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洗腦的曆史》傅誌彬7——在國內出生成長人的曆史掃盲篇

(2014-07-20 22:15:20) 下一個
第五章 洗腦的新編章
  上一節跳到伊斯蘭教不過是向大家說明一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關係,讓不了解這兩者關係的朋友知道,那兩個教派之間非但沒有弑父的不共戴天之仇,而是來自同一思想的不同分支,洗腦技術遵循的都是一樣的原則。隻是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更加極端、簡單,加上政教合一,伊斯蘭教到現在也沒有什麽大的改變。
  而基督教世界在路德和卡爾文為首的新教出現後,鐵板一塊,保守的基督教變成了天主教、東正教、各式新教流派互相激烈競爭的場所,這種競爭事實上啟動了文藝複興的開關,使得歐洲曆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也影響了世界進程,到現在這種影響仍然存在!
  當然,新教能在歐洲出現,要得益於歐洲本身猶如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政治版圖。在中世紀的歐洲,實行的是封建製,國王以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有自己的封地(有時我覺得好奇,為什麽西方的貴族等級也恰好是五級,和中國的封爵等級一樣,到底誰影響了誰,也許因為都是人)。貴族們在自己的封地裏有絕對的權利,有軍隊,是最高的司法官,但要向國王繳納一定的稅收,國王召集出征時貴族必須帶隊,自備武器、糧餉隨同出發,平時國王也管不著這些貴族,大一點的大公反倒是有時會找國王的麻煩,有時幹脆把王冠奪過來自己戴上,過幾天國王的癮,直到下一個大公過來打倒他。
  有時幾個小一點的侯爵、伯爵,也會覺得那些個國王、大公們不順眼,幹脆幾個對脾氣的哥們抱團成立聯盟,不再對國王或大公們繳稅。比如瑞士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先是瑞士中部三個小貴族抱團取暖,宣布哥三個自立門戶,再也不聽周圍大貴族們的調遣了。周圍的小貴族們一看挺好,就紛紛加入獨立聯盟,越搞越大。瑞士這地方,地處德、法、意三個語區交界,當時旅遊業也沒發展起來,窮山惡水,交不了多少稅,又是一個三不管地區,周邊的國王、大公們對幾個小貴族不交稅的行為也沒太在意,等搞大了,再想打,就有些麻煩了。
  公元1477年,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曾想吞並瑞士,結果瑞士的步兵在南錫戰役中把大公的貴族騎兵打得大敗虧輸,公爵本人也陣亡。是役,開創了裝備簡陋的步兵,殲滅重裝裝甲貴族騎兵的先例。周圍其它的強國一看瑞士人如此強悍,又多山,征伐太過費勁,就是拿過來也收不到多少錢,也就徹底斷了吞並瑞士的念頭。
  連羅馬教廷也看中了瑞士步兵的英勇和忠誠,聘請瑞士做自己的衛隊。曾經有一任教皇不知惹惱了什麽人,被人追殺,一百餘人的瑞士衛兵拚死抵抗,以全部陣亡的代價換取教皇逃進天使堡,躲過一劫,從此教皇隻聘用瑞士天主教徒做衛兵,並一直延續至今。大家有機會到羅馬梵蒂岡教廷一定要和這些穿著中世紀服裝的瑞士衛兵合影,很有些時光倒轉的感覺。到現在,這些衛兵都是由瑞士軍隊訓練,然後派往羅馬教廷。2001年曾經采訪過負責訓練這些衛兵的瑞士教官,對瑞士軍人在中世紀的戰功頗為了解,找機會再說。
  正是這種群雄割據的政治版圖使得新教才有了產生並存活、壯大的可能。從經濟的角度看,國王、貴族們並不樂見自己領地的錢財被羅馬教廷吸幹。所以當路德、卡爾文跳出來反對羅馬教皇通過發行贖罪劵掠奪財富時,貴族們明裏暗裏給予一些支持,至少睜隻眼閉隻眼。比如說當卡爾文派的新教徒在法國受迫害時,就選擇逃亡瑞士,定居在同樣說法語的瑞士日內瓦。如今在日內瓦還可以參觀卡爾文的故居。因為卡爾文派教徒在農閑時分,會在家裏製作鍾表,從此這項手藝也轉入瑞士,以至於今日的瑞士成為了鍾表大國。
