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許誌新] 俄羅斯對外戰略出現新變化

(2008-11-01 02:29:58) 下一個
作者:許誌新



從普京上台直至2006年,俄羅斯外交始終遵循的原則是務實、講求效益、以及為國內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對西方外交基本處於守勢。進入2007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俄羅斯認為世界局勢出現轉折,並據此對外交理論做出重大修訂;在行動上,俄羅斯為自身外部利益擺出了不惜惡化與西方關係的架勢;俄羅斯政策的指向,構成了對冷戰後形成的歐洲軍事政治格局的挑戰。態勢表明:在戰略上不再退讓,在政策上不再取悅於人,在行動上更加積極主動,目標是追求實實在在的利益,正成為俄羅斯外交新的指導思想。

一 外交理論的重大修訂

2006年時俄羅斯就在內部討論、醞釀、基本形成了新的外交理論,但適逢身為八國集團輪值主席國,且與美國就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正進入關鍵時刻,故而隱而不發。2007年剛一來臨,俄羅斯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這一新理論。拉夫羅夫外長1月初的署名文章,普京總統2月份在慕尼黑安全政策問題會議上的發言,俄羅斯外交部3月底發表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以及俄羅斯領導人、學者相關的講話和文章,使人們得以認識這一新理論,並從中看到俄羅斯外交指導思想的變化。

(一)俄羅斯對於世界的新認識

1.單極世界已經破產,美國10年內難以再打大規模持久戰。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指出?quot;單極世界的神話在伊拉克徹底破滅了。"普京也說:"冷戰結束後有人提出來的單極世界並未出現。" 普京同時指出,恰恰是美國人繞過聯合國等國際機製所采取的單邊行動大大加劇了世界的動蕩:"往往是非法的單邊行動連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不僅如此,這種行動還成為新的人類悲劇和緊張局勢策源地的促成因素……武力因素占主導地位必然會使一些國家更加渴望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全新的威脅。過去也知道這些威脅,但是它們,例如恐怖主義,如今已經具有了全球性。" [1]

俄羅斯人認為,由於在伊拉克遭到政治失敗,以及由此引起美國國內情緒的變化,美軍的撤離隻是時間問題;但是?quot;美國無法逃避伊拉克失敗造成的後果"--伊拉克將爆發內戰,並可能發生國家分裂,整個中東地區將成為動亂的淵藪,成為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滋生地;"而這些因素的破壞性影響可能會遠遠超出中東地區" [2] ,世界有可能掀起新一輪反美浪潮,現行的以美歐等西方國家為主導的世界秩序將受到嚴重挑戰。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羅戈夫估計,"美國在近10年內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受到限製"。首先,伊拉克戰爭的收尾階段將持續3-4年、甚至更長;其次,美軍恢複戰鬥力需要5-10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與當年在越南的遭遇非常相象,美國已經罹?quot;伊拉克綜合症",而"沒有社會支持華盛頓就無法展開持久戰爭"。

羅戈夫認為,"國際舞台上將發生最難測、最危險的轉折",原因是美國在伊拉克失敗將造成五大後果:(1)美國左右全球局勢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力將大為下降;(2)世界將重歸多極化時代;(3)美國的失敗可能在整個中東地區引起連鎖反應。北約或許會從阿富汗撤軍。以下情形可能發生:伊斯蘭世界進一步極端主義化、恐怖主義升溫、新的核國家出現;(4)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即將喪失,然而它仍是全球政治和經濟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是,與以往不同,華盛頓惟有采取多方聯盟的方式,而不是像往日那樣單槍匹馬,才能維持自己的領袖地位,在眾多勢力的博弈中發揮平衡作用;(5)在新的國際局勢下,在維護與自己邊界毗鄰地區的穩定方麵,需要俄羅斯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3]

2.世界走向多極,但多極世界的基礎有重大變化,對能源自然資源的控製權成為俄羅斯世界一極地位的物質基礎。

拉夫羅夫外長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形成新的全球影響與發展中心、更均衡地分配發展資源和自然財富的控製權,正在為多極世界秩序奠定物質基礎。" [4] 拉夫羅夫實際上提出了俄羅斯對多極世界的新理解。

