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耶魯大學圖書館
每年的三月底是美國競爭激烈的名牌大學發榜的最後日子,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所經曆的焦慮使得等待中的三月顯得格外的慢長,這是心理學上的普遍現象。隨後迎來的是高中生的短短人生中至今最具挑戰性的時刻,如今傳遞歡樂與傷心的瞬間已經由電腦的鼠標代替了郵遞員的辛勞。
大約十年前,美國的同學們還通常以裝滿各種入學材料的肥大信封和僅含一紙官樣文字的薄信函意指陽性和陰性的錄取結果,現在這些仍會作為最終的通訊形式,隻是最初的驚喜與失落不是像以往那樣傳遞罷了。當年有位申請麻省理工的美國高中生,學校的課程學習使他不可能每天回家查看麻省理工的錄取郵件。鑒於好壞消息都能從郵遞員的手上辯別出,他索性在郵箱上放了一個錄像鏡頭,通過連接家裏的電腦將影像信息傳到他每天忙碌的高中課堂裏。他這樣得知被錄取的消息的創意曾經被MIT的招生辦人員傳為美談,因為他們尋找的就是這樣擁有創造力的原始胚。
當錄取的塵埃落定後,我們總會感歎美國名校錄取的不確定性,學生可能被UCLA拒絕而被普林斯頓錄取,或者遭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否定而被斯坦福歡迎,這些都是每年時有所聞的錄取事例。那麽錄取有沒有規律可循?錄取難易能否定量的評估?回答這些問題可以是簡單的肯定或更多的否定,這就是大家在這個時間段都樂意去討論錄取率的原因。
美國名牌大學一般隻給學生從三月中旬到四月底最多一個半月的時間去貨比貨或討價還價,所以四月又是美國大學申請周期裏特別短暫的一個月。學生們會奔波於東西海岸的校園裏去親身感受不同大學的氛圍,家長們則可能更關心自己的錢包,耶魯,哈佛和斯坦福還特意安排錯開準新生們訪問校園的時間,以便大學都能公平推銷自己。當學生決定跟哪所大學定“終生”的5月1日截止日期過後,各學校的接受率之爭將會成為網上受歡迎的談資。記得有一年耶魯的接受率數據釋放得晚了點還被網友猜測,後來證明那年的接受率相當不錯。哥倫比亞大學索性沒有公布2014年的具體入學人數,我們在下麵計算她的接受率時都不容易,隻能靠曆年的入學人數去估算。
麻省理工的前招辦主任瓊斯女士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在內部決定錄取時,他們最為關注的也就是錄取率和接受率的較量,還會考慮到交叉錄取率。所謂錄取率是錄取學生人數除以總申請人數,而接受率是報到入學人數除以該大學發放的入學通知書的數量,前者說明學校多麽難進而後者則預示學校在被錄取的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
那麽競爭多麽激烈才能導致招生官員會做出些甚至違規的行為呢?讓我舉個有點影響的例子吧,2002年的四月初,正是爭奪被錄取的學生以提高大學接受率的關鍵時段,普林斯頓招辦人員偷襲了耶魯招生辦的保密工作沒有做得太專業的電腦。普林斯頓利用交叉申請的學生的社會安全號碼和生日18次進入耶魯網站,並且獲得了可能高達11位學生的資料,當年小布什總統的侄女兒也在列。普林斯頓不擇手段探明耶魯對這些學生的錄取或拒絕的決定以及財政資助的信息後,當然會采用相應策略來決定錄取與否或吸引同時被兩校學校錄取的學生。耶魯是在普林斯頓的招辦人員在外吹牛才得知自己的資料被偷的,普林斯頓的招辦人員說他們多麽容易得到了競爭對手的學生資料。隨後耶魯追蹤到了四部位於普林斯頓招生辦的電腦,普林斯頓為此道歉並且將違規的招辦主任調換職位。如果說得正麵點,文科生聚集的耶魯把世界想像得太美好了,更多的責怪還應該是耶魯招辦做事太不動腦子。當年進入耶魯網站僅需申請學生的社安號和生日,不需要隻有學生才知道的ID,耶魯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申請眾多學校和其他競爭對手違規同時出現的可能性。
今年常春藤的錄取率仍然是哈佛以5.33%領先(圖二), 耶魯前麵幾年都是處於第二位,但是耶魯今年的6.49%已經被哥倫比亞的6.1%超過,其他藤校的錄取率分別為:普林斯頓的6.99%;布朗是8.49%;達特茅斯為10.3%;賓大的9.9%以及康奈爾的14.9%。八所常春藤盟校中的五所的錄取率都比去年降低,一所持平,錄取率之低已經有點玩彩票碰運氣的感覺了。
除了2011年外,近些年哥大從來沒有在錄取率上超過耶魯,2006年耶魯的錄取率為8.6%而哥大為11.4%。哥大今年的低錄取率也有可能是來自中國的學生蜂湧申請造成的,中國學生喜歡紐約大都市的生活。哥大確實有重返昔日輝????的趨勢,這也得益於二十年來紐約市的兩任共和黨籍市長強手腕整治犯罪的成效。九十年代初,哥大宿舍附近都能聽到槍聲的時候,哥大排名都有可能掉出前十名,誰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到那裏去。但是如今紐約市民主黨籍的新市長在施政時大玩政治正確,與紐約警察的關係因為警員被殺而弄僵,種族關係也有變壞的跡象。這樣幾年過後,紐約如果重回二十年前的高犯罪率,大家對位於治安較差的曼哈頓上城的哥大也會避而遠之了。
