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聽濤] 胡總的一句“不折騰”:中國把美俄歐折騰得夠嗆!

(2008-12-24 21:45:39) 下一個
這次危機看誰能夠咬牙挺過去,誰就取得最終勝利。就像大家坐在一輛車裏,當路上坎坷重重,中國由於穿了件棉衣,帶了頂鋼盔,可以在顛簸中撞幾下腦袋,而無所謂。美國,日本也許就是頭破血流。而韓國之類掛在車幫子上的主,就很可能給拋出去。

俄羅斯和歐盟整合不可能,而且歐盟有分裂的危險。胡老大的一句"不折騰",可把“左右護法”們給折騰得夠嗆,忙著搶占話語權高地,對何為折騰而定義。隻要中國人穩住下盤,紮好馬步,來個千斤墜,埋頭幹活,不要被“左右護法”影響,當他們是放屁,中國之前途當無量。


三.擺脫危機的手段
    
這次的危機是整個工業生產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分配的一環。從這個意義上看,危機對各經濟體的影響性質是不同的。同時,各經濟體掌握的戰略資源也有很大差異。由此,擺脫危機的手段也自然各有巧妙不同。

三.1. 中國

    
首先明確,在過去的十年中全球的工業生產穩步向中國轉移。這個轉移的規模有多大?據王建同誌的數字,在過去的這個五年計劃裏,國內的製造業投資是 35萬億人民幣。而當前中國的GDP是25萬億左右。這樣大的投資帶來的產能非常大,從鋼鐵看,07年鋼產量是4.8億噸,是除中國外前十大產鋼國家產量之和。今年開始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產能過剩,問題是,現在世界範圍內經濟活動下降剛剛開始,由此帶來的出口下降肯定比預期的嚴重。溫總理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今年是這屆政府工作中最困難的一年,現在看,這個估計可能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仍以鋼鐵為例,在去年的4.8億噸的產出裏麵,淨出口在 6000多萬噸。但是現在出口要下降,眼看的是國內建築業投入也在下降,於此同時,汽車、汽車零部件等用鋼大戶的需求也會下降,而且在08年仍然有新的產能開始產出。到底產能會過剩到何種程度,估計要到明年看統計了。如果我們回頭去看曆次經濟危機,不難發現這是西方29~33量級的危機。中國在這次危機中遇到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和由此帶來的大規模失業以及社會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從中央近期的方案看思路是這樣的:政府投入搞基建和城市化。首先看政府投入搞基建,現在中國國債不到GDP的20%,對比美國國債78%(計入這次要注入市場的1.5萬億,國債在11萬億以上,GDP是14萬億),我們可以舉債 20萬億人民幣,同時,中國的儲蓄率遠遠高於美國,政府加發國債也完全有依托。如果真是20萬億,在4年內投入,平均每年相當於GDP的20%,這個強度實在是很高了。基建的投入方向也並沒有太大問題,比較中美的公路總長、發電、輸變電總量,基建放進去的錢肯定有意義。城市化現在還沒有看到具體的方案。但是可以肯定,第一,從人口規模上看,至少有3~4億的農村人口可以轉入城市;第二,由此帶來的住房需求在強度上甚至不低於過去幾年的建築強度;第三,從較長的時間段看,新加入的城市人口可以緩解由於計劃生育帶來的人力資源下滑。所以,對中國來說,此次危機僅依靠自己就有度過的可能。

三.2 歐洲
    
歐盟現在為什麽敢向美國提出來國際結算貨幣的問題?是不是它的經濟沒事?不是。歐盟的問題比美國可能更嚴重。第一,較表麵的問題也是銀行問題,a,這次金融衍生品,一小半賣到歐盟,而歐洲投資者偏好風險高的項目,這就很危險,b,歐盟銀行的準備金率嚴重不足,美國的商業銀行,客戶來存一塊錢,貸出去0.92,中國是0.85,歐盟是1.4;第二,社會福利過高,由於美國負擔了歐洲相當防務負擔,歐洲可以搞福利社會,德國人就有可能失業的比就業的拿的多,讀書包括讀大學都不要錢,導致,a,社會運行成本高,現在歐洲的勞動力成本比美國要高不少,b,缺乏激勵機製,勞動者拿錢養活不勞動的人;第三,稅收不合理,在美國有自己的房子要交地稅,每年1%(各個州差異比較大),我的奧地利同事告訴我,他的房子每年的地稅是40歐元,就是說歐洲的稅收來源來自不動產的比例少(有錢人才有更多的地產啊),來自收入、消費的多,結果就是真正創造財富的人負擔重;第四,思想上被閹割,麵對極端穆斯林步步退讓,全體國民關心什麽環境保護;第五,沒有獨立的防務政策,歐盟的法國是有核國家,但是整個歐盟沒有單一的防務機製,出了事情,德國和法國可能會想辦法,西班牙什麽的就可能去找美國,這是必然的,如果全部都圍繞著德法,這些國家還有自己麽;第六,內部資源不能維持其經濟運轉,德國要從中東進口90%的石油。所以,從本質上講,歐元沒有取代美元的條件。

