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洗腦的曆史》傅誌彬6——在國內出生成長人的曆史掃盲篇

(2014-07-20 22:12:25) 下一個
第四章 洗腦原來是可以學的
  上麵的三節看上去很長,但實際都是為下麵做鋪墊的。基督教與原始宗教,與佛教,與道教相比有很大的特點,所以不惜筆墨對基督教的曆史和特點進行了總結,以便讀者能夠理解接下去的分析。
  很多網上閱讀了我這篇文章的朋友提醒我,說是很多基督教的崇拜者會來砸場子。其實我這篇文章並不是專門揭發基督教的。揭發、嘲笑基督教的專著、小說,在歐洲、美洲汗牛充棟,根本不需要我來寫。之所以從基督教洗腦開始談起,不過是因為基督教的洗腦技術是世界頂級洗腦術的發源地,效率最高,影響最大,你要說清現代洗腦術,了解現代世界,當然包括當代中國的現狀,就必須從基督教的洗腦術開始,否則你根本厘不清來龍去脈。比如說,目前基督教的最大敵人伊斯蘭教的誕生和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伊斯蘭教的創立者默罕默德出生在現在的沙特,大約在7世紀初建立伊斯蘭教。史料記載,默罕默德出身貧寒,幼年父母親雙亡,在祖父和叔叔的撫養下長大,家貧沒讀過書,目不識丁。25歲時和一富裕的40歲寡婦結婚後從此走上富裕的康莊大道(偉大人物總是這樣驚世駭俗)。公元610年,默罕默德40歲時在山洞中冥想創造出伊斯蘭教。
  寫到這裏我忽然想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創立者都是苦出身,耶穌是私生子,默罕默德靠娶富裕寡婦改變命運,兩者在早年生活中肯定飽受社會的歧視,而長期生活在社會歧視狀態下的人,總是會有一種極端的態度,不是徹底奴隸化,就是走向反麵。而佛教的釋迦摩尼出身王子,從小在優裕的環境下長大,他提出的理論則平和,更有哲學的思辨,這也許是佛教總是包容,絕不極端的原因。
  默罕默德出身阿拉伯部落,這一時期的阿拉伯人信仰多神原始宗教,但這時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也有兩百多年了,以羅馬文化的影響力,基督教在這地區應該是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的。這個地區又是信仰希伯萊教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混居區。
  說起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對冤家,年輕的朋友們大概不知道,別看他們現在互相砍殺,今天我給你一炮,明天你給我一槍,但他們壓根就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兩個兄弟,都屬於閃族,而且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猶太人,都相信亞伯拉罕是自己的祖先,現在所有伊斯蘭教徒心目中的聖地,沙特麥加的卡巴天房,被認為是亞伯拉罕建造的,對猶太人來說也是聖地。有時我想,人類到底是什麽怪物,同宗兄弟能殺的你死我活,在保衛同一個上帝,同一個領袖的口號下互相捅刀子。大概被洗腦以後,人基本就變成機器人了,沒有了是非判斷能力,隻有服從的願望。這也是我起意寫這篇東西的原因之一。
  當然,以後伊斯蘭教徒仇恨猶太人也有曆史原因。當默罕默德因受迫害逃往麥地那後,麥加人派軍來攻打麥地那。麥地那城中的猶太人偷偷串通麥加人,出賣默罕默德。後來默罕默德勝利後,把所有猶太男人殺掉,婦女、兒童作為奴隸。所以,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把猶太人視作叛徒,盡管它們都脫胎於希伯萊教。
  默罕默德很聰明地利用了希伯萊教和基督教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也承認整個宇宙隻有一個上帝,也認為人世之上有一個天堂,他也承認亞當、亞伯拉罕、摩西、還有耶穌,當然的,也是必須的,他自己是上帝派到人世間的最後一個帶領大家上天堂的使者。(我想起了太平天國的大天王洪秀全,也是號稱是上帝的兒子來人間帶領大家上天堂的)。
  另一方麵,他自然不會說自己的東西就是基督教,要不然人家直接信基督好了。所以他把上帝稱為安拉,廢除偶像,認為對任何偶像的崇拜都是邪惡的。教徒隻要聽從上帝的使者,也就默罕默德的話,洗清罪孽,就可以升到充滿了蜜和牛奶的天堂去享福了。除了把上帝改了個名字,不再有偶像以外,和基督教基本沒有什麽大的差別。
  在傳教的方法上也和基督教沒什麽兩樣,基本通過聯係緊密的小團體網絡化傳教,主要從親戚朋友開始,所以說,宰熟客是有很長年頭的,不是什麽傳銷大師的創新。默罕默德宣稱天下穆斯林信徒都是兄弟,讓教友在組織中感覺到家的溫暖,這對所有不幸的人都是很大的誘惑。
