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洗腦的曆史》傅誌彬12——在國內出生成長人的曆史掃盲篇

(2014-07-22 05:07:09) 下一個
  如果以毛澤東最終的目的是建立他的家族統治這個觀點回望毛澤東在1949年後的所作所為,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
  甫一取得全國政權,毛澤東就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林彪養病,賀龍當了體委主任,劉伯承辦學,彭德懷搞經濟,粟裕養病,總參謀長也讓政委出身的聶榮臻來做。朝鮮戰爭爆發,再以無大兵團作戰經驗、素以蠻幹著名的彭德懷統領其他軍頭的部隊。朝戰以後,彭被共產集團自己吹噓的戰果打造成明星,毛澤東不得不讓彭德懷掌管軍隊,但還是派去粟裕摻沙子。當粟裕與自己疏遠時,同意彭德懷換下粟裕,也使得極度膨脹的彭德懷在軍內得罪了很多人。在一年後,在周恩來、劉少奇的幫助下,拿下彭德懷,換上一直養病的林彪,但總參謀長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羅瑞卿。文革前夕,因為羅瑞卿與劉少奇關係良好,也被打倒,換上了自己與林彪都放心的楊成武任總長。在林彪與周恩來的協助下,毛澤東在1967年徹底打垮劉少奇集團,而後因忌諱楊成武與周恩來的關係,撤換楊成武,換上林彪的人主持軍委。再又在周恩來的協助下打垮林彪係統,換上一直在他身旁的,從沒有實際領過兵的葉劍英主持軍委工作。接著為培養毛遠新的實力,也因為葉劍英為周恩來說話,罷黜葉劍英,提拔與毛遠新關係良好的陳錫聯主持軍隊,直至自己停止呼吸。
  除了清除有影響整個中國軍隊能力的領軍人物以及派遣自己相信的總參謀長以鉗製主持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以外,毛澤東在北京軍區領導人的人選上也極端小心。在文革中,在林彪當紅的時候,北京軍區的司令員無論傅崇碧還是鄭維山,都是四方麵軍的人,這是嚴防林彪和北京軍區串通。林彪倒台,忌諱鄭維山與陳伯達的關係,換掉了鄭,換上還是四方麵軍出身的李德生。毛澤東死前的最後一任北京軍區司令陳錫聯,也還是四方麵軍出身。
  因為毛澤東幹掉彭德懷,不敢再用一方麵軍三軍團出身的幹部。幹掉賀龍,不敢用二方麵軍出身的幹部。幹掉林彪,不敢用一方麵軍一軍團出身的幹部,最後隻有四方麵軍出身的幹部能用了。因為張國燾事件已過去很久,加之無論傅崇碧、鄭維山還是李德生,在張國燾時代都不是重要人物,毛澤東對他們也有栽培之恩,結果這些人逐漸占據了毛澤東後期的軍隊實際領導位置。而這些人在抗戰內戰中,又都是鄧小平的手下,所以鄧小平能在和華國鋒的鬥爭中,得到軍隊實權派的支持,這也是人們忽視的一個原因。
  而在接班人問題上,毛澤東真正屬意的從來是自家人。毛岸英走的就是一個太子培養的路線,先留學學習軍事,然後回國學農學工,然後太子親征。看過一個回憶錄,在毛岸英派往朝鮮三個月後,毛澤東吩咐秘書召回毛岸英。不曾想,此時的毛岸英已駕鶴西去,另一個兒子毛岸青又不堪用,毛澤東隻好轉而培養他大哥毛澤民的兒子毛遠新。27歲任遼寧省實際一把手,兼任除北京之外最重要大軍區政委,經過幾年後調入北京,代表自己與政治局之間聯絡,成為自己的代表,為以後全麵掌權累積人望及經驗。華國鋒的故事前麵已說,就不再重複了。
  甚至文革後期被全國人民所熟知的兩個年輕女人王海容、唐聞生,都是毛澤東的侄女輩的親戚(這兩人參與了對周恩來的批判),被毛澤東委以重任,在外交部掌握實權。
  毛澤東的所作所為,像極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待與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及大臣們,目的也極為相同,就是建立家天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毛澤東萬萬沒有想到,他最信任的人在他死後沒幾天就將他的妻子及侄子抓了起來,精心盤算了一輩子的計劃,結果卻被他的動物性造成的惡果所打破,毛家王朝的夢想終於沒有實現,中國也因為這個插曲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曆史真是吊詭啊!
