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評網] 誰在假想美中戰爭
(2008-06-22 21:30:37)
下一個
誰在假想美中戰爭
來源:評網 時間:2008-6-12 23:02:07
"小鷹"號航母結束10年駐日使命,於5月28日晨啟程返美。很多人議論說,10年前"小鷹"號開始長期部署東亞時,中美軍事關係還很緊張,1996年導彈危機的影響還沒有結束;10年後當它離開時,中美軍事熱線已經開通。但10年來,特別是最近兩年,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有關美中軍事對抗的假想仍頻頻出現在美國的報章雜誌和網站上,美國的研究機構、學者甚至是記者都對此津津樂道,各種各樣美中開戰的假想影響到了一些美國百姓對中國的認知。對此,美中俄的專家們做了各自的分析和預測。
誰在假想美中戰爭
今年3月中旬,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亞曆克斯•貝倫森在其所著的《幽靈戰爭》一書中,虛構了美國與中國如何爆發衝突。這個年輕記者的假想是,一艘中國漁船被美國驅逐艦撞翻後,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滿腔怨氣爆發了---聚集在北京的民眾高喊著"霸權主義者道歉!對美國戰爭罪行說不!"。於是,中國海軍的潛艇發射了一枚魚雷,並擊中了肇事的驅逐艦。就這樣,一場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開始了。時間過去了兩個月,當記者5月20日走進美國華盛頓的一家大書店時,依然發現書架上擺放著幾本《幽靈戰爭》。書店的員工說,這本書在3月底4月初是放在暢銷書書架上出售,賣得還不錯。
描述美中戰爭的小說暢銷,隻是最近幾年美國假想兩國開戰明顯增多的一個事例。相比虛構情節的文藝作品,最近兩年有關中美軍事對抗,較為全麵且嚴肅的要數美國蘭德公司2007年3月29日推出的研究報告---《闖入龍潭:中國的反介入戰略及其對美國的影響》。蘭德公司做這份報告是受美空軍委托,因而它可以說是作為未來台海衝突的一種預案研究。
而2008年1月10日刊登在美國"連線"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則不一樣,它屬於專家對中美對抗的一種猜想,關注的是中美太空戰。在這篇題為"中國如何輸掉未來太空戰爭"的長文中,麻省理工學院安全項目高級研究科學家、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戰略武器分析專家傑夫裏•費登對所謂的中美太空戰做了一番個人的假想:在某個工作日結束後,當北京的酒吧和夜總會開始擠滿人群時,一顆美國預警衛星發現在中國西部荒蕪之地的高空出現了一枚導彈排放後的尾煙,整個五角大樓立即響起了警報。文章描述說:"一顆高分辨率的美國間諜衛星在幾分鍾內將會出現在中國第二個發射場的上空。然而,五角大樓向這顆間諜衛星發出拍照指令時,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幾分鍾內,美國太空司令部報告,4顆引導美國無人機和精確製導導彈的導航和全球定位係統衛星已經失效。中國對美國發動的太空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針對費登的假想,一位名叫梅門托•莫裏的網民回應說:"這種猜測完全是學院式的。考慮到不對稱衝突的各個方麵,中國人顯然遠比美國人脆弱。記住,美國人沒有必要擊敗中國。"還有一位名叫基蘭•奧尼爾的網民認為,美國擁有足以摧毀中國的核力量和洲際彈道導彈,而且中美兩國經濟目前彼此交織,中國極不可能與美國發生任何類似的衝突。
美國專家:讓事實說話,不能靠假想
美國民間一方麵把假想美中戰爭的書當成暢銷書,一邊又對這些假想帶有不屑,而美國的專家學者又如何看待這些假想呢?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弗裏曼中國項目主任查爾斯•弗裏曼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首先說:"很遺憾,我沒有讀過《幽靈戰爭》這本書。"他解釋說,許多美國人喜歡間諜和戰爭之類的故事。在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曾經有過許多類似的間諜故事,許多美國人懷念冷戰,"因為冷戰時期很簡單,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敵人。現在敵人太分散,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他們"。弗裏曼認為,"這很自然,因為美國要樹一個敵人",小說家或好萊塢的劇作者引導人們去套用蘇聯的故事,現在不過是把主人公由蘇聯換成了中國。
弗裏曼說,五角大樓的人在假想美中戰爭,好萊塢也在假想,但在遙遠的伊利諾伊州的人不會假想,住在偏僻的小石城的人不會假想,因為美國大眾對中國持友好態度,"事實上中國人不該仇視美國,美國人也不該仇視中國"。但他強調,美國的這些戰爭假想應該引起雙方的重視,並要密切注意美國的公眾輿論,但也不要有過激的行為。他認為,中美關係可說是錯綜複雜,但總的來說,雙方關係不錯,因此,美國需要繼續觀察以確保美國公眾不要對此太緊張,並確保中國公眾不要對美國言論中過激的部分表現出極為憤怒。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科技與公關政策項目主任詹姆斯•萊維斯是美國著名的軍事和太空問題專家,讓他感到很有趣的是,總有一些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個威脅。萊維斯回憶說,這始於克林頓政府執政末期,即1998年前後,當時在國會裏有許多辯論是針對中國的,共和黨把中國當成威脅,那時的確是假想。目前,假想的成分少了,如今國會內對中國的辯論比平時安靜了一些,他們不像10年前那樣擔心與中國開戰,但也不是沒有擔心,隻是擔心的程度不像10年前那樣深。但萊維斯說:"與此同時,現在有不少美國人確信中國是敵對者,已經從10年前的一種懼怕轉變為行動。"他告訴記者說,美國國會有人認為當前是"第二個冷戰時期",但不會因此發生戰爭。
