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12)
我們同濟的海外校友會下月將在芝加哥舉辦聚會,華中科大副校長兼同濟醫學院院長陳建國會親自帶團赴會,還有一個以招聘為重點的懇談會。我前段時間參加過一個中山醫學院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招聘會,見識過印刷精美的材料,免費晚餐,領導講話,還有隨從的工作人員從各個角度為在台上宣講的領導拍照,為了回去好交差。這些場景著實令我印象深刻,所以我在同濟芝加哥的聚會群裏這樣留言:
“潑一點涼水,這種人才招聘會最好不要舉行,沒有任何意義。我在美國近三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任何國家是以這種方式在美國招聘人才的。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國家的校長來招人才,還以宣講會的形式。以前是學校組團周遊世界的機會,現在中國富有了,我不能這樣說了。這是逆世界人才聚集的規律的做法,我關注世界科學中心的形成與發展幾十年了,從英國劍橋,哈佛,聖地亞哥和我們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病理與免疫係,都有觀察與體會。傑出科學中心是以係主任為核心產生的,美國把雇教授的權力委托給係主任或研究所所長,科學中心還隨著階段不同而消長,尤其當學術人物去世或離開時。校長或院長最重要的功能是選好係主任或者學術領袖,然後在後麵鼎力支持他們。”
我們歡迎陳建國院長到芝加哥來,校友會應該找個時間段,讓陳院長與我們校友交心談心。如果時間段有困難,應該去掉一些不關緊要的所謂講座,與同濟院長的交流應該是此次活動的中心議題之一。耶魯校長很難組團去德國招人,我們同濟的美國和加拿大校友(謝謝有校友從溫哥華飛來)應該珍惜這次與陳院長直接交流的機會。如果要砍講座名單,就取消Frank Hu的講座,他名氣太大,得到講座的邀請自然多。上次他在波士頓校友聚會時講過,這次院士就讓賢吧。我們不了解國內的情況,但是我們感興趣傾聽,首先讓陳院長和他的幕僚們給我們介紹同濟的現狀與發展前景,特別是同濟所麵臨的困難與挑戰。然後是校友的提問與討論的階段,校友裏麵有足夠多的人材,可以為同濟出力,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開誠布公。至少以往有資深校友在群裏抱怨過,同濟在支持學生爭取到美國臨床實習等方麵,與沿海醫學院存在差距,校友會應該匯總這方麵的意見。同濟的成績我們都看在眼裏,也高興與自豪,但是我們希望給母校的發展盡些力。
我總覺得陳建國為同濟醫學院的院長是最值得尊重的頭銜,國內朋友認為稱他為華中科大的副校長更高大上,我從來不覺得副校長是值得太自豪的位置,虛職與實職的關係。這次有人直接稱他為校長,多謝校方的更正。歡迎陳院長重返他所熟悉的美國中西部,他在德國學術重鎮海德堡獲得的博士,在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做的博後,這裏是他的部分學術發源地,他以前肯定經常在芝加哥O’Hare轉機。另外一層是陳院長的這同濟醫學院正院長的得來也與芝加哥相關,芝加哥校友的代表性人物汪策在四年前創立了現在處於半封狀態的“天涯同濟人”微信群,大家以這種現代方式相聚在一起後, 自然關心母校,並且激烈辯論同濟當時的現狀,時任校友會主席汪爾佳委托我執筆寫出那篇檄文,其中一點就是控訴華中科大長期讓同濟醫學院正院長的位置空缺。文章作為一種輿論壓力,部分迫使華中科大采取措施,短時間任命陳建國為同濟醫學院的正院長。
這是我在那文中表述的:“我們更不明白的是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長期沒有正院長,她恐怕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名牌醫學院的院長職位長期空缺的。我們即使在華中科大的內部比較,華中科大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有沒有院長?同濟醫學院沒有院長,同濟沒有權力任命 自己的像解剖或藥理係主任和其他重要教授的權力,而把這些權力交給可能完全不懂醫學的校本部領導去執行,同濟醫學的教育品質在這樣的管理體製下將順理成章 地日漸下降!”
