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疫苗刺激抗體乏力

(2025-11-25 10:47:16) 下一個



盡管中國國藥的官員聲稱他們的疫苗的保護率是100%,副作用幾乎為零,但是我們仍然必須麵對科學報告,因為抗體的滴度才是評判任何疫苗質量的重要標準。最常被引用的科興疫苗刺激抗體產生的數據來自中國科學家在《柳葉刀》發表的文章,為通過與新冠恢複期患者體內抗體水平的比較所得到的結果。

 

刺激中和抗體產生的能力是評價疫苗質量的最重要指標,科興疫苗誘導的抗體水平僅達到恢複期患者的 14%–40% 區間。如果科興疫苗僅能刺激 14% 的抗體水平,我完全無法理解它如何能產生有效的保護力。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科興疫苗是中國大陸接種最多的一款滅活疫苗。中國還將國產疫苗進行全球輸出,因此科興疫苗的全球供應量曾高達80億劑量,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製備出來的疫苗是否全部被使用了,但是根據報道,科興在2024 年停產時仍有約4億劑量尚未接種。

 

在中國的滅活疫苗中,科興是使用量第一無疑,其他依次是國藥北京所和國藥武漢所製備的疫苗,科興似乎也被視為相對較好的一款。在疫情期間討論疫苗時,我推薦所有通過了臨床試驗嚴格鑒定的疫苗,因為總能給大家些免疫力。如果隻能推薦滅活疫苗,那麽我的推薦順利當時是以科興、國藥北京和國藥武漢為順序。但是即便是中國使用最多和被認為最好的科興,其抗體水平仍然遠低於恢複者。與此對應,美國的兩款 mRNA 疫苗所誘導的抗體水平則與恢複者相當或更高。

 

更令人震驚的是,科興疫苗的副作用還高達38%,與此對應輝瑞疫苗的副作用隻有2-3%。因此在五年後的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結局並不意外:科興公司已被紐約證券交易所除牌,其疫苗生產也在 2024 年停止。

 

文章中還提到“非純化抗原”的問題。滅活疫苗本質上是混合抗原,在刺激機體免疫反應時,會產生所謂的 immunodominance(免疫顯性) 現象。通常中和抗原會占優勢,但非中和抗原也可能誘導免疫顯性反應。這正是滅活疫苗的挑戰所在:它無法確保機體主要產生的是最有效的中和抗體。

 

《中國疫苗產生的抗體遠低於恢複期病人的抗體》

 

天朝國藥官員拍胸脯稱自己的滅活疫苗100%有效,無任何副作用,能夠有效地保護中國公司在墨西哥的員工。不過牛皮不要吹得太早,時間總會給我們答案的。中國科學家剛剛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科興滅活疫苗激活機體產生的抗體水平隻是感染病毒的恢複期病人的幾分之一。

 

這些是來自科興滅活疫苗在江蘇的臨床二期試驗的結果,摘錄自他們自己的論文:

 

“In the phase 2 trial, the level of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included by the vaccine at day 28 after the last dose of vaccine ranged from a GMT of 23·8 to 65·4, depending on the vaccination schedule, which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who previously had COVID-19 with an average GMT level of 163·7, tested by the same method in the same laboratory”

 

在注射科興的滅活疫苗最後劑量的28天後,參試人群血中被誘發產生的中和抗體的單位,隻是恢複期感染病人所產生抗體的14%至40%,測試由同實驗室的同種方法完成。輝瑞和Moderna疫苗所誘導的中和抗體都與恢複期病人的抗體相當,相對應輝瑞和Moderna疫苗麵對病毒的保護力在95%左右。滅活疫苗的保護力隻有聽視頻中的國藥技術官員的信譽擔保了,我不知道科興14%的抗體能保護什麽?

 

思考科興滅活疫苗的抗體滴度如此之低的可能原因,我猜測那些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的immune epitopes, 在從Vero細胞培養係統中製備病毒抗原時可能被破壞了。

 

這裏讓我談談immunodominance的概念,我暫時不去翻譯。這是指機體在麵對混和性多種抗原的刺激時,隻產生極少數(甚至1-2種)高親和力的抗體,能夠刺激產生高親和力抗體的抗原被稱dominant epitope。機體產生的其他抗體都是低親和力的抗體,這個現象很有趣,但是機理不明,這與機體的能與抗原結合的B細胞受體和MHC分子有關。現在不能肯定中和抗體都是dominant epitope刺激產生的,擁有強免疫抵抗力的人們恐怕能產生高親和力的中和抗體,這還真是因人而異。然而從病毒的生存角色去思考,病毒所期望的則正好相反,高親和力的非中和抗體有利於它們的存活與進化。這就是使用混和抗原製備滅活疫苗所麵臨的挑戰,因為不能注射純的中和抗原,機體產生什麽樣的親和力抗體就隻有聽天由命了。而mRNA疫苗厲害的是,mRNA在體內隻編碼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刺激產生的抗體純得不得了。