俄羅斯的多極化理論最早是由普裏馬科夫1996年當外長後提出並係統化的。他提出:冷戰結束後,兩極對抗的世界向多極世界過渡的趨勢得到發展,一些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政治中心,如歐洲、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已顯示出成為獨立一極的潛力,它們的發展推動著世界多極化進程。但在論及多極世界的基礎時普裏馬科夫錯誤地認為,冷戰時代的兩極世界體係以均勢為基礎,而多極世界體係則是以"平等夥伴關係"為基礎,"平等的夥伴關係已經代替了作為世界秩序基礎的均勢體係"。 [5] 實際上,缺乏實力基礎,正是普裏馬科夫多極化外交難有成效的原因所在。

拉夫羅夫對普氏的多極化理論做了兩點修正:其一,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政治中心已不僅僅是普氏所提及的,而且還有印度、巴西等一些迅速壯大起來的國家,正是這些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後起的發展中心才會提出更均衡地分配發展資源和自然財富的要求,並在客觀上構成對傳統秩序的強有力挑戰;其二,更重要的是,首次提出?quot;對發展資源和自然財富的控製權是多極世界的物質基礎"這一全新的概念。《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也強調,"能源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了"。尤其對俄羅斯而言,對能源自然資源的控製權為之奠定了成為世界一極的基礎。

拉夫羅夫上述新理解的提出,為俄羅斯的多極化理論提供了物質力量,不僅彌補了以往理論上的不足,而且在相當大程度上消除了俄羅斯外交長期存在的手段與目標失衡的問題。能源資源成為俄羅斯外交的戰略武器,這與近來在俄羅斯國內外甚囂塵上?quot;能源超級大國"論調似乎彼此呼應,相互印證。

3.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將會有很大的提升。在對俄政策上西方世界已經難以保持團結。

拉夫羅夫外長指出:"未來世界體係仍然難以確定在很大程度上與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變弱有關……因此,俄羅斯強盛起來成為積極變化的催化劑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俄羅斯現在能夠與其他大國平等地參與製定和落實全球性的議事日程。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或者違背俄羅斯的意誌,不管多麽重要的問題也解決不了。可能最近15年來首次在符合現階段世界發展的世界體係設想市場上出現了真正的競爭環境。" [6]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也做了類似的表述:"強大和更加自信的俄羅斯已經成為世界積極變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隨著冷戰的結束而失去的平衡和競爭環境正在逐漸恢複。一些價值取向和發展模式正在成為文明競爭的對象。在普遍將民主和市場的基本作用視為社會製度和經濟生活的基礎的情況下,民主和市場機製的實施往往因各國的曆史、民族特點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態 。" [7]

不論俄羅斯官方或是理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已經重新變得強大,國際地位開始提升,國際作用開始加強。綜合他們的言論,這種提升和加強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麵:

--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得到恢複,軍事技術仍處於先進,已有能力重新成為保持世界平衡和製約美國單邊主義的力量;

--對能源自然資源的控製權進一步加強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不僅有助於它擺脫外來威脅,保障了其外交獨立性,而且成為它對外施展力量的重要手段;

--美國單極世界構想的破滅,及其被迫轉向多邊路線,將為俄羅斯外交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或者違背俄羅斯的意誌,世界上任何一個重大問題都解決不了。這為最大限度地保障俄羅斯的利益提供了可能;

--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將會使中東地區陷於動蕩,並很可能波及到整個伊斯蘭世界,俄羅斯保持周邊地區穩定的作用和責任將得到顯著加強,從另一方麵講,這也將是俄羅斯擴大影響、擴展勢力的良機;

--俄羅斯的快速發展,及其重新回到世界經濟大國前列的前景,創造了一種在民主和市場基礎上新的發展範式,盡管因國情不同俄羅斯的民主和市場機製與其他模式特別是西方模式有所不同;

--世界正進入多種價值取向和多種發展模式相互競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認為西方模式?quot;華盛頓共識"是唯一的選項,西方對俄羅斯內政和發展模式的批評越來越無力。

俄羅斯人還認為,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提升與西方世界的分化有直接的、反比例的關係。造成西方世界分化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冷戰的前提不存在了。"西方仍然處在十字路口,現在已經談不上冷戰時期那種鐵板一塊的團結了,因為促進團結的意識形態因素就像蘇聯軍事威脅那樣基本上消失了。實際上,冷戰的結束導致西方國家互相脫節了。" [8] 二是隨著經濟和政治聯係的深化,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大不同於已往。"與90年代初不同,現在西方對俄羅斯沒有什麽共同的立場。不僅如此,許多時候在對當今和未來如何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西方國家的立場即便算不上分化,也幾近於公開對立。" [9]

