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界又暴賣國醜聞
——評中國中央匯金公司將60億股建行H股三折賣給美國銀行公司的驚人之舉
文章原載:老鍾的博客 http://SB.cn/u/1275622047
張宏良按:轉載此文實屬無奈。中國金融領域背後悄悄發生著改變13億中國人民命運的巨變,對於建行一天送給美國數百億這類九牛一毛的“小事”實在無暇顧忌,但又忍不住心疼,所以就《三言兩語,九牛一毛》點了一下,如同大地震中不可能為倒塌的一間房子而呼號一樣。因為沒有展開分析,於是買辦集團收買的幾個小流氓乘機打上門來,用他們30年來一貫的謠言手法混淆視聽,為配合國際壟斷資本掏空中國進行辯護。而進行鬥爭的愛國人士又過於善良,往往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最終就是把水攪混。轉載此文就是想讓大家有更詳細了解。在此要特別提請大家注意3個關鍵詞:賤賣,注資,期權。賤賣是指把中國股票以低價賣給外國人,高價賣給中國投資者,能高多少呢?能高出10多倍!即使如此高的價格中國人也隻有抽簽才能買到,中簽率隻有千分之二左右,所謂中國股票隻有低價才能賣掉完全是謠言。注資是指在把銀行股低價賣給外國人之前,先由國家無償投入一筆巨額資金把壞賬買下來,然後再低價賣給外國人,如同你們家100萬的房屋以10萬低價賣掉之前,為保證買方利益先在房間抽屜裏放進100萬,連同這100萬一起賣給對方。這個銀行的注資都屬此類。期權的學問可就大了,所以買辦雇傭的那幾個小流氓特別喜歡炫耀玩這個東西。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在霸占大女兒的時候再簽一份協議,規定小女兒長大後也要送入對方臥室。中國所有銀行的期權無一例外地屬於此類。當然還有比上述3個關鍵詞更邪乎的,就是4200億資產的廣東發展銀行,該行以20億人民幣賣給了美國花旗銀行,半年後,美國花旗銀行又逼迫廣東省政府花600億買下該行壞賬,廣東省政府沒有這麽多錢,隻能賣掉了國家電網的股份,把錢送給了對方。如同對方霸占了你的妻子,然後再以你妻子營養不良為借口逼迫你出一筆營養費,你手頭沒錢就隻能賣掉了你的房子。這就是中國的金融開放。
5月27日 晚,建設銀行一紙公告震驚了世界:中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公司,中國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歸國務院直接領導)將於 6月5日 前將60億股中國建設銀行H股(00939.HK)以2.42港幣/股的超低價賣給美國銀行公司(下稱美國銀行),截止到今天,建設銀行的H股收盤價是6.94港元/股,折價率高達65.13%!即美國銀行從中央匯金公司手中買走的建設銀行的60億H股,隻相當於市場價的34.87%,僅此一筆買賣,中央匯金公司白白讓利271.2億港元於美國銀行!並且,該公告還宣布,美國銀行還可以在未來以不超過2.78港幣/股的低價,繼續從中央匯金公司購買195.8億股建設銀行的股份。如果按建設銀行現時H股市價算,美國銀行將在這一係列的買賣過程中累計套得1085億港元的無風險收益!
那麽,在這宗嚴重侵害中國國家利益的肮髒交易中,中國金融界的領導和精英們是如何導演這一幕幕貽患無窮的賣國醜劇的呢?
2005年8月29日 ,在中國建設銀行的大股東中央匯金公司的老總謝平與美國銀行秘密訂立了一份股份及期權收購協議。該協議規定,美國銀行以25億美元的低價向中央匯金公司購入建設銀行股份174.82億股(相等於建設銀行全球發售前在外流通股份的9.0%),該部分股份將於建設銀行全球發售完成後即立刻轉換為H股,同時,中央匯金公司還向美國銀行授出一項認購期權,即賦予美國銀行向中央匯金公司購入總數相等於截至全球發售結束日期止建行已發行及在外流通股份19.9% 的建設銀行H股的權利。為確保美國銀行的利益,這部分認購期權毋須獲中國監管機構的額外批準即可執行。
2005年10月,建設銀行以2.35港幣/股的價格在香港對外國人發行股票,之後港交所上市時,建行向美國銀行等外國股東莊嚴承諾,為保證各外國投資人的最大利益,建行上市後的派息率目標將高達35%至45%。為了討好尊貴的西方主子,給外國股東創造給多的收益,在郭樹清等洋奴的一手策劃下,經國務院批準,建設銀行於2007年9月在上海交易所發行A股,價格高達6.45元/股,是賣給外國投資者的2.8倍!
