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回憶抗戰中的同濟醫學院

(2013-05-18 13:22:42) 下一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母校江明性教授回憶抗戰時的同濟醫學院,覆蓋同濟麵對日本侵略從上海遷浙江金華和江西贛州,然後通過廣西和昆明最後落腳四川李莊的經曆,也涉及到很多後來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著名學者與專家。同濟一所學校的逃難簡史折射出一個國家的苦難,當時中央研究院和梁思成林微因的營造學社也曾在四川李莊停留。國內學過醫的同學應該對江明性不會陌生,因為改革開放後的全國統編教材《藥理學》就是由他主編的,此回憶錄由同濟醫學院負責海外校友事務的陳英漢老師幫助整理完成。

回憶抗戰中的同濟醫學院

江明性

1937813日日本人打到上海,從吳淞口登陸,同濟大學在吳淞口,就是抗日前線。813日正值學校假期。學校在吳淞口,離炮台不遠,抗戰打多久大家心裏沒有數,於是學校決定先把學校從吳淞遷到上海的法租界地豐路,就是現在的烏魯木齊路。那個地方很小,隻能把從吳淞遷出來的校產堆到那裏,學生宿舍沒有。大家把箱子堆放到那裏,準備九月初再開學。(同濟大學大學部在吳淞,醫學院前期在吳淞,後期在寶隆醫院,後來叫中美醫院,現在是二軍大的長征醫院。)學生有1000餘人。醫學院後期是在當時的寶隆醫院,在公共租界裏,就在現在的鳳陽路。德國人辦的寶隆醫院當時比較安全,就不用搬遷。報到後,上海的學生多數回家去了,附近縣的學生也都回家去了,但還有學生留 在學 校,仗也還在打,於是翁之龍校長想來想去,決定遷校,這就是第一次遷校。
  第二次遷校離第一次遷校一個多月,這次是搬到浙江金華。翁校長當時不想走遠,想過了杭州、過了錢塘江再等一等。日本人是先入上海,再進杭州,12月就進了南京。遷到金華已經是9月份了,11月就開始上課,到12月又要搬遷了,因為12月南京和杭州都淪陷了。當時上課隻上了一個多月,兩個月不到,就又得走,箱子都沒有開。這次決定搬到江西的贛州。
  到了贛州以後校本部在一個衙門。把關帝廟粉刷一下,作為1000多學生的宿舍。193834月份開始上課。我是1935年秋進入杭州高級中學(杭高)德文班,1938年夏去贛州,插入同濟附屬高中1936年班,於1939年夏附中畢業,參加全國統一考試進入醫學院的。後來南昌淪陷了,8月翁校長決 定去廣西。有的同學7月就自己去了,大多數是9月、10月離開贛州到廣西。
  後期的學生有一些在上海寶隆醫院繼續學習,但多數都一起去了贛州,後來去昆明的。上海畢業、昆明畢業的,同濟大學都承認學曆。江聖造在上海,王辨明在昆明畢業的。裘法祖、謝毓晉、過晉源等人1937年初,考完前期就留德了。在同濟醫學院讀完前期的德國承認學曆,到德國醫學院學後期。我在贛州認識了王辨明,他也是杭高畢業的,比我早4年。我那時還在中學部。
  1938年秋翻過了大庾嶺到廣東,學校在廣東韶關設有辦事處,我們在韶關住了二三天,又乘粵漢線從韶關去衡陽,再乘湘桂線去南寧。火車開得特別慢。有人開玩笑說,帽子掉下去了,下去撿,還可以追跳上車。就這樣咕咚咕咚,在火車上過了兩夜,第三天到桂林。
  到南寧是1939年元旦。在廣西時,日本飛機來過兩次。看到我們在操場,以為是軍營,用機關槍掃射,很多彈頭落在宿舍地上,一直沒有上課。後來校長又決定搬到昆明。
  到昆明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走南寧出鎮南關到越南再到昆明;一條從南寧沿西江到百色再到昆明。還有第三條路,廣西往北到貴陽,貴陽再到昆明。西南聯大走貴陽多一些,也有少數走越南的。學校發了300元錢。我們都選擇走越南,走越南是出國。19392月到達昆明,19407月離開昆明,在昆明2年不到時間。