(二)確立外交新的指導思想

在上述新認識的基礎上,俄羅斯重新確定了外交指導思想。

1."俄羅斯的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指出:"俄羅斯重新獲得外交上的獨立性是最近幾年來的主要成果。"拉夫羅夫外長也說:"俄羅斯的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遠非所有國家都能這樣做。而對我們來說,這是個關鍵性問題,是涉及到主權問題。我國不會讓外部勢力來控製我國或我國的對外政策。我們不會嚐試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們,我們的出發點隻是自己合理的和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記得,我國在尼古拉一世時期和蘇聯末期曾經特別努力地去博取別人的歡心。我們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 [10]

把外交獨立性提到"絕對"的高度,並視之為俄羅斯"近幾年來的主要成果",這似乎令人費解。然而,綜合俄羅斯各方麵的言論,可以為"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做出以下解讀。

第一,憑借能源自然資源的控製權,俄羅斯可以保證自己近乎絕對的外交主權。即便在全球化時代,與其說是俄羅斯能源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加深,不如說是能源消費國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加深。葉利欽時期西方幹涉俄羅斯政策的經濟手段曾經屢試不爽,如今已經失靈。

第二,俄羅斯退讓、屈辱外交的時期已經過去。說葉利欽時期俄羅斯外交沒有獨立性,其本意不是說那一時期曾向西方交出過外交決策權,也不是說葉利欽外交沒有遵循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而是說力量衰落和在經濟上受製於西方的俄羅斯不得不退讓、不得不屈從於西方的條件。現在,這種情況不會再現。

第三,不再會為取悅於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俄羅斯不再會取悅於西方,甚至不再會取悅於獨聯體內部的國家。不論是西方的"民主世界大家庭",或者北約、歐盟乃至世界貿易組織,或者俄美盟友關係,俄羅斯都不會再犯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為參加而參加、為結盟而結盟的錯誤。

第四,俄羅斯外交的"出發點隻是自己合理的和實實在在的利益"。這點道出了俄羅斯今後外交的實質:隻講利益,不講其他,其任何外交活動都要以滿足或不違背俄羅斯的利益為前提。

2.俄羅斯外交應采取具有競爭力的主動的政策。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指出:"顯然,俄羅斯完全可以在自己目前的邊界之內生存下去,但是,俄羅斯必須作為一個態度積極的世界大國,必須在切合實際地評估自己的能力這一基礎上就各種迫切的國際問題采取主動的政策。"

拉夫羅夫外長說道:"隨著俄羅斯的強大,俄羅斯在曆史上第一次可以運用自身的全部競爭優勢來維護國家利益,競爭氛圍在國際關係中逐漸恢複。" [11]

顯然,俄羅斯認為它已擺脫了生存與發展危機,也不存在某些外部勢力所宣揚的國家進一步分裂的危險。不過,與普京的強國戰略相一致,俄羅斯並不滿足於在目前的疆界內生存下去,而是要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以更加積極主動、更加有競爭力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這實際上是向世人宣告俄羅斯民族長達20年的地緣政治大退卻的曆史已經終結。

上述表明:在戰略上不再退讓,在政策上不再取悅於人,在行動上更加積極主動,目標是追求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正成為俄羅斯外交新的指導思想。

二 挑戰歐洲現存的軍事政治格局

在新的外交思想指導下,俄羅斯對西方采取了一係列強硬行動,同西方的關係"跌至冷戰結束以來的又一最低點",幾乎到了對抗的邊緣。

(一)俄羅斯的政策活動及其實質

總地來看,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活動可分為以下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

