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akaaaa] 中俄戰略結構的加固是美國的噩夢.

(2008-10-21 23:21:08) 下一個
不久前,美國輿論搬弄是非,惡意炮製中國威脅俄羅斯論,試圖詆毀中俄兩國漸入佳境的戰略合作關係。對於美國的謬論,俄媒體在第一時間迅速做出反應,及時地揭露出美國的險惡用心,嚴正地捍衛了中俄兩國的傳統友誼。有戰略評論家指出,雖然目前中俄關係仍存有一定的隱患,但在兩國關係的實踐中,互信互利的戰略合作始終居於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中俄關係整體上是合作大於防範,信任大於猜疑。此次美國的無禮取鬧其實並不會阻礙中俄戰略合作的前進步伐,相反,這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為最終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於美國的惡意中傷,人們不禁會問,為何美國會這般熱衷於挑撥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據俄羅斯專家分析認為,美國政府的這一慣用伎倆,其目的無非有四:其一,美國想讓俄羅斯處於西方的羽翼之下,讓俄羅斯意識到隻有西方才能保護自己,別無它選;其二,對於俄羅斯而言,它將不得不耗費一些資源,以抵禦這一神話般的威脅,從而可令自身被削弱;其三,還可使俄羅斯選擇不與中國接近,從而能給美國帶來明顯的好處;最後,美國本身也將中國視為現實的、而非神話的威脅(對於華盛頓的全球霸權而言),這意味著完全可以通過一個"敵人"來對付另一個,而美國隻需稍加"挑撥"就行。    

  有戰略分析人士指出,實際上中俄目前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實並不是某國某人的一廂情願,而是在國際大背景下的殘酷現實中出於國家利益的必然抉擇。美國出於自身國家戰略考慮,自然會非常反感這種聯合,極力挑撥分離中俄雙方,並運用一切手段詆毀和中傷中俄關係。俄羅斯主流媒體《獨立報》曾撰文寫道,美國漢學家傑維亞托夫在一篇名為《喜歡征服的國家》的文章中極力鼓吹中國的現實威脅性,不過,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傑維亞托夫文中所提到的中國威脅論其實是具有"美國"源頭的,因為在對中俄關係的挑撥上,美國向來是不遺餘力的。    

  據悉,從1992年起,美國就有針對性地實施了在俄羅斯民眾中散布北京會對莫斯科構成戰略威脅的計劃。其宣傳對象除了普通民眾,還有政治階層。宣傳的內容也名目繁多,包括:中國正在有目的地蠶食遠東,那裏的中國人數量已經數倍於俄羅斯人:中國餐館和商店拒絕俄羅斯人進入,中國公司用政府提供的資金買下了當地的所有生意;在中國任何一家商店,哪怕是出售課本的書店,都能買到將西伯利亞和遠東劃歸中國版圖的地圖。如今,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已不僅僅出自於那些已被輕易收買的記者和專家之口,甚至還曾多次出現在某些美國政要的嘴邊。美國尼克鬆和平與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裏·西梅斯就曾擔憂地表示:"對美國的利益來說,最具損害作用的莫過於兩個歐亞大國--俄羅斯和中國結成的軸心"。    

  反觀中俄,有分析家指出,中俄能否"相敬如賓、相好如友",關鍵在於,必須明白中俄"鄰居"關係的血肉相連、休戚相關。首先,中俄這兩個永遠都"搬不了家"的老鄰居,有著漫長的邊界線,任何形式的邊境戰火隻會是共同無休止的苦難乃至毀滅;其次,美國對中業的滲透不僅僅隻是針對中國或者俄羅斯,而是企圖把中俄攔腰"砍斷",美國才是中俄兩國共同的威脅;再次,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和"軍事大國",兩國都有著潛力巨大的互補性和依賴性,完全可以讓這兩個世界巨人共同成為"絕世之合"。中俄有識之士也非常清楚,中俄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走的是和平發展之路,中俄惟有不斷推進完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才可能在未來的挑戰中擁有一個比較有利的反擊平台。    
   
  "世代友好永不為敵"並非"革命口號"    
   
  同任何戰略合作關係一樣,中俄兩國的戰略合作也包括兩方麵的催生因素:內生需要和外部影響。自冷戰結束以來,中俄兩國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社會改革,穩定政局、轉變體製、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為了兩國共同麵臨的主要戰略任務。同時,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美國則開始把中俄視為2015年後可能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國家,而遏製中俄就成為了美國的全球重要戰略目標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中俄兩國在各自的國家發展以及反對美國稱霸、打破美國遏製上是有著共同利益的。    