 

鑒於製備滅活疫苗所注射的抗原不純的事實,產生的非中和抗體容易導致ADE等有害反應,我們來看看科興滅活疫苗的副作用:

 

“In the phase 1 tria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the days 0 and 14 cohort was seven (29%) of 24 participants in the 3 ug group, nine (38%) of 24 in the 6 μg group, and two (8%) of 24 in the placebo group, and for the days 0 and 28 cohort was three (13%) of 24 in the 3 μg group, four (17%) of 24 in the 6 μggroup, and three (13%) of 23 in the placebo group. “

 

這個副作用不是一般的高,6微克的副作用高達38%,就是他們推薦的進入三期臨床的3微克也有29%的副作用,而輝瑞昨天公布的擁有乏力和頭痛的副作用隻有2-3%。這個差異真是太大了,這麽大的副作用還往三期臨床推進,並且在巴西人身上試驗。我十分慶幸在今年五月份谘詢國內學生時,建議他們千萬不要打沒有完成臨床試驗的疫苗。

 

天朝滅活疫苗的唯一賣點是在普通冰箱中可以保存三年以上,輝瑞和Moderna分別需要負70和負20攝氏度,輝瑞稱有信心保證冷鏈運輸。革命性的mRNA疫苗必將使依靠病毒培養的滅活疫苗成為夕陽產業,輝瑞明年的mRNA疫苗的產能是13億人份。

依靠他們處於世界科技之巔的信心,美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壓重金在完全沒有實施過的mRNA疫苗身上。當時有朋友問我,這美國是否有些豪賭,我是這樣回答的:“滅活疫苗易於反掌,沒有必要開發。可以看下麵的表格,綜合比較Ad5腺病毒疫苗與其他疫苗的表現,Ad5中和抗體的滴度遠低於滅活疫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滅活全病毒做成的疫苗免疫原性強,但是要命的是Ad5疫苗使9%的接種人群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而美國Moderna的mRNA疫苗刺激的中和抗體比腺病毒疫苗高至少十倍以上,不良反應還低。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引起警惕而隻顧接受記者采訪?”。我當時沒有想到滅活疫苗的抗體滴度如此之低,那Ad5就更不用說了。

 

幾個月前,我麵對國內學生谘詢滅活疫苗時說:“在沒做臨床三期時就給部隊打,他們還要給我學生打。我帶的國內學生谘詢我,應不應該在返美國前打國內沒上市的疫苗,被我攔下來了。怎麽可能把疫苗弄成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學證明,這也太可怕了。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隨便打沒有疫苗製備經驗的國內機構倉促上馬的疫苗,他們往往吹牛不打草稿,前幾年的疫苗醜聞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時刻要記住,新冠病毒故然要人的命,但是更多的死亡率來自刹車機製失靈的免疫係統,不合格的疫苗把免疫係弄混了就麻煩了。所以疫苗的標準是需要相當的監管和質控的,不要隨便相信那些將中草藥都往血管裏打的地方製造得出好疫苗。

 

托尼也隻能說到這個程度:“麵對國會的議員們,福奇說:我真希望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在給任何人注射之前,先測試他們的疫苗。他並補充說,我認為,在測試之前,就聲稱已準備好分發疫苗,這起碼是有問題的。福奇的言外之意被認為是懷疑俄羅斯和中國的疫苗可能缺少一個臨床測試階段””。寫於2020年11月22日。

 

在聖路易斯宣布封城、全球新冠感染已超過1000多萬(現在知道當時的數據應該是5000多萬)、以及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30多萬的嚴峻情況下,美國Moderna公司的疫苗臨床試驗傳來好消息。結果非常令人振奮,效果甚至比輝瑞更好。在兩項各自獨立和涉及數萬人的臨床試驗得出了高度一致和令人信服的結果,這一點讓人不得不佩服,也更加相信他們的職業精神。

 

這裏還需要強調福奇醫生的功勞。美國後來大規模接種的這款疫苗,最初就是在他辦公室拍板上馬的,隨後由Moderna這家小公司製備,並由NIH組織開展臨床試驗,最終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果。

 

文章中還談到哈佛與MIT的科學家們是如何孕育Moderna這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在全人類都喝望英雄的時刻,美國波士頓郊外曾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創新小公司迎接了挑戰。

 

因為創辦Moderna公司涉及哈佛教授和粘附分子與Integrins研究熱潮中的代表性人物 Timothy Springer,文章自然也提到了我們熟悉且尊敬的德州醫生 Joe Cole。當年他在阿肯森實驗室做博士後時發現了CD46,從此開啟了關於細胞膜調節補體活化的研究曆程。

