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如行車

(2014-05-30 23:29:45) 下一個




今晨開車,往下開一個幾十度彎曲單行線山坡道時,正好迎麵遇上兩裝水泥的大卡車,我硬著頭皮平生第一次在這大尺度斜坡往上倒退駕車,還要當心車是否會墜入彎曲坡道, 著實 出了一身冷汗,當看著大水泥車勉強從車邊開過,才鬆了口氣,同時嚇過之後,把感想一如既往地拔向了人生高度。 

開車確實堪比如人生。二十幾歲時,讀陳映真的台灣鄉土文學《夜行貨車》,林芳兵的電影《夜行貨車》,其中有句經典台詞——“人生如夜行貨車”。人生真的如夜行貨車嗎? 

百度一下陳映真——“陳映真是台灣鄉土文學的一麵旗幟,是70年代鄉土文化論戰中的理論驍將。他的前期創作側重描寫市鎮小知識分子的生活現實和理想幻滅,色調感傷、憂鬱,一部分作品表現流落台灣的大陸人的滄桑傳奇,以及他們和台灣本省人的關係紐結,充滿人道主義情愫

 

 

人生若一直如夜行貨車, 那確實比較辛苦,人生苦短,但人生必定會有某個階段,如夜行貨車那般,艱辛奔忙並且不能確定下站是否能雲開見山水。

這次去台灣, 對台灣有了些感性的認識。1949年蔣介石和國民黨把三百萬銀兩及各種寶物撤到台灣,但當時國民黨真是從北到南,節節敗退,士氣信心極其低落,憂鬱的調調如《夜行貨車》裏, 體現了人們生活現實和理想幻滅,色調感傷。當然後話是台灣的轉機(turning points)於金門的寧頭戰役以及後來的抗美援朝(現已改名朝鮮戰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到了八十年代,台灣已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了。而我們這次台灣之行,感受裏是一片和樂,豐衣足食以及同我們同文同種的台灣人的放鬆幽默。

 

把人生同開車比,還確實挺恰當的。記得剛學開車的時候, 挺緊張,問朋友說如果車開不上路咋辦,朋友答,當你坐在那個駕駛位置上自然就能開了。 確實,當用心經營著人生,你的人生自然就在正常的軌道上了。

同理,人的日常人生軌跡,同日常的開車行蹤,其實是一致的。朝九晚五,行蹤往複,你開著日常的路線,如同駕馭著你的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穩定,平凡,了無新意。

而你定位的平常人生,這中間總得時常穿插些高難度的事件,堅持過去,細心掌控, 就渡過去了,比如那些遇到有難度的駕駛,嚇一嚇,過了也就過了, 關鍵是遇到時得盡心盡力地去對付,去渡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