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is a solitary act, but one that demand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 Lewis Buzbee.
2018年,半年心不在書,隻頁未粘。沒有書的日子,精疲力盡,默默祈求,等忙過了,書會再來的。直到8月才停止狂奔,收工刹車。過去的夏天和初秋,挽起袖子當油漆泥瓦工了。看書單,真正回到書堆的日子,是10月份。為生計為築巢,忽忽半載。剩下的三個月,開始了另一種狂奔——無意識地從圖書館抱回來一摞摞的書,一書未盡,三四本等著;半本未了,二三本齊發。到了年底,才不再感到書荒。
我的書外世界,2018年前三個月,加上2017年的最後三個月,總共六個月的客居日子,書給了我支撐,把有限的空擋填滿。寒夜孤燈,或有聲書或紙書,和著屋外的風鈴,倚被過三更,一旬又一旬。寂寞的日子也給了我信心,隻要我想,有書來伴,空洞的是空間,心裏是滿的。感激文字,也感激兩位書友,在我稀疏見筋的日子裏,有你們不間斷的信語,三言兩語,或長篇大論,都是盼的,然後暖到心裏,留在心裏。摯友之交,可以寡淡如水,艱難之時,可以撐起天地。
因書得緣,因書見心,我2018年的書單,即便沒有超過2017年,沒有讀到太多十分精彩的書,也不難過。讀書的進程,和水流一樣,退退進進,坑坑窪窪,總還是往前的。加上讀書會和眾書友的廣泛交流,怎麽讀書、讀好書有了體會,逐步入道。我的2018年讀書體驗,已經無關書單了,書裏的智慧,書外的世界,和書書之間流動的情誼,是我2018年最大的收獲吧。
《金翅雀》(The Goldfinch)是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藝術的動人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從一上來的大都會博物館大爆炸,到主人翁Theo一夜變成孤兒送進了寄養家庭,到出走多年的生父突然出現把Theo接到賭城,還帶了個女朋友。Theo發現這位女子就是當年父親為之拋家棄子的人,這時Theo的人生過山車才剛剛開始。當Theo淪為真正的孤兒,他的手腳也帶上了沉重的鐐銬,無法開始正常的人生。把Theo推入深淵又拉上來的,就是那副世界名畫《金翅雀》,帶著鎖鏈的小鳥無法展翅,猶如Theo的人生。
這副承載生命悲劇的黃鳥,為卡雷爾•法布瑞雪斯 (Carel Fabritius)所畫。法布瑞雪斯是十七世紀中葉荷蘭畫家,他師承倫勃朗(Rembrandt),後繼維米爾(Vermeer)。不管這個師徒傳說是否屬實,研究法布瑞雪斯的畫,有助於了解荷蘭油畫。他筆下的金翅雀,長長的投影,當時少見的淺色背景,簡潔明了,難說沒有影響到維米爾。一鳥獨立,腳上一掛細鐵鏈,直視觀眾,目光炯炯,一副遺世孤傲。西畫裏,出現鳥兒,往往是死屍,法布瑞雪斯卻賦予它人性。這位繼往開來的畫家,留存下來的畫不多,大部分在鄰居的大爆炸中燒毀。365年裏,《金翅雀》幾經轉手,現在至少值3億美元。畫很小,比A4紙大一點點,按每平方英寸計算,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畫之一了。2014年拿到紐約輪展,吸引了25萬觀眾。唐娜•塔特(Donna Tartt)寫了本《金翅雀》,讓這金鳥進入150萬人視線。這本磨了十年劍的書,榮獲2014年普利策文學獎。
唐娜非藝術出身,她對藝術的愛,通過小說裏的各式人物,展示了它的巨大魔力。我和書友們討論完後,迫不及待地找出書裏提及的古典家具和油畫。有心人,早已經做了這個功課,三十幾副畫,因為故事和人物情感附著,全部有了靈魂。以前看油畫木知木覺,猛然間,我醒來。觀賞藝術作品,沒有藝術史知識,談何欣賞。