  隨著新教的產生,長達上千年的洗腦和文化屏蔽造成的思想禁錮,慢慢地出現裂痕,歐洲人漸漸認識到,世界可能不像天主教神父們說的那樣,在耶穌誕生之前,世界文化可能並不是沙漠。這時,最具探索精神的思想者,在古希臘羅馬文化中找到了證據,通過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敘述、複原、延伸,這些思想者逐漸在基督教神父用謊言織成的黑幕上,撕開了越來越大的口子,人性越來越得到承認、理解。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的身體得到了解放,裸體的男女雕塑、繪畫,先是以古希臘羅馬傳說,宣傳基督教教義的名義出現,相比較之前身體必須嚴密包裹在厚重的衣服之下,任何肉欲的體現都是大逆不道的教規,這些雕塑可以說是驚世駭俗了。
  記得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著名的UZE博物館參觀時,看到一組描述兩個男神摔跤的雕塑,一個男神被對手大頭朝下抱起,情急之下,這個男神居然伸手揪住了對手的小弟弟。雕塑的是如此惟妙惟肖,讓我想起兒時打架的情景,不禁莞爾一笑。連在梵蒂岡羅馬教皇臥室上方的天花板上,也畫滿了各式裸女天使形象,當時我實在佩服教皇的定力,一個常年沒有女人的男人,每晚看著這些裸女畫能睡著?當時一起去的瑞士朋友直接說,這教皇看著裸女擼管還真方便。我不禁哈哈大笑,也許人家教皇就不是人呢?
  在到瑞士留學之前,知道有“文藝複興”這回事,但不知道何為“複興”,因為中國文化基本都是線性繼承發展下來的,雖然也有戰爭、政治的傷害。到了歐洲才明白,因為基督教神父有意毀滅除基督教以外的任何文化痕跡,使得歐洲中世紀的文化極端單調,人們愚昧無知,猶如身處文化沙漠,所以新教產生之後的文化多元化無異於一場革命,又因為是以追尋恢複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由,所以稱為“文藝複興”。
  隨著新教各流派產生,文化多元化,加上原有的、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影響,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出現。思想啟蒙運動給歐洲帶來巨大的影響,直接產生了近現代各種自然、及人文科學,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工業革命,從此世界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不管這種快速地發展受到過多少批評,但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批評者,都在享受這種發展的好處。
  曾在飛機上碰到一熱心中國文化的朋友,他讓自己的孩子退學,在私塾專攻國學。在交談中,他抨擊現在的人類什麽都想快,停不下來,其實人類慢一點更好。我隻得提醒他,我們正坐在飛機中。我想,其實他也能走路的,為什麽要乘飛機呢?
  另外,我給不熟悉這段曆史的朋友提個醒,這段時間裏,中國基本是歐洲人心目中的理想國,歐洲的思想啟蒙者很推崇中國的科舉製度,並以此為藍本創立了現代文官製度。所以,古代中國在現代歐洲人眼裏擁有的崇高地位,是和那段時間裏歐洲思想啟蒙者對古代中國文化的盲目崇拜,分不開的。人其實真的都差不多,連犯的錯也差不多,基本上是缺什麽就會崇拜什麽,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最牛逼!
