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以為其實胡蘭成最適合的人生角色應該是散文家,地道的文人,白話文運動之後的新文體文人而非政客。《我身在忘川》的點睛之句“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歲月空惆悵”,對應了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山河歲月》的書名,以及《禪是一枝花》,《心經隨喜》等等文集,那真正叫美侖美奐,散文中之精品。
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是個劇烈動蕩新舊價值觀交替更迭的社會,胡蘭成“善寫作,追隨汪精衛,對日抗戰時期任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行政院法製局長,被列為著名漢奸。”(維基百科)
胡蘭成在世間的負麵評價,不外乎來自於兩點,1.一個是漢奸背景的政治問題 2.一個是風流浪蕩的才子負心漢!特別是負了世人既愛又憐的曠世才女張愛玲。大家不喜歡胡蘭成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心疼張愛玲吧。
關於漢奸背景的政治問題,胡蘭成投身汪偽政權,抗日戰時期曾任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行政院法製局長,發表一係列代表汪偽政權親日文章。但是,與其說胡有成熟的的政治觀點,還不如說這是當時生活無著落,出身貧寒的他一種想改變生活狀況的方式。窮則思變,不擇手段罷了。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汪精衛。
汪兆銘(別號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 清末秀才、公費留學生,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下獄問,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曆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同時也是詩人和文學家。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汪兆銘主張“和平救國”,與大日本帝國合作組建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汪兆銘政權。在文學方麵,汪精衛頗能文墨,是南社成員,在晚清至民國的中國傳統詩歌創作中,有重要影響。(維基百科)
汪精衛的曆史定論,是中國的大漢奸,這個沒有疑議,但是他主張的“和平救國”, 減少平民的不必要的流血犧牲也為後人褒評。這裏咱拋開政治正確或不正確,既然是周末閑筆允許咱跑題一下,感性一把。如下是網上搜來的汪精衛一些的照片, 咱隻能花癡一般地說,任何過去現在,古今中外詞匯可以用來形容美男子的,對汪精衛來說都恰如其分,傳統的說法,英俊瀟灑之類在此咱就不勞重複了,而如今的男神,小鮮肉,高富帥以及 he got the whole package都非常貼切。另外,徐誌摩曾這樣形容汪:“他真是個美男子,可愛!適之(胡適)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他是男子……他也愛他!”
汪精衛的政治主張是有他的曆史淵源,一貫性和自成體係,而胡蘭成則是出身社會草根, 一有機遇,就希望改變出身,飛黃騰達,他投奔汪精衛的做法,也許在當時,正是成者為王敗者寇。在胡蘭成看來投身蔣介石或汪精衛隻不過“一個是正冊,一個是副冊”,各自勝算百分之五十而已。他曾自嘲說:“我對於政治的事亦像桃花運一樣糊塗。”
下麵一張,是胡蘭成年輕時候的照片,雖然胡也尚且清秀,但是和氣度軒宇,大家出生的汪精衛則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事實上汪精衛也是利用了胡蘭成的超群文筆,後來汪精衛還一度監禁了胡蘭成,這是題外話,在此不表。所以要想站對隊伍,在古今中外都是個精細的高難度技術活,否則成者王敗者寇,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對於一個能夠妙筆生花的風流才子來說,處理女人問題應該比政治問題要容易得手而且香豔得多。
胡蘭成的文才一點不比另一江浙大才子徐誌摩遜色,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徐誌摩,則不論是被他拋棄的前妻還是後來交往的女子們,無不是中國社會階層裏金字塔頂端的人物。胡則因為出身貧寒,應該對女性的要求門檻較為低,在自己職位,社會地位上升的過程中也少有道德品質的束縛,並且,胡和女人的金錢瓜葛,也是個把柄。這點胡真得沒法同那些泡妞都能從家裏得到經費讚助的富二代比啊。
