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洗腦的曆史》傅誌彬8——在國內出生成長人的曆史掃盲篇

(2014-07-20 22:18:31) 下一個
第六章 洗腦與理想
  上一節已說到,從文藝複興、思想啟蒙運動以後,在歐洲,基督教本身分成了很多流派,各自互相競爭,加上近現代科學理論的產生,對耶穌,對天堂的敬仰發生了很多變化,盡管大部分人還是篤信天堂之說,但有一部分聰明人也在考慮如何在有生之年登上天堂,而不是要等到死後才升上去,畢竟基督升天已有小兩千年了,一直憧憬、假設,帶領大家上天堂的天使老也不來,有些說不過去,如何把天堂搬到人間,就變成了熱門話題。
  先是好事者翻出了古希臘哲人柏拉圖的《理想國》,開始談論在人間建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各個快樂的理想國的問題。隨著大航海,新大陸的發現,歐洲的知識分子有了更多的憧憬。1516年,英國人莫爾出版《烏托邦》,書中描述一個遠處偏遠大陸的國度,自給自足,人人平等、快樂,共同勞動,官員由國民秘密選出。從此,這種人間天堂被稱謂烏托邦。
  烏托邦的地點從地球上偏遠的大陸,到月球,到海底都有設想,以致發展成了一套理論,人們稱為空想社會主義。這裏麵的重要人物有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但最牛逼,也最實幹的還屬英國人歐文。此公天性聰穎,富有同情心,憑著自己的才華,從學徒幹到廠長,幹了老板的女兒變成了老板(運氣不錯,給所有有才的窮小子指明了一條道),最後和嶽父一起投資建廠,憑著首創的工廠管理辦法(現代企業管理的鼻祖),不僅使工廠利潤大增,而且工人福利也不錯。
  大獲成功的歐文並不滿足於做一富翁(比中國的一些爆發戶境界高多了),在1824年,他賣掉工廠,帶著老婆和四個兒子,來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買了一大片土地,建立起“新和諧公社”(公社,英文Commune,德文Kommune,所謂共產主義一詞來源於此),開始了他人間天堂的實驗。
  公社裏除了兒童和少年全部免費受教育以外,“20歲到25歲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設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廠作工,有的在農田參加農業勞動,或是參加一定的腦力勞動。公社的未來發展,全靠這個年齡段的主力軍。25歲到30歲的人,每天隻需要參加兩個小時的生產勞動,其餘時間則從事公社的保衛工作和參與產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從事科學研究和藝術工作等腦力勞動。
  30歲到40歲的人負責管理、組織和領導各個部門的生產工作。40歲到60歲的人,則主持對外交往。接待賓客或是產品交換等。60歲以上的老人組成老人集體,負責捍衛憲法,維護憲法的尊嚴,監督憲法的實施落實等。”http://baike.baidu.com/view/573336.htm
  其實網絡上關於這類“烏托邦”公社的介紹中,都有意無意忘掉一點,公社中是沒有一夫一妻製的小家的,換句話說,實行的是公妻製。公妻製是不是引起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有興趣者到網上自己去找吧,這裏我們要談的是“新和諧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
  1824年歐文建立公社,1829年他就返回了英國,因為他沒錢了。公社雖然有當時最先進的紡織廠、磨坊廠,但卻沒有人工作,大家都喜歡做腦力工作,結果沒有人願意到工廠和田間幹活,做指示的人多,幹活的人少,東西產出少,吃穿不夠用,歐文隻好往裏貼,將近上千人的開銷,歐文如何能持久?幾年下來,可憐的歐老板就歐了,灰溜溜地回了英國。公社就此解散。
  歐文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公社社員的道德不夠高尚,認為在此種道德水準之下,不可能在人間建立天堂,所以他在餘生也致力於人類的道德感化,寫了若幹著作,這裏就不詳談了。
  寫到這裏我想起大學期間的一幕場景。在8個人一間的宿舍裏,我住在門後的下鋪。一天,我躺在鋪上對馬克思給予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邏輯推理進行思考,雖然覺得這套推理哪不對頭,但以當時的年齡、水平,卻不知錯在哪裏。門半掩,當時氣候還冷,走廊上的寒風直吹進屋,很不舒服,想關門,躺著伸手卻差一點夠不著,又不願起身,心裏盼望著有同寢室的回來把門帶上。忽然我找到了馬克思整個共產主義思想邏輯推理的錯誤點。這個大胡子把共產主義設想成按需分配,人人快樂的社會,但前提是人人熱愛勞動,雖然他限定了條件,比如說生產高度機械化,勞動變成了快樂的事情。可是不管勞動的機械化程度多麽高,總有一些事情不是人們願意幹的,人性中,懶惰總是不能完全克服的,就像我不願起身關門而寧願等待同學進來順帶關門一樣。作為同學,我會因為懶得起身而請求別的人關門,作為領導我則可以命令別人關門。
