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謝二世出生在愛沙尼亞,他的父母都是俄羅斯東正教徒。他在列寧格勒專修神學,很快脫穎而出。他在32歲時升為主教,35歲時成為大主教,並調往教會在莫斯科的總部成為位高權重的東正教領袖的行政負責人。在他的領導下,分散在俄羅斯各地的東正教分支統一歸納到莫斯科大主教的管轄範圍。
揭開東正教的神秘麵紗
據說,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都是虔誠的東正教徒。普京曾在朝拜教堂時指出:"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普京在一次電視講話中強調:"在俄羅斯複興的偉大事業中,東正教起著特殊的精神作用。""俄羅斯的文化首先是建立在東正教基礎上的。俄羅斯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它擁有永遠的價值--東正教傳播下來的價值。"那俄羅斯與東正教的關係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從羅斯受洗千年慶典(1988年)到現在,俄羅斯東正教已走過了十幾年的複興之路。這十餘年裏,在俄羅斯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東正教的地位和影響不僅是它在蘇聯時期無法想象的,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彼得大帝改革後的300年間所不曾企及的。
近十幾年來,俄羅斯國家領導人經常就國家大事與東正教大牧首進行商議;許多重大國事活動,包括總統就職儀式都有宗教領袖出席,而重大宗教活動則有總統或其他政要在場;教會可以出麵調解總統與議會之間的最高政治糾紛;各種政治勢力,其中包括俄共,都利用宗教來為自己謀求政治上的支持,因為誰能爭取到教會的支持,誰就可以在大選中獲得更多的選票。
2006年八國集團峰會前夕,普京總統特意會見了東正教牧首阿列克謝二世,與他商討峰會期間召開八國宗教領袖峰會的事宜,以擴大東正教的國際影響?2006年6月,普京總統因牧首"在人道主義活動方麵的突出成就"向他頒發了俄羅斯國家獎。"現在,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學者,都認為在俄羅斯不能忽視宗教這一全國最大的政治力量。"
一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俄羅斯東正教的複興過程。1992年,葉利欽簽署法令,將大批教堂、聖物及其他教產歸還了教會,教會開始從事生產經營。起先隻是生產一些聖物或宗教儀式用品,而後教會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公司,從事多種經營,他們開辦教會銀行,收購商店、食堂、藥店,開設賓館飯店,大批量出版報紙、雜誌、書刊。由於政府免除教會企業的利潤稅,一些與教會合資的企業不斷湧現。即使教會脫離了國家,原則上國家也不再給教會撥款,但一座座教堂的拱頂照樣鍍上了金,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在當局的支持下,東正教開始進入媒體和出版業,俄羅斯國家電台和電視台成了傳播東正教的重要工具。目前,俄羅斯自稱信仰東正教的居民已在一半以上。東正教會與教育部簽署了在中小學開設神學課(必修課)的協議,高校教學大綱中刪除了"科學共產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課程,開設了"神學"課。
1994年,國防部長與大牧首簽署了聯合聲明,宣布共同致力於軍隊的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恢複了沙俄時期教會掌控軍人精神意識的傳統,教會在軍隊裏設立了宗教事務處,並對軍人講授神學課。在俄羅斯,越來越多的人到教堂為孩子行洗禮,在教堂舉行婚禮,請神甫去為危重病人行塗油禮。教會神職人員還常被請去為新落成的行政大樓、商貿中心、新建船舶、戰鬥機等開光;為運動場地開光;為參加奧運會及其他國際比賽的運動員祈禱、為賽事祝福;國家外交官員即使不接受洗禮,也會參加宗教盛典。
總之,自蘇聯解體以後,尤其是在休克療法導致俄羅斯經濟崩潰,親西方的外交政策並未避免俄羅斯大國地位下降的情況下,普京領導的俄羅斯重提以東正教為基礎的"新俄羅斯思想",期望回到宗教和民族傳統中去尋求未來的出路。因此,東正教熱潮席卷整個俄羅斯,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但是,透過表麵的繁榮,對東正教的未來進行冷靜的觀察與思考,人們就會發現,目前,這股熱潮正在漸漸減弱和退卻。一位東正教傳教士覺察到:近5年來,他的聽眾中普通百姓的人數已由過去的50%降到了20%。就是說,俄羅斯人的宗教化進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停滯了下來。雖然在2000年的問卷調查中,宗教組織的信任度占第三位,僅次於聯邦總統和軍隊,但人們(其中包括信徒)並不願意社會生活按照教會的指令來運轉。東正教教權主義模式隻得到了5%居民的支持。