  回顧毛澤東的一生,他所謂的權術也是被大大誇大了。前麵已說過,毛澤東用的權術主要是分而化之,拉一派打一派,永遠讓屬下不能形成一個可以危害自己的整體。而且喜歡從對立麵中挑選合適人選,先讓他經曆磨難,然後自己作為救世主出現,以使對方感激涕零,死心塌地。
  毛澤東在玩弄權術這一塊,不論行動還是語言,都沒有什麽超過他的古代同事,但毛澤東的出爾反爾,翻臉不認人的本事,超過任何一個中國曆史上的皇帝。所以他不僅不讓錄音,而且不允許人家記錄他的講話,就像今天的官員們不喜歡群眾照相一樣。
  從毛澤東的幾任主要秘書最後的結局,就可以看出毛澤東為人的品質。陳伯達從1939年任毛的秘書,為他服務31年,毛澤東很多著作實際是陳伯達寫的,在文革中官居文革小組組長,落馬前是位居第四位的中共中央常委,鞍前馬後為毛澤東賣命。當毛澤東要打倒林彪時,立即將陳推出祭旗,公然在政治局會議上說陳是壞人,並發表《我的一點意見》說:“我跟陳伯達這位天才理論家之間,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就從來沒有配合過,更不去說很好的配合。……”
  毛澤東這樣說比趙高的指鹿為馬還要惡劣,基本就是直接將白的說成黑的,但那些從1939年起就深知陳伯達為毛澤東做了什麽事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們卻沒有一個人表示異議。前麵已經說過,毛澤東批陳伯達,目的是倒林彪,所以當毛澤東達到目的以後,也就沒有必要再對陳下毒手,實際上陳也先是一直被軟禁在家,913以後才被投入秦城監獄,但待遇良好。反倒是在1976年四人幫被抓後,陳伯達才真正嚐到坐監的滋味。如果陳伯達真的反毛,怕是早就會屍骨無存了。
  從陳伯達倒著回推,上一個倒黴的毛澤東秘書是田家英。田自殺於文革爆發前夕,原因是被撤職,即將被趕出中南海。田家英深知毛的手段,決然自戕。而毛澤東要倒田的原因和陳伯達的原因一樣,因為毛懷疑田與劉少奇的關係太近。而田與劉之所以有較密切的關係,又是因為毛派田家英參與“社教”“四清”的領導工作,田不得不與具體負責這項運動的劉少奇保持密切聯係。
  田家英之前倒黴的毛澤東秘書就是現在還在世的李銳先生。他所以倒黴,原因又是因為他和毛澤東當時要打倒的最大敵人彭德懷關係良好,為彭德懷上書提供了很多想法和材料。
  但我捋完這條線索後,我腦海裏升起了一片疑雲:為什麽毛澤東的秘書總是會那麽巧,那麽倒黴,那麽及時地和毛澤東的主要政敵混在一起?作為毛的秘書,他們有智慧,有政治鬥爭經驗,有忠誠度,為什麽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會不會這些人都是毛澤東的犧牲品?毛澤東先派出他的得力秘書與他想要打倒的政敵合作,一是麻痹對手,以示信任,二是傳輸錯誤資訊,讓政敵犯錯誤。最後,這些跟隨他多年的秘書都成了毛澤東建立毛氏王朝野心的祭品。除了這個解釋,我真的無法解釋這些毛澤東秘書的厄運!
  當然,1949年以後被毛澤東賣掉的最有實力的官員是高崗,前麵我已經有記述,這裏就不贅言了,隻是提醒大家一下。
  而毛澤東這樣出爾反爾,愚弄他的同事、部下,為什麽沒人反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毛始終牢牢地控製住軍權,以暴力說話。毛澤東的座右銘“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是他心裏深處的真實寫照。毛澤東對軍權的控製,從到了陝北以後就沒鬆開過。基本模式是這樣的:貼身警衛部隊一定是自己信得過人,能力、學曆都不要高,忠誠就好。外圍衛戍部隊一定是當時軍內最大派係軍頭的對立麵,外放的軍隊的政委、司令一定不是一條線的人。通過這幾條簡單的原則,毛澤東能夠在黨內鬥爭中占據主動,保護自己。一旦實力足夠,就用武力打倒對方。武力不夠,就動員其他力量來消弱對方,最後用武力消滅對方。毛澤東的這個手段,我們可以在江西對付贛西南特委(AB團)時看到過,在陝北對付劉誌丹、張國燾、王明、張聞天看到過,1949年以後我們更看到他在和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林彪火拚時,屢屢采用這樣的伎倆。到最後,毛澤東對手中實力最強的周恩來,也基本是束手就擒,在曆經長期病痛折磨之後,以屍骨無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盤點1976年毛澤東死去時中國的狀況,我們可以看到神話後麵的東西——