  在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設計中,和歐文的“新和諧社會”一樣,要求每個成員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必須完美無缺,但生物的人是無法達到這個標準的,因此,無論歐文的“新和諧社會”,還是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天堂,都是無法實現的。歐文和馬克思對人的期望、設計,都是受基督教或希伯萊教影響,把人看做是上帝造的,人性本應是十全十美的。
  在宗教上說人變壞事因為吃了蘋果,在空想社會主義或馬克思看來,則是環境和教育使人變壞的(至少在公共場合是這樣說的),所以要通過好的教育來改變人的道德觀,使之向善,所以道德教育,不僅是基督教要做的事,也是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擁躉們十分強調的事。這種所謂的道德教育,不過是洗腦的褒義說法而已。
  這種在人間建立天堂的想法不僅在歐洲和美洲有過實驗,在中國也有過嚐試,隻不過相當血腥,相當地搞笑,以至於我們從沒有把這個嚐試和天堂聯係在一起,這個嚐試就是1851年出現的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是一個名叫洪秀全的人挑頭建立起來的。這位後來自稱天王的人,從14歲開始連續參加4次鄉試都沒考上,到30歲時連個秀才的名分都沒撈上。這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畢業。後來看過這洪天王定都南京後,給他眾多妃子們寫的打油詩,基本是sm的要求,水準之差幾乎可以和文革時的語錄歌媲美,難怪他考不起秀才。
  一氣之下,這傻哥們索性成立了一個拜上帝教,自稱是基督教上帝的兒子,不過不是耶穌,是耶穌的弟弟,上帝的二兒子。(估計當時羅馬教廷鼻子都給他氣歪了,生生給上帝造出個二兒子,考試不行,想象力不錯,所以基督教會也沒有接受他的受洗要求,就根本不認他是基督教),更好玩的是,洪天王成立拜上帝教時,連《聖經》都沒讀過,真是天人啊,哦,對了,人家是天王!
  得不到基督教的承認,並不妨礙洪天王打天下。1851年起事,兩年就定都南京,稱之為天京。然後就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廣納嬪妃,數目達到80餘位,不記得名字,索性以號碼標之。一個字,爽!從此之後基本沒有邁出宮廷一步。但手下的士兵可就沒那麽舒服了,男女分營,夫妻之間不夠級別也不能同房,否則嚴懲。但洪天王給這些信徒畫的餅不小。有土地(《天朝田畝製度》),有平等(聖庫製度,平均財富),有親情(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當然大家看得懂的四書五經是要禁的,《聖經》也要改了才給大家看。
  折騰了十幾年,最後被幾個鄉紳搞定。中國為此人口減少了6000萬到一個億,最富裕的江南地區也變得滿目蒼夷,我的老家江西受害尤重。一個神經病的狂想讓中國人付出了如此慘痛的代價,實在讓人唏噓不已。有時間細細研究整個事件的起因和過程,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天堂的人間化實驗遭到了失敗,但人類尋找登天堂之梯的熱情是不會改變的。這時,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個男人,一直靠父母、朋友接濟,從讀書到死都沒有正經工作過,出版社的約稿也經常一拖再拖,沒車,沒房,你一定會說這是個失敗的男人。如果再告訴你,養不了老婆還到罷了,他還搞大了老婆家陪嫁過來的小保姆的肚子,生下的孩子還讓最好的朋友頂爸爸的名義,你一定會說這男人道德敗壞。不過,你說這話時可要小心,40年前你會為這話喪命,30年前會被判刑,現在也會被抄魷魚,如果恰巧你在學校工作的話,因為這人就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大胡子Karl馬克思。
  這人1818年出生在德國一個富裕猶太律師家庭,父母親都是猶太希伯萊教徒。在1842年拿到博士學位後作為編輯工作了一年,然後就流浪於歐洲各地,基本靠好朋友恩格斯的接濟過活,最後死於英國倫敦。
  此人寫了很多東西,為學他的著作在大學裏沒少花時間。我還因為老師老是指責我們這些學生沒有資格在沒有通讀老馬的著作的情況就對他進行批判而發奮讀《馬克思全集》,記得好像也沒讀完,因為實在枯燥無味。再者,讀書這麽多年,實在體會到,真正好的哲人,應該是用簡單的語言說出複雜的道理,愚蠢的人則往往用複雜的語言去說簡單的道理。
  老馬的哲學思想基本是黑格爾的那些東西,經濟和政治上的思想基本來自空想社會主義。在目睹了各種“烏托邦”實驗的失敗後,在閱讀了歐文等人對於人間天堂失敗的原因在於道德教育不夠的總結後,老馬提出,因為大工業產生的產業工人一無所有(以後稱無產階級),所以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道德也最為淳樸,所以舊世界的摧毀,新世界的建立,都要依靠無產階級,不是有教養的知識階層去教育無產階級,而是應當由無產階級帶來新的道德,而且這新世界不是跑到邊遠的地方重新建立,而是要砸爛舊的世界,就地重建,手段也應該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暴力革命。用老馬喜愛的話就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無產階級領導的階級鬥爭,暴力革命應當是建立新世界的必由之路,這個新世界,就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在老馬這叫做“共產主義”,用通俗的話就叫天堂。老馬的理論後來被共產國家的吹鼓手稱之為“科學社會主義”以示和空想社會主義相區分。