1.擺出不惜對抗的架勢,明確宣示俄羅斯的利益要求。

與過去相同的是,2007年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帶有刺激反應的性質。2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把俄羅斯和中國與朝鮮和伊朗相並列,實際上把俄、中納入了"無賴國家"。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同意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草案。4月初,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蘇珊·施瓦布表示俄羅斯暫時不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俄入世問題上橫生枝節。4月中旬,美國國務院公布2007-2012年戰略計劃,其中詳細列舉了俄羅斯的"問題",以及將采取的"反俄"措施。5月,美國阻撓俄羅斯加入亞洲開發銀行,即便後者準備以出資人的身份加入該行。6月,歐盟宣布給予具有反俄傾向的古阿姆集團四國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和摩爾多瓦共計9.15歐元的援助。7月,英國驅逐四名俄羅斯外交官,同時強化對俄簽證製度,威脅將在歐盟框架內討論歐盟與俄羅斯未來的關係,以此脅迫俄羅斯交出刺殺前俄特工特維年科的疑犯俄企業家盧戈沃伊。從2006年開始至2007年,美國一直積極推動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所有這些都推動著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的惡化趨勢,並刺激俄羅斯不得不做出反應。

與過去不同的是,俄羅斯的反應不再軟弱無力,而是出人意料的強硬。針對五角大樓把俄羅斯與"無賴國家"相並列的做法,普京在2月慕尼黑安全政策問題會議上闡述了對單極世界的看法,點名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這一講話在俄羅斯國內被喻之為"外交遺囑",在西方被稱之為"冷戰宣言"。6月初,在八國集團峰會前夕,針對美國執意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普京發出嚴厲警告,俄羅斯將重新部署瞄準歐洲的導彈,聲稱“軍備競賽正在展開","我們正在重返那個年代",即前蘇聯的核力量瞄準歐洲城市、歐洲目標的年代。 [12] 7月17日,即在英國驅逐四名俄羅斯外交官的次日,俄羅斯立即做出"鏡子反射般"的反應,對等地驅逐了英國外交官。10月12日,在俄美"2+2"會談中普京再次警告說,如果美國單方麵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俄羅斯可能采取第二項回應措施,即退出1987年俄美簽署的中短程導彈條約。

俄羅斯通過上述強硬反應,劃出了西方不得逾越的"紅線",即不得謀求對俄戰略優勢,不要妄圖挑戰俄羅斯主權。俄羅斯政策的實質是,它不惜用強硬的實際行動來表明它將停止退讓,並強烈地宣示它的利益所在。如果前溯至2006年俄羅斯連續動用"能源武器"和經濟製裁的手段打壓獨聯體內"去俄羅斯化"傾向嚴重的國家,那麽截止到目前,俄羅斯至少有三點基本利益要求已浮出了水麵:(1)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區",俄羅斯不會輕易地退出這一地區;(2)不得破壞俄美戰略平衡,這是俄羅斯國家安全和作為世界大國的基礎;(3)不得幹涉俄羅斯內政,俄羅斯的主權不可侵犯。這三點要求是俄羅斯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而一旦西方越過"紅線"、觸犯到俄羅斯的根本利益,俄羅斯將采取堅決對抗的措施,包括重新實?quot;歐洲人質政策"和重開軍備競賽,即便同西方的關係倒退至冷戰年代也在所不惜。拉夫羅夫外長對此的解釋是:"盡管俄羅斯奉行非對抗性外交政策,但對我們來說仍然存在'紅線',即對我國國家安全或現存國際法律秩序造成的現實威脅。對此我們不可能無動於衷,不可能不將自己的立場堅持到底。" [13]

2. 挑戰冷戰後形成的對俄羅斯不公正的歐洲軍事政治安排。

如果說上述行動還屬於反應外交、守中帶攻的話,那麽,俄羅斯7月14日正式宣布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也包括8月17日恢複戰略轟炸機值勤巡航),則帶有主動出擊的性質,屬於攻勢外交。

《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簽署於1990年11月,1999年11月經過重大修改,再次簽署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修改協議》。美國和它的18個夥伴國一直堅持,隻有俄羅斯完全履行了所承諾的限製新型武器、限製未來武器裝備的部署、從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撤軍的義務後,它們才會批準《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修改版。2002年初俄羅斯宣布,它已達到了條約對新型武器和未來武器裝備部署的限定。7月,北約國家確認了這一事實,但仍堅持隻有俄羅斯全部從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撤軍,它們才會批條約。這讓俄羅斯懷疑到北約的真正意圖隻是要限製俄在歐洲的軍力。