  文化:
  文化被摧殘最為慘烈。物質文化方麵無需再提,現在中國隻有零零散散一些古建築古文物殘留在邊遠的地方、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建築大部分是文革以後重修的。精神方麵的摧殘實際上比物質文化上麵的破壞更為嚴重。前麵說過,從土改、鎮反、三反五反、反胡風到反右,已經基本上將中國大陸有文化的精英階層消滅殆盡。在文革中,已經從心理上徹底服從的知識分子階層接著被肉體上消滅,可以說,到1976年中國不存在知識分子這個階層了。我在我的博文《讓大師們見鬼去吧》對經過文革的那些大師們做過一些剖析,大家可以在我的天涯博客中找到,這裏就不贅言了。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2506659
  經濟方麵:
  農業。那時的城市居民定量供應糧食,隻有極少的食油,肉類供應。農民忙碌一年,肚子也很難混飽。當時我的大姐在老家撫州東鄉下放,這個地方古代屬臨川,唐宋八大家裏的兩家,王安石,曾鞏都出自臨川,王安石的老家現在就在東鄉的虎形山。臨川屬贛撫平原,自古就是大糧倉,富足之地,不然如何出得了這麽多讀書人。就這樣一個魚米之鄉,我大姐也隻能得到勉強夠吃的口糧,其它都要靠家裏的接濟。當時我還聽說過有些地方的農民一年忙到頭,最後掙到的工分還不足於夠買口糧,結果是為了買口糧反欠生產隊的錢。至於其它邊遠地區的知青的悲慘狀況有很多記載,大家可以到網上查到。這裏我隻是要提醒大家,知青的問題之所以大家知道,是因為這些人有文化,能把他們經曆的事寫出來。事實上,知青的生存狀態是要好過當時地道的農民的。真正的農民,既沒有任何上級撥款,也沒有城裏親戚的接濟,種點菜,養幾隻雞還要被當成“資產階級的尾巴”割掉。我知道當時很多農村家庭需要的鹽隻能靠賣雞蛋才能換回來。但那個時代農民的悲慘境遇很少被描寫,反倒是知青們的境遇為人所熟知。當然,最近知青題材的影視節目基本是美化這段經曆,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後來被大肆宣揚的農村改革,實際上不過是農民們為了吃飽飯違背上級的意圖而偷偷幹的事,事後當時的領導人迫於壓力而不得不同意了。
  從這些領導人不惜違背共產世界的基石默認農民的行為也可以看出,當時糧食的壓力是如何巨大。當然,這裏麵也有要獲得大眾的支持,為自己呆在權力頂峰找個理由,一脈相承的是現在以GDP發展作為自己存在的理由一樣。
  如果想一想偉大農村改革的實質是什麽,大家會覺得很荒誕。農村改革的具體辦法是包產到戶,即農民承包一塊地,自己決定種什麽,怎樣種,到年終上繳約定的糧食,剩下的歸自己處理。難道1949年以前不是農民自己決定種什麽的嗎?所謂農村改革,不過是回到1949年以前的生產模式,結果是解決了困擾中國幾十年的吃飯問題。我在一篇引用杜潤生班子的研究資料的博文中讀到,“1936年中國勞均產糧1725斤,比1951年還高出14.3%(盡管1951年的總產已經超過1936年)。1966年時,中國農業勞均產糧僅1162.8斤,遠比1936年低;……”http://blog.163.com/sir_jxg002/blog/static/19055142820121180519128
  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不過是鬆了綁,結果大家就能吃上飽飯了,同時也成就了一個偉人的名聲。
  雖然1949年以後的農業生產率低下,但仔細看了一下1949年以後中國曆年的糧食產量,就會發現,1949年的人均糧食是208.95公斤,在1956年達到人均糧食306.79公斤的高點,而後1961年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點,人均207.26公斤,而後逐年上升,1976年人均糧食是305.51公斤,1984年人均糧食已達到390.30公斤的高位。http://www.snzg.cn/article/2009/0907/article_15433.html 