 

但是作為一位淳樸的德州人,Joe完全不適應哈佛那種“割喉式”的競爭環境,對科學的興趣因此嚴重受挫,最終放棄科研轉而成為了一名臨床醫生。

《Moderna疫苗的有效意味著美國將終結新冠流行》

 

今晨傳來美國波士頓郊外的小公司Moderna新冠疫苗有效的消息,確實振奮人心。這個消息在聖路易斯郡決定再次封城的當天來臨,格外令人震奮。全球現在是超過一千一百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30多萬人死亡,人類科學的進步應該能夠避免西班牙流感的悲劇再度重演。

 

Moderna疫苗的有效百分比不僅與輝瑞疫苗相似甚至更高,有效性高達94.5%,而且還可以在副20攝氏度保存。這種能在普通冰箱保存的疫苗,可以在醫生診所裏注射,幾乎打消了人們對mRNA疫苗冷鏈保存的擔心。輝瑞疫苗需要副70度保存,但是據說注射所需的輝瑞疫苗的劑量隻是Moderna的四分之一,現在安全性數據還沒有最後出爐,聽說輝瑞的副作用比Moderna的要低。

 

Moderna疫苗是NIH的所長托尼頂力支持的,他自己在訪談中說,做這個疫苗的決定就是在他辦公室完成的,為Moderna與NIH合作的結果。這可是純粹的美國疫苗,在張永振和石正麗發現病毒和公布序列的那一刻就著手了。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複旦張永振教授在元月11日在NCBI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順序,托尼主導的NIH傳染病所就在元月13日與Moderna確定了疫苗mRNA-1273的序列,當時美國根本沒有新冠的影子,其前瞻性的視野由此可見一斑。大家隨後便分頭行動,Moderna去負責生產,NIH負責臨床試驗的實施。Moderna疫苗的製備受到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的頂力資助,CEPI為蓋茨基金會、Wellcome基金會等資助的國際基金。Moderna既然是NIH主導,那美國政府當然是最大的資助方。複旦教授張永振在第一時間無私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是對川普總統和他的造謠大亨國務卿Pompeo的有力反擊,他們兩位將人造病毒的陰謀論掛在嘴邊胡說。

 

阿肯森在NIH就認識托尼,他對托尼的才智與品格備加推崇。我以前說過,托尼是對美國新冠貢獻最大的人物,必將名垂青史,他現在還與總統合作真仍奇跡。他對今天的疫苗消息的反應是:“輝瑞和Moderna疫苗為幫助我們走在我們應該去的地方的重要步驟”。

 

我是一個做免疫的人,在今年元月份才從同濟海外校友會前主席汪爾佳那裏知道mRNA疫苗,他是製藥公司的資深研究員。我當時是將信將疑,隻有通過學習才有所了解,可見mRNA疫苗之先進,美國之前沿。我以前就寫文章稱新冠將美國拖下水是全球人民的福音,現在看來新冠疫苗必將終結在美國疫苗上。

 

Moderna為非常小的公司,新冠之前無人知道,但是它的誕生地的波士頓確實是人傑地靈的地方,麻省理工學院周圍的大腦可以震憾地球。我以前說中國沒有任何一所高校趕得上MIT的十分之一,我的這個觀點受到了批評,因為有人認為接近百萬之一的都沒有。美國是一個永遠開拓疆野的國家,從這次疫苗進展就可以看出,美國可以在知道複旦張永振公布的病毒序列的48小時後就設計出Moderna 疫苗的mRNA順序,天朝還把幾乎是“水煮”的費時而低效的滅活疫苗吹上了天,這個差距是十萬八千裏。

 

Moderna的創辦人是加拿大籍的哈佛教授Derrick Rossi,他找到華裔哈佛教授Ken Chien,想將自己的mRNA技術應用到臨床,Ken Chien因為研究VEGF mRNA在心髒中的表達而全球聞名。他們再聯合哈佛的免疫大佬Timothy Springer和MIT的Bob Langer共同創辦了Moderna,這個小公司現在都隻有800多人。Ken Chien是哈佛本科,但是隻讀了Temple的MSTP, 仍然能做到頂層。隻是他在2013年離開哈佛去瑞典Karolinska做心髒部門的director後,就再沒有聽到他的太多聲音了。

 

Timothy Springer是所有學過免疫的人都知道的人物,因為他發現了係列的粘附分子,特別是Integrins。我在做博後時曾經做出過一個抗integrin beta鏈CD18的單抗,雜交瘤轉讓給歐洲公司,自己一分錢也沒有賺到。現在沒有那麽容易了,華大都不會讓這種免費的贈送發生。Timothy Springer為伯克利本科,哈佛博士,他從英國劍橋雜交瘤發明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Cesar Milstein處做完博士後,返哈佛做教授至今。Milstein和George Koehler當年發明單克隆抗體後曾經主動放棄任何專利的申請,認為基礎科學應該僅是為人類服務的。Milstein的美國徒弟Timothy Springer可不這麽想,他創辦的包括Moderna在內的幾家公司使他現在的身價超過了10億美元, 不知Springer的博士生弟子聖路易斯華大病毒免疫學家Mike Diamond是否也會走導師的路?

