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不應該引進中國或印度的教育競爭機製

(2024-12-30 15:31:45) 下一個

與馬斯克共同主持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耶魯校友Vivek(維韋克)發出長貼,說出了一些美國孩子們競爭不過移民後代的原因。

維韋克應該是成長在上世紀的90年代,所以他頻繁引用那段時間。他的印度裔父母逼他學習,他也順利成為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地區高中的Valedictorian,隨後去讀了哈佛本科和耶魯法學院:

“頂尖科技公司經常優先雇傭外國出生和第一代工程師,而非“本土”美國人,這並不是因為美國人天生智商低(這種解釋既懶惰又錯誤)。 關鍵原因之一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文化。

“嚴峻的問題需要嚴肅的答案,如果我們真心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直麵真相:我們的美國文化長期以來(至少自90年代起,可能更久)崇尚平庸而非卓越。 這並非始於大學,而是從幼年開始。一個慶祝舞會皇後勝過數學奧林匹克冠軍,或推崇運動員勝過優秀畢業生的文化,不會培養出最優秀的工程師。

“一個崇拜《男孩遇見世界》中的科裏,或《青春期的挽歌》中的紮克和斯萊特,而非斯克裏奇,或《家庭事務》中的“斯特凡”而非史蒂夫·烏爾克的文化,不會培養出最優秀的工程師。(事實上,我認識多個90年代的移民父母,他們有意識地限製孩子觀看這些電視劇的時間,正因為它們宣揚平庸……而他們的孩子後來都成為了非常成功的STEM畢業生。)

“我們需要更多像《爆裂鼓手》這樣的電影,少看《老友記》的重播。 更多的數學輔導,減少過夜派對。 更多的周末科學競賽,減少周六早晨的卡通片。 更多的閱讀,少看電視。 更多的創造,少些“閑逛”。 更多的課外活動,少去“購物中心閑逛”。

“大多數普通的美國父母對“那種類型的父母”持懷疑態度。 大多數普通的美國孩子以輕蔑的眼光看待“那種類型的孩子”。 如果你從小就渴望平凡,那麽你所能達到的也隻是平凡。現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在90年代(甚至現在)認識的那些家庭,他們是按照哪種模式來撫養孩子的。 要毫不留情地誠實。

“在全球技術人才的激烈競爭中,“平凡”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們假裝它可行,那麽我們將被中國超越。這可以成為我們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我們曾經從沉睡中醒來,現在也可以再次如此。 特朗普的當選有望標誌著美國新黃金時代的開始,但前提是我們的文化要徹底覺醒。 一個再次將成就置於平凡之上;將卓越置於平庸之上;將“書呆子氣”置於從眾心理之上;將勤奮置於懶惰之上的文化。這就是我們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沉溺於受害者心態,或幻想(或通過立法)改變招聘慣例。 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

引用完畢。

維韋克說得很好,得益於他的印度移民背景,美國也需要人說出這些真話。但是維韋克的視野還是不夠,他還是太嫩了。他隻看到了美國教育的一個方麵,沒有悟出美國為什麽會培養出費曼、James Watson和Thomas Morgan這些科學天才的文化,以及美國英雄輩出的土壤。

維韋克給人的印象是一張油嘴,他的觀點很犀利,還不停地說。如果我們是他的同事,從他講的報告出來,我們肯定會麵麵相覷, 因為不知道這家夥說了些什麽?一個耶魯法學院的家夥,隻在哈佛學了點生物,維韋克怎麽能創辦生物技術公司掙大錢?他的Roivant Science是開發和推廣被遺棄的藥物的,這家夥是否在經營著皮包公司?他的生物醫學知識恐怕來自他的耶魯醫學院畢業生的妻子。

美國其實不需要引進中國和印度的競爭教育環境,他們的弊端很多。如果美國變成那樣,那將會麵對災難性的後果。我長期認為年輕時的過度訓練會使興奮性神經元大量死亡,從而影響後續的創新能力。中國人和印度人遠沒有美國人具有創造性,這是不爭的事實。印度人在美國開創科技企業的成功程度都趕不上美國華裔,他們的文化適應培養職業經理人。

美國人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們去冒險的,你們如果觀察美國人怎麽培養後代的就會明白。美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們試各種各樣的遊戲,孩子不會走路時,就在父母的腳下,爬著探索對他們來說陌生的神奇世界。

我現在觀察美國兒媳婦如何帶孫子輩,就領會了不少。媽媽在廚房裏忙碌,突然發現不足周歲的女兒消失在自己的視線外。原來小姑娘在地上將可以撿到的東西放嘴裏,媽媽趕快去查看,原來嘴裏盡是大人的鞋子從外麵帶回來的樹枝與樹葉。我接手後還從孫女嘴裏弄出好多樹葉樣的東西,這個故事頓時成為家裏的美談。

美國父母特別懂得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他們甚至連點菜都是與孩子們商量後才點,而不是中國父母萬事替孩子們做決定。美國人讓孩子們去海邊躺水,去見風浪,隻要孩子們在父母的目光範圍內就行。

