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討論] 世界戰略亂局,如何走出困境?

(2009-03-19 02:13:06) 下一個
一、不放鬆文化革新
   
人類文化的發展,就是適應和改造自然的經驗積累,隨著人類開始群體化(社會化)生活,形成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規範也叫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產生的這些經驗和規範是不一樣的,這就叫文化差異。不同地域的人對自己的文化的堅持,並排斥其他不同的文化就叫文化衝突
   
所謂文化的複興,並不是複古,而是找到更好的適應和改造自然的經驗,以及更好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規範,本質還是創新。現代社會還包括處理不同人群關係和處理國家間關係的規範。好與壞是相對的,今天的好東西,明天未必還好,中國曆史上的東西未必都好,所以文化不是恢複,而是在發展。
   
我覺得我們以繼承的態度傳承知識,是我們對待祖先文化的態度。現代文化範疇和中國曆史上的範疇已經大不一樣了,現代文化的範疇廣度與深度遠遠超過曆史上文化範疇,要完成更深層次的進步,不僅僅是複興,而是發展。
   
拓寬中華文化的範疇才是當務之急。中國人為何迷茫,不是中國人丟棄了自己的文化,而是中國文化在麵對新問題時表現出的無能為力,所以迷茫。中國文化追求的那種模糊思想和現代社會所要求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思想相對滯後,繼續充實中國文化內涵,既不自大,也不自卑。
 
二、能屈能伸,靈活機動
   
中國的擴張不應該僅僅是在地緣上,中國要完善自己的社會模式,塑造強勢模式。就地緣戰略角度,中國處在戰略防禦階段,很難固定在那個方向,現在不管南進還是東進,都有難度。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混亂中找機會,在防禦中尋求點的突破,所以不能設置東南西北之分,自縛手腳。過於注重於全麵,恐怕會分散有限的力量,到時一麵都不可得。
   
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差別在於,中國周邊大國、強國頗多,四麵都有,隻能在特定的時期,采取不同的方案。比如如果中日關係緩和,東部就可以低調一些。中俄關係無礙,北麵也可以低調一些,但低調並不表示就放鬆,或放棄,外鬆內緊。
   
南部部目前比較緊張,重點就放在南部,目前中國主要追求戰略平衡,所以追求從那個方向突破,特別是地緣上的突破是很難得。但,遠景戰略構想和戰略底線應該內部明確。
   
因此,目前還必須從文化模式,經濟模式,甚至政治模式上下手,不僅尋求地緣認同,還得尋求觀念認同,尋求地緣突破是在軟硬實力都首屈一指時再追求,也隻有到了那時才能追求,才追求得了。
 
三、冷眼金融博弈
   
金融對抗還隻存在歐美之間,中國甚至整個東方國家都還沒能進入世界金融核心領域,但是歐美的金融對抗,東方是幫手,東方幫誰,誰的勝算就更大,因此在這樣的局勢下,歐美都不會放棄對東方的爭取。
   
東方要形成獨立的,有競爭力的金融體係都不容易,但是,不管歐美任何一方主導的金融體係都是危險的。東方主要是改革目前的全球金融體係,實行金融份額製度,才是東方追求的新的金融體製。

那麽既然歐美是金融的主體,目前還沒有金融第三方挑戰這個主體。第三戰線就是指的是歐美以外的金融體係,這個機遇期似乎還沒到來,但是可以進行小規模嚐試,形成區域共同體係,交換一下貨幣,這樣的方式是安全的,也不易引起過度抵觸。當關國家適應了這種結算方式的改變後,第三金融體係的機遇可能就會到來。積極走出金融新路子,深化金融改革措施,但中國的金融改革絕對不是簡單和所謂的國際接軌,而是怎樣使人民幣利益最大化,探索人民幣自己的運行機製。
四、思索貨幣交換
   
中韓日之間前段時間進行了較規模的貨幣交換,亞洲地區為應對金融危機,實際上已經走出了一步,暫時回到傳統,采用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是抵禦金融危機的一種有效手段。貨幣交換就是一種變相以物易物。允許和東盟部分國家使用人民幣交易,客觀上也解決了這些國家的外匯短缺問題。使亞洲國家對美元的依賴度減小,比給這些國家貸款好多了。
   
