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俄新網] 中國外交“軟弱”隻是表麵偽裝!

(2008-11-11 01:24:49) 下一個
在近期有關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俄羅斯的新聞報道中,俄羅斯媒體很少注意到中國總理和俄羅斯友好人士的會見。

  這次會見是在中國總理出訪正式活動開始前舉行的--也就是在俄中經濟工商高峰論壇、同俄羅斯總理、總統會見前舉行的。有十多位俄羅斯社會生活中的各界人士在28日一大早就趕到總統酒店,參加同溫家寶的會談。應邀出席座談會的有俄羅斯工業與企業家聯合會主席亞曆山大·紹欣,國家杜馬議員安德烈·科科申,傑出的漢學家謝爾蓋·齊赫文斯基,前體操運動員、現國家杜馬議員斯韋特蘭娜·霍爾金娜,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緊急心理救助中心主任尤利婭·紹伊古,還有一些外交官和學者。

  根據我同活動組織者的交談(本文作者應中國外交部邀請參加了座談會),中國領導人很重視在非正式場合下,傾聽並了解俄羅斯社會各界的聲音。比如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他們對雙邊關係發展前景有何想法?他們認為哪些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溫家寶在會見之初就特意強調說,他沒有現成的話題。他談起了俄羅斯在消除四川地震後果中給予中國的支持,對此表示感謝,並說這次座談是否可以圍繞"中俄永遠是朋友"這個話題來進行。

  當然,每個人都說的是自己熟知的問題。亞曆山大·紹欣談的是商業項目,謝爾蓋·齊赫文斯基談的是要加強民間交往,安德烈·科科申談的是俄中兩國政治與經濟合作,斯韋特蘭娜·霍爾金娜談的是青年交往。溫家寶對每個講話都盡量給予回應,同時還總是盡量要給兩國友好關係這個題目加上支持論據。他不止一次重複說,中國和俄羅斯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

  看來這次座談會沒有產生什麽新聞。就重要性而言,難道能把中國總理和"中國的朋友們"的平靜的談話與建設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相比嗎?

  實際上正是這樣的會談,在某種程度上才展示了中國現代外交的風采:做出友好的表現,準備交換意見的姿態,當然還有不使用最後通牒式的激烈語言。

  對於現代通訊社的記者們而言,此類會談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畢竟在這些會談中沒有什麽突破性的決定,沒有戰略性質的討論。但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能讓人清楚,中國準備如何同外部世界建立聯係。

  在最近幾年,同國外友好人士舉行會談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傳統。中國領導人試圖盡力把此類會談定位為非正式活動,主要是了解一下這些人士的意見和評價,在這些或那些問題上,直接或者間接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以誠摯的友誼和睦鄰友好來鞏固政治利益,這是很多觀察人士都注意到的中國外交特點。當然,也不必掩飾,在這個客氣委婉的背後,是完全的國家利益。盡管如此,中國還是做出準備傾聽並接受其它觀點的姿態。

  西方媒體對中國外交的這一特點積極地進行了評論。《洛杉磯時報》在一年前寫道,中國外交向微笑投放了最大能量。國家最高領導人--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在國外度過的時間不但比前任要長,而且比美國領導人的時間還長。

  同外國專家舉行的此類會談,讓人想起俄羅斯的"瓦爾代俱樂部",當然,這給專家們自也帶來了思考的理由。中國領導人有機會直接了解專家圈子對這些或那些問題的想法,也很重要。

  例如在會見中,有些人發言,呼籲考慮拒絕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美元,兩國有必要采取共同行動,改變世界金融體係。溫家寶回避了這些問題,即沒有給予肯定,也沒有批評這些提議,同時隻是暗示,中國暫時沒有準備做出這樣激進的決定。

  中國外交的"軟"可能隻是表麵上的,但是對中國的合作夥伴們很有吸引力。正如同中國外交部經常掛在嘴邊上、每周在記者會上都要說起的那句話,"我們希望各方化解分歧,達成共識"。如果各方都達成共識而感到滿意,那麽中國也會感到滿意。(作者:俄新社觀察員、俄新網總編阿列克謝·葉菲莫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