當然這個文化也出負麵的例子,最近的就是賓大凶手在衝浪後因脊椎受損後抑鬱,他與父母失聯6-7個月後,聰明的大腦可以自製三D打印手槍去殺死保險公司總裁。

斯坦福本科和華大MD老爸:“我們的斯坦福本科原來的打算是與二個同學一起去古巴探險,結果其中一人加入了馬一龍的DOGE團隊,今年的Holidays不放長假了,而且還要沒日沒夜的加班,再加上元旦一過他也要飛中東見富豪,所以整個行程就幹脆取消了。不去古巴野而是去阿布紮比迪拜乞討,我們當父母的當然也放心些”。

我的回複:“都是有能耐的主,別把NIH搞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zr' 的評論 :
中國的教育體係就是打擊尖子生的。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因為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就像通過拿獎學金來減輕家庭負擔。第一學期我考了全大班的第三名。按道理肯定是一等獎。但是,評獎學金要看德智體三方麵,但是,我體育也是幾乎滿分啊,引體向上和立定跳遠都是100分。但也不行。班裏麵搞了一個最為民主的方法,投票選舉三好生。結果我得票最少,沒有被選上。我得的唯一一票,是自己投給自己的。
USResident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教育,罪大惡極的就是新東方、俞敏洪。俞敏洪成功的將學習變成了專業應付考試。害了一代人。”

野彪發表的評論, 一言中的。

俞敏洪的新東方培養的是專業應付考試,而不是培養人才。
lzr 回複 悄悄話 我的看法是中國式的教育不是影響了創新能力,而是在於教育廣泛的提高了傻瓜和普通人才的能力以至於天才的能力不再那麽明顯。中國的教育給工業化提供了大量的合格技術人才,但是這些合格人才就使得天才的能力看上去不那麽突出,反而更加容易被錯誤的淘汰掉。美國的教育體製是得天才非常容易冒尖,因為一個會微積分的學生在一堆四則運算都算不清的學生中很容易分辨。問題是,天才雖然冒尖了搞了大發現,但是一堆機器最後還是要那些四則運算都算不清的學生去設計製造。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我覺得Frame應該可以做3D打印,但slide必須是全鋼的,也不容易打印吧。
BMC 回複 悄悄話 最近一個美國數學教授在網上發帖比較了美國和英國的高等教育。他是英國人,中小學在英國私立學校,然後在英國排名第一的劍橋大學數學係讀本科和PhD. 畢業後到美國中部的一個旗艦州大數學係當教授。這個州大在美國排名大概一百。他先比較他所在州大數學係本科生入學新生與劍大數學係新生。他發現劍大新生比州大新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比州大新生強很多。他解釋這是因為美國高中的AP隻有微積分1和2,還有統計學,而英國高中的A-level 數學還包括3, 線性代數,概率論, 離散數學,金融數學,純數學中的證明, 這些都是美國數學本科2甚至3年級的課程。但是到了PhD研究生這一階段,他所在州大的數學博士生卻超過劍大。他強調,他隻是比較二間大學而不是二國,隻是數學專業而不是所有專業。他解釋了劍大數學新生強於州大的原因,卻沒有解釋在博士生階段反轉的可能原因。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野彪 發表評論於 2024-12-30 17:23:49
手槍是如何3D打印的?這的確是太神奇了。
特別是槍管,是特殊鋼材製造的。如果是類似格洛克的樹脂槍身,也是需要特殊材料才可以。
--------------------
非法手槍3D打印隻需打印receiver/frame。 也就是手槍的下半部分。 隻有receiver是法律上的“槍”,受到管製, 購買時需要填表接受背景調查。 其他部件都可以隨意郵購。
上海大男人 回複 悄悄話 據我所知,凶手用的手槍,主要零件比如槍管是買來的真貨,3D打印的是配件,從而成功繞過直接購買槍支的審查。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教育,罪大惡極的就是新東方、俞敏洪。俞敏洪成功的將學習變成了專業應付考試。害了一代人。
包括現在很多在美國的華人,當年就是通過新東方出國的。他們到美國的時候,實際上語言能力還不行。這樣的人,能有什麽後勁呢?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手槍是如何3D打印的?這的確是太神奇了。
特別是槍管,是特殊鋼材製造的。如果是類似格洛克的樹脂槍身,也是需要特殊材料才可以。
如果是全鋼的手槍,例如結構簡單的五四手槍或1911,可能還簡單一點。
北美小鎮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製度出底層幹活的,不適合培養科學家。其實我在研究生院的時候就發現了,最好的學生是美國人,特別有想法和專研精神。中國人基本屬於蒙頭幹活的,印度人負責忽悠。雖然中國人的數學普遍學得深,但美國人在要用到的時候很快就能把相關的數學趕上來。當年一個美國教授的黎曼空間函數課,幹掉了無數北清的理工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