大多數俄國人在對宗教組織正在提升的威信和社會道德影響做出正麵評價的同時,亦希望把它們的影響僅僅局限在倫理道德的範圍內,而不希望它幹涉其它更多的領域。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綜合研究所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改革後的宗教繁榮正在過去,將自己劃入信徒的人數正停止增長,趨於平穩。
東正教在俄羅斯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而俄羅斯民族又是一個篤信宗教的民族。在蘇聯解體、共產主義理想化為泡影的情況下,傳統宗教信仰回來填補精神虛空是理所當然的。除此之外,俄羅斯宗教情緒的高漲還有別的原因:首先,人們對東正教的狂熱實際上也是對長期精神壓抑的一種發泄。有人這樣描寫過羅斯受洗千年慶典的場麵:"1988年,羅斯受洗千年紀念,連續三天三夜空前的慶典,每個東正教堂都燈火輝煌,大街上站滿了遊行的人群,整個國家都隨著慶祝活動在沸騰......活動性質遠遠超出了宗教範圍,成為人們發泄對當局、對現時生活不滿,對蘇共、對社會主義不滿的一種示威。"當時,東正教是一麵旗幟,一種社會政治勢力。而當這股情緒發泄之後,狂熱也就會隨之退卻。其次,填補意識形態真空的不僅有俄羅斯傳統的宗教信仰,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通靈巫術、神秘主義以及新型多神教。有東正教人士這樣分析宗教熱現象:"的確,現在人們對宗教世界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隻會與基督教傳統、東正教傳統擦肩而過,因為這興趣是衝著魔法和通靈術而來的。"
因此,俄羅斯的宗教問題研究專家梅任采夫博士指出:"隨著社會上宗教時髦的過時,將會有更多的‘信徒'重新把自己稱為‘無信仰者'"當然,這些言論可以理解為過高期望之後的失望,但這種對未來的擔憂並不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東正教現在所麵臨的關鍵問題,在於它與現代文明的衝突。
二
東正教是基督教三大分支之一。與天主教和新教相比,東正教更具原教旨主義傾向和保守性。三大教派都信仰基督,但從聖經中吸取的"真理"卻各有側重。東正教標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純一不變的正道,指責西方天主教講求"商業救贖",指責新教避諱內心的痛苦與折磨,隻追求外在生活的明朗與歡樂。總之,東正教不能容忍的是蘊涵於天主教與新教之中,導致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滋生的那些因素。
在俄羅斯近代化的進程中,彼得大帝與教會曾發生激烈的衝突。17世紀末,為了改變文化上的頹勢,彼得大帝開始了俄羅斯的"西化運動"。一切反西方文明的東西在他眼裏都被視為守舊落後。為了同舊俄羅斯割斷聯係,同神聖高於一切生命價值的傳統割斷聯係,彼得大帝進行了宗教改革。1720年,他取消了牧首製的位分,使教會完全受國家的統治。他成立了聖主教公會,嚴厲限製教會,使它淪為了國家的工具,這是東正教進入俄羅斯以來第一次遭到嚴重打擊。
對於彼得大帝的改革,俄羅斯著名宗教哲學家別爾嘉耶夫做過這樣的評價:"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俄羅斯應當從封閉狀態中走出來,走到廣闊的世界中去,彼得大帝的改革對於人民來說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是沒有彼得的強製性改革,俄羅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曆史上講自己的語言。"可是,在東正教得到複興的今天,教會人士卻開始譴責彼得大帝的改革,他們認為:"是路德教影響了彼得大帝的世界觀,一個東正教國家的沙皇,居然具有類似新教的思想,這些思想使他背棄了神聖羅斯的精神遺產......彼得的改革乃是一種對狂歡化的追求,雖然彼得的改革與歐洲的文藝複興沒有外在的相似性,但其內涵同樣在於從求救型文化向求福型文化轉變......這種改革給俄羅斯民族健康的精神世界帶來了損害,是俄羅斯後來眾多災難的源頭。彼得改革不僅給俄羅斯經濟造成嚴重打擊,而且給藝術文化也造成嚴重打擊......彼得的改革造成了俄羅斯社會的兩極分化,最終釀成俄國革命的流血悲劇。"
東正教精神本質的保守性勢必導致其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主張堅持東正教傳統的宗教人士認為,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俄羅斯國家將喪失自己的民族地位,成為"新世界秩序"在俄羅斯領土上的殖民主義行政代理。
三
在過去200多年裏,俄羅斯經曆了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19世紀宗教改革、民主主義運動和20 世紀的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從建立到解體等滄桑巨變。在蘇聯解體十餘年後的今天,在俄羅斯,市場經濟已經取得了支配地位,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現代化的漩渦把一切都拉入了自己的軌道,俄羅斯加入了八國集團,正在努力爭取加入WTO......複興後的東正教所麵臨的已經是一個現代文明高度發達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世界。