  在昆明開始上課,醫學院畢業班提前上課,附中畢業班也開始上課,其他班都沒有上課,沒有教室,也沒有準備好。工學院在省立富春中學上課。醫學院比較分散,後期找了很久才找到幾間小房子。門診一天看不了幾個人。
  1940 年日本飛機開始轟炸昆明,炸死了一個女學生,同學們要求搬校,校長答應搬遷四川。李莊的紳士聽說同濟大學要到四川來,還沒有找到地方,他們願意接待,發了16個字的電報:同濟遷校,李莊歡迎,生活供給,李莊負責。校長接到這個電報就決定遷校至李莊。
  學校決定每個人發150多元遷移費,自己走,學校不組織。我們一組一組出發。到了宜賓,醫學院後期已經在宜賓了,門診已經展開,醫院還沒有。後來學校才在西郊花園買了房子,建成醫院。在宜賓住了幾天,李莊還不能接待學生。第二年23月才接待學生。我算是早一批到李莊的,前期二個班住在祖師殿道教的廟裏。
  1940年暑假後去四川李莊,1941年陰曆年後李莊開始上課。1939年我們還參加了全國統一考試。
  我19399月進入醫學院。醫學 院、工學院、理學院的一年級都集中住在8省會館,在五華山後麵,一共三間房子,醫學院學生50人,工學院100多人,理學院隻有78人。醫學院集中學習數理化和解剖,二年級才學生化。這時候生活已經改進了,貸金都發到手,包吃飯。30多人住一個大廂房,住二樓,單人鋪。國文課教一個學期,考一次。還有黨義課,講三民主義。軍事救護課唐哲講授。還有德文課。梁之彥當院長,我們都稱他梁博士。梁博士名聲很大,到德國不到三年,就拿了博士學位回來。唐哲講軍事救護,一年級的一門課。他醫術很好。有幾個同學得了傷寒,他診斷很正確,及時把他們安排在校醫室,20個床鋪,仔細管理,仔細看護,很快都恢複了,唐醫生轟動了,大家都信任他。
  我們住在八省會館,上課也在那裏。學校有總辦公室和教 務處、總務處、訓導處三個處。校長的助手就是教務長,沒有副校長。總務長管後勤工作,訓導長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三青團做工作,醫學院的課程比較多。 
  1942年學校舉辦校慶35周年慶祝會,給每個人發錢會餐,我們吃了魚肉,印象很深刻。醫學院門口進行了布置,掛了彩條,學生自己動手。辦了展覽,介紹醫學院。
  在李莊要找屍體。槍斃的人,討飯的人死了,沒有人收屍。這時有傳聞學校殺人,所以辦展覽說明一下,學醫一定要解剖屍體,不知道人體結構怎麽當醫生呢?
  後期醫院辦了附設護校,培養護士。醫院沒有化驗科,細菌培養由細菌教研室負責。醫學院和醫院聯係很緊密。學生前期二年半,後期二年半,五年,再實習一年,一共六年。同濟醫學院跟當時國內其它醫學院不一樣的特點是,主要課程都有機會再聽一次。比如解剖,第一年,新生坐後麵,後半個教室,前半個教室是給上一個班的,二年級學生。第二年,再聽一次,坐前麵。
  醫 學院前期五個學期,2年半。解剖、生理、生化屬主要課程。一年級課程數、理、化、生物、解剖。解剖要看屍體。學醫的人,一是重視解剖,第二生理,第三生化。前期考試主要考這三門,平常沒有考試,二年半以後考。醫學院學生都很自覺,不要老師管,有留班的,補考不及格就留到下一年。我們班50個人,經過前期考試,刷掉45個人,十分之一。實習時,大家圍著屍體,教授拉起一根血管或者神經問,用德文問,有的學生緊張得當場暈倒了。我們整天背解剖學。第五學期末考試,三門課兩個月之內考完。都是口試,每天考8個人,上午4個,下午4個,由一個教授考,每個學生考1個小時。大家都怕,怕口試。口試是麵對麵,一個問題答不出來,下一個問題又來了。醫學院前期口試是過硬的。考解剖,四張片子,6個人一 起考,每個人的片子不一樣。