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版之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2013-08-09 16:03:14)
下一個
一共講了7個重要的思維方式,我覺得習慣不是很確切。按我覺得在教育孩子中重要的重新排序:
1。先定目標再行動:目標決定行動的方針和途徑。所以目標要最先定好。就象出門旅遊要先知道去哪裏,就不會到處逛不知道去了哪裏。聽起來簡單,實際是最難的。目標在遙遠的未來,到底對不對,可行性如何很難知道。所以定目標和常常檢查目標是否仍然可行是很要技術的活。
在教育的例子:如果考上好大學是目標,孩子要做的事情,學的東西和孩子將來要創業是完全不一樣的。考上好大學和孩子將來有能力在社會的現實中遊刃有餘要學的也有很大的不同。
2。目標有了,下一個是優先權的設定。可以做的事很多,通常也都有好處。那麽,到底做哪件,就要根據目標來設定,哪些一定要做,哪些可以有時間做,哪些不要做。這個跟目標非常相關。不同的目標會篩選出不同的事情。比如,孩子的健康是目標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那麽,睡眠就不可犧牲。但如果考好大學是更重要的,那麽每天少睡覺就可以是一個選擇。
3。知道要做什麽了,就要積極主動。要主動規劃,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想好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雨點落下來之前撐好傘。所以,教育有個5年規則,
就是對孩子的成長,有提前5年的認識,準備好孩子身心去迎接要麵對的挑戰。比如,小學高班的孩子,要適時地講交友,毒品,性等問題。初中的孩子要更多的講選擇和後果的問題。上高中要強調獨立的重要性,提供孩子獨立的鍛煉機會。
4。不斷學習。做家長沒有培訓,沒有結業典禮。要不斷學習新情境和新問題,讓自己知識淵博,能跟上孩子的腳步。孩子也一樣,要不斷學習,了解世界的生存規則。也隻有這樣,家長和孩子才可能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地應付世界扔來的各種問題。
5。雙贏思維。父母和孩子沒有輸贏,隻有雙輸或雙贏。所以,讓孩子知道父母所做的為什麽會讓他們贏很重要。會減少很多的摩擦和衝突。
6。尋求理解,然後才是被理解。父母理解孩子應該比讓孩子理解父母容易,畢竟吃的鹽比人家吃的米還多,至少對愛麵食的家庭適用。但現實中,父母似乎不記得自己曾經小過,曾經磨蹭過,曾經懶惰過,曾經叛逆過,曾經貪玩過。。。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子大行霸權主義,托詞是孩子以後會知道。但等孩子成人,對孩子來說就象永遠一樣遙遠。告訴他等你長大會知道,就等於說我根本不打算讓你明白。
7。合力。雙方一起努力,比一個使勁用功強,更比一個要向前,一個要後退好。讓孩子上父母的賊船,一起劃向目標的彼岸,比父母推,拉孩子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