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一提起霧凇,攝影人的兩眼便會象霧凇一樣熠熠發光。霧凇可遇不可求,因為天寒地凍難得有大量水蒸汽,還需足夠的風推波助瀾,才能將霧滴吹成潔白輕盈的萬縷樹掛。這時若遇上好光,滿枝晶瑩,遠遠望去便是千樹萬樹梨花開了。
那天在音羽橋拍日出時零下17度,風大感覺上更冷些。遠處寒江曉霧,煙波彌漫。有人驚喜地叫道:“啊,霧凇!” 隻見前方河道兩邊的樹林一片灰茫,但昏暗裏細節不清。朦朧多變的霧氣中,羽音隱隱約約,羽影忽有忽無,如此這般神秘,讓每一個佇立在寒風中的人充滿了期待。
天亮了,幾束淡桔色的霞光越過深紫藍的遠山投向右邊樹林,我這才從300mm的鏡頭裏仔細看清那一根根晶亮的的樹掛。如果說有霧則仙,有光則靈,那麽光霧下的瓊樓玉宇帎著雪山冰川,使原本仙氣十足、靈氣十足的丹頂鶴更加夢幻。不過也許尚未睡醒,多數時間它們按兵不動,一旦翩然起舞,橋上便哢嚓聲一片跟著忙乎,此時連連按快門的我雖身臨其境,卻幻如夢中。
(2015年2月攝於北海道, 現補上)
幾天後,我有幸再遇霧凇。這次是在釧路國際鶴中心,但那裏8點半才開門,與上麵這組音羽橋相比, 光硬了許多, 也少了暖色光霧,但紫藍的山的背景和微藍的雪的前景,使這些霧凇下的仙鶴多了幾分冷豔,色彩上也許更貼近日本傳統文化的素雅。
一部分霧淞在陽光下已經融化無遺,背景隨之回到棕褐色。
音羽橋,多麽美妙的名字!
我們4奌半起來,6點多趕到時已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大家可以從我室友的這張手機工作照看到,橋到前方霧凇和仙鶴有相當距離,既使拍風光也得用300mm(我的#1裁了1/4)。若有500/600mm,可拍些舞鶴的近景。
Akan International Crane Centre 釧路國際鶴中心是人工喂養的鶴場,半圈,一般情況下300/400mm正好(過幾天我會另貼一組近的),否則容易爆框,但若有大炮備著,遠距時便派上用場。
那天太多的鵝留在鶴場紮堆,很難拍到我想要的幹淨的舞鶴畫麵, 隻好把焦點放在邊緣地帶。近距是王道啊,這些遠距的就權當風光鳥片吧。不過話說回來, 有這麽美的霧凇作背景,不拍些鳥景也太可惜了。
謝謝觀看, 周末魚快!
我的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