那麽為什麽現在出事後以法國為首的歐盟上竄下跳急於搶班奪權呢?它手裏有沒有一點牌?有的。第一,基礎,歐盟客觀上有和美國相仿的經濟規模支撐歐元;第二,空間,歐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的比例極低,即使僅從‘平穩匯率的影響'考慮,適當提高歐元比例也是合理的;第三,健康的一麵,在歐元啟動之前歐盟各國就開始控製通漲和政府赤字,以達到歐元發行的要求,在客觀上這十幾年的努力使得其在某些方麵比較美國有健康的因素。但是,也僅此而已。
    
以上是歐盟的基本情況。應該說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如果可以理性的分析問題、謹慎的作出應對,歐盟應該可以在這幾年中自保有餘。但是它自己能不能作出理性分析?看來是很不一定的。最近的法國總統薩科奇會見達賴,導致中國方麵推遲中歐峰會的行為就是一個例子。明知道中國人煩這個事情,還要去作,作了可以解決什麽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不在薩科奇身上,在於歐洲對自己的認識。從二戰後,法國的戴高樂就搞自己的一套,一直到現在,主旨就是堅持法國是世界頂級玩家之一,別人得到的我也要有。但是,這個頂級玩家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上。戴高樂的時候至少在軍事上作出了努力,而現在它的領導人基本上就是耍活寶,搞娛樂八卦的路子,隻求混個臉熟。這個不僅僅是法國的問題,是整個歐洲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以為可以玩弄國際政治,結果必然被玩弄。對內不能解決製度導致的競爭力下降(福利問題完全無解),對外也沒有用兵的能力,還要去向美國逼宮,所以歐洲一定是這幾年的大輸家。
    
那麽現在歐盟氣勢洶洶,要美國把貨幣霸權交出來,美國有何種手段呢?前一段時間出了格魯吉亞的事情,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是美國主導的。但是,格魯吉亞如果出了問題,就可以直接威脅到俄羅斯和歐洲間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在那幾天裏歐元匯率出現明顯下跌。至少這是一個可能的思路。在這次美國總統競選辯論中,兩個候選人都說要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增兵,這個沒有區別。去那裏到底作什麽?還是在盯著伊朗,現在看來多少有點支持印度的意思。伊朗本身的石油產量隻占世界產量的4.9%,但是這是中東最後一個釘子,拔了這個釘子,美國人就完全控製中東了。中東有多重要?僅僅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就是世界石油貿易量的40%。這不是取得中東石油利潤的問題,而是卡住全球咽喉的問題。但是正是因為相關利益太大,後果太嚴重,反而使得對伊朗動手的可能性沒有那麽大。第一,直接消耗太大,a,當前伊朗還有健全的工業體係,國土也比較遼闊,戰爭不可能象打伊拉克那麽快結束,b,這個行為是對所有玩家的威脅,所以伊朗得到部分外部援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c,打伊朗不是要擊潰其武裝,是要控製其局勢,所以必須駐兵直到傀儡政權最終可以控製局麵,從現在伊拉克的情況看,在幅員更為遼闊的伊朗長期駐兵,這個決心不好下;第二,打下伊朗後給所有玩家的壓力都會非常大,會不會導致大家一起站到其對立麵,不好說,有適得其反的可能。這幾年的記錄表明,美國的確更想保持一個隨時要打的架勢,但是有點麻杆打狼的心理,為什麽伊朗時不時硬一下,關鍵還是知道美國自己也怕。所以,至少在09年,畢竟奧巴馬還需要時間和軍方建立關係,伊朗還打不起來。比較好的選擇似乎還是維持當地的高壓氣氛,作出攻擊姿態。這樣一個信號對歐盟、對那些看好歐元的遊資應該就夠了。
    
