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王嵎生] 中美日這個“3”也很重要

(2008-07-05 00:20:05) 下一個


來源:新華網 王嵎生 時間:2008-7-3 18:40:44

八國首腦會議即將在日本召開,其間還要舉行8+5對話會議。這次日本還邀請了另外三個發展中國家,但原來的“5”國(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和墨西哥)實際上已形成發展中國家一個相對獨立的多邊合作機製。這個“5”很重要。但不可否認和忽視的是,8+5之中的兩個“3”(即中俄印和中美日)關係也很重要。筆者曾任中國APEC高官多年,想趁此機會專門談一談中美日這個“3”關係的演變和前景。

冷戰結束快20年了,但冷戰思維仍然像幽靈一樣遊蕩在中國的大門口。一些國家的右翼一直圖謀策劃一個“亞洲版北約”或所謂“民主國家同盟”對付中國,但始終是一廂情願。

由於中國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睦鄰友好政策,主張和諧相處,合作“共贏”。而且,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為這個世界、特別是亞洲鄰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這一客觀現實,伴隨著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步伐,實際上構成了“基本利益驅動”和“時代價值觀驅動”不可抗拒的雙重影響,不能不牽動有關國家同中國的相互關係,以及亞太地區形勢的發展。

中美日三邊關係的狀況和演變,一直是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基因之一,亞太地區的國家和民眾普遍都十分關切,在國際上也備受關注。

在布什總統的第一任期,中美日三邊關係基本上是“2對1”的局麵,是一種“不等邊三角關係”。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2000年發表了一個關於鞏固和加強美日同盟的報告,力主擴大日本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安全”方麵的作用,把日本變成“亞洲的英國”,重點是應對和遏製“中國的崛起”。這一報告實際上指導著布什政府對中美日三遍關係的基本政策。2006年,美日2+2會議甚至把台灣海峽定為它們的“共同戰略目標”。

但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不饒人。美日領導人也不得不“與時俱進”,各自醞釀調整同中國的關係,中美日三邊關係也隨之發生新的微妙變化。這些發展和變化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由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印等國的迅速興起,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不利於美日的變化。美國主導國際事務的能力正在相對削弱,日本完全靠著美國也難有出路。它們在諸多政治安全領域都不能不借助中國的合作。

二、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美和中日已在諸多領域雙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局麵,利益的匯合點明顯增加。同時,在三邊經濟關係方麵,相互重要性的比重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一些民意調查表明,“在經濟上誰更重要”問題上,現在日本有62%的人認為是中國,23%的人認為是美國;在美國認為中國更重要的有49%,日本更重要的有32%。在這種情況下,繼續“2對1”的三邊關係,很不現實;實現三邊良性互動對三國都有好處。

三、對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構建和諧世界與周邊的主張,美日領導人不可能視而不見,完全無動於衷。近兩年來,美國對華所謂的“兩麵下注”,福田康夫強調要奉行“共鳴外交”,都與此不無關係。美國一位專家說得好,如果我們現在就設定中國是敵人,我們可能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實際上,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隻有如實地把中國看作朋友,至少是合作夥伴,才能避免不必要地樹敵,真正交一個“誠信可靠的朋友”。這對中美日三方以及整個亞太地區都是有利的。

四、日本擔心中美日三邊關係出現“倒2對1”現象(即美國逐步調整政策,由“聯日製華”變為“重華輕日”)。這雖然不符合事實,在可見的未來,美國也不可能有這種改變。但日本擔心被美國“冷落”也不無道理。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搞“越頂外交”是家常便飯。事實上,這兩年來美國同中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戰略對話都先於日本,再發展下去,日本豈不要被“邊緣化”?這是日本不能不認真考慮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在美國六位部長去年聯袂來華進行戰略經濟對話後,日本急急忙忙也要求同中國進行類似的戰略對話。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2007年12月,日本一家有影響的智庫提出,定期舉行日美中三國首腦會議,在致力於日美同盟和強化日美澳對話的同時,“推進日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個建議雖然還留了一點冷戰思維的尾巴,但不失為一個識時務的設想。

其實,在這方麵,美國已經走在日本的前麵。去年初,阿米蒂奇的第二個報告就已改變了腔調,雖然仍強調美日同盟在美國亞洲戰略中的核心地位,但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認為“東亞的穩定依賴美日中三國關係”,因此應竭力促進三者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美國一些媒體也不無誇張地說,美日中三國是 “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邊關係”。還說, “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解決區域性和全球問題”;如能排除 “國內政治原因和惡性的民族主義” 的破壞,美國有可能 “與東亞強國進入積極關係新時期”。

以上可謂是美日在中美日三邊關係方麵的輿論先行。與此同時,亞太地區近幾年來也確實出現了一些明顯有利於中美日合作和良性互動的“亮點”。

首先,在政治方麵,2006年APEC領導人“河內宣言”莊嚴承諾,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和諧的亞太大家庭”。這是美國、日本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導人都同意了的。東盟國家也都讚成。這是亞太地區形勢發展的主流和大方向,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第二,在安全方麵,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已取得一些重要共識,出現了比較良好的發展勢頭;美朝這一對“冤家”也開始緩和兩國關係。日前朝鮮炸毀冷卻塔可謂一積極標誌。

第三,在經濟方麵,中國是G8集團與之對話的五大發展中國家之一,也是“金磚四國”之一,與美、日、韓、澳等國的共同利益領域正在拓寬,相互依存度正在加深。

從以上情況不難看出,中美日三邊關係逐漸克服困難、越過障礙,進入良性互動是可能的,也是有利於亞太地區穩定、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值得鼓勵。但願日本右翼和美國新保守主義理想家們都能順應時代潮流,丟掉“遏製中國”的幻想,改弦易轍,與中國一起營造一個和諧、合作和“共贏”的雙邊關係,共建一個良性互動與和諧共處的中美日三邊關係,並為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亞太大家庭”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王嵎生,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中國前駐尼日利亞、哥倫比亞大使,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基金會研究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