教授問,每個人半小時,6個人二小時完成。最後兩小時,解剖屍體。一天要考四個花樣,每個花樣20分鍾左右,顯微鏡、掛圖、口試、解剖屍體,考一天。老師最辛苦,一天考六個人,要連續考一個星期。解剖考完然後考生理。同學們抽簽決定考試次序。我生理考試排在第一個,生化考試最後一個。我們考試方式和德國人一樣,生理一上午4個學生,一張方桌,大家圍在一起,三個大題目,大約15分鍾~30分鍾。老師和你交談。我理論敘述一般,但知識掌握比較全麵,獲得老師認可。老師說,江,不錯,給你高分。有個女同學隻得了60分,勉強及格。全部講德文。所以有些醫學名詞,我們隻記得德文拉丁文,中文都不知道,解放後才改成中文。大部分教授都是留德的博士。生化的梁之彥教授要 求一個一個進去,一個一個考。同學都怕。有一位同學說,誰要是能免我不考前期仍能升學,讓我坐牢一年,我都願意。把2年半的課程都放在一起考,又是口試,光會背書沒有用,還要練口才,答得讓老師滿意。可見當時考試多難!考試是硬碰硬的,真本事,沒有作弊的。所以前期考試考完,大家感覺解放了。
  後期也複雜。後期課,比如病理,那時還沒有教授,借調江蘇醫學院的一個教授,姓金,給我們講了一個多月的課。後來又請上一醫的穀老教授講病理。講得好的是呂富華,其次是李化民,德語非常好。章元瑾刀開得好。他家在城裏,來西郊花園上課,西裝筆挺,戴個禮帽,夾個斯蒂克,一路走來,經過宜賓街道,路人都議論說,這是同濟教授,是留德的博士。
  同濟醫學院的老學長中3個很有名,分 別是1924年畢業的梁之彥,1930年的唐哲,1932年的呂富華。這3個有名的是第一名,呂富華9門課程第一,唐哲8門第一,梁之彥7門第一。梁之彥考大學河南全省第一。這3位都留校了。唐哲當校醫。後來同濟大學校長送呂富華去德國留學,他對藥理有興趣。唐哲沒有出國。梁之彥是1927年派出去的。從呂富華開始每年派1.2個,杜公振也是其中之一。後來打仗了,也就沒有派了。
  翁之龍當校長時有一個遠大的計劃,將來由中國人當教授。翁之龍當時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到昆明一年以後就辭職了,他的同學趙士卿當校長,到四川以後又換了校長。梁之彥當醫學院院長一直到李莊。1942年校慶35周年,丁文淵當了校長。
  我們前期考試1942年考完,就到後期了。1942年實習,12月剛在外科實習結束,軍政部軍醫處下了征調 令,當年醫學院的實習班全部征調到重慶參加軍醫訓練,參加青年軍。要建立10萬青年軍,全部是學生。青年軍的軍醫由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擔任,不參加就不能繼續學習,取消學生資格。我們到重慶中央訓練團報到,分到軍醫隊,訓練一個月。林壽悟畢業在軍醫處工作,他給我們上課,講軍隊衛生,軍隊廚房、軍隊廁所應該怎麽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講廚房和廁所起碼要相隔50米,不能太近,還有軍隊裏麵的主要疾病。青年軍有8個師(201208師),號稱十萬青年十萬軍,我分在203師,我們是上尉軍銜,上尉軍醫。我們還沒有實習完畢,大學還沒有畢業,就拿大學生畢業的工資。在青年軍工作,國家發工資,兩年之後再到學校報到,拿文憑。男女同學都一樣。女同學在重慶江北陸軍醫院。武忠弼19455月回學校當助教了, 我是19457月、8月回宜賓當助教的,第二年回到上海。到上海後,武忠弼去吳淞原校址看了一下,感慨不已。學校已經沒有了,種了稻子,所有房子都沒有了,都被炸掉了,隻剩下大禮堂的一塊水泥地。謝毓晉當醫學院院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