年度 糧食產量(萬噸)  人口(萬人)  人均糧食(公斤/人)
  1949 11318         54167     208.9464065
 
  1950 13213         55196     239.3832886
  1951 14369         56300     255.2220249
  1952 16392         57482     285.1675307
  1953 16683         58796     283.7437921
  1954 16952         60266     281.2862974
 
  1955 18394         61465     299.2597413
  1956 19275         62828     306.7899663
  1957 19505         64653     301.68747
  1958 19765         65994     299.496924
  1959 16968         67207     252.4737007
 
  1960 14385         66207     217.273098
  1961 13650         65859     207.2609666
  1962 15441         67295     229.452411
  1963 17000         69172     245.764182
  1964 18750         70499     265.9612193
 
  1965 19453         72538     268.1766798
  1966 21400         74542     287.0864747
  1967 21782         76368     285.2241777
  1968 20906         78534     266.2031731
  1969 21097         80671     261.5190093
 
  1970 23996         82992     289.1363023
  1971 25014         85229     293.4916519
  1972 24048         87177     275.8525758
  1973 26494         89211     296.981314
  1974 27527         90859     302.9639331
 
  1975 28452         92420     307.8554425
  1976 28631         93717     305.504871
  1977 28273         94974     297.6919999
  1978 30477         96259     316.6145503
  1979 33212         97542     340.4892252
 
  1980 32056         98705     324.765716
  1981 32502         100072     324.786154
  1982 35450         101654     348.7319732
  1983 38728         103008     375.9707984
  1984 40731         104357     390.3044357
 
  1985 37911         105851     358.1543868
  1986 39151         107507     364.1716353
  1987 40473         109300     370.2927722
  1988 39404         111026     354.9078594
  1989 40755         112704     361.6109455
 
  1990 44624         114333     390.298514
  1991 43529         115823     375.8234548
  1992 44266         117171     377.7897261
  1993 45649         118517     385.1683725
  1994 44510         119850     371.3808928
 
  1995 46662         121121     385.2511125
  1996 50454         122389     412.2429303
  1997 49417         123626     399.7298303
  1998 51230         124761     410.6251152
  1999 50839         125786     404.1705754
 
  2000 46218         126743     364.6591922
  2001 45262         127627     354.6428264
  2002 45711         128453     355.8577846
  2003 43067         129227     333.2662679
  2004 46947         129988     361.1641075
 
  2005 48401         130756     370.1627459
  2006 49746         131448     378.4462297
  2007 50150         132129     379.5533153
  2008 52850         132802     397.9608741