北約的持續東擴使俄羅斯認識到,北約一直把俄羅斯作為假想敵進行戰略擠壓和包圍。而美國將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更令俄羅斯擔心在它失去常規力量優勢之後又將在戰略力量方麵處於劣勢,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將麵臨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局麵。這是俄羅斯無論如何都難以容忍的。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安全中心主任阿·阿爾巴托夫所指出的:"1997年北約開始一次性吸收了三個中歐國家。隨後,北約東擴的經驗已經運用於10個國家,現在又在討論這種經驗對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的適用性。這一切使莫斯科明白,必須事先和明確地做出反應。這個經驗,加之在前蘇聯地區可能出現的北約新成員國境內部署反導防禦基地的前景,導致俄羅斯更加消極地對待美國的反導防禦計劃。” [14]

俄羅斯《生意人報》記者瑟索耶夫在采訪了俄羅斯外交部後寫道:俄羅斯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有三層目的:第一,對西方的單方麵行動做出反應,即強化對美國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反導防禦係統的反應,讓西歐為俄美新一輪對抗不安(今後俄羅斯軍隊將出現在本國邊境,而西歐無權對其進行核查)。第二,進一步解決另外四個具體的問題:(1)北約東擴導致北約大大超過了條約規定的裝備數量限製;(2)美國還打算違背條約,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建立軍事基地;(3)西方國家不履行盡快批準條約修改版的義務;(4)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至今不參加條約。第三,表示對冷戰後在歐洲和世界形成的軍事政治格局的不滿。"莫斯科不滿的不僅是西方拒絕批準條約修改版,實際上不滿的還有15年來在歐洲和世界形成的整個軍事政治格局,今天人們習慣把這個時期稱為俄羅斯的衰落期。要是這樣,今後莫斯科就可能重新考慮這個時期俄羅斯與西方簽署的許多軍事政治條約。俄羅斯暫停執行條約可能是這方麵的第一步……" [15]

俄羅斯學者認為:"普京總統在慕尼黑的講話成了歐洲政治和全球政治發展中的分水嶺",它反映出,在經濟穩定發展的情況下,俄羅斯致力於鞏固自身國際地位和重新成為全球政治玩家;但是,盡管冷戰已經結束15年了,西方國家的政治精英卻遲遲適應不了新的現實,仍試圖用15年來慣用的遊戲規則來限製俄羅斯;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對激進的方式刺激西方國家,改變它們遏製俄羅斯的政治和心理方針。 [16]

10月份普京表示有可能退出中短程導彈條約則是對西方的進一步緊逼,等於向美國人"下了最後通牒:華盛頓應同意考慮俄羅斯的安全利益,否則莫斯科將打破冷戰後形成的整個軍事政治格局" [17]

不論是強烈地宣示自己利益要求,或是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俄羅斯這些行為都構成了對歐洲乃至世界現存的軍事政治格局的重大挑戰。而這些僅僅是俄羅斯外交攻勢的開端。

(二)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俄羅斯的真實意圖並不是想使它與西方的關係朝著對抗和冷戰的方向發展。盡管俄羅斯的力量有所恢複,但仍遠不足以對抗整個西方世界;對當代俄羅斯領導人來說,以往冷戰失敗的慘痛教訓依然記憶猶新;"能源武器"固然威力巨大,但卻是一柄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雙刃劍"。俄羅斯通過強硬外交反應隻是顯示它不怕對抗,但真實目的恰恰是要避免對抗,所以它同時又處處留有餘地。例如:在美國部署歐洲反導係統問題上,俄羅斯盡管表示要以"歐洲人質政策"相對抗,但又提出種種合作共建反導係統的建議。又如:俄羅斯隻是以"暫停執行"的方式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留有150天的生效期,就是表示這個問題是可以談判的。

俄羅斯的意圖何在呢?筆者以為,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目標:推動新一輪談判,促使西方承認俄羅斯的"合理"利益。作為第一步,迫使西方就冷戰後歐洲軍事政治安排問題同俄羅斯進行談判,在談判中爭取改變目前對俄羅斯不利的格局和發展趨勢,恢複軍事政治平衡,並爭取西方承認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quot;戰略利益"。