2018年我首薦之書,當《金翅雀》不讓。唐娜細膩無比的筆觸,寫出了Theo失母的傷痛,和至交Boris的沉淪,以及他的愛恨恐懼,善惡交織。宏片大作,本應大寫大評,可惜我被唐娜和法布瑞雪斯一把拽進了藝術殿堂裏。
隨後的三個月裏,我讀了9本藝術史方麵的書,無暇寫任何東西。還上網學了一個Coursera的現代藝術欣賞課,由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主講,閱讀文獻,線上討論,並提交繪畫相關的作業,不亦樂乎。真正讓我開竅的,尤其對現代藝術的理解,是特裏•巴雷特(Terry Barrett) 寫的教科書“Interpreting art : reflecting, wondering, and responding.” 猛然醒悟,一件作品,其實不一定非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才算是藝術,它的內涵和作者的意圖,有時候可以是一件作品的全部意義。古典繪畫走到現代,對娛樂和感官的要求讓位於對創意的要求。最動我心的,是他的理論:一副作品,畫家隻完了一半,另一半由讀者或觀眾完成。我想,這對其它形式的藝術創作也有借鑒意義,比如文學,比如攝影,比如影視。如果你有衝動,想當麵問作者、畫家、攝影師,你這個作品是什麽含義。他/她一定不會回答你,因為他不能替你思考,你得自己去做留給你的作業。
記得以後去藝術館,再不要說“這玩意兒,我也會!”你會個我看看?
巴雷特的教本循循善誘,從簡入深,用實列教你如何在畫前思考。他做謙謙君子樣,而約翰•伯格(John Berger)則咄咄逼人。我偶爾在油管上看到他主講的BBC節目《觀賞之道》(Ways of Seeing ),拍案叫絕。上網一查,居然有書。電視節目編寫得太棒了,處處金句,觀眾呼聲下,集結成冊。冊子很薄,166頁。1972年的書,讀來仿佛昨日寫成。對傳統繪畫女性的角色,對商用藝術比如廣告和宣傳畫,痛擊時弊,毫不嘴軟。伯格原來是學藝術的,後來對寫作有了興趣,寫藝術評論,自然成了他的專長。這位英國人,得過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文字和內容並肩開花的,在非虛構類的作家裏,不太常見。於是,我使勁挖他的雜文集。寶挖到了,2018年沒來得及讀完,留在豬年慢慢拱吧。
《觀賞之道》是我第二本力薦的書。你不需要懂繪畫,也能理解,它原先就是BBC為普通大眾製作的節目。
塞尚的執著讓我動容,對繪畫如此熱愛,才能在30多年被人嘲笑諷刺謾罵裏,不停地畫下去,才有他身後的輝煌。十九世紀中葉,法國繪畫界還是被古典繪畫主宰,印象派們比如莫奈馬奈,用了十幾年,總算躋身畫廊,而塞尚,一直躲在南法的鄉村,畫他的田園,畫他的蘋果李子和浴女。難以理解美麗的世界裏,怎麽會有這麽多汙濁的辱罵,十幾年如一日地潑到塞尚的身上,連他童年的摯友左拉都開始嘲諷他。也許,熱烈的南法,葡萄酒、薰衣草和鍺色土的故鄉,治愈了他。塞尚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畫開始被人接受,影響著年輕一代畫家。我舒了一口氣。
夏爾丁(Chardin)就比較幸運,因為他是古典畫法,出道沒多久,就被巴黎官方沙龍接受,年年入展,並在沙龍謀得一職,搬入盧浮宮居住,這在當時算是鐵飯碗了。第一次看夏爾丁的畫,由衷地喜歡他的靜物。他的家居畫,也很甜美,尤其是《禱告》,《紙牌屋》。古典繪畫剛開始隻為權勢階層和富人服務,夏爾丁大量畫普通人,荷蘭的維米爾畫傭人畫侍女,雖然在當時比不上宗教畫和貴族頭像來得值錢,卻在悄悄改變繪畫關注對象。夏爾丁的靜物,全是廚房用品或者食物,和我胃口:-)他的靜物布局,非常講究,已經成為典範。想學靜物攝影的,特別推薦觀摩夏爾丁的靜物畫。他筆下一抹溫柔的淺灰,一定會打動你。
美國藝術史家西奧•多雷夫(Theodore Reff)研究出塞尚的名畫《玩紙牌的人》和夏爾丁《紙牌屋》的關聯。也許我們說不出誰影響了誰,藝術環環相扣,就像我讀書,總能在下一本裏找到前一本投下的影子。