 

談及Timothy Springer, 讓我們說一點我們熟悉的與他相關的德州醫生,隻使用他的名字Joe。Joe是位美國普通白人醫生,他在華大受訓時在阿肯森實驗室發現了補體的重要調節蛋白CD46, 文章發表在PNAS上,這基本上是可以成就Physician Scientist的教授人生的科學成就。但是當年阿肯森的標準是醫生應該至少有兩個實驗室的研究經曆,一個相當於PhD,而另一個則是博士後,那是沒有MD/PhD計劃的年代。因為阿肯森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阿肯森便把Joe介紹到當時風頭正健的哈佛教授Timothy Springer處做第二輪博士後。這位善良的德州人Joe去哈佛後,看見哈佛教授如此殘酷和虐待手下人,馬上打消了做科學的念頭,回德州老家當醫生去了。我在阿肯森家還見過他和他的日本太太,十分善良的一家人,他們自己有孩子還領養了兩個中國孩子。我與他太太有過交流,Joe則相當木納。2020年11月16日。

 

緊接著輝瑞公布了非常好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當時給全世界注入了強大的信心,讓人們看到戰勝疫情的希望。詳細結果我在文章中已經寫過。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歐洲科學家在美國大型藥企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輝瑞總裁是希臘人,Moderna 的總裁是法國人。這也說明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強國,對全球人才的包容度非常高,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說美國歧視外國人。

 

這裏應該是我第一次提到為mRNA 疫苗做出重要貢獻的那位匈牙利裔美國科學家,她的傳奇故事伴隨著對輝瑞疫苗和BioNTech 的長篇報道而廣為人知。她本人早己加入到BioNTech擔任資深副總裁,而 Moderna的幾位創始人也在媒體上極力推崇她,為她後來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營造了輿論基礎。

 

mRNA疫苗的概念非常新,我是在 2020年元月才從同濟在Merck工作的資深科學家汪爾佳那裏第一次聽說的。而我這幾十年以來幾乎從未缺席過首屈一指和匯聚世界頂尖學者的華大全校免疫學講座係列。

 

《輝瑞最近公布三期臨床試驗,效果激動人心》

 

美國輝瑞和德國BioNtech公司今晨公布他們最終的新冠mRNA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有效率高達95%,遠超預期的想象。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人類終於看到了可能終結這個大流行的曙光。

 

這是一款全新的人類疫苗,不僅從來沒有應用過,連科學想法都隻有十幾年新。mRNA疫苗的概念和實驗起始於美國常春藤聯盟之一的賓大醫學院,做出最原始貢獻的教授還曾麵臨過降級或失業,她拿不到任何資助,因為誰也不相信她的想法。但是這位匈牙利籍旅美科學家的頑強,在2005年以一篇Immunity的第一作者文章改寫了科學史。

 

這些是美國輝瑞和德國公司BioNtech公布的結果:

 

1。主體有效性分析證明疫苗BNT162b在注射第一劑量的28天後能夠95%有效地抵抗新冠病毒感染。臨床試驗發現170人感染新冠,其中162發生在安慰劑組,8例發生在疫苗組。(備注:162/170=95.2%有效率)。

 

2。有效性橫跨年齡、性別和種族等各個試驗組的人群中。在65歲以上年齡組的有效率達94%。

 

3。美國FDA和緊急應用機構EUA(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的安全性指標已經達到。

 

4。在超過43,000臨床試驗人群中,沒有出現明顯安全性的擔心。在三級副作用中超過2%頻率的隻有:3.8%乏力和2%頭痛(備注:沒有發現疫苗誘導的發燒或過敏反應等嚴重副作用)

 

5。公司將在幾天內向FDA和EUA和其他全球監管機構遞交申請。

 

6。兩個公司可在2020年生產五千萬人份,在2021年底生產13億人份。

7。輝瑞對自己的大量生產,專業素質和冷鏈傳輸擁有相當的信心,會確保疫苗傳遞到全球。

 

輝瑞特別列出了他們的四個新冠疫苗製備基地:密蘇裏聖路易斯,麻省安多福,密西根和比利時的Puurs,還有BioNtech的德國基地。密蘇裏聖路易斯被列在首位,讓我們這裏的居民也有榮光,向聖路易斯Chesterfield的華裔科學家朋友致敬, 他們的努力終將改變世界!

