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貓冬的季節,好萊塢的龐大運作機器不會錯過此良機,推出大量片子,充滿影院時刻表。奧士卡的提名,其實是給觀眾一個提醒:該去電影院了。查看我的電影單子,平均一年25部片子有三分之二在十月和三月間看的,2013年例外。趕緊借來影碟,看過和大家分享。
故事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在俄羅斯,27歲已婚的安娜•卡列尼娜和22歲的單身伯爵亞曆山大•弗龍斯基的愛情故事。本來攢花惹草在上流社會屬風流俏事,偏偏他倆較真,要永遠在一起,惹眾非議,壓力之下他們的愛情變形走樣。弗龍斯基心生厭倦,安娜•卡列尼娜臥軌自殺。
不評道德也不評安娜對愛情的天真,本文隻評視覺效果:-)
托爾施泰的巨作,被拍過N次電影,這個年代讓觀眾對古典還買帳,沒有點創意不行,這部片子的創意之一就是場景變換:影片開始2分鍾,就是安娜在梳妝間一邊被傭人伺候一邊看信,然後去丈夫卡列寧的書房。兩個場景的切換就是安娜從舞台上走下來,背後的布景換成了街道,街道上(即舞台)有人跳舞拉手風琴還有馬車;書房的背景降下之際,書桌和卡列寧一並被推到台前,和安娜的腳步同步到位,工作人員在眾目睽睽之下退去,剩下安娜和卡列寧交談。我沒有看過小說原著,不知道安娜的梳妝間和卡列寧的書房是否在一個房子裏,電影裏的快速切換,告訴我二者離得不遠。剛開始的時候我對這種舞台劇布景方式很迷惑,不知道為何這電影要借用舞台劇不得已的局限。幾場戲下來,我漸漸習慣這種表達方式,它帶來前所未有的流暢感,猶如我們的目光,無論移步,不會斷開。當然電影用舞台來切換時空還有另外一個用意,就是這些貴族們猶如生活在舞台上,過著虛假做作的日子。為了拍這部片子,買下了一所舊劇院,變了法兒地不斷改造分割,拍就電影裏80%的戲。一些誇張的舞台表演也帶進了電影,比如一組文官猶如士兵操練一般在蓋戳,諷刺官僚機構的龐大、機械和非人化。
因了80%的戲在室內拍就,這部片子的另一個創意是如詩如畫的外景。別急,外景不是這部電影的專利,拍得如詩如畫的電影遍地可尋,《安娜•卡列尼娜》用有限的外景表達了特別用意。我印象比較深的外景戲是安娜和弗龍斯基一襲白衫在鄉間度假,列文打獵,列文和農民們一起割麥,列文目睹凱蒂的馬車穿越霧山,列文和凱蒂婚後返回莊園,卡列寧在野花田裏讀書。每個外景顏色特別亮,金黃,白霧,綠野。。。大量的白上加白和綠到不真實的顏色象征如夢或者正麵向上的心情。注意到沒有,列文占了六分之四外景!列文活得真實,是片子裏唯一腳踏實地的人物。安娜和弗龍斯基鄉間度假是他們戀情的開始,還充滿幻想和詩意。卡列寧最後回歸平靜,獨自撫養著安娜和弗龍斯基的女兒以及他自己的兒子。因為明亮,我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其它的黑暗,觸目驚心。安娜的悲劇在於從明亮移到了黑暗還一無所知,導演給她的光線越來越暗,還經常處在藍光下,最後幹脆布景全是藍的。安娜的服裝以深色為主,自殺前穿了絳紅天鵝絨裙子,與血色同色。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看點是服飾,當然啦,不借上流貴族顯示一下服裝設計的功夫,這電影也不敢開拍啊。女士服裝有古典和現代的元素:裙子下擺是歐洲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式樣,上裝有歐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痕跡,比如不對稱小外套。個別人物比如伊麗莎白公主,簡稱Betzy,常穿亞洲風格的裙服,和喜愛別出心裁的人物性格吻合。安娜的兩款首飾特別經典:不對稱珍珠項鏈和花朵設計的鑽石項鏈,顯示了她身家不菲的底子。電影裏有不少舞蹈,它新創了一款華爾茲,兩人雙手翻飛,猶如蝴蝶對舞,美麗之極。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燈光和布局。用光考究到極致,少用正麵光,逆光或側光,非此即彼,攝影的最佳光線,完美展現人物輪廓線條,而且有很多特寫。這些特寫的表情、背景光、飾物、色彩對比幾乎讓它們個個是副完美油畫!主攝影師充分利用了大量內景以及舞台的優勢,加大戲劇效果。我作為觀眾和攝影愛好者,接受到了強烈的視覺衝擊,把這部片子稱作視覺盛宴不為過。
然而,就是這個視覺盛宴成了靶子,被人批為“美麗的失敗”。當觀眾在看電影的當兒,注意到了電影裏的舞台、場景切換和燈光等其他技術細節,他們自然和故事以及故事裏頭的人物拉開了距離,不再投入。不投入的觀眾是不太在意主人翁的命運的,不是麽?好電影會讓觀眾同情裏頭的主要人物,不管他/她是好蛋還是壞蛋,而且急切想知道下一步。觀眾的重心不在安娜•卡列尼娜身上,這片子何以為《安娜•卡列尼娜》?