2018年中文書讀的不多,格非的《人麵桃花》前半部寫得極美,居然讀出紅樓韻味。少女的懵懂,家父神秘出走,革命黨……無一不精心構建。後半部,成年後的秀米,變化之大,沒有交代,太說不過去。三部曲,後麵兩本,要不要去讀,尚無決定。2004年的書,不算新,想找中文書的,《人麵桃花》可以速讀。
差點忘了,《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不可不讀。對老齡和死亡的思考,已經逼近,到了垂垂老矣,糊塗了再去想,已然太晚。阿圖用許多實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開啟一扇窗戶。我跟周圍朋友再三推薦,最好家人共讀。隻有達成共識,才能有效。養老和送終,不光自己要明白想要什麽,還要依賴家人配合。共同的理念,需要時間,需要溝通。阿圖的“消極積極法”(我給起的名字),給自己也給家人帶來更少痛苦。他用在自己病人身上,用在他父親身上。阿圖主張對絕症不過度治療,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經過深談,他父親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選擇離開醫院,拒絕插管,回到家裏,在親人的圍繞下,安然逝去。
《夾邊溝記事》也是關於死亡,但不是因為疾病或者年老。這段曆史盡管大家都知道,史稱“三年自然災害”,卻是真真實實的人為災害。甘肅夾邊溝勞改的右派,三年之內,被餓死十分之九。人成燈,燃盡了,睡下,再醒不過來。30個故事,30個悲傷。讀到深夜,心中大慟。我沒有力薦《夾邊溝記事》,楊顯惠的這本書,如此沉重,非人人能承受。我還是要擺上來,因為,曆史要承轉,希望有一二人接下,去讀。
囉囉嗦嗦,寫了這麽多。下麵的書單,僅為參考。我打了最高分的書,不一定在上頭的推薦裏。比較小眾的書,就不提出來給大家了。閱讀體驗其實非常個人化,我的愛不一定是你的菜。
2019年計劃要讀的書,也給自己劃拉了一單,分享如下。主旨是多元化,各式類別,各個國家。回歸經典文學,安靜讀幾本。暢銷書可以追,不一直追,怕噪音太大。
安•摩根(Ann Morgan)的《封麵之間的世界》(The World Between Two Covers)已經給我指了一條路,她的博客“一年讀遍世界”,便是我的導航儀,在茫茫書海裏,尋找好書和友伴。
附錄:
我的2018年書單:
我的2019 計劃書單:
提前祝各位春節快樂!
昨天發了帖子就去睡覺了,今天淩晨二點半起床,這會兒機在場轉機間歇,給大家回複,否者2周後才能看到。先給你個大Hug!那個“稀疏見筋”的日子裏有你陪伴,少了許多寂寞,多了很多溫暖。一直想專門寫那段日子,一直沒寫。一直想謝你,又不知如何謝。。。其實想寫的很多,我已經拉了文章主題清單,就是時間不夠。在書和寫之間,書得到了優先。
電影我也愛看,沒你懂,欣賞電影藝術也是門學問,對電影語言,子喬自學成才:-)有機會當麵請教,哈哈。 Talk to you in two weeks!
從孩子的書單裏挑書是好開端!我就是從我孩子的高中閱讀書單開始的,記得是To Kill a Mocking Bird, The Great Gatsby, Of Mice and Men, Fahrenheit 451...反正都花錢買了。高中選的讀也都很經典,就這樣一發不可收使。
今天有點累,明天再來仔細讀你的文章。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日子還是要過,飯還是要吃。有人喜歡耕地,有人喜歡做飯,我喜歡翻書,每人有自己愛的菜:-)
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