 

“Four of Pfizer’s facilities are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supply chain; St. Louis, MO; Andover, MA; and Kalamazoo, MI in the U.S.; and Puurs in Belgium. BioNTech’s German sites will also be leveraged for global supply.”

 

順便談點輝瑞和Moderna這些美國公司,但是被歐洲人統治的問題。

 

波士頓郊外的Moderna的CEO是個法國佬,還說一口很重口音的英語,別忘了Stéphane名字的特別發音。我聽了一點他的郵管視頻就關了, 這家夥因Moderna的成功現在身價10億美元。世界杯球賽期間,美國人希望英國隊、德國隊或西班牙隊贏球的都有,但是多數人會為法國隊喝倒采。美國人向來對法國人不感冒,雖然這Moderna的法國總裁讀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哈佛商學院。我在巴黎街頭看見那些穿緊身衣褲的法國男人,都不知道他們如何能在美國混職場人生,Stéphane的成功讓我跌破了眼鏡。

 

美國百年大藥企的輝瑞總裁是希臘人,沒有任何美國求學經曆。輝瑞總裁還學了獸醫和生物方麵的博士,這Moderna CEO為一個學MBA的商人,他懂什麽mRNA疫苗?輝瑞的疫苗副總裁和研發總管分別是德國人和瑞典人,歐洲人是全麵地入侵美國企業。輝瑞是跨國的大企業擁有歐洲佬當總裁可以理解,這Moderna可是美國原創的生物技術小公司,四位創始人都是哈佛和MIT教授,雖然兩位是加拿大裔或華裔移民後代。

 

這兩位總裁的共同使命是在公司股市高峰時拋售股票,各方都有合理的解釋,什麽那是預定的售出等等,虧的是美國或世界股民。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得一個比一個不敢恭維,權當我是以好萊塢名星作為參照標準。

 

從積極的一麵,可以從中看出美國的包容與開放。從另一個極端,美國人民會問:這世界到底是怎麽了,我們美國的聰明和英俊男人是不是絕種了?還有那些在公司裏發展的優秀美國女性呢?美國人在自己的公司裏都無法一統天下,眼看自己疫苗的決定權都被歐洲人掌控。

聖路易斯華大醫學院教授阿肯森與自己的畫像合影。

 

阿肯森無論從英俊程度和學識才華,都甩這兩個家夥幾英裏。現在為了要點研究經費,還不是趴著桌上逐字寫基金申請。寫於2020年11月19日。

 

在新冠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之際,傳來了文學城著名博主潤濤閻去世的消息,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根據他生前傳出的信息,因為他有呼吸困難等多方麵的症狀,大家很容易就相信他是因新冠去世的。即使後來有傳聞說他並非因新冠感染而去世,但是現在也很難確定,也不知道他當時是否為新冠陽性。

 

他應該是北方人,大概是河北一帶。早年從北京赴 Virginia Tech 讀博士,之後在 Johns Hopkins 做博士後。因為他當年是研究的轉移葡萄糖的跨膜蛋白的結構,隨後還與顏寧產生了較大的衝突。他曾給 Nature 寫信,控訴顏寧沒有引用他們的文章,並且認為屬於剽竊行為,這個我不敢苟同。

 

他當時與太太一起在 Hopkins,而太太後來在 UAB 找到教授職位,他便在太太的實驗室工作,並在那裏度過了餘生。他們的孩子畢業於 UPenn 的沃頓商學院。潤濤閻的業餘興趣——也不知道算業餘還是專業——是熱衷寫博文。

 

他的文章通常很長,但那裏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他常把曆史事實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混在一起寫。他寫曆史人物,但很多事情並不考證,故事便直接編了後寫出來,他是隨手編老毛兒子的八卦。讀者隻要細心一看,就會發現他許多內容基本上都是編的;這種將小說fiction和reality 事實弄得界限模糊的做法相當影響他的 credibility。

《潤濤閻先生在黎明前的新冠黑暗中走了》

 

驚聞閻潤濤先生或博士因為感染新冠去世,他是文學城最受歡迎的作家或寫手,RIP。他相當愛預測世界的走向,選舉前預測川普敗選,確實被他言中。還沒看他吹牛的文章,他就走了。

 

老閻沒有活過新冠給世界文明帶來的黎明前的黑暗,真是太可惜了!願他一路走好,這照片他穿的是UPenn Wharton商學院的校服,他女兒從那裏得的MBA。雖然他女兒與川普是校友,但是他是反川幹將,他在文章中抨擊川普的火藥味十足,我們今天終於看到川普釋放出的認輸的信息。

 