歐洲有沒有擺脫危機的手段?應該說也是有的,就是作基建。這個放到下麵和美國一起看。

三.3. 美國
    
美國現在遇到困難了,但是還有辦法可想。所謂的金融危機、貨幣危機其實都不是問題。說到底,貨幣霸權也好,金融霸權也好,都是強盜手裏裝錢的袋子。這個袋子破了,頂多換一個就好。現在有說法,說搞個什麽‘北美元',實際就是這麽一個意思。對於一個職業強盜,袋子不是問題,那麽什麽是問題呢?問題是搶誰。搶中國?當然很提神,但是中國有自己獨立的核政策和核能力。能卡主中國的是石油,不過這些年中國對石油多元化的投入加上自己的石油產量,大致可以勉強維持國民經濟運轉,而且中國手裏也有牌。搶日本?沒有挑戰性。廣場協議已經搞過人家一回了,現在日本也沒有太多油水,而且日本在這次危機中也算配合。搶俄國?當年蘇聯解體也搞過人家,把俄國的家底搞的七七八八,現在俄國穩住陣腳,又有獨立的核政策,也不太好搞。搶個印度什麽的阿貓阿狗?這就叫耳挖勺炒芝麻,能出幾兩油?所以看來是歐洲,既有被搶的理由(二戰後歐洲一直沒有被搞,現在該輪到了);又有被搶的潛力(歐洲整體沒有獨立的和政策,沒有用兵的能力,連獨立的外交都沒有)。那麽怎麽作這票生意就是個問題。
    
從以往的記錄看,美國應該是‘把敵人搞亂,把自己搞好',就這兩手。先看把敵人搞亂。1999年,美國是空襲科索沃來打擊歐元,現在需要的力度可能需要加大。最近希臘的刁民不服王化,影響很不好。考慮到過去的二十年裏,美國的所謂‘顏色革命'一直沒有停止,現在會不會用這個手段去搞歐洲?沒有證據表明不會。隻是這次如果搞起來,當事國可能更頭痛,因為以前的‘顏色革命'還有意識形態方麵的因素,有一些‘軟'的要求,現在是要工作、要吃飯,這個指標太硬,如果當事國政府能解決這些問題,不是早解決了?
    
那麽美國有沒有可能把自己搞好?我看是有的。首先,從奧巴馬的4年任期這樣一個較短的時間段看,美國可以大力搞基建。西方國家的基建基本都是二戰後搞的,到現在大概都是50年。美國很多地方都說當地的橋梁要維護、要翻新,如果隻是一、兩個焊工隨便搞搞就行,那不早弄完了?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前幾年的美東大停電。當時是夏天,老夫正在圖書館睡覺,忽然覺得熱,結果熱醒了。後來知道整個北美(包括加拿大)東部停電。後續的報道說是電網老化,夏季用電量過大造成的。這個事情過去了幾年了,一直沒有大規模輸變電投入。如果以後混合動力汽車開始普及(個人傾向認為混合動力是正確的方向),電網不進行大的動作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基建是個什麽規模呢?考慮我國過去十年的基建規模,就是這樣的規模現在還是比美國的存量差很多,如果美國要搞基建,即使隻是當初新建的10%的投入,規模至少也是我國當前基建3年的投入量。那麽時間要多長呢?因為要拉動經濟,所以可以肯定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再考慮到奧巴馬可能會競選連任的要求,這次基建的大頭很有可能會排在他的任期內完成。現在有人胡說什麽幾千億美元,一萬億美元的基建,我看是胡說。一萬億美元連它GDP的 10%都不到,對比於中國兩年4萬億的投入(六分之一的GDP),實在差太多。比較它的存量而言,這點錢更是毛毛雨。如果真的可以以一個很高的強度投入基礎建設,可以預期美國的經濟有可能在奧巴馬的任期內出現好轉的跡象。在此基礎上,如果歐洲的經濟相對沒有這樣的投入,很難期待正麵的結果。另一方麵,我們知道歐洲的人力成本比美國還要高很多。我知道的幾個歐洲零部件廠商都在考慮把生產、研發轉到美國來。原來還是把在美國銷售的部分轉移過來,下麵會不會轉過來一些在歐洲銷售的產能?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這才是美國真正希望從歐洲搶的東西。在上麵這段分析中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政府還有沒有能力投入這麽大的資金去搞基建?很遺憾,這不是一個問題。金融、貨幣隻是表相,沒有錢可以問其它國家借。一個明顯的來源就是歐洲的資本流入。
    