讓萊維斯感到有趣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印度發展得也很快,但美國並沒把印度當成敵人。談起為什麽美國人愛假想美中戰爭這個話題,萊維斯還從美國人的行事特點上進行了分析。他說:"美國人做事有時很有計劃,有時卻無任何計劃,有時我們會犯錯誤。但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總統總是有計劃地行事。事實上,是美國人敏於行動,凡事並非深思熟慮,想幹就幹了。有時幹的事並不正確,於是誤會就產生了。"萊維斯說:"現在需要雙方建立信任感,讓事實說話,而不是僅靠假想。"
中國專家:美國最終成為世界的假想敵
"從全球戰略和美國軍火工業與利益集團來看,美國一直都需要一個假想敵。"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的孟祥青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這是一種冷戰思維,但在美國一些人的頭腦中還是有市場的。孟祥青說,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把蘇聯當成自己的假想敵。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的假想敵消失,有過一段戰略模糊期。這個期間美國曾把地區衝突、俄羅斯和中國列為過假想敵,不過"9•11"以後,全球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武器擴散又成為美國的假想敵。如今,有人把中國再次列為假想敵,一點也不奇怪。
孟祥青說,從美軍的日常訓練上來說,美軍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就需要有一個假想敵,否則軍事訓練就會變成無的放矢;從美國軍事工業來說,為推動國會軍費預算的通過,要提高相應的采購裝備預算,美國也需要一個假想敵。美國的鷹派及其背後的利益集團,成為美國假想敵的推動者與受益者。美國人堅持的是一種大國之間戰略利益的"零和遊戲",這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大相徑庭。美國把世界上潛在的大國樹為假想敵,最終它將會成為世界的假想敵。
中國軍事專家楊承軍說,在美國,一小部分人是對中國有敵意的,認為中國是威脅,這是意識形態在作怪,其實大部分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他們隻是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中國,並不了解中國的真相。楊承軍說,從中國方麵來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幾千年來都強調和為貴,中國從來就沒有製定過針對美國的作戰方案,中國也從來沒有製定過先打美國在亞太的哪個基地、再打哪個基地的方案。
俄羅斯專家:今後10至15年美對俄開戰
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人對美俄開戰的假想幾乎沒有。對於美國是否會與俄羅斯、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話題,俄羅斯的專家和學者也是眾說紛紜。俄羅斯的中國問題專家、政治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米赫耶夫日前發表題為"美國企圖肢解中國"的文章說,西藏的分離浪潮和承認科索沃獨立在時間上巧合,"不能排除的是,華盛頓正在醞釀通過鼓動分離主義運動來削弱中國的計劃"。
盡管來自美國的美俄戰爭假想很少,但一些俄羅斯專家還是認為,俄美戰爭並非沒有可能。2007年7月,一些俄羅斯專家舉行一次討論會,議題就是美國會不會與俄羅斯打仗。俄政治與軍事研究所所長沙拉文說,戰爭是可能的,如果俄羅斯挑釁美國的話。比如,俄積極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支持中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美國的主要對手;俄羅斯戰略核力量退化;政治上壓製民主、打壓反對派。如果這三個因素結合在一起,美國就可能會用高精確性武器解除俄羅斯的戰略核武裝,使其不再對美國構成威脅。甚至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羅夫預測,俄美之間的戰爭可能在今後10至15年發生。美國將是戰爭的發動者和主要的進攻者,美發動戰爭的主要意圖是,在30分鍾內從地球上抹去美國最強大的地緣政治對手,獨占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不讓中國獲得這些自然資源。
不過,俄安全防務和法律秩序問題研究院第一副院長葉欣認為,俄美等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相當小,因為戰爭不符合大國切身利益,"如果兩國之間真的發生戰爭,就其規模和意義來講,即便沒有其他國家參與,那也將是一場世界大戰"。在談論激戰正酣的3位美國總統競選人時,俄羅斯專家更傾向於民主黨人奧巴馬當選,認為奧巴馬不會試圖恢複上世紀90年代的那種美俄間的冷戰模式,而且他明白有必要尋求同其他國家的妥協,特別是在削減核武器和限製反導係統等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