在這個現代文明的世界裏,東正教將如何生存和發展呢?今天,一走進東正教教堂,便隨處可見出賣宗教商品的生意攤,教堂裏的商業味道比從前(哪怕比蘇聯剛解體的時候)濃多了。為什麽教堂裏也響起了錢幣的鋃鐺聲呢。因為東正教已經不是國教,國家原則上不給它撥款,教會要從事生產經營,以支付越來越大的用度:除了傳統的日常開銷,教會還須支付電台和電視台轉播費、神職人員手機費、宗教網站費以及高層神職人員的購車養車費,等等。由此可見,即使為了傳教,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東正教也抵禦不了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
既然教會都不能抵禦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凡人又怎麽能夠抵禦現代文明給予的舒適。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時代,手機、英特網、高檔轎車、別墅等"地上的財寶"越多,人們就越難舍棄它們轉而去追求"天上的財寶"在現代文明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個人如此,國家亦是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現代化的高科技和高經濟增長等"地上的財寶"是不可能舍棄的,因為落後就意味著挨打。現代文明的邏輯就是民富國強"20世紀交通和通訊的改善以及全球範圍的相互依賴,極大地提高了排斥的代價......在一個現代性開始占壓倒優勢和高度相互依賴的世界裏,完全拒絕現代化和西方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 俄羅斯東正教要讓教會和自己的信徒積攢"天上的財寶",在封閉和寧靜中"感受永恒",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東正教祭司庫拉耶夫指出,東正教的勝利是相對過去而言的,因為十月革命的影響在消除,東正教的政治地位在提高。但是,麵向未來,東正教的傳統和價值觀未必能夠真正複興。這涉及到了問題的關鍵:今天在俄羅斯得以複興的,確切地說,是一種外在的東正教。外在東正教存在於現實世界,它是東正教的外殼,即東正教教會及它的組織形式、人員機構、政治勢力、經濟實力、社會活動、教會禮儀,乃至教堂、教區、信徒的數量等等。作為精神信仰和傳統價值觀的東正教,則是一種內在的東正教,它存在於人們的精神世界、今天,隨著教會政治地位、經濟實力、社會作用的增強,與外在東正教複興相伴的乃是東正教的世俗化,是舍棄"求救"轉而"求福",這恰恰是一個外在東正教與內在東正教分道揚鑣的過程。而按照東正教的傳統觀念,這乃是在受誘惑。而這種外在宗教勢力違背內在宗教精神的情況,在俄羅斯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先例。
實際上,今天,俄羅斯東正教在現代社會中的複興必然導致它的世俗化。
首先,從政治上講,作為準國教,東正教以其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在國家政治事務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東正教會表示要"全力支持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積極為俄羅斯的複興獻計獻策","承認國際間合作的進步意義,主張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加強對話",它要成為俄羅斯國家內政外交政策的支持者和履行者。它名義上獨立於國家,實際上,與其他宗教相比,它與國家之間存在更緊密的聯係,在議會和政府機關更有話語權,更容易得到支持,享有更多優惠待遇。這很容易導致東正教教會超越"皇權治國,神權治教"的界限,過多參與政治事務,譬如調停總統與議會的衝突,建立宗教社團及政黨,擴大政治勢力,以至直接參政。
其次,在經濟上,"蘇聯解體後,蓋達爾實行的價格自由化,切爾諾梅爾金搞的國有財產私有化以及季裏連科在1998年宣布的盧布總貶值,使國家和百姓遭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東正教會卻用相當低的價格收購了一部分國有資產。而它的經營活動實際上不受稅務機關檢查。由於東正教教會企業蓬勃發展,東正教企業家俱樂部也宣告成立。東正教嚐試與當代經濟活動相結合的舉動得到了教會的首肯。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稱讚它是‘俄羅斯生意人精神意識提高以及對上帝,祖國和人民責任感增強的表現'"但教會經濟的日益繁榮卻孕育著在經濟上陷入金錢與市場泥潭的危險。
最後,東正教麵臨的矛盾和危機還將導致它與政權和其他社會力量之間發生衝突。難怪教會裏有人呼籲:幾十年來東正教經受住了被排擠被迫害的嚴峻考驗?今天,它要經受經濟的、政治的、道德的、世界觀的危機,教會自身首先就應該在精神和倫理上保持健康,加強自控,在罪惡、誘惑和欲望的世界麵前保持內部的統一。
關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