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的原因不僅是因為著涼,不少成年人即使穿得再多也會拉肚子這就要注意了,小心是以下4種癌症纏上你!對於經常拉肚子的人而言有什麽解決方案呢?拉肚子吃什麽食物好?
在大多數人看來,腹瀉實在算不了什麽事,但事實上,“腹瀉不是病”並非“放之四海皆準”。在臨床治療中,很多腫瘤科醫生發現,長期不愈的腹瀉背後,可能隱藏著腫瘤的危險!有四種腫瘤的腹瀉症狀尤其明顯。
大腸癌
常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同時大便上有黏液血便或常排膿血便。有此症狀後,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胃癌
由於胃癌發生在腹部較高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以腹瀉症狀呈現,同時還會出現輕微的惡心、胃灼熱感、食欲不振。由胃癌引起的腹瀉與平常腹瀉不同,常伴有上腹部脹痛,且不會出現便秘,此時一定要及時接受胃鏡檢查。
肝癌
50%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3個月就有腹瀉,每天2—20次不等。這是因為,肝癌常伴肝硬化,會造成門靜脈高壓或栓塞,導致腸壁水腫、蠕動加快、消化吸收與分泌功能紊亂,以致腹瀉。因此,肝硬化患者發生不明原因的腹瀉時,應高度警惕發生肝癌,及時就醫。
胰島細胞瘤
胰島細胞瘤患者常因有消化性潰瘍病,導致腹瀉。但此種腹瀉常在攝入過量脂肪和膽固醇後出現,同時還會伴有乏力、消瘦、惡心等。
因此,有長期或嚴重腹瀉時,千萬別想當然,一拖再拖或自服止瀉藥。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治,醫生會對症治療,避免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大腸癌的別稱叫“癌老二”
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合稱。在上海,大腸癌又叫“癌老二”,意思是,大腸癌是發病率居第二位的腫瘤。在本世紀初的上海,大腸癌的發病原居第三位,僅十年時間,就取代胃癌上升為第二位。在全國範圍內,雖然大腸癌還居第五位,但其增速強勁。
留神另一個危險信號:放臭屁
在傳統飲食習慣下,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後,蛋白質和脂肪殘餘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餘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餘了。在大腸這個“發酵罐”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會導致菌群失調,並將那些富餘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胺即致癌物。
胺,或為液體,或為揮發性氣體,十分臭。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腸道負擔太重,就會放臭屁。放臭屁,不僅是難堪的事,還是一個危險信號。
防癌症:膳食纖維把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
西方化飲食除了蛋白多、脂肪多,另一個缺點是,膳食纖維少。膳食纖維,是一個人們有點陌生的概念。膳食纖維在1970年以前的營養學中尚不曾出現,是近幾十年來被人們重視的概念。
膳食纖維是指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膳食纖維在保持消化係統健康功能方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
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但在西方化飲食習慣中,大多數人減少了穀物的攝入,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大大減少。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它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最終被排出體外。但是,可別小看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們可比那些過量的“精華”殘餘可貴 得多。膳食纖維在大腸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它大量吸收水分,膨脹增大,一路上把壞死的細胞、過多的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並刺激腸道蠕動, 促進排便。
Many people cannot live without bread and rice but the highly-refined wheat and rice have very little fiber left from the whole grain.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Wheat-kernel_nutrition.png fo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