亞洲內部問題,亞洲內部消化,雖然為人民幣帶來極大風險。允許人民幣結算,是中國又一次為亞洲國家解套,中國又一次擔當了負責人大國的義務,避免了亞洲國家間的惡性競爭。實際上也變相的幫助了美國,部分解決了美元回流美國的難題,為美國資金短缺助了一臂之力。又一次中美雙贏,所以美國並不反對。
   
如果人民幣結算能順利推進,那麽亞洲的美元外匯可能較大額度的回流美國,有助於解決美國的資金問題,長期看,亞洲對美元的需求會減少,短期看,有利於為美國解套。
   
當然隨著人民幣出國,也存在被拋售的危險,這樣也影響了人民幣的穩定性,所以中國還隻能有選擇性選擇部分國家采用人民幣結算。僅僅靠中國目前的實力還難以穩住人民幣的地位,因為還沒實現安全問題一體化,還有很多變數。
   
尋求建設區域性鑄幣機製。毫無疑問,鑄幣權必須要靠強大的軍力來保證,沒有保障安全的力量,何談鑄幣權,沒有大棒就沒有權利。
 
五、解讀南亞與中東
   
美軍撤出伊拉克,增兵阿富汗,奧巴馬戰略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那為何說奧巴馬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呢?那是因為,穩定阿富汗局勢比穩定伊拉克局勢要難得多。重型物資進入阿富汗有困難,也就是補給難以及時。美國的陸軍兵力無法同時駐軍伊拉克和阿富汗,如果從伊拉克撤軍後造成伊拉克反美武裝強大,那麽美國就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間疲於奔命,最終兩頭都不能兼顧。要打破美國的這個戰略,就必須得遏製美國的這個行動的進度,要他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是基於美國人認為伊拉克局勢已經穩定的判斷。增兵阿富汗是期待在中東、中亞獲得更大的戰略利益。這和布什的軍事戰略是一脈相承的,沒有任何改變。相反,還在繼續加深布什軍事戰略的深度。
   
美國也許是正確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但是要繼續深化阿富汗的根基,對於阿富汗這樣一個內陸國家來說,是艱難的,支出會進一步增大。如果美國不注意鞏固伊拉克局勢,盲目加大阿富汗的投入,對美國經濟的複蘇是個巨大的考驗,美國並沒有因為經濟危機改變其國際戰略。美國對其軍事擴張道路是一直不曾鬆懈過的。相關消息稱:美國出了繼續保持在中亞的兩個基地外,還在繼續尋求更多的軍事基地,如果美國在阿富汗立穩腳跟,不排除美國尋求在這個地區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的可能,但是美國在中亞的基地畢竟逐漸走向完結。中亞諸國是上合成員,安全形式相對穩定,加上中亞處在中俄夾縫中,也難以介入。
   
必須阻擊美國試圖在阿富汗的行動,這是上合組織的任務。美國為何對阿富汗這麽重視?是因為進入阿富汗的道路不夠通暢。所以美國遲遲沒能將阿富汗打造成有用的戰略支點。因為在阿富汗,美國強大的海軍根本不能起到作用。不管在中東,還是中亞,不管遏製中國還是威脅俄羅斯,美國似乎在尋求陸戰基地。
   
美國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伊朗,但短時間解決伊朗是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國就打算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國家身上動手腳。經過比較,阿富汗是現成的空虛地帶,而且美國事實上已經在阿富汗存在,期待徹底控製阿富汗。考慮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這樣可以同時對伊朗和巴基斯坦形成夾擊的形式,雖然不一定和巴基斯坦打上一仗,難保美國會逼迫巴基斯坦遠離中國。
   
如此以來,美國可以蓄積力量集中對付伊朗,此時,解決伊朗問題也就容易多了。如果美國這個想法得以實現,將在這個地區形成強大的陸戰兵力,這就是阿富汗的重要性,雖然社會貧窮,資源貧乏,但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地位上卻成為了勢在必得之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