  對於任何一個不是極端基督教文化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都很容易看出馬克思所謂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的破綻。不占有生產資料不等於沒有私心,占有欲是人生來就有的,沒有不等於不想有。把無產階級歸於生性善良,明顯來源於基督教中上帝造人本善良,隻是受外界誘惑而變壞的說法,無產階級是那本性善良的亞當和夏娃,資本家及一切不好的東西都變成了那條蛇了。但這種粗糙的理論居然慢慢成為了一些激進分子的指導思想。1847年,在這些激進分子成立的第一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馬恩兩人應邀為這個大會寫了綱領文件,也就是著名的《共產黨宣言》,也可翻譯成《共產主義宣言》,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馬的理論,而且試圖沿著這個路線施行,實現人間天堂。
  160年以後回頭再看,不得不感慨,當時人的認知水平如此低下,從中世紀以來追求永生,追尋天堂的狂熱仍然深深地把持著歐洲人的心智,以至於在不斷搜尋登天的樓梯過程中饑不擇食,將一個社會失意者的胡說當成了靈丹妙藥,從此,世界進行了一次荒謬絕倫,也慘無人道地建設人間天堂的大實驗,至今,某些國家,包括中國依然深陷在這個荒唐的實驗裏。
  1871年的巴黎公社可以算是這一段共產運動的高潮。隨著巴黎公社的失敗,聚集在第一國際周圍的激進社會主義者當中,有很多人對馬克思的理論產生了懷疑。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從實際工人運動和巴黎公社的實踐中,沒有發現無產階級比別的階級的人具有更好的道德,看到了階級鬥爭的血腥和無序,看到了人性之惡,再加上他看到隨著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資本家利潤增長的同時,工人的收入也有極大的提高,這一切促使伯恩斯坦提出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方案是改變工人和資本家的分配比列,而不是打倒資本家,所以社會主義者應當參加到民主選舉中去,利用合法的工具為工人謀福利。從此這個流派被稱為社會民主黨,而今在西歐所有發達國家,社會民主黨都是非常重要的政黨,在很多國家經常作為執政黨出現。
  前些年,幾乎所有重要西歐國家的執政黨都是社會民主黨,歐盟會議一開,就像在開社會民主黨的國際年會,很是有趣。1992年初到瑞士時,電視上直播瑞士社會民主黨開代表大會,結束時,代表們齊聲高唱《國際歌》,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在中國學到的都是說伯恩斯坦是一個修正主義者,是馬克思主義的叛徒,西歐的社會民主黨都是資本家的政黨,這資本主義的政黨怎能唱共產黨的歌呢!瑞士朋友調侃地告訴我,這就是瑞士的共產黨!原來《國際歌》來源於第一國際,不是共產黨的專利!
  伯恩斯坦的理論實際拋棄了建立人間天堂的幻想,拋棄了極端性,承認政治民主製的合法性,通過議會鬥爭、政治妥協,來達到為工人們及下層民眾謀福利的目的。在這種民主政體之下,各種利益都有代言人,每種聲音都不能屏蔽,洗腦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因此政治及意識形態上的洗腦基本消失。但在商業上的洗腦手段卻日臻成熟,
  在最後一節我還會談到,這裏我們先轉向堅信無產階級是最優秀的階級,是暴力推翻現有體製,實現共產主義天堂的主力軍的馬恩的忠實信徒們,這些迷信階級鬥爭,迷信暴力的信徒們被稱為共產主義者,他們的黨派也被稱為共產黨。這些人,才是後麵一係列慘劇的罪魁禍首。
  但在一次大戰前,無論社會民主黨人還是共產黨人,都躋身社會主義國際,恩格斯的思想對這個國際有很大影響。史學上稱為第二國際,以區別巴黎公社之前的第一國際。在第二國際中,有伯恩斯坦這樣的修正民主派,也有俄國的列寧這樣狂熱的極左派。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社會黨人各自支持各自的政府,第二國際暫停活動,1920年戰爭結束後才恢複活動,至今仍存在,但僅是各國社會民主黨的鬆散組織。
  第二國際中的激進分子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或後,單獨在各自的國家成立共產黨。在德國的有羅莎盧森堡,李卜內克父子,在俄國有列寧,這些人的名字基本和血腥,紅色恐怖聯係在一起。這些人的活動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隨後的冷戰,中國現在的局麵也和這些人的活動有關,隨後的兩節裏我會一一道來。
  我大學畢業論文寫的是論恩格斯和列寧思想的繼承性。以我當時的水平就覺得恩格斯的說法相對馬克思更加極端,而列寧比恩格斯還要極端。當然,我是以讚美的語言寫的,不然我的文憑就無望了。那時沒文憑,可就沒好工作分配了。當時,在上世紀80年代初,革命的武裝鬥爭還是很被景仰的故事,不似現在要在全世界講和諧,那時的中國當局還是在向外輸出革命的,隻是較之前規模小一點而已。想起來,年輕時的思想火花,終還是重新燃起了火焰,當年的努力也總算沒有浪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