大殺器。在上麵的分析中,還有一個隱含的條件,就是美國隻要投入資金就可以達到效果。真的麽?假的。如果它要在2、3年內翻新存量基礎建設10%的量級,那麽物資投入從哪裏來?買?誰賣給它?仍然以鋼鐵為例,中國的鋼產量是除中國外前十家的總和。美國07年鋼產量是一億噸,進口3000萬噸。無論怎麽算,高強度基建投入需要的鋼鐵每年都要進口一億噸以上。我們知道,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兩年內是肯定不可能投產的,就算它真的去自己建鋼鐵廠,等到這幾年一過,剩餘產能怎麽辦?所有的西方國家現在原則上都可以用基建來拉動經濟,它們的基礎設施也老化到了應該翻新的時候了,那麽現在美國又可以向誰去買呢?除了鋼鐵,水泥、電力設備,這些產品中國都是世界第一。這些產品,尤其是一些低階產品,比如螺紋鋼、盤條、中低壓設備,完全沒有技術含量,但是現在對應於大規模基建投入的物資需要量,隻有中國有。所謂戰略武器,就是可以直接打擊你國民經濟的武器,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不起眼的盤條才是我們的大殺器。《我愛我家》裏有一集,講賈誌新倒買倒賣鋼材,裏麵有一句對白:你有盤條還愁沒人買麽?可見我國的文藝工作者在十幾年前就對今天的局麵有了清醒認識。

三.4. 俄國
    
俄國現在是穩住陣腳了,但是也僅此而已。它手裏的武器有兩個,一個是武力,再一個是能源。從這幾年多次出現的潛艇問題看,俄國的軍隊內部可能還需要整頓。武器裝備也多年沒有翻新。但是對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倒是挺利索,估計用以自保綽綽有餘,進行威懾馬馬虎虎,真要拿出手用於境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可能就勉強。這幾天看新聞,說俄國要裁減陸軍,估計這是它對自己未來幾年軍事行為的定位:不會進行大規模境外軍事活動。在這個基礎上,它能得到的利益,可以做的事可能有這樣一些:第一,努力回複前蘇聯領土;第二,對於敏感爭端提供武器支援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經濟目的,這就包括給印度、伊朗賣軍火,給中國、美國製造點麻煩;第三,與歐盟合作。前麵兩個都是努力之後可能做到的,後麵的第三個就難講。這次危機歐盟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被美國卡住石油的供給,現在很難判斷。如果真的出現,歐盟和俄國走近是有可能的,估計這樣以來大家都不會歡喜。這次危機對俄國來說真正的機會恐怕在於外部壓力減小,可以認真地作國內的改革和建設。俄國自己裁減陸軍可能也會有這個判斷。

可以看出來,聽濤兄這一段對未來的預測不是很清楚,因為他和大夥兒一樣,對奧巴馬的自身思路,和克林頓第三任政府的政策取向,都不是太明了。估計大家還得看在奧巴馬上任後,多快去中國,並把中國當成第一個訪問國家,都會令中美在下幾年的互動出現一些信號。俺的看法是,應該還是以合作為主,就看雙方的討價還價如何進行。


  前麵看到,對歐美來說,基建都是好出路,有必要也有效果,那麽為什麽奧巴馬的基建有點奇怪?分兩部分,第一,原來的預期;第二,這到底是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

四.1. 預期
    
前麵看到,當前的幾個經濟體中,隻有中美手裏真正有牌。首先分析中美各自的戰略資源情況。中國方麵:第一,唯一的基建物資出口能力;第二,高儲蓄餘額;第三,明顯的投資方向(基礎建設、城市化);第四,對外依存度較低。美國方麵:第一,最強大的戰爭機器;第二,大量科技成果;第三,全球範圍駐兵,把持大量戰略要點;第四,明顯的投資方向(基礎建設)。需要看到,美國的優勢中,第二條和第四條比較弱,中國是第一條和第四條比較弱。再次說明,所謂的戰略武器,戰略資源是可以直接作用在對方國民經濟運行上的。所以美國的大量科技成果對中國的作用效果就相對不明顯。中國的第一條,基建物資,這個作為戰略武器要依賴於美國的基建投資。至於象美元霸權、中國可能會拋售美國國債這樣的毛毛雨,實在隻能拿去和歐洲人玩過家家。從上麵幾條看,中國大致還是處於守勢,美國仍然是攻勢,但是已經沒有量級的差別,可以一起玩了。
    
