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土豪和澳洲百年老宅

(2015-10-25 07:50:09) 下一個

(一)旅行是咱生活裏的一個盼頭

自從俺已經不再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以後並在資本主義陣營同一工種活活地革命了十六,七年,俺的理想就變得越來越微小和實在-就是希望能經常出去走走,旅行。旅行是咱生活裏的一個盼頭啊。

旅行這個話題,真的是人與人之間萬能的潤滑劑,在澳洲辦公室奉行三不談(不談政治,不談性,不談錢),能說的除了工作之外,誇誇天氣,如果再對澳式足球一無所知,那麽剩下的話題真的是不多了,於是乎旅行及相關聯的議題便是經久不衰,人見人詳了。朋友之間更不用說了,上個月H去巴厘腐敗,攻略著是靠海還是麵山的住房,搞得俺也上網狂刷一通,俺這分明是用別人的旅程,來裝飾自己的想象,也算是忙裏偷閑的工作中一種休息和滿足吧。

我們不是旅行家,旅行家這個境界也正如土豪大款,不是說你想是就能是的,旅行隻是我們生活的調劑,是平日日複一日,油鹽醬醋柴米終端的一線曙光,盼著盼著,聖誕的腳步近了,咱又可以整理背包出行了。

其實咱實際旅行在路上的天數占生活中的比例真是少而又少,工作忙並且祖國的花朵要澆水, 但是旅行的話題確是最不容易惹起爭端,能夠快速拉攏關係的安全談資。記得以前在中國, 陌生人之間套近乎,隻要說起去過對方的家鄉之類種種之後基本就不會冷場了。

(二)墨爾本老區Hawthorn

都說“旅遊就是從你活膩味的地方到別人活膩味的地方去”,也許咱熟悉的地方,對於你依然新鮮,即便你也很熟悉,但不同的眼睛裏的發現也許就是不一樣。

今天有那麽兩三個小時的空閑,俺到墨爾本老區Hawthorn走了一下,這大約是俺能夠瀟灑地說走就走的最遠距離了。

1788年至1900年,澳洲為英國的殖民地。1901年,殖民統治結束,澳洲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國家,也就是說澳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不過114年。而在老區Hawthorn 街邊的不少建築, 教堂和一些學校,都早於這個年代。

Hawthorn, the area was first settled in the late 1830s, Melbourne's most affluent and influential suburbs. Land values in the region are among the country's highest。 簡單地說,Hawthorn 是墨爾本乃至澳洲最早最貴最有影響力之一的街區。

Hawthorn Town Hall 

                      

正值午餐時間,俺進了一家日本人開的拉麵店,坐在餐館裏透過玻璃,窗外街對麵安靜地佇立著一排排的百年老建築,應該至少都有一二百年曆史,它們的年齡輕易地比我們人類一家三代的曆史都長,而我們卻不過是在世間短短地轉悠了幾十年的過客。

下圖窗外對麵街的一古舊屋簷,俺怎麽看都像是一個戴著帽子的人臉,百年滄桑地佇立在那兒,安靜地看著人間百態。 你們覺得像嗎?還是俺心中有。。。此處省略一個字。

俺雖然仍沒有固定的信仰,但對世間冥冥之間的主宰卻是心存敬畏。這些有著當年厚重曆史積攢下的建築物後麵,總能感覺有些悸動的靈氣。而街邊那些有著一二百年曆史的青石板小路, 同今日一樣,也一定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地走過一代又一代。

出了拉麵店, 就看到墨爾本這所最著名女子私校 Methodist Ladies' College (MLC)。MLC建於1882, 位於Hawthorn相鄰區Kew, 古舊的水泥色圍牆還有圍牆裏尖頂教堂,一派古樸的感覺。

俺從網上下載了幾張圍牆裏照片。

區區二十分鍾的駕車,俺回到自己平時生活戰鬥的地方,心裏的旅程卻經曆了許久。。。

(三) 中國富豪和澳洲百年老宅(如下部分照片和信息來自網絡)             

話說最近在墨爾本最高檔的街區Toorak 一棟或將(還未)被列入遺產保護的百年豪宅,被一中國富豪買家推翻準備重建, 此豪壯之舉引起不少爭議。

這座百年豪宅位於墨爾本Toorak,原貌是這樣的:

1913年愛德華式莊園

拆遷工程開始後, 變成醬紫了:

據《The age》報道,市政廳曾經申請該房遺產保護未成功,屋主獲得拆遷許可,雖說是合法的,但是毋庸置疑,這一吾國土豪行為確確實實傷害了不少人的感覺。      

今天的電視剛剛播報,今日墨爾本Northcote1920s的百年老宅被一對當地人(電視上看像是澳洲本地Young professionals couple) 以1.72 M的高價拍下。如下圖這房子的外觀確是一般,地區也並不是最昂貴的。憑俺的直覺,他們是因為這房子的曆史而出的高價,萬萬不會搞拆遷工程吧。

    

注:圖中有日期的的照片為較早時攝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Jack1963 回複 悄悄話 墨爾本房價是澳大利亞highest?,去看看悉尼東區及下北岸的房價,
齡齡媽媽 回複 悄悄話 真想罵出難聽的詞,愛德華式樣的門廊全部被毀。前麵文章看得舒服,後麵是無語。
我們這裏愛德華時代的建築是離我家最近的YMCA,還好好被使用著。
暴發戶的品味實在???
難為 回複 悄悄話
既然有錢,去新區標新立異。破壞原區的風水生態,當然惹人嫌。
和鄰居搞好關係,不要再搞成中國人一去當地人都搬走的局麵。
板兒牙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老屋外麵看著氣派,象是活了太久的老人,要不停的給他翻身擦洗,要胃伺要鼻飼,住不得人的,外人總不能為了自己眼睛舒服,心安理得的反對花了大價錢的物主對自己財產的決定權。但話說回來,既然很有錢,新造的房子總要比舊屋更藝術,現在的建築真是乏味平庸毫無靈氣的土豪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