去年,美國次級債風暴的爆發,也讓美國銀行未能幸免,按該行在2008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其次級債所造成的損失高達52.8億美元,並拖累該行2007年的盈利劇降95%。2007年12月,美國銀行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Ken Lewis在公開場合曾表達了部分變現建行股份進行“自救”的意願。按當初中央匯金公司與美國銀行達成的協議,美國銀行最初從中央匯金公司廉價購入的174.82億股建行H股,以及建行發行時以2.35元/股購入的部分建行H股,將於今年的10月27日可上市交易,這就意味著美國銀行因此可以輕鬆賺取近1000億元的超額利潤!難怪美林投資公司不無醋意地在其5月28日發布的報告中將美國銀行從中國掠走如此巨額的利潤戲稱為美國銀行簡直是在直接白撿中國金融業“扔在桌上的錢”。該報告還稱,“即便美國銀行維持現有的持股比例不變,將相當的60億股在年內賣掉,也將至少穩賺130億美金。”
一家歐洲對衝基金的研究員也對美國銀行能夠如此容易地從中國“白撿”到如此巨大的利益感到驚訝,他說,在其他國家都不可能如此露骨地出賣自己的國家利益的,“中國除外”。他進一步分析到,“業內都能猜到美國銀行的如意算盤,它可以在10月鎖定期滿後按市價賣出原有的股份,已解其本土業務的燃眉之急;同時再翻手再以低於市價很多的價格從中國中央匯金公司廉價購入60億建行H股股票,這簡直是太劃算了!我們對中國金融管理層如此低級而無恥的出賣行為感到大惑不解。”瑞銀公司發布的報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如果美國銀行沒有中國建設銀行為它買單墊底,恐怕很難在次級債危機中逃過厄運。可因為中國的建設銀行,卻讓幸運之神光顧了美國銀行。中國人民不但要拚命勞作,建設自己的國家,還不得不替美國人的巨額次級債損失買單。就是這種連李鴻章都未必敢簽的合同,現在穩居中國金融界高位的賣國賊們卻敢,並且在中國人民遭受了高達數千億元的巨大損失後,這些賣國賊們也不會有一個人受到懲處,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也不許說,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我們知道,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但現在中國各級大大小小的賣國賊們卻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肥水盡流外人田”的口號,誠為慈禧太後和李鴻章也自歎弗如。因為慈禧太後和李鴻章當年賣國是為外人所打敗,是被動的、無奈的,反觀現在的中國賣國賊們卻是在在號稱“穩定的太平盛世和大好的局勢”下的主動的、高高興興的賣國,這有有點令人不解、令人痛心了。自改革開放後,這樣令人不解、令人痛心的賣國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猖狂、越來越露骨、越來越無恥!單就所謂的銀行改革的偉大成果,中國金融界的精英和賣國賊們出讓給外國的利益就遠遠超出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曆次戰敗的賠款總和,而13億中國人民並沒有享受到任何改革發展的成果,中國人民幾十年來的勒緊褲腰帶所積聚起來的巨額財富就這樣被精英和賣國賊們拱手送與外國!
進入新世紀後,精英和賣國賊們為了更好更快地向外國輸送財富和其他利益(當然,他們自己也會從中得到主子所賞賚的幾根小骨頭,還有一家人的護照、綠卡等什麽玩意)。幾年前,西方特別是美國利益集團的代表海歸派及代言人——中國的精英和賣國賊們先把中國股市搞熊,在1000點附近讓外國資金大肆吃進廉價的中國股票,然後逐步推高股市,在3000多點拋售手中的股票,獲利數以萬億計。當股市並沒有按照他們的設想下跌時,他們命令中國政府發布特大利空——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一下子調高到0.3%,製造了著名的5.30股災,然後他們有迅速利用股市的暴跌大量進貨,在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默契配合下,一路拔高指數,在5500點以上的曆史高位迅速拋空手中的股票,又一次賺取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巨額利潤,而幾千萬的中國老百姓——地球上最勤勞又善良的一群人,在中國的賣國賊與西方投機商的共同操作下,將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不明不白地送給了外國人,這就是中國股市的黑暗現實!中國金融界的高管們,給自己定的年薪動輒上千萬,而且吃穿住行嫖賭毫無例外地公款報銷,卻天天在幹著吃裏爬外的賣國勾當,真是天理不容!