象美國這樣的流氓國家總是不會老老實實來玩,估計會給中國搞點小插曲。原來的預期是鼓搗一個阿貓阿狗來和中國幹一仗,日本、印度都有可能。這樣做的好處除了製造點麻煩,增加它手裏的籌碼,還可以造成中國的‘不安全',對於那些流向中國的熱錢起到個狙擊作用。實際上它對歐洲就幹過。這樣一個小戰爭很可能在上文分析的企業債晚期爆發。另外,這次的基建規模絕對不是小打小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至少應該是奧巴馬政府開始運作,把整個計劃、要點都搞搞清楚才好宣布,那無論如何也應該是半年之後的事情了。現在就說出來,這不是送給中國一個籌碼?

四.2. 理性與否
    
這個行為如果是理性的,就一定要和中國達成某種默契,因為物資的供給在中方手中。如果說宣布投入基建是理性行為,那麽可以肯定這個和奧巴馬無關。考慮一下,他當選到現在不過一個月,這麽短的時間,僅僅和中國建立一個有效的聯係都很勉強,更不用提建立互信。所以,可能去和中國達成默契的有兩個,一是布什政府,一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領導團隊。現在缺乏足夠的證據進行判斷。從正麵(已經達成某種默契)說,近期中美之間明顯出現了更多合作的跡象,比如台海緩和、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美國在達賴問題上保持沉默、兩家對歐盟上竄下跳都保持沉默。從反麵說,兩邊也都出現了驚慌的跡象,比如這兩個月美國政府有點手忙腳亂,中國宣布4萬億的投入也明顯倉促。所以現在作出判斷可能還太早。一個可能的判斷依據是,奧巴馬此前說要挽救三大,這個初看有點無厘頭。三大有沒有可能挽救?除了福特另外兩家肯定都沒有希望了。為什麽福特還有可能?因為還有福特家族的影子在,畢竟還有人關心這個企業。那麽奧巴馬要挽救三大,目的何在?第一,三大如果破產會導致相當規模的企業債問題,如果現在全麵引發企業債,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如果隻是三大和相關企業破產,就會顯著降低下麵全麵引發企業債的強度,所以三大暫時還不能馬上倒掉;第二,樹立個人形象。從種種跡象來看,奧巴馬挽救三大的言論調子很高,很可能有華爾街的背景,也算是送給奧巴馬的一個見麵禮。那麽,在宣布基建投入方麵,這樣大的投入先取得華爾街的默認應該是必須的。由此似乎暗示,中國的戰爭威脅大大降低。

    有沒有可能奧巴馬的基建隻是他或者他的團隊的表態,而沒有與中國充分建立默契,也沒有與華爾街充分溝通?也很難講。但是基建投入如果沒有華爾街的默許,問題就嚴重了。這樣大規模的經濟行為,不像華爾街匯報就在外麵瞎說,要知道,美國總統已經連續四十幾年沒有被暗殺了。從奧巴馬的基建目標看,非常淩亂,好像這個也要搞,那個也要搞,什麽節能也蹦出來了。可以肯定,這絕對不是一個經過詳細分析的基建決策。所以隻有兩個可能,一,華爾街給了暗示,奧巴馬團隊匆匆宣布;二,這個團隊缺乏細致的分析能力,更關注於作秀。

    還有一個來月,這個新政府就會上任。上任後,似乎有這樣幾個問題可以關注一下,第一,對三大的救助規模,是苟延殘喘幾個月還是可以支撐一年以上?如果是前者,說明奧巴馬和華爾街已經建立了充分的互信和交流機製,如果是後者,就有可能出現一個新的暗殺案例。第二,印度是不是在中印邊境上會安靜一點。如果是,說明此前宣布的基建計劃是有步驟地實施,如果不是,說明美國新政府的行為比較缺乏條理,但是印巴間的緊張不直接說明任何問題。第三,中國對美國危機的態度,如果落井下石,說明兩邊沒有任何默契,如果幫助維護美元結算體係,說明一切正常。第四,台海局勢,如果台海持續向好,說明美國會先於歐盟脫困,如果台海惡化,國際結算體係的危機就不會有盡頭。


作者:聽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