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抹廟宇香火裏的斜陽-台灣遊片斷

(2015-12-26 15:04:02) 下一個

2013年末2014年初之交,我們一家從澳洲去台灣,媽媽從國內出發,同台北的舅舅舅媽“兩岸三地”三代人會合了一下。舅舅自從解放前夕因工作職務撤到台灣,已經在台灣生活了六十幾年。我們這次從北到南又從東到西的台灣之行,對台灣有了除了過往來自書本,媒體以及道聽途說之外,更為感性的認識。

話說1949年蔣介石和國民黨搬運了三百萬銀兩及各種寶物作為重建的物資資源到台灣,但當時國民黨是從北到南,節節敗退,士氣信心極其低落。後來台灣轉機於金門的古寧頭戰役以及後來的抗美援朝(現已改名朝鮮戰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到了八十年代,台灣已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了。而這次台灣之行,我們感受裏台灣是和樂,豐衣足食和放鬆幽默。雖然同八十年代相比,台灣經濟曾經的輝煌已經時過境遷,但台灣人處處洋溢著滲透到人們骨子裏的人文情懷令人印象猶深,其實,國內處處翻新去舊搞建設透著經濟迅速發展的城市風貌,其實恰好反應著一個社會還處在人文文化發展的初級階段,離文化底蘊的深厚和悠閑還是有段距離要走。這幾天我們恰好在雪尼,行走在同墨爾本氣候不同的溫潤綠樹成蔭的雪尼CBD,隨處可見外觀依然維持著一兩百年之前的建築風格,而內部已是完全標準的修繕得使用便利時尚的現代物件。所以說隻有舊貌換新顏的一派新氣象,有時恰恰反應的是一個社會還沒有能夠有能力提升她的內涵,

和其它海外華人文化相比,同文同種的台灣,文化上是同大陸最接近的。在台灣,我們同導遊,出租車司機,旅館工作人員等各類從業人員交流,基本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無文化障礙,語言上包括俚語和任何細微的含義統統地無障礙全部地明了, 雖然如此,在很多軟性和無形方麵,我們還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同國內不同的獨特的台灣文化。

在台灣,那些無處不在,平凡微渺的芸芸眾生為之寄托心靈的各種廟宇,同各類的夜市小吃及高大上大吃一樣是我們這次台灣之行的一大感官亮點。如下幾張台灣遊片片同寺廟有關。

1.鹿港天後宮 

台灣最早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後宮媽祖的廟宇,更是台灣曆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將近四百多年。(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鹿港天後宮內部香火鼎盛

我們正好遇上寺廟裏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三角鋼琴都抬到寺廟入口處的大堂來了。

不論是表演者臉上的柔和,自然還是聽表演觀眾的安靜和享受,他們平常生活裏的有美好音樂,還有香火寄托的和樂。讓我明白為什麽台灣會有鄧麗君會有羅大佑,會有齊秦會有蘇芮會有齊豫等等等等。

有時偶爾靜下來看當時照片,那抹伴著三角鋼琴在記憶裏廟宇香火裏的斜陽,總是揮之不去。

如下的是九份畫麵

2.九份昭靈廟(霞海城隍廟)

位於九份汽車路與輕便路的交叉路口上,九份霞海城隍廟(昭靈廟)是九份相當顯眼的地標建築,碩大的龍柱與華麗的脊飾,吸引許多信眾參拜,從大正12年(1923年)建廟至今,已歷經了近百年的歷史風華。

城隍信仰是源自於都城的守護神,在漢民族社會中具有相當悠久的曆史,遇有水災、旱災等天災,或是遭遇官司的人禍,民眾皆會向城隍祈禱,希冀災厄能迎刃而解。(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那一天夕陽將至,我們全家和舅舅舅媽遊完九份,在等下山回台北公共汽車,在候車時間,驀然往山下回首,看到如下著極為壯觀的場景,令人驚豔!

靜下來偶爾翻這些照片,那抹伴著三角鋼琴在記憶裏廟宇香火裏的斜陽,九份霞海城隍廟屋脊上佇立在山水之間的城隍爺, 總是令人印象鮮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