第二層目標:促使西方在對俄關係上在合作與對抗之間、夥伴與敵人之間做出選擇,以壓促合。在對俄政策上美歐之間、"老歐洲"與"新歐洲"之間存在的分歧,為俄羅斯分化西方、分而治之提供了條件。對於美國來說,它需要在全球戰略與對俄政策之間加以平衡;對於"老歐洲"來說,它需要在對俄能源合作或軍事政治對立之間做出選擇;對於"新歐洲"來說,它們需要在反俄民族情緒與國家發展實際利益之間進行取舍。

第三層目標:恢複俄羅斯作為歐洲傳統大國的平等身份,抹去它身上的冷戰失敗者印記。拉夫羅夫外長指出:現在?quot;考慮不排除俄羅斯的大西洋主義的新定義"的時候了;"俄羅斯在保持歐洲和世界的政治平衡方麵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已經有300年了。一旦我們放棄這種責任……就會給歐洲政局帶來嚴重危害,將歐洲大陸引向災難"。 [18] 如能實現恢複歐洲傳統大國地位的戰略目標,俄羅斯就將從蘇聯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恢複過去幾百年間它在歐洲曾有過的位置,這將是當代俄羅斯外交的曆史性重大勝利。

或許在已經習慣了俄羅斯懦弱行為的人看來,這些目標似乎定得過高,甚至有些癡心妄想。其實卻不盡然。對俄羅斯來講,這些目標就算定得高,也值得一試,因為即使不能贏,也輸不了什麽。首先,西方長期推行擠壓俄羅斯的政策,俄羅斯一再進行抵抗,即便西方不同意俄羅斯的利益要求,也不過是延續這種你壓我抗的格局而已。其次,如果西方拒絕同俄羅斯談判解決問題,俄羅斯便可以名正言順地部署針對歐洲的導彈,增強其歐洲部分的軍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俄羅斯的地位。同時,隻要歐洲還依賴俄羅斯能源,雙方還保持能源合作,俄羅斯外交就會有充分施展的餘地,其外部環境就壞不到哪兒去。第三,時間上對俄羅斯有利。一旦美國嚐到在伊拉克失敗的種種惡果,就會增大對俄羅斯的戰略需求,俄羅斯的外交局麵就會為之而該觀。基於這些理由,俄羅斯將會持續不斷地展開外交攻勢,借以改變目前對之不利的戰略格局。

[1] 普京總統在慕尼黑安全政策問題會議上的講話,www.Kremlin.ru。
[2]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www.mid.ru。
[3] 謝·羅戈夫:《伊拉克戰爭之後:單極世界的崩潰》,〖俄〗《獨立軍事評論》周報2006年12月8日一期。
[4] 謝·拉夫羅夫:《俄羅斯的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電訊。
[5] 普裏馬科夫:《多極世界出現在地平線上》,〖俄〗《獨立報》1996年10月22日。
[6] 謝·拉夫羅夫:《俄羅斯的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電訊。
[7] 《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www.mid.ru。
[8] 〖俄〗弗·沃羅比約夫:《治療恐俄症》,〖俄〗《俄羅斯報》2007年11月9日。
[9] 〖俄〗安·費奧多羅夫:《全球滲透戰略》,〖俄〗《獨立報》2007年10月31日。
[10] 謝·拉夫羅夫:《俄羅斯的外交獨立性是絕對的行為準則》,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電訊。
[11] 謝·拉夫羅夫:《全球政治需要開放和民主》,〖俄〗《消息報》2007年4月24日。
[12] 普京總統答八國集團成員國記者問:《當然,我是純粹而地道的民主派》,〖俄〗《生意人報》2007年6月4日。
[13] 謝·拉夫羅夫2007年9月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www.mid.ru。
[14] 阿·阿爾巴托夫:《第五次反導危機》,〖俄〗《獨立軍事評論》2007年11月2日一期。
[15] 根納季·瑟索耶夫:《緩期執行的命令--俄羅斯暫停執行歐洲常規力量條約》,〖俄〗《生意人報》2007年7月16日。
[16] 參見:安·費奧多羅夫《全球滲透戰略》,〖俄〗《獨立報》2007年10月31日;弗·沃羅比約夫《治療恐俄症》,〖俄〗《俄羅斯報》2007年11月9日。
[17] 〖俄〗亞·加布耶夫:《反導進攻--普京建議美國暫停部署反導條約》,〖俄〗《生意人報》2007年10月13日。
[18] 謝·拉夫羅夫2007年9月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www.mid.r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