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再次說點北大的不是,他們最近決定取消對外國留學生申請入學的筆試考試。我以為自己這次是站在清華人的一邊,我上次說北大時順帶提了清華,讓清華人覺得自己的母校躺槍而不滿。沒有想到清華做得更絕,他們在去年就開始了此項政策, 我們都知道清華的D國色彩更濃。這項政策不僅僅是北大清華,還包括人民大學和上海交大等眾多的中國名牌大學。
如果我能給北大等中國名校的這項政策扣帽子,兩頂帽子給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首先就是這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政策。對黑人、白人或中東人優待,對自己民族的黃皮膚同胞則采取明目張膽的歧視政策。在美國稱種族歧視是非常嚴重的指控,我隻在平權法案時使用過,但是北大清華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係統性種族歧視。以前他們歧視我們湖北鄉裏人,為對不同地區的同種族內的歧視。湖北鄉裏人比北京皇城子弟讀北大清華要難上百倍,而這兩所大學是靠納稅人養的國立大學。所以從北京去讀的北大清華,智力定量是應該成比例減低的,那些帶口音的清華人更聰明。
沒有出過國門的牆內人可能不知道,美國所有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中都有一條,禁止因為性別、種族和國籍而受到的歧視或區別對待。美國州立大學有本州和外州的學費區別,外國學生與外州學生的本科學費相似,外國學生也難申請美國財政資助,那是因為大家交的稅的不同,可以理解。即使這樣,美國通過自由競爭所得到的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從武漢來的和密蘇裏土生土長的的學生,讀聖路易斯華大的博士所獲得的獎學金是一模一樣的。這點與歐洲都有不同,他們對本國、歐盟和外國學生的獎學金擁有明文規定的區別對待,先本國,後歐盟,最後才是外國人。我開始知道此規定時,馬上覺得如果美國這樣做的話,學校恐怕會吃官司的。即使美國如此槺概,還有人回國後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加入到反美大軍的行列中。放棄美國國籍時還罵美國失去了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想到自己在中國的一切,沒有美國的培養絕無可能。
美國不僅要求外國學生與本國學生一樣的SAT或ACT考試,還要求加試外國學生托福,你沒條件就別來美國留學。美國的做法使中國大學不能使用任何理由辯稱,因為國內外的情況不同而需要區別對待。中國可好了,不僅可以免留學生考試,在自己國家的學生申請獎學金或助學金不容易的情況下,他們還給從外國來的學生每年三十萬人民幣的資助。這消息是否確實?誰定的政策每年給外國學生四萬多美金的錢?天朝這種國富民窮的國家怎麽這麽容易到處撒錢?
另一頂帽子我要給這個政策的就是,這是對沒有資源或底層老百姓的歧視,即階級歧視。因為這裏涉及有錢的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的孩子買到的外國身份,以前通過巨大的分數差讀北大和清華,現在索性連考試都取消了。我的朋友告訴我,像我們當年窮家小戶的後代,現在很難與權貴富家等資源豐富的子弟競爭了,因為培優的費用使窮人家的後代完全失去了競爭的前提。天朝盡出這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政策,我們當年出國就弄出個什麽海外直係或旁係親屬的要求。相比美國耶魯對低收入學生政策傾斜的Questbridge優先錄取,天朝則是還停留在資本殘酷積累的原始階段,還宣稱擁有共產主義的初心。
以前我看央視春晚節目就讓農民工的後代別作太大的指望,當時央視讓那群農民工的子弟呼的口號是:“別人與我比爸爸,我與別人比明天”。問題是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你的明天會暗淡很多,北大等名校出台的新政策就會造成這樣的效應。
我雖然帶學生申請美國大學已經十年了,我深知美國申請體係的優點,還能把中國學生從高考的苦海中拯救出來。但是我在很多場合多次說過,我堅決反對中國取消憑高考成績讀大學的的任何改革企圖。在一個靠關係而不是誠信的地方,在一個人情社會而不是經曆過法國啟蒙精神熏陶的契約社會,改變高考製度就是堵了窮人孩子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最後希望,千萬改不得。
我研究人才規律好長時間了,可以得出的結論往往顛覆我們以前被勵誌故事的嚴重誤導。如果以將來對社會的影響力或貢獻為標準,不是窮人家的後代,而是中上層的知識分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更富親和力和更容易成功。大家隨便看看就有這些事實:楊振寧的父親是留學芝大的清華教授;吳健雄的父親是中學校長,祖父是晚清秀才;李政道來自殷實家庭,父親從金陵大學畢業後經商;貝聿銘的父親是銀行家;丁肇中的父母把他從Ann Arbor, Michigan帶回戰火紛飛的中國,他長大後又回到UM讀本科和博士;朱棣文出身在St. Louis, 他老爸曾是華大的Faculty;Roger Tsien(錢永鍵)的父親是MIT畢業的,錢家更是人才濟濟;林瓔的父母均為教授,家傳更深;福山的父親芝大畢業,祖父創立了京都大學經濟係。當然也有窮河南人的後代崔琦獲得了諾貝爾獎,達爾文是富二代,牛頓則是普通人家。
我在觀察人生時,還見過一個存在於中國人中的比較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不少中國鄉裏孩子所擁有的脆弱自尊心是為了掩蓋曾經擁有或長久伴隨的極度自卑心理。原因可能是中國社會存在的歧視現實,城裏人對農村人的歧視。你們可以觀察周圍的人,自尊心很強又來自農村的往往屬於這種。其實臉皮厚點的人更容易成功,鄉裏人恢複自尊與自信的程度,往往決定自身的職業高度。
暗地裏呢?美國華裔想進常青藤的難度比其他種族大多了,更不要提大學的Legacy Admission。
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更多一些?聰明與否並不是未來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
每個人都隻能在前人傳承的基礎上奮鬥。沒有前人為自己鋪路,從社會底層出身,到大城市上大學,要做到前麵提到的級別要有過人的天賦和自律。
我覺得各地聰明人的比例應該差不多。北京頂尖的學生應該不比湖北差。但是北京錄取的多,平均來說可能是差一些。
不過小時窮的孩子可能更加持續努力,出人頭地。人太窮,看世界就不同。
台灣在日據時代,台北第一女高校(現在的北一女)有位日本教師,課堂上誇日本殖民台灣後,社會進步迅速雲雲,有位台籍女生當場頂撞,指出台灣人是二等賤民,各方麵權利不如日本人雲雲,日籍教師大怒,拖著該生至校長室,要求校長懲罰該生。日籍校長聽完,卻說,該生所言屬實,學生若因說實話而被懲,有違教育的宗旨。結果,該台籍女生沒受到任何處罰。
『教育若是為政治服務』,例如在中共統治區,一個說實話的學生,遭遇必完全不同。
*********************************************************************************
+1!
『教育若是為政治服務』,例如在中共統治區,一個說實話的學生,遭遇必完全不同。
清華有語文係,有曆史係,十有八九還有法律係。。。
Bill Gates 就是不愁吃穿的“公子哥”。
至於給獎學金,美國給國際學生資助,然後他們留下為美國工作,創造更多價值,屬於長線投資。
中國給非洲學生獎學金,也是期望放長線,釣大魚,已經有報道非洲某國的總統在中國留過學,中文流利,
和中國簽了好多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