  正如俄羅斯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俄科學院美國與加拿大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羅戈夫教授所言:"發展同中國與印度等主要東方國家的關係,才能增大俄羅斯同西方打交道的分量,而且正是這些國家把正在衰弱的俄羅斯當作偉大的國家和平等的夥伴"。隨著冷戰的結束,莫斯科和北京逐步確立了自己的"戰略夥伴關係",即"以在21世紀進行戰略合作為目標的信任型夥伴關係"。對此,俄羅斯《獨立報》評論指出,"信任型"即意味著對對方的意圖沒有任何懷疑,甚至有可能在官方文件未提及的情況下相互給予支持。同時也說明,雖然中俄兩國之間還不存在聯盟,但實際上兩國之間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友誼"。    

  據專業人士分析,中俄之間現今已不僅僅是依賴對方的簡單軍事合作,而更是一種相互間的戰略支持。首先,俄羅斯的重新崛起需要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因為不管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國際社會都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自己也有這樣的看法。俄羅斯要重新崛起,就要向歐洲發展。俄羅斯獨立後曾一廂情願地認為,全麵推行親西方政策,西方國家應將其視為歐洲大家庭的一員。但是,西方不但原來答應給的經濟援助沒有到位,而且還在1994年開始醞釀向中東歐地區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甚至獨聯體地區擴展勢力範圍。其中,北約組織大肆接納來自東歐的新成員,企圖將俄羅斯"推出"歐洲。1999年3月,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個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後,北約的軍事潛力增加了20%-25%,安全戰略邊界向俄羅斯方向推進了600多公裏,俄羅斯失去了4.8萬平方公裏的緩衝區。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托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與斯洛文尼亞7個東歐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也成為了北約的新成員。俄羅斯的加裏寧格勒州完全被北約包圍,俄羅斯的西部安全正受到北約的嚴重威脅。為了避免東西兩線出現困境,俄羅斯必須穩定東方,以集中精力應對來自西方這一頭的威脅。不難看出,俄羅斯在重新崛起的過程中是需要中國在其東方"幫忙"的。而從地緣政治上看,在俄羅斯周邊鄰國中,中同是最大的鄰國。如果與中國的關係處於低迷或不穩定的狀態,俄羅斯現處的惡劣地緣政治環境非但難以改善,而且還需要牽製相當大的力量,這完全與其維護周邊安全環境的目標相背離。因此,發展同中國長期穩定、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關係有助於俄羅斯改善地緣政治環境,完全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利益;其次,中國在戰略上也需要北方鄰居俄羅斯的"支持"。中國同俄羅斯一樣也麵臨著來自美國的戰略擠壓。為了集中精力解決台灣問題,中國需要北部有一個穩定的國際軍事環境,希望北部麵臨的壓力越小越好。從近期看,中俄在政治、軍事、安全和能源等方麵現實和潛在的利益交匯決定了中國在解決重大問題,尤其是台灣問題上對俄羅斯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借重。俄羅斯領導人在各種場合也一再重申,俄羅斯政府將堅定地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堅決反對任何企圖使台灣獨立的所謂"公投"以及其它愚蠢行為。對中國而言,無論是當前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爭取國際支持,還是遏製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幹預,中國都需要俄羅斯的支持。而從長遠看,將來一旦中國被迫對台使用武力,俄羅斯可能是在政治上給中國一定道義上的支持,電可能是少數願意從軍事上與中國保持一定合作的大國之一。所以,中國必須正視未來對俄羅斯戰略倚重進一步增大的現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十年來中俄兩國在利益和現實的基礎上共同建立起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以中俄為主,力主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形成了一股能影響世界格局的力量,但是就目前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是否堅如磐石來說,其實並不能絕對而論。    

  對於俄羅斯,丘吉爾曾說過這樣的話,"俄國人是謎團中的謎中之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對待中國的崛起上,俄羅斯其實一直表現出既借重又懷疑,既合作又防範的二律背反複雜心態。一直以來,俄羅斯的對華關係在快速平穩推進的過程中確實曾出現過許多"中國威脅"與"中國崩潰"的不和諧之音,而且這種雜音在兩國戰略合作的進程中若隱若現,甚至在某一事件上、某一階段中還會突然放大。不過,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是由曆史和現實,以及政治和經濟的差異所決定的,也是受雙方利益需求與國際戰略格局的大國衝突所影響的。    

  從曆史上看,中俄之間一直處於一種互相對立、偶有合作的關係。從19世紀中葉開始,沙俄曾經與西方各列強一起,趁中國國力虛弱之機侵占中國大量領土,令中國至今難以忘懷。上世紀雙方關係也是時好時壞,從中蘇全麵友好再到中蘇全麵交惡,甚至爆發邊境衝突,以致於受到其核武威脅,雙方在冷戰時期直到劍拔弩張,曾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內外政策走向,也給曾經的一代中國人留下了深深的拒俄陰影,並逼使中國投向了蘇聯的對立麵美國。直到蘇聯解體後,雙方從各自利益出發,才又建立起了一種全麵的新型的關係並延續至今。但不可否認,中國對俄羅斯在曆史上的對華關係,留下了強烈的負麵形象。    