我承認,從整體電影藝術上來說,它不是太成功,我隻能給打B+。演員也有一部分原因,我覺得Keira Knightley不是演安娜的最佳人選。因為導演是同一個人,新版《傲慢與偏見》和《安娜•卡列尼娜》被她演得很像同一身份的人,貴族婦人的優雅和雍容味道一點沒演出來。倒是她演情緒激動、咬牙切齒的戲時我不由得想到《危險手段》(A Dangerous Method)裏頭的精神病人,那才是她演得最好的電影。Judy Law十年前當紅,最近五、六年很少看到他演的電影。他是演技派,這次演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古董而隱忍克製,演得好!演弗龍斯基的演員太嫩了,所以特寫給得很少,舞步也不怎麽樣。音樂不錯,有民謠和柴科夫斯基交響樂片斷。
我的收獲是:看電影也可以這麽看的!攝影,讓我對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反過來,讓我對攝影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下麵是我的一些截屏片,清晰度不是很好,看個大致效果吧。電影是個動態藝術,而非靜止畫麵。看了喜歡的可以去看高清影碟。
1。安娜穿的最多的紅裙
2。安娜在火車上讀書,手裏拿的是書簽,回味她和弗龍斯基(Alexi Vronsky)在舞會上的忘我飛旋
3。逃離的安娜,在火車站募然回首,看到追來的弗龍斯基,看她眼裏的光,是不是又驚又喜?
4。哭泣
5。絕望。注意藍色背景。
6。列文(Levin)的農工在交談,說人生。平凡人也有智慧,看到他後頭的光輝了嗎?我抓這個瞬間抓了10分鍾:-)
7。列文在晨霧裏看到凱蒂的馬車,那時他們的關係還不明朗,霧便是象征。另一層意思:霧之後往往是晴天 -- 列文和凱蒂最後結局完美。
8。農家女,她在電影隻有兩個鏡頭,很唯美。被刪掉的鏡頭裏有她更多的戲。列文被凱蒂拒絕後,把目光投向了身邊的農家女。
9。卡列寧(Karenin)在質問安娜,“為什麽?”很舞台,被放大的疑問。
10。片尾,卡列寧在讀書,看兩個孩子嬉戲,非常寧靜。
11。馬車裏夢中的凱蒂(Kitty),電影裏少見的淡雅色,代表她的純真?她才18歲。
12。感動的凱蒂,背景紅花代表她喜悅的心情,她和列文終於消除障礙,達成心靈共識。又哭又笑的,不好演。
13。成熟了的凱蒂,她和列文的“嫂子”在共同護理列文的哥哥,列文的“嫂子”原先是個妓女,嫂子的地位是不被承認的,按當時理,不能和凱蒂同處一屋簷下。背景刺眼的光隱喻現實或人言,她一直背對這個刺眼光。可惜背景光被我裁掉太多了:-(
14。震驚的列文,是否也有賞識?
15。勞作間歇的列文,他是個農場主,卻和農民一起勞動。他是托爾斯泰自我的翻版,比較看重精神,不浮華。這是他說的一句話:“不純的愛對我來說不是愛。 仰慕另一個人的妻子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但為了自己而放縱感官欲望是貪婪,縱欲,以及濫用神聖賦予我們的東西。這樣的神聖內容原來是讓我們選擇另一位來完成我們人性,否則我們與牛無異。”
16。火車站,一看就知道是布景:-)不過還是喜歡,構圖很好!火車站在托爾斯泰的小說裏有特別的意義,故事的轉折都發生在這裏。
17。馬莎(Masha),列文不被承認的嫂子。這是位印裔演員,其實特別漂亮,背景裏黃色的獸皮用得特別棒!
18。列文和凱蒂婚後回到莊園,美不美啊?!!
沒錯,就是覺得很特別,才會有得講講。多謝留言。
順便說一下,2012年版的安娜卡利尼娜是英國拍攝,演員也以英國演員居多,幾位主角全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QGb6CwPpU
or you can watch here if youtube is not available:
http://www.funshion.com/vplay/m-88618.e-1/?alliance=174136
Or :http://www.56.com/u66/v_MTkwNjAzMjc.html
Also love Anna Karenina 2000 tv, more deep, will like the actress, when you watch mo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WYw0B47XQ0
Enjoy!
the USA actress is not what i image, still not feel like to watch it yet, maybe someda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QGb6CwPpU
Also love Anna Karenina 2000 tv, more deep, will like the actress, when you watch mo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WYw0B47XQ0
Enjoy!
the USA actress is not what i image, still not feel like to watch it yet, maybe som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