他的網名叫潤濤閻,注冊時按英文輸入真名,結果把姓放在了最後。他在北京某高校畢業,Virginia Tech生物方麵的博士,Hopkins博士後,然後去UAB工作直到退休,他太太可能是那裏的眼科教授。因為他是實名,網上很容易查到他,但是這些消息沒有經過核實。他與顏寧為糖轉移膜蛋白的功勞爭得不可開交,達到他致信Nature雜誌社控告顏寧剽竊的地步。

 

因為他抱怨顏寧沒有引用他在霍普金斯做博士後的一篇Cell論文,顏寧始終沒有回應。我則完全讀不懂結構而沒有深究,但是我的直覺是即使失誤未引用幾十年前的文章,也構成不了剽竊,因為很多情況引用評述就可以了。

 

老閻是很會寫東西的人,文筆流暢而辛辣,觀點十分鮮明,自信心比幾層樓還高。他的每篇文章都很長,但是跟讀量驚人,為文學城點擊量之首。我們在城頭經常碰到,隻有很偶然的幾次我去他的博文後指出科學問題,他也承認並樂於更改,他也在我博文後留過言。

 

我看過他的一些文章後就失去了興趣,我們南方人與北方人似乎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挪威與意大利那樣的不同。哈佛媽媽Rosaline 與他鬧翻後稱他是說評書的人,我一下認為Rosaline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我們南方人沒有核實的東西是不敢隨便說的,說錯了也會更正,Rosaline是個武漢伢,秉承了這個傳統。老閻可以用真人編故事,尤其是曆史或政治人物,但是當你讀完他的文章後,你又發現完全不能證明他所說的,他完全沒在曆史與文學之間劃條清晰的分界線。中華民族是一個喜歡陰謀論的民族,很多時候我們碰到事實都不回頭,這或許是老閻的文章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當然他的文字可讀性很強,還會做古詩詞。

 

轉有人描述閻潤濤在Covid中的情形:

 

“他說醫生跟他說什麽時候呼吸困難就要去急診,然後他說他自己呼吸沒問題,就是渾身無力,走不動路,隻能在床上躺著。他對呼吸困難是有什麽誤解嗎?渾身乏力,無法走動,就是呼吸困難的重症症狀啊?他該不會以為自己一直有呼氣吸氣的動作就是沒問題了吧?他的肺肯定已經沒有真的在工作了啊。

 

然後,他又說,難過,就吃了點疙瘩湯……這個也是,新冠之前反複宣傳抗體需要蛋白質,一旦覺得自己得病了要盡量補充蛋白質,牛奶雞蛋牛排,不要喝粥,不要吃麵食,都是沒有用的。他一個醫院工作的,怎麽對性命交關的大事這麽疏忽大意。還想著病好了爬起來去理家裏的院子,真是太讓人難過了”。

 

另外一位從新冠中康複的同濟英國醫生校友這樣留言:“如果閻先生有幸知道這篇社論,知道無症狀缺氧是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在家配置個手指血氧檢測小玩意,也許不會誤以為沒事,還去收拾花園。無症狀缺氧一旦出現症狀,已經非常嚴重、不易糾正”。

 

周六受聖路易斯中文學校之邀,聖路易斯大學感染科專科醫生王墐,和在聖路易斯的Pfizer公司參與新冠mRNA疫苗研發的陳新博士,給我們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講。感謝王墐醫生和陳新博士對社區的貢獻,講座是300人滿員,讓我們都學到不少。王墐醫生在國內受過良好的醫學教育,她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八年製的畢業生。北京協和為無可爭議的美國人在中國創辦的最高醫學學府,所以她在美國做住院醫生時,應該對美國醫院的設施不會感到陌生。

 

這是我第二次聽王醫生的新冠講座,同一議題,她這次又做了大量的信息更新,十分不容易,為她的敬業精神點讚。我們也十分欣慰地看到聖路易斯的Pfizer華裔科學家們的努力,他們在這可能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科學實踐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他們還都打了自己的疫苗,雖然也有反應,但是給了我們普通民眾去打疫苗的信心,這是需要感謝他們的。我在8月份的博文中曾以“迎接疫苗,爭取活到明年春暖花開“為題。王墐醫生稱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人類科學讓我們看到了長隧道前麵的曙光。屆時新冠病毒也會像天花、脊髓灰質炎、麻疹或乙肝病毒那樣,被人類最為有效的藥物疫苗所製服的。

 

我比較吃驚地看到這個留言:“我一個朋友參加了輝瑞三期實驗,說第一針打了以後低燒,100.7 F,睡了一覺醒來就好了。第二針反應重度類似,但花了更長時間,睡了兩晚才完全恢複。同時無力、頭昏。她是屬於有反應/副作用的那少部分人。大多數人都是胳膊疼;有人第一針沒有反應;第二針才有;還有人一點反應都沒有,知道自己打的是鹽水,嚇得躲起來了。他們參加臨床實驗的都互相交流的“。