一般情況下,錄取率和接受率是呈反方向走的,也就是說錄取率越低的學校其接受率則越高。具體拿哈佛來說,去年(2014年)她在常春藤盟校裏的錄取率以5.9%為最低而她的接受率則以82%為最高。耶魯的錄取率隻差哈佛1%左右,其區別幾乎可以忽略。為了在量化上更明確區分美國名校的好壞,有人以接受率和錄取率的比率來定量評價學校的競爭力(圖三), 這個比率結合了呈現兩極表現的錄取率和接受率後使得量化的結果差異擴大,從哈佛和耶魯的比率分別為13.89和11.45到達特茅斯和康奈爾的4.73和3.76。但是計算常春藤的比率時,還應考慮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校因為采取與其他五所藤校不同的非捆挷的早期行動所帶來的接受率的損失。非藤校的麻省理工的比率為9.1,也是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的學校。
我們上麵僅重點談及常春藤盟校的錄取情況,但是大家不能忽視的是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因為她的錄取率自2013年以來就列美國名校的第一名,今年仍以5.05%超過了包括哈佛在內的所有常春藤盟校而再次成為美國“在數據上”最具競爭力的大學。上麵談到的接受率對錄取率的比率斯坦福為15.56,同樣已經明顯地擊敗了哈佛,雖然斯坦福2014年的78.9%的接受率仍然比哈佛的82%略低。
然而斯坦福的錄取數據確實需要另一番的解讀。首先,斯坦福錄取的學生來自加州的占了近40%,這使她成為美國名校裏最具地區性歧視的大學,僅從本科學生的組成上來看,將斯坦福稱為全國性的大學都很難令人信服,我們應該尊稱她為加州國的一流大學。她的這一政策使加州國的同學們更有激情湧躍報考斯坦福,因為美國和中國一樣也是喜歡就近入學的,已經有加州網友的孩子說過再怎麽也不願意離開加州。斯坦福創記錄地吸引了四萬二千多人申請,如果這些申請人中超過二萬來自加州,這對於一個人口超過三千八百萬的州來說並不是件太難的事情。尤其在加州大學(UC)係統的預算吃緊時,財力雄厚的斯坦福最近宣布給年薪12.5萬以下的家庭學費全免的新財政資助的政策。
康奈爾大學是常春藤裏吸引學生申請最多的學校,達四萬一千人之多,這源於康奈爾至少有農業等三個學院因受到紐約州的財政資助而屬於州立大學的性質。康奈爾能如此成功地吸引本州子弟申請的原因多少與她的州立性質相關,但是我們不知道康奈爾私立和州立部分相應的錄取率,康奈爾的3284的新生中州立部分的占了34%。
雖然斯坦福為純私立,入學新生的人數隻有康奈爾的一半多(1780左右),但是紐約州的人口為一千九百萬,隻有加州的一半,斯坦福在加州的申請人不需達到康奈爾吸引紐約州學生的比例就能達到康奈爾的總申請人數。雖然比較斯坦福和康奈爾不是太恰當,但是康奈爾30%的學生來自紐約州,斯坦福38%的學生來自加州還是比較相似的。
斯坦福能夠通過發放少的錄取通知書贏得奇低的錄取率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將擁有僅次於哈佛的高接受率,但是斯坦福在接受率的競爭上也通過了策略性的錄取政策。她盡量少甚至不發放給自己不占優勢的高中的學生錄取通知書,這樣斯坦福有意避免了與普林斯頓等藤校的競爭來提高自己的接受率。更為突出的是,斯坦福的加州本土化策略和就近上學的普遍規律結合在一起,使斯坦福在接受率上也占盡了便宜。關於就近入學影響接受率的例子很多,位於中西部林肯市的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接受率比常春藤的賓大和哥大還要高;賭城內華達大學的接受率也超過了布朗或芝大。
耶魯專門為本科生興建的兩個新的住宿學院已經動工,據說耶魯會在2017年的入學年度增加225人左右的新生,致使耶魯的總人數增加到1,570人左右。這將是耶魯自六十年代以來首次擴招本科生,想想北大清華半個世紀來增加了多少學生,屆時耶魯將會接近但仍然少於哈佛和斯坦福的本科生人數。就看耶魯如何操作二年後的市場策略了,那年耶魯錄取率呈現顯著降低或略有上揚的可能性都有。
圖二:美國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率
圖三:美國常春藤盟校的接受率和錄取率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