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偉大的Jane Goodall, 她以91歲高齡去世,R.I.P., 她是繼達爾文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英國自然學家。英國是個神奇的地方,那麽小的島國擁有如此多的影響世界的人物。
Jane在坦桑尼亞生出的金發兒子來自她的首任荷蘭丈夫,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在坦桑尼亞當部長的英國人。
在英國人提出通過群體免疫結束疫情時,在美國沒有訓練好的饒伯伯之流嘲笑他們。現在證明新冠之消停就是通過人類的群體免疫所建立的免疫牆實現的,美國通過自然感染和優質疫苗,中國幾乎全部通過的自然感染。因為中國的疫苗質量不叫糧食,貓兒又堅拒美國優質疫苗。
我們在80年代在同濟宿舍向往的是一個叫加裏福利亞的地方,所以二十幾歲就跑到美國來了,沒有想到在美國的同班同學這樣留言:“如果俺沒有記錯的話,這是吳老師在大一時很崇拜的珍妮在非洲原始森林的那個女士,記得吳老師當年對她十分佩服,經常在寢室講她的故事,和大猩猩一起玩撒”。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是以15萬對比美國的27萬,英國是碾壓美國的比率。我們可以簡單算一下,英國隻有296所大學和294萬在校學生,美國則是高達3633所可以授予學位的大學,以及1900萬在校生。
我在好多年前建議身為牛津老爸的同濟校友做留英谘詢,他根本不聽我的,業餘時間隻迷戀歌劇特別是雨果的《悲慘世界》,這家夥至少錯過了百萬英鎊。
我今年的北京學生拒絕UCL選擇讀香港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這是個什麽玩意?英國人自己的語言都不好好使用,不負責任地放三個名詞在一起。
我帶過的倫敦政經學院學生這樣留言:“完全同意吳教授的觀點。留英的中國學生大部分是碩士,英語說不利索,對英國的製度、文化和價值觀也沒有了解,平常就和中國人玩,讀完書就回中國,某種程度上和英國大學是合作關係,各取所需。一個要文憑一個要錢[偷笑]”
前段時間與加拿大的家長談話時,談及St. Andrews(聖安德魯大學),我隨口說出它曾經名列英國第一,見多識廣的家長表示很是吃驚。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聖安德魯大學的小遊記,如今回頭再看,它仍停留在“永遠未完成的草稿”狀態。但我想還是先貼出來吧——許多事情若不能一口氣做完,就會被時間塵封,再難拾起。
在那次啟程前往英國和愛爾蘭的旅行中,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St Andrews)是我最想造訪的大學城。然而,它並不在太太的“雷達”之中——這也不奇怪,聖安德魯斯實在太小,名氣似乎遠不及牛津和劍橋。
太太對這所大學毫無了解,連名字都沒聽過。她既無意追求所謂英美名校的光環,也對王室八卦毫無興趣,甚至不知道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正是在這座美麗的校園中相遇的。
在我的堅持下,她終於把聖安德魯斯列入行程。我們計劃抵達愛丁堡後直接北上前往。她最初訂的是一間青年旅館,隻要 90 歐元,而那天其他旅店的價格竟高達 600 歐。我極力反對住青年旅館,混了這麽久又去住什麽青年旅館?我們最後折衷下來,以約 200 歐的價位,在市中心找到一家旅館,住了兩個晚上。
這座中世紀古城的常住人口不足兩萬,位於 Dundee 西南約十英裏處,距蘇格蘭文化名城愛丁堡東北方向約三十英裏。我們從 Perth 和 Dundee 方向搭乘汽車前往,因為全鎮沒有火車站;離開時,又得乘巴士回到 Dundee 乘火車。
這座古城對於普通民眾沒有知名度,恐怕隻有兩類人被聖安德魯所吸引,一類是高爾夫球愛好者,另一類則是想欣賞世界知名大學的,我便是後者。
關於St. Andrews與高爾夫球的關係,我是外行,看了好多材料,還是覺得不如看Sam Altman這小子的徒弟ChatGPT的介紹:
“蘇格蘭的聖安德魯(St Andrews) 被譽為 “高爾夫的故鄉”(The Home of Golf),這聲譽有深厚的曆史與文化根源。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高爾夫的起源地。高爾夫最早的形式在 15 世紀的蘇格蘭出現,而聖安德魯是最早係統化、高度發展的地方。1457 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 曾下令禁止打高爾夫,因為士兵因此荒廢了弓箭訓練。可見當時這項運動在聖安德魯和周邊已相當流行。到 16 世紀,高爾夫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James IV) 恢複並親自參與,從此成為王室支持的運動。
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爾夫球場:聖安德魯斯的 Old Course(老球場) 建於 1552 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傳統的高爾夫球場。這裏奠定了許多後來成為國際標準的規則:18 洞的球場標準(以前各地洞數不一)。“前九洞順風、後九洞逆風”的布局概念。
高爾夫管理中心與象征地位:The Royal and Ancient Golf Club of St Andrews(R&A) 成立於 1754 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高爾夫機構之一。R&A 與美國的 USGA 一起,長期製定並維護全球高爾夫規則。許多重大賽事(包括 The Open Championship,即英國公開賽)都定期在此舉辦。
文化與旅遊象征:對高爾夫愛好者來說,到聖安德魯打球幾乎是一種“朝聖”體驗。小鎮不僅有 Old Course,還擁有多座世界級球場、博物館、紀念品商店,以及與 St Andrews 大學交織的古老文化氛圍。
聖安德魯之於高爾夫,就像雅典之於哲學、牛津之於教育。它是這項運動的起點、規則的製定者、傳統的守護者,也是全球球手心中的聖地。”
