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驕陽 - 我心熱烈依舊

認認真真做好人,糊裏糊塗過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尋根問祖

(2014-08-30 18:32:16) 下一個

我一直以為我父親一族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而我的祖父祖母和我父親也確實是這麽認為的。

 

記得以前上大學時有次上海同學小範圍聚會,對一個詞的上海話發音大家有不同意見。 可氣的是隻有我一個人是這種念法,其他幾個上海同學都是另一種念法。 他們都說我的發音不對。我一急,摸出學生證,啪地甩桌上說,你們哪個學生證上的籍貫是上海的才有資格說我的發音不對。此話一出,七八個上海同學麵麵相覷,竟然沒有一個籍貫是上海的, 我得意狂笑, 完勝而歸。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上海真的是一個移民城市,90%的上海人三代前都不是上海人(中國戶籍規定,在某地居住三代以上,第四代才能以該地作為籍貫所在地)。

 

我父親的家族原本散居在虹橋路,中山西路,一直到漕溪路土山灣一帶的幾個村落。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解放前是有個廟的,據太祖父說那個廟最早建於漢唐時代,遠遠早於上海正式建市的宋朝, 不過後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砸光了一切。

 

那麽我就一直很得意原來我家真的可以算做上海土著了呀哈哈,那可是要重點保護了。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問起老爸,為什麽奶奶和爺爺是同一個姓,難道是奶奶嫁過來後從夫姓了? 老爸這才給我講起了我家的曆史。

 

我其實有一個很不上海人的姓, 老爸說最早到我們居地定居的老祖宗是一隊上海小刀會的起義軍,這隊起義軍的隊長姓的是我們的姓。 小刀會被清軍鎮壓兵敗,這隊人馬逃出上海縣城,到達後來我們居住的地方,看看後麵已經沒有追兵,周圍都是農田,大家就在附近分散定居下來從此務農為生。 可見即使在一百多年前,上海的交通也是相當落後的,從城隍廟到中山西路不過20公裏遠吧,就這點路已經能讓他們逃避清軍的追捕了。


話說這隊人馬雖然逃了出來,但朝廷還是不停地在追查追捕逃脫的頭領人物,這隊人為了保護他們的隊長就都改姓了隊長的姓, 並且分散混入當地原有的村落中去。所以我的家族分布的那些村落除了一個是以我家的姓命名的外,其餘的都是他姓,比如姚家村,張家隴, 李家宅等。 而這隊人的後代也互相通婚,這就是我爺爺奶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是同姓的由來。

 

後來我去查了查小刀會的曆史,維基百科說

 

鹹豐三年(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國占領南京5月,福建小刀會的首領黃威黃德美等在海澄率眾起義,攻克漳州同安廈門漳浦,擊斃清總兵曹三祝。在廈門建立了政權。黃威以漢大明統兵大元帥的名義宣布在其占領區內免除苛捐雜稅,並派人去聯係太平天國,計劃與之聯合,但未成。起義隨後遭到清兵反擊,於十月十一日退出廈門,又經曆了五年的遊擊戰後最終失敗。

 

同年97日,上海小刀會(對外稱為義興公司)發動起義,計劃和太平天國相會合。有廣肇會館領袖廣東香山縣劉麗川、上海青浦周立春周秀英福建陳阿林等。起義隊伍中廣東人近半數。他們攻進了上海縣城,殺死上海知縣袁祖德,釋放獄囚,活捉蘇鬆太道(上海道)道台江海關監督吳健彰(吳後來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晏瑪太的幫助下逃脫)。小刀會占領了上海縣城和周邊嘉定、青浦等地,總部設在今上海城隍廟豫園內的點春堂

 

上海小刀會的起義隊伍中一半是廣東人。 聯想到不久前我貼照片,有人從我的臉型猜我是廣府人,也許他沒有說錯,我的祖先真的是老廣也說不定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整全的教育 回複 悄悄話 從上高中就開始注意“姒”姓的來曆,~30年後才有了眉目。
http://www.holisticedu.us/articles/dayu.php?url_cat=share
zhige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類似的文章。在我鄉下的老家,或祖籍村莊,我們是獨門獨姓,父親說我們的祖上應該是從其他地方遷來的,但他也不知道是從哪,所以恐怕以後無人也無從去查了。巧的是,我母親家在她鄉下的老家也是獨門獨戶,據說是我母親的奶奶(或者再高一輩?)是從這個村子嫁出去的姑娘,但丈夫去世早,夫家對孤兒寡母也不多幫襯,所以就帶著外姓的孩子回到娘家村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