胡蘭成肯定不是個專一的好情人好丈夫,一個出身貧寒曆盡千辛萬苦往上爬行的人,他的臉像,他的心境,必然不可能太平和。這個應該稍微有點閱曆的長輩,如果稍稍靠近胡蘭成都能看得出來的。 如果張愛玲有一位像林徽因那樣處處為她真正的幸福著想的父親,她也不至於那麽叛逆,當然這是互為因果關係的。正是因為有這麽一位不負責任的父親,才使張愛玲的童年,青少年苦不堪言,進而叛逆獨行。沒有人在這關鍵的時刻給她忠言逆耳,那是她的命!就這點來說她還不如出生在一個和樂有愛的普通人家。當然,也就是這樣的苦難才成就了世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張愛玲。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胡蘭成),“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這是何等的文字知音啊,如此登對。我絲毫不懷疑他們之間曾經有過的傾城之戀,曠世之情,哪怕隻存在於不在俗世的精神世界裏。
上圖為1946年,張愛玲在溫州。
根據夏誌清先生文,張愛玲旅居紐約時,一女友突遭情劫。張坐在中央公園裏勸末了,自言自語:自他離開後,我的心門從此關上,再沒有別的了。由此可窺她那曾經與胡擁有的傾城絕戀。
我雖然並不認為張愛玲在後來美國的生活歲月,還至於如何對當時負她的胡蘭成念念不忘,但是張愛玲後來並不順暢,拮據的美國生活,應該會影響她對和胡蘭成曾經擁有過的那種轟轟烈烈戀情的評價和判斷,以及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走向。
張愛玲後來在美國的生活,是拮據極不具有物質保障。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在哪個年代哪兒都是真理。縱然當時張愛玲在中國已經是很有名的作家,但在美國的英文主流社會還是不可避免地不被承認。那時的張愛玲既沒有今天的社會條件,比如可以回國講學,創收一把,也絕對不會選擇像今天咱們這樣普通人一族,用以前學過的準備為共產主義奮鬥的數理化知識,重起爐灶,根據資本主義市場就業規則,見機改變就業方向,重新擇業。於是她的生活艱難,就可想而知了。張愛玲在美國相濡以沫十一年的丈夫賴雅,年長張愛玲29歲, 是德裔美國人,小說家,劇作家,晚年貧病交加,最後張愛玲要靠頻繁地到香港來寫劇本,以賺取他們在美國的生活費和賴雅治病的錢。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那個年代文人居然還是可以以文謀到生存,真正不簡單啊。當然,也許隻有張愛玲這樣級別的文人才可以有。
上圖為張愛玲和賴雅
再後來三毛的名作《滾滾紅塵》電影劇本,劇情參考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經曆改編,男主角即是影射胡蘭成。雖然《滾滾紅塵》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各種獎項,以當時信息交流的發達程度,我覺得在美國的張愛玲一定知道此事,但我以一個常人的思維,揣想孤傲的張愛玲心事:自己的故事,在世間被放大翻成了這樣的娛樂版本,雖說《滾滾紅塵》獲得了的成功,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它娛樂大眾的實質,我想遠在美國離群索居的張愛玲,對她那孤高清傲的心真的是一種傷害,欲清靜而不能,總是被俗世打擾著,再說世間如胡蘭成張愛玲之往事,又豈是他人能說得清,妄加評論的呢?(包括本人此文)
其實不論是胡蘭成還是張愛玲,最後生活階段都是離開了中國,完全有機會,有條件,有可能在異國他鄉選擇安靜,不被世人打擾的生活,在江湖中讓人忘懷。我想這正是出生於名門望族的張愛玲的最後選擇,而胡蘭成則後來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重新曝光,也許這也正是胡張揚的個性,總想出人頭地的必然吧,正如他的《禪是一枝花》裏薛明仁在導語裏說:“胡蘭成的招毀受謗,老實說,多半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的。譬如他寫《今生今世》,像個暴露狂似的;再不堪之事,一五一十,都寫得纖毫畢露,讀者一讀,不由得就憎惡了起來。這倒好,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於此,胡當然明白,也顯然不在意。。。讀者相應與否,解讀自然也天差地別。世人初初一讀,多是要心生反感;或辱之,或罵之,總不絕於耳。。。。這就是禪宗。禪宗首重相應,且扶強不扶弱;你若是強者,你若真行,那麽,就來吧!《禪是一枝花》。”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胡蘭成),“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記錄著世間曾經存在過的傾城之戀。不論被不被人相信,它永遠都在那裏。。。
這句話也說得高 “所以要想站對隊伍,在古今中外都是個精細的高難度技術活,否則成者王敗者寇,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