 

現在打過實驗疫苗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甚至包括低燒。而我們注意到Pfizer在報告中稱,他們的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隻有2-3%出現乏力和頭痛。王醫生解釋那2-3%是屬於臨床三期比較重的不良反應的類別。我不知道這些反應是否是納米脂質造成的,因為我們的結果是納米材料是能夠迅速活化補體的。

 

現附上我解釋的網友提問:“謝謝分享好消息。請教各位專家,這個疫苗有什麽副作用嗎?因為有些副作用可能要有很長時間才能看出來。如果以後病毒變異了,疫苗還會有95%的保護效果嗎?為什麽每年的流感疫苗達不到95%的效率?是因為病毒變異太快?”

 

我的回答:“病毒變異確實會造成疫苗無效,但是新冠遠沒有HIV和流感病毒變異那麽大。況且這個疫苗是針對病毒S蛋白的RBD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這個區域比較保守,隻要它們不變異,疫苗誘導的至少6個月的抗體可以很快封閉病毒與受體結合,病毒不能進入細胞就很容易被免疫係統清除。其實疫苗更重要的是誘導的一種免疫記憶狀態,讓係統時刻準備迅速產生抗體和效應T細胞去抗病毒”。寫於2020年11月24日。

 

當時基本上完全沒有針對新冠感染的藥物,因此Merck耗資4億美元購買劉陽的 CD24Fc的消息,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讓外界寄予了厚望。然而事實證明,這幾乎是一次浪費錢的買賣,因為 CD24Fc 在疫情中未能發揮任何作用。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是Merck的誤判,做出這個決定的是Merck的President和華大 MD/PhD 畢業生 Dean Li(華大前教授 Ellen Li 的弟弟)。

 

他們買下後沒有推進上臨床,這裏背後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買錯了,或者說這個藥物本身就沒有效果;二是買來後將其封存,以阻止其他公司以及劉陽自己的公司將產品推向市場。最終的結果是,這筆交易花了4億美元,但是該產品最終沒能通過三期臨床。

 

劉陽是當年武大畢業生中,在免疫學領域影響很大的三位人物之一,另外兩位是鄧宏魁和董晨。劉陽從武大畢業後(可能是病毒學方向)進入北京協和攻讀碩士,或許在那裏認識了他的太太 Pan Zheng(鄭盼),太太是北京協和背景的在美國的病理執業醫生,還讀了耶魯博士。

 

劉陽在武大時就開始在同濟趙修竹教授主編的《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發表綜述,他當時的文章頗有見地,我當年作為低年級醫學生就讀過。劉陽沒有去美國或歐洲,而是選擇前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博士,當時博士的發表記錄的水準一般,但是他後來爭取到去耶魯著名的 Janeway 實驗室做博士後,這幾乎是一步登天般的飛躍。Janeway 是提出 Toll-like receptor理論的著名免疫學家,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幾乎肯定會獲得諾貝爾獎。

 

劉陽隨後從耶魯直接拿到 NYU 的教授職位,而且做得很好;後來去了密歇根大學,又到 Ohio State,最終到達馬裏蘭大學,他是屬於頻繁換工作的類型,同時在中國也辦過公司,也就是說劉陽是個坐不住的得羅屁股。

 

CD24Fc 被買斷後,他原公司最核心的產品等於沒有了。Merck的4億美元也夠劉陽折騰,他幾乎完全離開學術界,與太太又共同創立了OncoC4。該公司至今仍由劉陽擔任CEO,好像擁有多個產品在進行臨床試驗。

 

當年的武大免疫學“三人行”中:鄧宏????去了上海二醫讀研究生,今年剛當選中科院院士;董晨去了武漢生物製品所,一年後赴 UAB 讀博士,早就是院士;劉陽則前往澳大利亞,為唯一不是院士的人。這些人才的成長,都與劉道玉當年的改革密不可分。如今武大幾乎很難再出現這樣的人物,而我們僅從校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表現,就能看出一位優秀校長所營造的學術氛圍,對學校風貌具有多麽深遠的影響。

 

最後再說 CD24Fc 可能應用新冠治療的機理,CD24Fc 中的Fc僅是為了延長壽命,但是否能與Fc 受體結合?CD24Fc與DAMPs或巨噬細胞的其他受體結合後可以抑製多種炎症反應,包括顯著降低炎症風暴相關的細胞因子。我們知道,新冠真正致命的往往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機體的過度炎症反應。從理論上講,這種藥物原本是有希望的。它順利通過了一期和二期,但到了三期臨床時未能滿足主要終點指標,因此最終未能應用成功。

 

