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不主張趕時髦,更不要攀比。 何況娃娃太小的時候, 玩太多遊戲,既傷身體,又費時間。還會阻礙與人交往的能力。 前段時間看到,有位美國媽媽在給她兒子手機時,約法幾十條,其中一條就是,不管跟誰,能當麵說話的絕不用電話,能打電話說的絕不發短信。我十分讚同,非常欣賞這位媽媽的明智。
從女兒幼兒園開始,每年都會接到同學的生日聚會邀請。有些美國人很講究娃娃過生日,尤其是5歲,8歲等。很多聚會都是在外麵包場,從遊戲廳,動物園,到遊泳池,溜冰場,科學實驗,等等,五花八門,都有專職人員帶領。在家裏,有自己搞的,也有請專職位人員到場主持。總之都比較正式,當然花銷自然不小。這些家長多是為自家娃娃的社交出力,有的更是為讓娃娃有個當王子公主的機會。
在女兒剛剛參加這類聚會的時候,我就在傷腦筋,我們咋個辦?到時候我們娃娃的生日是不是也要這樣?在哪裏辦?事先要寫邀請卡,準備每位到場小朋友的禮物袋,等候邀請回複,聚會那天得早早迎候,完了得收拾,還要寫禮物感謝卡。諸多事宜,想想都頭大。本來平時家裏事情都搞不過來。何況我們都不擅長迎來送往,搞這類活動必定筋疲力盡,還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雖然有時也會感到一點壓力,但是考慮再三,我們還是決定揚長避短。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不違背自己的本心。每逢家人過生日,不是在家裏就是在外麵,一家人為大小壽星祝壽。在外麵,或去孩子們喜歡的專題店,比如做手工藝術品,或者餐館吃飯;在家裏,有簡單生趣的裝飾,汽球,生日蛋糕,唱生日歌,吹蠟燭,開禮物,壽星談感想,一樣其樂融融,回味無窮。
我們沒辦聚會沒趕時髦,孩子們的朋友並沒有減少,隻見增長,且越來越深厚廣泛。
所以,我以為,娃娃們與同學朋友的交往,不是建立在有無某樣東西上,而是相互接納,彼此幫助上。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更不是憑借某些東西可以達到。能夠保持自我是最能讓人欣賞,令人尊敬的,所擁有的關係也會持久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