為了將所謂最優質、最幹淨、且沒有任何遺留問題的金融資產賣給(其實幾乎相當於白送)外國投資者,中國中央匯金公司動用中國寶貴的外匯儲備於2003年12月為中國銀行注資225億美元,為中國建設銀行注資200億美元,2005年4月為中國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然後相繼將這三家中國最大的銀行的部分股權低價賣給外國投資者。比如說,建設銀行賣給國外投資者的價格是2.95港元/股,賣給中國投資者卻硬要6.45人民幣/股(約合7港元/股),賣國賊的嘴臉可見一斑!
將中國建設銀行這樣的優質資產賤賣給外國還不算,2007年5月,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拿著中國人民的外匯儲備,喪心病狂地以29.605美元/股的天價(約合230元/股)購買美國一私募基金公司、垃圾股黑石集團近10%的股票(譯作“佰仕通”),之後黑石的股價迅速跌至17美元/股,中投公司的英明決策是使中國人民的這筆資產大幅縮水近半。更人所有人想不到和無法理解的是,中投公司的賣國賊們所購買的這些黑石股份,全部都是“無投票權的股權”,即中投公司在黑石公司內部沒有絲毫的發言權,並且,中投公司所購買的黑石的這部分股份鎖定期為四年,四年之內不許賣、不許轉讓、不許投票!中國人民的血汗就這樣由賣國賊們白白送給了美國的資本家!
在2007年12月中旬舉行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美方代表、財政部長保爾森獅子大開口,公然要求大幅突破外資參股中國銀行25%的上限,提高到45%,並且傲慢地揚言,走回頭路將會危及中美兩國(其實是指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人立即一起點頭哈腰:“是、是、是”、“我們立即照辦、立即照辦”。於是,由中國財政、金融界主要領導掛帥、由海龜派精英和著名的專家學者等賣國賊組成的一個評估小組立即宣布,中國銀監會不僅要突破“單一外資股東不得超過20%的股權,多家外資共同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5%”的現有政策規定,而且還要對外資金融機構控股中資銀行徹底解禁。不僅要對外資機構給予與中資機構並無差別的完全“國民待遇”,而且還要給其(業務擴張能力超過中資3倍)更優惠的超國民待遇,“以便使其不僅可控股我某些銀行,而且能迅速控製我全部銀行金融係統”!
關於銀行被外資控股的嚴重危害性我不想在此多費口舌,我隻想說一句:金融是各國社會經濟運行的核心,而銀行是一個國家金融的核心,控製了一個國家的銀行就等於掌控了該國的經濟命脈。正因為銀行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社會政治穩定的巨大影響,所以世界上所有國家(中國除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包括美、日、德、英、法過等都對外資入股其銀行業控製甚嚴,未曾有一個法製嚴格的發達國家有過如中國銀監會必須有外資入股,及對外資控股本國銀行大開綠燈之賣國政策。
中國銀監會按其職責本應是維護我國銀行及金融安全和利益的國家意誌的代表,但中國銀監會卻在其上級的指示或默許下反其道而行之,專以媚外賣國為能事。早在2005年,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宣布,讓外資控製我銀行可以幫助我們堵塞漏洞,完善法製,消除隱患,健全監管,培訓人員等,從而“提前與國際金融接軌。”2006年1月,銀監會2號令又規定新建股份製銀行“必須有外資參股”,從而使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無一例外地均被外資參股(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一規定不僅造成了中國人民1.7萬億元巨額財富流失他國,而且使得今天中國境內隻有大量的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而獨獨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獨資的中國商業銀行。如今銀監會又意圖對外資控股中資銀行實行進一步的全麵賣國開放,並提供使外資業務擴張能力超過中資三倍的超國民待遇優惠,以利西方國家完全控製我銀行金融係統,足見其賣國之瘋狂、之露骨、之迫不及待!
