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重歸故裏
到了青島,就像回到了父親的第二故鄉,在那裏留下了不知有多少父親在童年時的回憶和少年時代的夢想。
我們住在市郊,一個靠近湛山的地方,那裏的交通很不便利,去市區,得步行很長一段路程才能搭乘到公交車。但是,如果我們靠步行翻過這座山,再繞過湛山寺,就能很快到達海邊,我們再沿著海邊走,就能到達八大關或著中山路一帶,從那裏就可以通向最熱鬧地方,像中山公園,海水浴場,水族館和那座有名的棧橋了。
那個時候的青島依然像座軍港城市,每天可以看到進出港灣的大小艦艇,魚雷快艇和潛水艇,那轟鳴的機器聲,伴隨著夜晚的陣陣海風,時不時地飄向岸邊,給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平添了幾份威嚴和莊重的氣氛。
我們靠步行所經過的大部分風景區都是嚴禁入內的,有的是因為年久失修,裏麵早已是雜草叢生,缺乏修繕管理而關閉;有的則是圍牆高築,大們緊閉,一幅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還有的在門口設有警衛,來往的行人都要經過詢問和檢查的。
記得父親曾去尋找他早年的好友,憑著當年的記憶,來到一處別墅區,現在已經成為一座海軍大院了,因為門前設有海軍站崗,說明了來意,居然還對我們放行,我們找到了那家人家,但屋裏的住戶早已和當年的主人沒有半點關係了。父親還帶我去看過他曾經讀過書的江蘇路小學,那當年他曾經學習過的教室和桌椅也是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模樣沒有改變。父親還帶我遠眺他童年和少年時期住過的房子,而如今那裏麵住著什麽樣的人,我們無從打聽。這正所謂是鬥轉星移,時過境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想當年, 父親就是從這裏離家出走,離開了他的養父養母,在年滿不到17歲的時候,隻身去投奔了在山東正在和國民黨打內戰的八路軍。
當時的他,已經讀滿初中,在部隊裏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知識分子,人家沒有讓他扛槍上前線,而是讓他作了一名炮兵,呆在第二線的後方。當時的八路軍部隊裏,最大的炮也就是山炮和迫擊炮,在部隊行軍的時候都是分解開來由騾馬馱運。
他跟隨著部隊跑遍了大半個山東半島。我記得他的部隊是屬於華東野戰軍的第九縱隊,在當時,九縱算不上什麽主力部隊,但是在跟國民黨軍展開周旋的運動戰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從萊蕪到臨沂,再從從碾莊到垛莊,他經曆了改變中國曆史進程的最精彩的時刻,當他們輾轉來到孟良崮的時候,他們的九縱也已經成了主攻部隊。在電影《紅日》中的故事內容其實就是正好講述了他那個時候的親身經曆。
聽父親說,他們當時隻知道陳毅是山東八路軍的總指揮,並未聽說過還有粟裕,當發現張靈甫的部隊大膽冒進的時候,就命八路軍要不顧一切將他包圍和消滅。而張靈甫也看出了八路軍的意圖,於是就趕緊搶占有利地形,以圖自保。
父親所在的部隊就是這樣一路追趕著國民黨軍,當他們來到朵莊的時候,國民黨軍也是前腳剛剛離開。又饑又渴的士兵第一件事就是尋找能吃的食物,他們在馬槽裏發現了花生米,那是國民黨軍用來喂他們的軍馬的,他們都還未來得及吃完,就急忙撤離了,而八路軍戰士見了這些直接抓了吃,也顧不得那麽多紀律的要求。
聽父親講,本來國民黨兵完全可以憑借很多有利地形,且戰且退,拖延時間,等待援兵,但是在對待戰役和戰術的理解和運用方麵,國民黨軍在關鍵的時候往往總是還欠一籌。他們慌忙撤離,迅速收縮,主動放棄了一個個有利地形,為的是能讓他們自己的部隊盡快集中到一起,以圖他們的中心開花。這是蔣介石的意圖?還是張靈甫的用計?總之,是他們把一個個的大好戰機都留給了共產黨八路軍。
當父親來到孟良崮山腳下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片開闊地,那是一片淺淺的河灘,寬闊的河麵,跨過這條河的距離約有幾百米,而河的中央又有一座很小的村莊,裏麵約有十幾戶的人家,但卻見不到一個走動人。在這座小村莊的背後,也就是河的另一側,是一道足有幾十米高的懸崖,在懸崖中間,能見到一條小道直通崖頂。
他們看不到不遠處的孟良崮山峰頂部,那是因為被眼前的一段崖壁所遮擋,父親想,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班的士兵守侯在對麵的村子裏,然後再有一個班的士兵守在對麵山崖的頂上,那八路軍如何才能過得去呢?那將是一片無法攻克的死亡地帶啊。而事實上,他們連一個國民黨兵都沒有見到,他們很順利地趟過了河灘,又穿過了小村莊,然後又一路爬到了山崖頂上。接下來的戰事我們都已經很了解了,戰鬥異常慘烈,雙方都是誌在必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為此雙方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昔日的抗日名將張靈甫,最終也慘死在孟良崮這個不足半平方公裏的狹小山頭上,這場相互殘殺的悲劇本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就像他和他的國軍一樣,是一再所犯的錯誤,最終把他們自己送上了絕路。
從曆史的教科書裏麵,我們無從知道,孟良崮戰役之後的八路軍,是如何在山東半島上繼續生存下去的? 孟良崮戰役隻不過是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一個整編師,但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仍然相差懸殊,蔣介石絕對不會放過報複的機會,既然八路軍頃其全力,來圍殲74師,那麽也就自然暴露了其全部主力動向。
在孟良崮戰役剛一結束,他們就接到命令,要求立刻撤出戰場,迅速脫離和國民黨軍的直接接觸。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他們就是在逃跑中度過的。國民黨軍隊用拉網的方式,仍然想把八路軍趕出山東半島,而 他們則用穿插的辦法,逃出了國民黨軍的一個又一個的包圍,在最危險的時刻,他們整個部隊要在半夜十分,借著月光,從國民黨軍的鼻子底下通過和突圍的。
他們要在騾馬的蹄子上都要裹上棉布,在槍炮和所有有鐵的部分都要用棉布包裹起來,以防相互碰撞而發出聲響。在最艱難的時候,八路軍仍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還曾經一度還患上了恐八症,那是因為當時的八路軍,又碰上了強悍的對手,在膠東半島的李彌所指揮的國民黨軍的第八軍,八路軍還真的吃了不少他們的虧。正可謂是,兩強對陣,八八相遇,不是魚死,就是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