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朝鮮戰爭中,美國第七艦隊為何開進台灣海峽?

(2014-01-16 06:30:39) 下一個

朝鮮戰爭雖然爆發於陸上,但背後的大國決策卻和海洋息息相關。譬如,美國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反應為什麽是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的第一反應非常耐人尋味。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美國不是讓駐日美軍馳援南朝鮮,而是讓自己的第七艦隊迅速地開進了台灣海峽。

要搞清楚這其中的緣由,我們需要先拿一張地圖。在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台灣(當時台灣處於國民黨控製之下,其實也就是變相地在美國人的控製之下)與南朝鮮、日本在地緣上構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

日本因為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美國在遠東地區最穩固的前進基地——借助日本的工業體係,戰時美軍需要的武器裝備、後勤給養都可以就地生產,無須從本土運輸,而戰損裝備的保障、傷員的救治等也都可以在日本完成(戰後日本經濟複蘇借助的就是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的軍需品訂單)。因此,日本是這個三角結構中最重要的一個點。

如果在朝鮮半島或者台灣發生戰事,那麽美軍可以以日本為跳板進行支援,而無論從中國大陸方向還是從蘇聯方向,要想對日本本島發動軍事打擊,台灣地區和南朝鮮都將構成保護日本的第一道屏障,這樣日本、南朝鮮、中國台灣就構成了一個非常堅固的三角形結構。

當然,世界上並不存在無懈可擊的東西,這個戰略三角結構也不例外。美國人這個布局的問題在於,三點俱在的時候確實無懈可擊,可一旦這三個點當中的任何一個點出現鬆動的話,就會導致其他兩個點在短時間內完全崩潰。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如果日本丟了的話,南朝鮮和台灣地區就失去了戰略後方。沒有日本這個前進基地,美軍想馳援朝鮮戰場或者台海戰場就隻能從夏威夷遠道而來。我們從地圖上看,這是多遠的距離?也許美軍的艦隊還沒到,這兩個地方就已經丟幹淨了。

如果台灣出了問題,那麽來自東亞大陸的力量就可以以台灣為跳板打擊衝繩,進而可以打擊日本本島。日本一旦保不住,南朝鮮就同樣不保。同樣的道理,如果南朝鮮丟了,那麽對方就可以越過狹窄的對馬海峽直取日本本島。失去了日本的支撐,丟掉台灣實際上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搞清楚了美國在東亞所布的這個局,也就好理解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的反應了。

僅僅從技術角度說,美國這麽做並非是在胡來。假如當時解放軍解放了台灣,從美國人的角度看,台灣就很有可能為蘇聯所用。從理論上說,如果蘇軍以台灣為跳板,就可以打下衝繩,進而直逼日本本島,到那時南朝鮮將徹底失去戰略上的大後方。

一旦上述情況出現,那麽無論之前南朝鮮做了如何的頑強抵抗,朝鮮半島最終都將不再和美國有任何關係。屆時日本本島將直接麵臨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潛在威脅,原本它是美國最好的戰略跳板,到此時將成為一片毫無價值的死地。一旦如此,美國在第一島鏈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隻能一直向東撤,而下一個戰略立足點則遠在夏威夷……

現在我們清楚了,一個不大的台灣島,從戰略上來說,卻關係到半個太平洋的控製權。對美國人而言,朝鮮戰爭爆發後讓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就相當於發現著火後先把屋子裏的煤氣罐搬出去——先保證不會把半個樓炸飛了,然後再去滅火。讓第七艦隊封鎖住台灣海峽,就是先把最壞的可能性排除掉。隻有台灣地區安全,日本才安全;隻有在日本安全的情況下,美軍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應對朝鮮半島發生的事情。

這裏是從地緣的角度所做的分析,但有必要多說一句的是,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時下流傳甚廣的所謂“中國因為抗美援朝而失去收複台灣的機會”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且不說朝鮮戰局直接關係中國東北主權,也不說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遠在誌願軍入朝之前,僅僅從大勢上說,從解放戰爭勝利的那一刻開始,後麵的連鎖反應就已經不是中國自身可以控製的了。而如果不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就無法結束中國事實分裂的局麵。可以說,朝鮮戰爭是中國重歸大一統後躲不開的一場考試,所幸的是,新中國考得很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