即使是最低的1961年,人均糧食也有207公斤,與1949年幾乎沒有什麽差別,從這個方麵也可以證明,所謂3年自然災害造成糧食大量減產是大量餓死人的主因的說法是完全杜撰出來的。人均200公斤糧食,每天每人口糧可以超過1市斤,無論如何是餓不死人的。另外即使在1976年,305公斤的人均糧食,如何能缺糧。這與當時的實際感覺完全相反。換句話說,就是即使在農業集體化的低效率情況下,中國的糧食產量養活全體中國人是綽綽有餘的。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什麽那時糧食不夠,總吃不飽,那肯定是糧食被挪著它用了。就像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量糧食被用去換匯造原子彈一樣,我能給的解釋隻能是這些糧食恐怕也是大量被出口換匯,然後支援越南,阿爾巴尼亞,朝鮮,柬埔寨等等國家了。現在我們知道,中國前後援助越南達到200億人民幣之巨,而那時全國的財政收入一年不過在300億人民幣左右,這還是對一個國家的援助。對外如此慷慨,國內的老百姓能吃飽飯就是奇跡了。
  工業:
  與農業不同。工業的狀況一般人不容易感覺得出來。所以到現在為止,很多中國人還在相信這樣一種說法,即:在1949年以前,中國工業是“一窮二白”在毛澤東的手上,中國建立一套完整的工業體係。在出任德國機械公司總經理之前,我也相信這個說法。但是,做了總經理以後,為找合適的供應商,我訪問了南昌所有的國營工廠,沒有一個能滿足並不高的工藝要求,最後所有的供應商都是來自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民企或外企。我真沒有看到這個成體係的工業網在哪裏。如果真有這個工業網,而且能用,我們就不會看到滿大街跑的都是外國品牌的車了。一個從美國回來的食品專家告訴我,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還不能生產包裝罐頭用的馬口鐵,全部要從日本進口。另一個網友說,這個說法不完全對,寶鋼就有和日本合資的企業能夠生產馬口鐵。很好,還是沒有日本人,中國連罐頭都沒得吃。
  從高達1600多萬的年輕人必須到農村去,大量下放職工,幹部,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城市經濟根本就無法吸收勞動力,也就是開工不足。同時市麵上又缺乏起碼的消費品。這就說明整個工業生產體係已全麵崩潰。
  其實,在毛澤東時代還能相對運行的,是軍工企業網,這也是蘇聯援建項目中的主力項目。但這些工廠的低效,低質量始終是致命的缺陷,加上技術力量薄弱,無法及時更新換代,到現在離世界一流也是越來越遠了。
  這裏說了毛澤東手裏建立的工業體係的實況,那在1949年前中國的工業是不是白紙一張呢?明顯的胡說。從官方的宣傳中我們知道,毛澤東,劉SHAO奇,李-立-三都在安源煤礦做過工運,沒有工業他們做什麽工運?搜搜百科上是這樣介紹安源煤礦的:“安源煤礦創辦於1898年。清末郵傳大臣、官商盛宣懷為解決漢陽鐵廠燃料之需,引進外資和西方先進采礦技術開發安源煤田。開鑿總平巷,修建株萍鐵路,1906年路、礦相繼完工投產,成為中國最早采用機械生產、運輸、洗煤、煉焦的煤礦,時為中國十大廠礦之一。”(http://baike.soso.com/v4571175.htm)
  而成立於1865年的江南機器製造局不僅在1867年就能日產15條現代步槍及彈藥,在1968年還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製船身)惠吉號。1891年時,為中國首次煉出鋼鐵。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介紹:“宣統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華”號長江客貨輪,船長330英尺,寬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噸,被當時航運界評為“中國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輪船””“民國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時期,在此期間為美國建造成4艘排水量萬噸級的運輸艦,被當時傳媒評為“中國工業史,乃開一新紀元”。”“民國19年冬,將海軍輪電工作所並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將福州馬尾船政局(今馬尾造船廠)的製造飛機處並入江南造船所,後建成“江鶴”、“江鳳”等水上教練機和偵察機5架。”(http://baike.baidu.com/view/51668.htm)
  飛機,萬噸輪都能造,在官修曆史中卻被形容為“連鐵釘也要進口”,這樣的假話也能說出口,我也不知道如何評論才好!
  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全世界的幾大都市之一,當時的東京,香港與上海相比基本就是鄉村。在上海各種有關民生的工廠極多。在江西南昌有一條路,名為上海路。原因就是這條路上原來有好幾家50年代末從上海遷來的橡膠廠,搪瓷廠,開關廠等等,全國各地的紡織廠幾乎都有上海師傅的啟蒙身影。另外,天津,青島的工廠也很多,東北的工業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興趣在網上查吧。