  政治的多元化促生了宗教的多元化,宗教的多元化,反過來又加強了政治的多元化,使得誰也吃不了誰。比如英國和法國,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既然吃不了對方,就要承認對方的存在,不管對方有多麽惡心。就此,政治的民主製度產生。但這僅僅限於單一民族國家內部,各個國家之間的廝殺、征服,卻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通過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人們意識到,通過戰爭是沒法統一世界的,最好大家還是要學會和平共處,用民主商議的辦法解決國家之間的問題。當然,起先這隻是一些實行民主製國家的想法。另外一些集權國家領導人並不是這樣想的,由此也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激烈的冷戰。說是冷戰,其實除了原子彈,什麽武器都用上了,殘酷程度並不亞於兩次世界大戰。在後麵的章節還會對此進行敘述,這裏就此打住。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基督教,尤其是新教產生了很多分支,分別對特定人群進行洗腦(或稱影響他人),技術也日趨細化。用現代市場營銷術語就是:目標人群細化,廣告投放精準。如允許一夫多妻的摩門教,底層人士居多的耶和華守望者,針對青年學生的青年教會,針對上層人物的科學教,還有專門帶人逃離世界末日的神殿教等等。因數量龐大,無法一一敘述,但其洗腦技術不離前麵總結出的7項原則。
  比如我曾親身經曆過的耶和華守望者(據說這個組織在中國已有很多信仰者)教派活動模式就是,成員總是成對活動,見到可能的發展對象就反複上門談話,不達目的不罷休,幫助解決困難,不鼓勵信徒子女上大學而是鼓勵做手工活,秘密、有時甚至是龐大的儀式。當一個人身處逆境,有個組織幫助你,還給你以家庭的溫暖,兄弟姊妹的親情,你如何能夠逃離這種誘惑。文化水平不高,再經過反複地灌輸,耶和華守望者的信徒自然對組織深信不疑。
  由於競爭激烈,不僅橫空出世的新教各派都要打親民牌,大牌的天主教、東正教為對付新教各派的挖角,也一改過去的傲慢,極力拉攏教民。因此基督教會漸漸淡化了政治色彩,回歸到心理安慰、慈善組織這樣的教會成立之初本來的模式,可以說是返璞歸真了。
  所以說,競爭就是好,壟斷之下,連教會組織都會卷入屠殺、陰謀的漩渦。一競爭,當年鉗製思想,嚴刑拷打,燒死異端者的惡魔,也變回了慈眉善目的天使。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也有很老的人,因幼稚,也可全部歸入年輕行列)不了解基督教的曆史,以為神父們永遠是這樣和藹可親的,其實,神父們也可以是很猙獰的,主要是要看他們手上是不是握有絕對的權力,是不是壟斷了通往天堂的所有道路。
  有兩件小事可以說出來和大家分享。2001年在瑞士拍攝一個專門在蘇黎世市區為吸毒者和流浪者免費提供住宿和餐飲的新教組織。主持者是一對夫妻,女的瑞士人,男的來自土耳其或伊朗,是從別的宗教改信基督的。這個女人不僅對來救濟站吃飯、住宿的流浪漢、吸毒者喝五吆六,對她的老公也是一副中國式領導的嘴臉,在和我談話時,也用無比肯定的語氣說:你來采訪我,一定是上帝的旨意,你一定和基督教有緣,最終你會信仰上帝的。(其實這話我從一些和尚那也聽到過,大概我和所有的神靈都有緣,一笑!)看著她那嚴肅的,猶如上帝一樣的臉孔,我真的很同情她的丈夫。
  這樣自命不凡,猶如耶穌般的嘴臉,我在2002年的拉薩也見過。那時我正好在拉薩大昭寺周邊的八廓街拍攝一部紀錄片,忽然人潮中一陣騷動,一幫失明的中國人拿著拐杖沿街而來,前麵有幾個西方人帶路,滿臉是神聖不凡的表情。看著那些猶如上帝的臉,我很有點上去抽兩下的衝動。嗬嗬,不過好在我是個想的比做的多的多的人,不然又要釀成國際事件,官府大人們又要害怕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