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四聲八病

(2013-12-18 13:39:20) 下一個

“四聲八病”是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

四聲即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的總稱。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這個四聲其實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相聲裏常有這樣的段子,比如說:生,繩,省,勝; 媽, 麻, 馬, 罵: (陰平“ˉ”) (陽平“ˊ”) (上聲“ˇ”) (去聲“ˋ”)

 

在普通話四聲中,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拚音的第三聲。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裏去了。

  

四聲其實很重要的,和那裏麵唱的那啥一樣重要:

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

A-B-C;

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Re-Mi;

Do-Re-Mi,

Do-Re-Mi,

Do-Re-Mi-Fa-So-La-Ti.

Doe-a deer a female deer,

Ray-a drop of golden sun,

Me-a name I call myself,

Far-a long long way to run,

Sew-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a note to follow"sew",

Tea-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oh-oh.
 

同樣,聲韻就得這麽整:
 

學好聲韻辯四聲,陰陽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要找準,開齊合撮數口型。

雙唇班報必百波,舌間當地豆點丁。

舌跟高狗工更固,舌麵積結教堅精。

翹舌主爭真製照,平舌資則早在增。

擦音發翻飛分複,送氣查柴產徹稱。

合口呼午枯胡古,開口河坡歌安爭。

嘴撮虛學尋徐據,齊齒衣優搖曳英。

前鼻恩因煙彎穩,後鼻昂迎中擁生。

咬緊字頭歸字尾,不難達到純和清。


四聲整明白以後,就好辦了。任何語言都有繞口令。也就是說,有些聲韻的組合是不美妙的。

寫詩詞,講究的就是聲韻美。於是,相傳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了八種不美的症狀,避免了這八病的,那就是所謂的永明體了。曆史上唯一一個挑戰了永明體的,就是那偉大的張打油,還有我們文學城的老莊,7率的創始人。

八病是指作詩時避忌的八種毛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鈕、正鈕等八種聲病。


平頭

五言詩的第一、二字不能與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平頭的毛病。如:芳時淑氣清,提壺台上傾。芳時、提壺同是平音字,這就是平頭。
   
上尾   
五言詩的第五字(出句最後一字)與第十字(對句最後一字)不能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樂府中: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草、柳都是上聲,犯了上尾的毛病。

  
蜂腰  
 
顧名思義是兩頭大,中間小。指五言詩一句內第二字與第四字的聲調不能相同;或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飲馬長城窟: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從、方都是平聲字,我、鯉又都是濁音字,中間的雙則是清音,讀起來兩頭重,中間輕,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鶴膝   
對於這一條各文獻說法不一,揀錄兩條:   
其一:五言詩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的聲調不能相同。其二是與蜂腰第二點正好相反。這一點,《杜詩祥注》中有簡略的說明,不詳盡。  

大韻   
指五言詩兩句之內不能有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如:漢樂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與壚同韻部,則是犯了大韻的毛病。   

小韻   
五言詩兩句各句之間不能有同屬一個韻部的字。如: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則是犯了小韻的毛病。   

旁紐   
對於這一條不甚了解,隻能將《詩話》中的大意寫下來,用原例,且不知出處:指五言詩中兩句各字不能同聲母。比如: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魚與月的聲母同屬古音疑紐,這就犯了旁紐的毛病(另外獸走同韻,犯小韻)。

正紐   
五言詩兩句內不能雜用聲母、韻母相同的四聲各字。比如:梁簡文帝詩: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錦與金聲母韻母相同,隻調不同,這就是正紐的毛病(流與秋小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