願》,行嗎?

這是一個歡送會,又是一個見麵會,更是一個追思會。。。

擁擠的巴士上走下來一位市民:身穿短衭及膝,蒸燙工整;一雙潔白如雪的純羊毛長襪子套在一對 Clarks 內,顯得高雅,迷人。一把黑色長傘,傘頭露出六英吋棗紅木質柄尖,一的一的地走進會場,走上講台。沒有人在意這個人,沒有人把目光停留在那雙英國名鞋,那把意大利洋傘上。

“大家好,”這人說話了。於是,百十來人的會場稍稍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聚集在這個人的身上 一一 中年,微胖,小禿頂,一副圓圓金絲眼鏡掛在扁扁鼻梁上,上衣左口袋別著一支 PARKER,左手上戴著一隻“梅花牌”手表。大家正要歡叫“知心姐姐快出來”的時候,這人清了清喉嚨,對著咪頭,右手輕掩櫻桃小嘴上的標致八字胡,遲疑了一下,靦腆地說:

“我就是‘知心姐姐’。”

 

後記:

作為一個非港島人,老燕寫這篇博文,憑借記憶把八十年代末多倫多中文報章專欄上的一篇香港懷舊趣事其中一小段傳說作素材寫成;又因偶爾讀到當下“心靈雞湯”而回想起“知心姐姐”趣事,有感而發。

老廣愛喝湯。煲好湯後,品嚐第一口,或喝頭一碗,叫“頭啖湯”,意即最鮮美,最能留下記憶的湯。“知心姐姐”的“心靈雞湯”,盡管從此不再,但那一代讀者或經曆者,留下了回憶。一個都市,有這種溫馨回憶,這樣的人文價值,是日久彌新(鮮)的“心靈雞湯”。

老燕謹向過去,現在,將來“知心姐姐”致敬;心靈雞湯,請勿加水,更勿加稅!

Enjoy!

 

附故事原素材:

“知心姐姐”,大肚腩肥佬,禿頂,四眼,妻女毫不知情,被一癡男跟蹤發現其真麵目,從此輟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