然後提出全球海選同濟醫學院院長的建議:“第二,華中科大應該盡快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海選同濟醫學院的正院長,我們同濟海外校友總會將會樂意為學校篩選候選人積極提供參考意見。院長候選人應該展現出領導國內一流醫學院的潛質,首先他或她理應為各自專業領域的受人尊敬的學者專家。這點十分重要,因為隻有在人品和業務上同樣傑出的教授,才有可能提升同濟的水準到另一個層麵。同濟擁有聘任梁之彥教授和裘法祖教授這樣中國傑出的生化學家或外科專家作為院長的傳統。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c9524450102vq1w.html
我經常這樣講,同濟海外校友會應該有一個自我約束的機製,任何擔任校友會主席或董事會成員的人,應該盡可能不要在同濟擔任兼職教授的職位,不能拿校友會的位置為自己謀私利。我以前建議的另一層考慮是維持海外校友會的獨立性,耶魯校友會就是這樣的,既關心母校的發展,又對母校的一些欠佳做法持批評和監督作用,你如果拿了同濟的好處(兼職教授),你做事怎麽可能公正?
那些兼職教授不會給你帶來榮譽,反而會帶來麻煩。最近美國方麵采取的行動,被我以前的建議言中了。有人說稱某某為千人專家是在美國害了他們;美國華裔資深專業人士更是對招聘會一針見血地評論道:“挖牆角怎麽能那麽大張旗鼓? 這不是鄉間土財主娶媳婦的架勢?”。美國Emory大學的李曉江教授開始是要求美國校方允許他每年六個月在國內和六個月在美國,Emory許可了這申請,他便這樣做了二年。二年以後,他是三月美國和九月國內,研究論文署名是暨南大學第一,美國Emory在後麵。他在國內的工作單位都前後有兩個:中科院遺傳與發育所和暨南大學。我們憑良心想想,Emory不開掉他才怪呢。我時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目前形勢下對華人教授您可有影響嗎?”,弄得我哭笑不得,美國有上萬的華裔教授,大家都生活得好好的,你貢獻社會不做虧心事,美國會故意加害你?美國仍然是外國人在美國成就科學人生的最佳國家,沒有之一。
最後舉例談點世界科學中心是怎麽形成的。科學是人做的,擁有所有人類社會的特征,而人是以誌趣相投而群分的。造就多產科學中心的最為重要的條件是選好那些有魅力的學術領袖,給他們放權,然後才能吸引青年才俊圍繞在他們的周圍。
Cell最近發表紀念Sydney Brenner仙逝的文章,他是分子生物學黃金歲月最後的天才,也被稱為玩童。聖路易斯華大曾經請他在主校區的Graham Chapel演講,談人生與展望未來,他是我見到的擁有深邃思想的人中最浸滿幽默的,俏皮話連篇。在那文章裏有張照片,Brenner的嬉皮勁盡在照片中,他是唯一便裝者,煙頭還想藏而沒有藏住。照片含有管理MRC LMB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的委員會成員,六位中的五位為諾爾爾獎得主,其中桑格得過兩次,所以共有六項諾貝爾獎。英國劍橋隨著Crick和Brenner的遠走美國和桑格的退休而減弱,但是她的形成靠得是科學領袖的魅力。
上麵談及的是諾貝爾級別的,我們來看看美國科學院院士這個層次。聖路易斯華大在病理係主任Paul Lacy退休後,於1985年找到古巴裔的哈佛教授Emil Unanue前來擔任主任,他的影響力使華大擠身為世界免疫學的中心之一,無論從廣度和深度看,這評價都恰當。華大與哈佛和耶魯並列為世界三大免疫學中心,現在雖然有不少人離開,但仍在她的鼎盛時期。最為明顯的例子是在Unanue的推薦與影響下, 有五位華大免疫學家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Bob Schreiber, Ken Murphy, Skip Virgin, Marco Colonna和Wayne Yokoyama。前麵四位為他的病理與免疫係的,Wayne為我們內科係的,但是他在今年的美國免疫學家協會主席演講稿中感謝了John Atkinson和Emil Unanue對他的栽培。Marco Colonna幾次都說當年Basel研究所關門時,Unanue是最重要的原因促使他選擇來聖路易斯。他們都實現了Emil評價人的標準,他說隻能用幾句話甚至一句話來評價你的科學成就,而他們都因各自的傑出成就而備受國際同行的尊重。在一個學科或係裏,這種人才的聚集程度是驚人的,我們還麵對德國馬普協會的競爭失去了一對做代謝免疫學的夫婦。
創建這些世界科學中心,都不是通過招聘宣講會的形式招到的教授,國內還應該終止被廣泛濫用的邀請留美年輕人的免費回國參觀計劃。做學問也好,做企業也罷,你如果做好了,成功自然會找上門來。
Cell紀念Sydney Brenner的文章。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免疫學NAS院士。當然我們不能以院士為評論標準,因為還有一些華大免疫學家的成就甚至高過這些NAS院士。
可見業內人士對於搶人才的作法有很大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