目前,我國已有多家銀行被外資控股,其餘也都距25%的外資控股標準不遠,我們不僅因此麵臨著銀行係統被外資全麵控股的巨大風險,而且過度的金融開放還造成了我國財富的大量流失,進而使外國的投機熱錢大規模進出我國如入無人之境,爆炒樓市、股市,頻繁製造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以大量洗劫我國辛苦數十年積累起來的財富,給我國帶來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和巨大的金融風險。中國在這方麵可謂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之最——賣國世界之最!
但是,我們還清楚地知道,由劉明康這等以賣國為其天職的賣國賊來執掌國家金融重任,完全是由更大的英明領導安排的,劉明康等人的種種劣跡和瘋狂賣國也無一不是經過上級英明領導批準的,這難道能隻怪劉明康們嗎?劉明康們難道能夠為此負起全部責任嗎?想必他們還沒有這種資格。
一個世紀以前,李鴻章曾經說過:“吾輩賣國,非為大也,百年後後生必當與時俱進,後來居上也……”不幸的是,百年後這個老賣國賊的話果然應驗了,從中國金融界的賣國賊們大肆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冰山一角我們即可看出,動輒上千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經濟損失就已經遠遠超過了曆史上所有的不平等條約中的巨額賠款了,這就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而這種事情還在不斷發生,如果不加以改變,今後還將大量發生!
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附網上查找到的一份資料:
部分銀行資產流失統計(張宏良統計)
1.中國工商銀行: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 1.16元。上市後,按照 2007年1月4日 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淨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 界罕見。
2.中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後,按照 2007年5月10日 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淨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興業銀行:2006年,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後,股價達到37元多,三家外 資公司淨賺370億。根據 2007年2月12日 《參考消息》報道,以後每年都有300%以上回報。該銀行上市募集資金共159.95億,等於全部送給了三家外資公司。該銀行國內發行價格每股15.98(元),吸引的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1610億。
4.深圳發展銀行: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 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而新橋集團本身就是莊家,根本不是銀行,如何能改善我國銀行治理結構?況且整個銀行都被美國人拿走 了,即便改善對我國又有什麽意義?
5.華夏銀行:德意誌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 格4.5元,現在近14元,淨賺56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銀行,實際 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中國交通銀行:匯豐銀行(匯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 超過10港元,淨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 ,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淨賺1300多億港幣。
8.浦東發展銀行: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並且協議規定日後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
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38元,花旗淨賺62億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將賺取62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幣)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約3. 72元,目前該股已達12元多,加上兩年送配,市值已達50億元,淨賺約40億。
(上述交易低價轉讓外資淨賺約9200多億,加上廣發行,損失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轉讓的損失,再加上已經全部完成合資的等待上市的幾十家地方銀行,未來損失將越來越驚人)
10.廣東發展銀行: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製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 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係,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並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 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範疇。
11.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另外,2005年掛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製銀行——渤海銀行宣布,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將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 為其第二大股東。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 或控製。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製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匯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匯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 億人民幣投資平安;平安集團 04年6月24日 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幣。今年2月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截至 2006年6月30日 ,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381.04億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幣,A股5500億人民幣。
13.新華人壽:新華人壽即將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但實際上,目前新 華人壽的實際控製者是東方集團,由於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別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這是我為寫《中國銀行已成為外資超級提款機》專門調查統計的資料,當時在統計過程中忍不住直流淚,我們並沒有發生戰爭,更沒有戰敗要進行賠款,可是上述損失如同戰敗賠款那樣讓國人痛心。上述廉價賣給外資的銀行股,無一不是遠遠低於市場價格,最低的如興業銀行甚至不到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僅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四家損失就超過7500億元,僅2006年一年銀行股賤賣損失就超過6千億元,整個銀行金融領域能統計到的損失就超過萬億。可能大家感覺這些數字很枯燥,我們對比一 下大家就會感覺到這些數字的含義了,根據國務院醫改調查小組組長葛延風講,解決全國的醫療問題每年6800個億就夠了,可是僅僅幾家銀行就把全國的醫療費用送給了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