《默克斥億元巨資收購武漢大學校友的新冠藥物》

 

劉陽公司的一個產品CD24 Fc被默克以4億多美元買了,應該是對抑製新冠後期的免疫炎症反應有效,他一直是做共刺激因子和腫瘤免疫的。他們在Nature和Science的文章中發現,CD24能與識別Patterns的受體結合從而抑製細胞因子等炎性反應,Fc融合進去則能使CD24通過Fc受體附在細胞膜上。我們暫時不談太多的科學,隻聊涉及這公司的一對華裔夫婦科學家:劉陽和Pan Zheng(鄭盼)。

 

劉陽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武漢大學的本科生,北京協和顧方舟的碩士,大概是最早在美國做教授的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人之一。他大約在讀大學或研究生期間就在《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發表文章,所以擔任該雜誌主編的同濟免疫學教授趙修竹應該對他印象深刻。劉陽從Yale的Charlie Janeway實驗室出爐,Janeway 如果沒有英年早逝肯定會因TLR獲得諾貝爾獎,現在聖路易斯華大教授Ken Murphy主編的全球最好的免疫學教科書就是以Janeway冠名的,因為他是首任主編。劉陽能從澳大利亞競爭到Janeway實驗室的位置,當年應該相當不容易。

 

劉陽去NYU麵試教授時,別人當場給了他位置,他馬上接受,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他隻覺得機會太難得,因為當時可能隻有傅新元在美國做教授,華人很少有這麽成功的。劉陽在NYU做到正教授,轉到Ohio State, Ann Arbor, 和馬裏蘭,長期與他的醫生太太一起開實驗室,現在似乎回蘇州全日製做企業了。

 

武大出了一大批人才,病毒或免疫領域之外,武大校友有杜克的王小凡夫婦,UCSD的付向東和西南醫學中心的李國民這些大牌生物教授。剛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UCSF教授程亦凡也是武大的,在武大學物理,現在的結構生物學家。在那個年代的生物領域應該沒有任何國內大學可以與武大比肩,包括清華和北大,石正麗也是那個年代的武大人。現在的武大則被他們的奇葩院士和醫學院那位讓小學生做科研的院長,弄得烏煙瘴氣。武大當年的領導,居然因為同濟拒絕放棄同濟牌子的要求而反對合並,短視到了難以複加的程度。

 

談點武大的免疫學,鄧宏????去上二醫學免疫,劉陽去北京基礎所做病毒免疫,董晨在武漢生物所過渡後出國,因為那個年代武大幾乎沒有免疫學。武大當年的免疫學課程是我導師史良如教授去教的,每次生物派車送史老師去上課。武大是個神奇的地方,武大有細胞、生化或遺傳等傳統生物學專業,武大還有不信基因的米丘林學派信徒,還是武大才子。耶魯博士高尚蔭在那裏把病毒弄得那麽強,但是大量做昆蟲病毒,幾乎不涉及人體病原病毒,他們對機體抵抗病毒的免疫反應也沒有興趣,隻玩病毒的分子生物學。

劉陽教授,博士,總裁,董事長,我都不知道怎麽稱呼他了。群裏朋友轉的劉陽年輕時的照片,正在討論巨噬細胞和T細胞的相互作用。

 

以前做學術時可從文章中看到劉陽夫婦共同署名的科學論文。他太太名為Pan Zheng, 北京協和畢業,耶魯博士,NYU住院醫。猜測他們兩人在北京協和認識(也可能在耶魯),除了劉陽的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外,隨後他們的經曆完全重複,看來找對人很重要。

 

既然默克花重金買,美國政府應該對他沒有問題,他們確實是應用的美國實驗室的技術。白宮的主人快要走人了,寒冬終會過去,春天不遠了,謝天謝地。劉陽似乎從來沒有做過什麽千人,出去做就是掙大錢的項目,老婆是Chief Medical Office。

 

他們實驗室是早期的老中風格,基本上就是一個Chinatown,雇大量老中博後或訪問學者。劉陽在做教授的早期在T細胞輔助刺激信號的研究上有所貢獻,但是也沒有發現PD-1L這麽接近的蛋白。一般來說,從大學去企業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學術的盡頭,去公司當SVP, 華大神經係主任剛走。但是他們夫婦似乎在馬裏蘭大學的實驗室還在,那個研究所是為艾滋病毒發現人之一的Bob Gallo專門辦的,現在他們夫婦在那裏當家。

 

現在出來的華裔教授則完全不一樣了,這是華大世界頂級分子微生物係(Charlie Rice做出諾貝爾工作的地方)新雇華裔助理教授在自己網頁中喊出的政治口號,BLM與女權和移民全有,與美國名牌大學相當接執,因為他是耶魯博士,斯坦福博後。寫於2020年11月26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