  從地緣上來看,中俄之間有著7000多公裏的漫長邊境線,從現實的利益出發,雙方發展關係實屬必然,俄羅斯也有著比中國更漫長的邊境線,更需要與中國建立穩定的關係,以避免其在與歐洲尤其是北約的衝突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俄羅斯相對於其亞洲戰略來說,歐洲顯得更為重要,在與歐洲發展關係的同時,能否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也就是能否與中國建立長期友好的戰略合作,幾乎成了其國家利益的關鍵因素。而為了與中國發展關係,除了共同的合作以外,俄羅斯也不會忘記與中國含有敵意的國家發展關係,以製約中國的崛起,如與印度建立更穩固的關係,染指中亞各國,主導蒙古政策,以牽製中國的力量。俄羅斯並不會安心地看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而是時刻防範中國可能的威脅;與之異曲同工的是,中國在亞洲及世界格局中,也需要在地緣政治上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以擁有一個穩固的戰略後方與戰略縱深。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也許中國更需要一個能與之長期友好合作的俄羅斯和深受俄羅斯影響的前蘇聯中亞各國,至少從防範中亞及東突恐怖勢力這一點出發,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中國利益攸關的事。也就是說,雙方之間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也存在著互相防範和製約的基礎。    

  從國際政治上來說,中俄之間更是合作中存在衝突的因素,雙方在政治上存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差異,也存在著民族差異,在兩國日常的媒體報道中,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有敵意的宣傳,俄羅斯似乎更害怕中國這個鄰居的發展;但不可否認,近十多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下滑,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每況愈下,尤其麵對美國及北約的打壓,早已顯得力不從心、心力交瘁,經常成為西方調戲的對象。而中國提出的倡導世界多極化,正順應了俄羅斯希望繼續其大國地位的虛榮心,雙方一拍即合,除積極參與和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外,在聯合國也加強了利益協調與合作,以圖抗拒美國一超獨大的局麵。從這一基礎出發,雙方合作昆然有更能長期維持的可能。    

  從經濟上來看,中俄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崛起使之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和極具誘惑的市場,俄羅斯人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但遺憾的是,一些年來,中國對俄羅斯貿易占了上風,雙方的貿易總額卻並不高,還遠不及中國與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的水平。對中國來說,俄羅斯並不是重要的貿易夥伴,隻具有發展的空間,日前占1/5的雙方貿易大量存在於邊境民間,政府間則主要還是以軍火交易為主。對於軍火貿易,俄羅斯人也心存芥蒂,在高價賣給中國劣質武器的同時,把更多、更好的武器賣給中國的敵人印度,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人的真正心思。    
   
  可以看出,目前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應該說是建立在互相需求的利益基礎之上的。而綜觀當前,兩級對立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中俄兩國如能正視形勢,抓住目前單極世界的發展期,通力合作,則能更好地為自己在未來創造更多的話語權。而事實上,中俄兩國之間早已具備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首先,中俄在戰略上有很多共同點,充實和提高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大勢所趨。中俄都是世界上主要的戰略力量之一,在一係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場。未來十年,中俄都將進入實現民族複興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對兩國來說都是必須緊緊抓住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兩國最主要的戰略需求是確保和平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存在開展廣泛協作的戰略基礎。進一步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經成為兩國的共識。    

  其次,中俄有相似的戰略環境,都需要維持周邊的和平與穩定,加強地區安全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加強睦鄰友好對兩國安全環境的影響最為直接,中俄都處在複雜的地緣戰略環境之中,麵臨維護國家統一、加快國內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戰略任務。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起國,中俄對維護中亞地區的穩定負有特殊責任。中俄在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上的合作既有必要也有基礎,大有潛力可挖。    

  最後,中俄都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加速發展期,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強,在諸多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近年來,中俄兩國經濟都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而中俄經濟發展接軌點多、互補性強,加強務實合作對兩國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作用顯著。中俄經貿合作電開始進入重要發展期,隨著雙邊貿易額的不斷提升,貿易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多層次、多領域、高科技含量和高投入的經貿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這將為中俄經貿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沒有不變的敵人,惟有我們的利益永恒不變,我們的天職就是追求這些利益。"溫斯頓·丘吉爾這段話一直以來經常被引用來解釋二戰中親密的盟友戰後頃刻間反目甚至幾乎引發人類滅亡的冷戰中的蘇美雙方。對中俄兩國而言,雙方的戰略合作關係應當以此為戒,在勿忘曆史的同時亦要立足現實,更要展望未來。兩國政府和有識之士惟有切實強化"共同發展、攜手崛起"的戰略思維,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才能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造福於兩國人民與世界和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