聖安德魯大學采用模塊製(modular degree system),本科課程通過累積學分(credits)來完成。每門 module 是一個獨立的教學單元,有自己的授課、學習與評估。 本科學生大約有 4 個學院(Faculties):Arts, Divinity, Medicine, Science。
聖安德魯大學是最為國際化的蘇格蘭大學之一,在英國也排在很靠前,45% 左右的學生屬於來自135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小鎮的規模誇張點說,隻有三條馬路,名稱是South,Market and North街。我們的旅館麵海,靠近South Street。右側是個大教堂的遺址,當時我寫北卡教授被殺的文章就是在教堂廢墟的石凳上完成的。
聖安德魯鎮沒有麥道勞,當然有英國的Fish and Chips。英國人實在不善餐飲,好不容易在Market街找到一家不錯的餐館。
聖安德魯學生不像牛津住在不同的學院裏,他們沒有這種的設置,但是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十分優美的四方型庭院建築。
那座四方型庭院在聖安德魯通常被稱為 “The Quad”,全稱是 The United College Quadrangle,也常被稱為 Sallies Quad,因為它隸屬於 United College of St Salvator and St Leonard 的校區部分。 在這個 Quad 中,可以看到 St Salvator’s Chapel 的尖塔,是校園地標之一。
他們的學生通常住在沿街的不同古典宿舍裏,從最古老的University Hall,到英國威廉王儲和凱特王妃住的靠海邊的宿舍,再到純現代的離校園幾十分鍾的David Russel Apartment公寓,我還見到外麵是灰水泥的後現代的奇醜無比的學生公寓。
在英語語境中,如果是人名變成了姓,一般會在後麵加上s, 像Johns或Andrews。加上又源於一位聖人,這就是St. Andrews的來曆。其實無論是這個中世紀古城,還是在此的聖安德大學,都不是一個宗教氛圍很濃厚的地方。
幾乎在同一時段,英國著名報紙以最新的排名,將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列在榜首。甚至超過了牛津劍橋,英國人甚至創立了一個新的組合詞Stoxbridge專指聖安德魯、牛津和劍橋。UCL當然在後麵,同濟英倫醫生是否服氣?
英國大學維持副校長為最高行政長官的傳統,正校長是皇室的榮譽位置。
聖安德魯斯大學副校長桑莉·馬普斯通教授表示:“在同一季度在《泰晤士報》和《衛報》的大學指南中均名列前茅,創造曆史,是聖安德魯大學開啟新學年的特殊方式。
"這一成就完全歸功於我們出色的員工和勤奮的學生。
"它反映了我們深厚的大學機構承諾,即在世界領先的研究和教學之間保持關鍵的平衡,以及聖安德魯的學生們對此理念的回應方式。
"盡管積極的外部認可總是受歡迎的,但沒有副校長會刻意去爭取排名榜首的位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在這所偉大的大學學習和工作的個人所獲得的良好經曆。
"聖安德魯從不停滯不前;我們一直在尋找改進我們所做事情的方式。
"我認為在這裏工作和學習的每個人都會欣賞這種使聖安德魯斯現在成為行業領袖的文化與傳統”。
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大學,醫學還是它重點扶持的學科,但是說老實話,我從來沒有讀過來自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科學論文。
在談及與大學城相連的聖安德魯大教堂前,我們必須講一點歐洲的宗教曆史,歐洲最偉大的宗教變化是大約500年前發生在德國中部的馬丁路德的改革派或新教運動,他通過使用古德文翻譯翻譯聖經,改革一係列宗教程序,徹底將宗教從教堂解釋變成自己向神祈禱。德國人一旦認真起來,他們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在16世紀初,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因為無法獲得教宗批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於是宣告英格蘭獨立於羅馬天主教會。這導致英格蘭國教的建立,亨利成為其首個領導者。這家夥是既有江山又有美人,隻是英國人跟著他受難。亨利的女兒瑪麗一世繼位後,試圖恢複天主教在英格蘭的地位。她采取強硬手段,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迫害了許多新教徒。
聖安德魯斯大教堂的廢墟是因為在16世紀宗教改革期間的破壞,而非火災。在1559年和1561年的兩次事件中,教堂遭到了人為破壞,導致其成為廢墟,這是與曆史上的宗教衝突和改革運動相關的鮮明例子。
聖安德魯斯大教堂在16世紀的破壞主要是由蘇格蘭宗教改革的支持者引起的,通俗說左派革命比較熱衷於訴諸暴力。許多人蘇格蘭人反對天主教會的教義和實踐,蘇格蘭現在也比英格蘭左傾。他們認為這些建築象征著舊有的宗教體製,他們不惜去催毀漂亮的聖安德魯斯大教堂。
從廢墟可以體會大教堂以前的輝煌,英國當年的新教與天主教的衝突也十分慘烈,讓我想塔利班炸毀佛像的行動。
修複大教堂可能因多種原因而未能實現。一方麵,改革派強調應該清除與舊有宗教製度相關的象征物,將重點放在新的宗教實踐上。另一方麵,財政和政治的不穩定也可能成為阻礙修複的因素。因此,這座大教堂未能得到及時修複,最終以廢墟的形式永久展現在人們麵前。
聖安德魯斯大教堂的廢墟目前脫離宗教成為文物,它由蘇格蘭國家曆史環境受托人(Historic Environment Scotland)管理。這是蘇格蘭政府的一個機構,負責保護和管理蘇格蘭的曆史環境、文化遺產和古跡。在通常的情況下,宗教組織可能在曆史建築的保護和修複中發揮一定作用,但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權掌握在蘇格蘭政府的文化遺產機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