  在壯大以後也建立了從小組,到阿訇(類似基督教裏神父的角色)的教區概念。但由於伊斯蘭教從開始就是一個政、軍、教合一的組織。哈裏發,既是教皇,又是國家元首。當哈裏發帝國分裂後,也沒有形成一個類似天主教教庭這樣完整的單獨的宗教金字塔組織結構,但網狀的組織結構深入民間,極具活力,與基督教有顯著不同的是,阿訇既是宗教領袖,也是這個團體的行政領導者。這種結構也是伊斯蘭教用“血與劍”傳教遺留下來的。在後麵描述伊斯蘭教排他性時還要詳談。
  理論簡單,默罕默德本人不識字,又主要在下層人士中傳教,理論太複雜誰聽的懂,《古蘭經》不過是默罕默德和續任先知們,比如他兒子、女婿、丈人們的語錄,主要對人的生活、行動提出告誡,比如說不能喝酒,不能吃豬肉。我有個對阿拉伯人熟悉的朋友和我說過,其實這些禁忌都是對健康很有好處的。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人本身容易失去水分,喝酒更會讓身體失去更多的水分。在沙漠裏,過多失水,是非常致命的。
  在炎熱地方,死去的動植物都會很快腐爛,而豬什麽都吃,容易帶病。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人和豬的病症可以互相傳染。默罕默德雖然不懂現代生物學,但也敏銳地看到了關聯,所以警告他的信徒不能吃豬肉,以保持健康。
  做好事上天堂,做壞事下地獄,但什麽是好事,還是壞事,先由默罕默德告訴大家,接著是他的兒子、女婿、親家們,然後是接下來的哈裏發,最近的就是阿訇。當然,阿訇要根據《古蘭經》來說話,經中沒有的,就按阿訇的意見行事。簡單明了,不需要信徒動腦子。
  重複灌輸。伊斯蘭教徒每天要進行五次禮拜,具體長短我沒有考證,那怕每次隻有十分鍾,也是高強度的記憶訓練了。90年代末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就是康斯但丁堡)遊玩時,經常看到黑壓壓的禮拜人群進出伊斯坦布爾大清真寺,而且都是青壯年的男人,心裏總在想,難道他們都沒有其它事幹的嗎?
  伊斯蘭教雖沒有偶像崇拜,但莊嚴的儀式還是少不了的。在祈禱前,每個人都要洗手洗腳,女人禁止進入清真寺。在阿訇的帶領下,麵向麥加方向跪下,磕頭祈禱,其場麵還是很震撼的。
  而高大的清真寺是在各個伊斯蘭教地區最顯著的建築物。記得2005年我從甘肅南部的藏族地區向北往蘭州走的時候,經過臨夏回族自治州,路邊的村子基本都是幹打壘的土屋,但村裏的清真寺卻都是金碧輝煌,簇新的地傲視一眾土屋,整個一鶴立雞群。
  在宗教信仰強烈的地方,最好的房子總是教堂、清真寺、或廟宇。2011年在從梅裏雪山繞路四川德榮縣時,穿過金沙江畔海拔四千米山上的一個村莊,村裏都是破舊的木屋,幾近廢棄,慘不忍睹,但村中的喇嘛廟真是金光燦爛,讓人感慨萬分。當然了,在中國漢族地區,最豪華的建築是政府大樓,也沒好到哪裏去。
至於榜樣在伊斯蘭裏麵比基督教更多,不僅每一個先知、哈裏發是聖人,為聖戰犧牲的勇士都是聖人,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伊斯蘭教的排他性,在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教派中可以說是最強的。伊斯蘭教不僅在它統治區域內摧毀異教的神像、聖物,最近的一次是阿富汗的塔利班摧毀巴米揚大石佛。而且奉行“一手拿經,一手拿劍”的方式傳教。即不是像基督教有組織地派遣傳教士到各地傳教,也不是佛教大師的雲遊授課,而是派遣軍隊征服異教徒地區。如果異教徒們皈依伊斯蘭教則可,否則就幹掉異教徒,有點像滿人進關時對漢人采取的“留發不留人,留人不留發”地強製改變發型的辦法。這種徹底的、殘酷的排他性使得伊斯蘭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北非地區,幾乎整個西班牙,甚至在15世紀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將伊斯蘭教推進到了巴爾幹半島,就是現在的前南斯拉夫地區。上世紀90年代在波黑發生的殘酷的種族戰爭,根子就是在這個時期伊斯蘭教對波黑的征服,這種征服留下了伊斯蘭信仰,和基督教的東正教派一直纏鬥不已,一直延續到今天。
  對於伊斯蘭教的描述隻是想告訴大家,別看現在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殺紅了眼,其實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壓根就是同一來源,是屬於基督教的2.0版,改進處就是它的簡單化,極端化。這種簡單化、極端化造成伊斯蘭教以瘋狂地速度在世界上造就了最大的阿拉伯帝國,差一點統治全球。
  當然這種簡單化、極端化、不寬容,也造成了伊斯蘭教世界內部戰爭迭起,內耗不斷,伊斯蘭世界逐漸失去在初期瘋狂擴張的勢頭,變成了一些互相攻伐的小國。而且也由於簡單化、極端化的思想統治,阿拉伯文化從中世紀時期的世界最先進文化之一,演變成了近代以後保守文化的代名詞,讓人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