  很有意思的是,前幾日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110年前漢陽鐵廠造的鋼軌還在使用,也可作為一個旁證吧!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211/1662487116.shtml 
  說到工業,我們不能不說到原子武器。這是到現在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毛澤東崇拜不已的一個原因。我從這件事上看出的洗腦的力量。
  前麵我已寫過,1969年,因為毛澤東拿著原子彈玩火,惹毛了俄國人,俄國人準備用核武器攻擊中國,如果不是美國人幹預,中國將經曆一場核浩劫。
  而今,很多中國人還會引用官方的說法,說這核武器贏得了世界對中國的尊重。這更是荒誕不經的說法。德國人,瑞士人,加拿大人,荷蘭人到世界各地被人尊重,他們的國家好像沒聽說有核武器。在美國,歐洲,遍地從中國偷渡過去的黑工,幹最髒,最苦的活,這原子彈沒有帶給他們絲毫的好處和尊嚴。當然,如果你是太子一黨的人那就另當別論,但即使是太子黨說有了尊嚴也不對,因為如果一個暴徒拿著一枚手榴彈站在人群中,人們是會怕他,而不是尊敬他。
  如果你不是太子一黨,卻還跟著起哄,隻能說,你腦袋放門縫裏了。
  最後,我們再盤點一下毛粉們最愛的話題——戰爭,看看毛澤東打的幾場戰爭都給中國帶來了什麽結果。
  朝鮮戰爭。1950年10月。前麵已說過,這場戰爭是斯大林早已計劃好了的,蘇聯人出槍,朝鮮,中國出人的戰爭。結果:中方死傷幾十萬,有的數據說高達百萬,退回境內,最後還將長白山的一些地盤劃給朝方。
  對印戰爭。1962年9月。中方宣布大勝,但退回戰前實際控製線,並在此基礎上再後退20公裏。
  珍寶島及新疆鐵克裏克邊界戰。這兩場分別發生在1969年3月和8月的小型邊界戰鬥完全由中方挑起,沒有任何實質結果。差點引發蘇聯對中國的核戰爭。
  越南戰爭。秘密出兵超過30萬,所有援助人民幣200億,結果,贈送白龍尾島(夜鶯島)給越南。
  我們可以看到,在毛澤東指揮下的大小戰爭,沒有一場掙回了一寸土地,可見對毛澤東來說,土地多少是無關緊要的。
  原因是什麽呢?
  朝鮮戰爭就不說了,那時的毛澤東還得靠著斯大林,基本是斯大林的命令。
  對印戰爭則很奇怪。在此之前,中國和印度的關係非常好,在國際上還互相聲援。我看過印度參加這場戰鬥的軍人寫的回憶錄,裏麵說印軍根本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中方的進攻完全出乎意料。聯想到1962年1月正好是7千人大會,毛澤東被迫道歉,麵臨下台的危險,毛澤東急需一場勝利來加強他的實力。
  而1969年春,夏爆發的邊境戰爭恰好又是9大的前夕,毛澤東需要用戰爭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統一思想,為九大做準備。
  可見毛澤東不過使用了一招大多數獨裁者都喜歡用的招數,當國內矛盾無法解決時就對外用武,以轉移人們的視線,並為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提供借口。
  援助越南則是為了和蘇聯競爭,爭取越南對毛澤東的認可,為了當第三世界的老大。
  當然,1979年的對越作戰也是寸土未得,死傷數萬人,最後退回原處。其目的一不過圍魏救趙,牽製越南進攻柬埔寨,二也是轉移國內注意力,達到整肅軍隊,將毛澤東的殘餘踢出軍隊高層,建立自己在軍隊的絕對權威。
  包括1984年與越南的邊境作戰,其目的也不過上述兩個,所以會在目的達到後又將花費了大量將士生命奪來的老山、法卡山、者陰山的南坡,交還給越南,盡管當初當權者告訴全中國人這些領土是中國的。
  至於毛澤東送出去的其他領土,比如雲南麵積達7萬平方公裏的江心坡,比如外蒙,我會在接下去的章節中談到,這裏就省略了。
  還有一個神話我們要捋捋。官史上說,1949年,中國才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這也明顯和實事不符。1942年,當美國參戰後,西方國家鑒於中國已是主要合作方,主動提出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如領事裁判權,放棄在上海的租借地等等。最後放棄在上海的租借地及領事裁判權的國家反倒是無名小國瑞士(瑞士的一曆史教授告知)。在中國領土上的駐軍也是一項敏感話題。美軍作為二戰友軍曾駐紮中國,但在1948年前後完全撤出,沒有參加中國的內戰。而蘇軍的基地一直到50年末卻還有,而且蘇聯空軍直接參加了上海的防空戰鬥,至於是不是還參加了其它戰鬥,沒有研究,大家自己找吧。1949年以後簽署的《中蘇友好條約》與之前簽署的《中蘇友好條約》哪一個更愛國,大家可以自己進行比較。
  毛澤東給中國留下的遺產最重要的是割裂的社會。在毛澤東的27年統治之下,所有的社會道德,感情,親情都被破壞,每個人都被剝奪了做人的權力,或成為敵人,或成為奴仆,為了生存,不得不互相撕咬,到現在,這種狀態仍然沒有根本的改變,雖然表麵上人們的選擇度大了一些。
  寫到這裏我就要結束第九章了。毛澤東以後的曆史大家都比較清楚了。相信大家看完這一章,對中國的未來會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如果還不清楚,那也沒辦法,自己慢慢悟吧!
  人類從野獸進步到現在,靠的是創新,創新提高生產效能,帶動社會進步,而創新要靠有文化,肯動腦筋的人。如果一種製度,不但將有文化,肯動腦筋的人消滅殆盡,而且大量人力花在唱歌,開會這樣不產生任何生產效益的行動上,這樣的社會必然貧窮,必然落後。這就是奉行蘇俄體製的國家普遍貧窮的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