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規模創下了一個新的紀錄。除了八國集團成員國外,東道主日本還邀請了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14個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參與對話,共商氣候變化和非洲發展等議題。這種“廣邀天下賓客”的做法突出表明: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八國集團越來越難以獨自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
世界多極化,使八國集團在代表性和合法性等方麵不斷受到質疑。自2001年熱那亞峰會開始,國際輿論對八國集團的批評聲開始增強。英國《金融時報》就警告說:“八國集團如果不以某種方式更為全麵地和正在崛起的大國接觸,將失去作為一個群體的合理性,更無法解決居於他們議程之首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還使國與國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大,許多問題跨越了國界,成為“地球村”需要共同麵對的挑戰。傳統安全威脅尚未消除,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卻日益嚴重。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資源和能源供應緊張、氣候變化製約社會經濟發展……諸多挑戰讓八國集團根本無法獨自應對。
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不斷有呼聲要求這個一向封閉的“富人小圈子”進行改革。自2003年以來,八國集團峰會幾乎每年都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這5個新興大國參加對話,更有人主張邀請中國和印度等加入八國集團。
1975年11月,為應對當時因“石油危機”和“美元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法國邀請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領導人開會協調各國的經濟政策,加拿大於次年加入,七國集團得以形成。由於七國集團囊括了當時世界上最富裕、最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因而又有著“富人俱樂部”的稱號。
應當說,七國集團在處理當時世界能源和貨幣危機等方麵確實發揮了獨特的作用。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七國集團的政治色彩開始加強,關注的議題也逐漸擴大到政治和安全領域。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從參與到加入,使七國集團擴大為八國集團,其峰會的內容更是全麵開花,從經濟政策協調到全球貿易談判,從地區熱點到氣候變化,幾乎要統攬全球所有重大的議題。
不過,這個由少數國家組成的“富人俱樂部”卻逐漸發現:在多極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它們應對全球性議題時越來越力不從心,即便是美歐日長期主導的全球經濟議題,如今八國集團也難有太大作為。本次峰會的東道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公開表示,麵對目前金融市場動蕩、油價和糧價高漲的局麵,“八國集團無法獨自穩定全球經濟”。
這種情況的出現,首要的原因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從“金磚四國”到“展望五國”,這些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發動機之一,在全球經濟事務中的影響自然也大大增強。俄羅斯《導報》在一篇社論中即指出:“世界經濟出現了許多新興力量,沒有這些力量參與討論,八國集團峰會最終會變成作秀”。
事實上,八國集團擴大與否並非關鍵。重要的是,八國集團必須改變壟斷全球性問題的做法,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真誠對話、加強合作,傾聽發展中國家的心聲、正視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助於解決全球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