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關於提高亞裔在西方生存質量的想法

(2012-12-03 18:45:25) 下一個

很多亞裔因文化、習俗、語言、stereotype等因素而很難融入西方社會,或者在職業發展上受到阻礙。我們可以做點什麽,來改變這種狀況,讓我們自己和 我們的孩子能夠更自在地、更有尊嚴地生活在這裏,得到我們應有的各種份額。我設想有這麽一個組織,通過集成、係統的培訓和社會活動的參與,有效提高亞裔在 西方社會的生存能力和質量。構想如下:

組織性質:非盈利,或商業。

MISSION:
1.幫助亞裔了解西方文化、禮儀、處世之道,達到“知彼”,以別人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改善境遇;
2.提倡亞裔了解自己的文化價值所在,做到“知己”,有了根基,才能活得有底氣、有尊嚴;
3.提倡開放、加強交流,讓不同文化族群互相了解、學習,從而降低隔閡,為豐富多元文化做貢獻。

可選用的教育科目:
西方禮儀類,public speech類,business writing類,職場文化類,個人形象設計類,"把妹達人訓練營”類。。。

工作方式:
社會辦學、公司講座、電話會議、網上交流、策劃活動。。。

附:
一篇令人深思的長文:亞裔美國人,考場的霸主,社會的紙老虎(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06/23/1397873.html)
原文(英文)鏈接:http://nymag.com/news/features/asian-americans-2011-5/



又附:與網友就此展開討論時自己的further thoughts:

* 不是西化討好,而是知己知彼,才能更從容、更有能力從善如流又不失自我。如果個人能以別人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這個人會過得比較easy。如果TA還能為社區做出貢獻,那這個人會贏得應有的尊重和影響力。很多亞裔不了解什麽是“別人接受的方式”,也缺少對社區生活的參與,所以才會有被邊緣化、無足輕重的結果。這樣的一個組織,就是想通過提升個人在西方的交往能力及鼓勵大家參與社會,來提升族裔的整體形象和分量。對於一個看著養眼、貢獻多多的族裔,主流社會為什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族裔也終將變成主流的一部分。我們的文化底蘊使我們有這個潛力。

* 要有不把自己當外人的精氣神兒。這移民之地,誰都是外人,誰都不是外人。做個美好的、有熱情的、有貢獻的人,就是從善如流,就是主流。
*
* 這個設想中的組織,確實應該是對第一代及第1.5代移民最有用。第二代嘛,難說。還是看個人吧:有的第一代移民也能夠如魚得水的。看了您的幾個帖子,很有收獲。以後要多多拜讀、學習。看來您的孩子是非常活躍的,所以無論社交還是職業上都沒有感受到文化背景上的阻礙。但據說也有不少ABC,或因為自身個性、或因為家庭影響,而有歸屬感上的困擾。畢竟他們的父母,隻能傳承給他們100%的中國文化教育。如果自己不能積極汲取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元素,還是會有邊緣化的處境。

不知您是否感覺到,亞裔,特別是中國人,作為一個整體,在西方社會還是處於比較劣勢的地位。他們受到的認同和尊重程度,與他們的才智和付出不成比例。形止欠佳、沉默忍耐、明哲保身、無足輕重的stereotype依然存在。Stereotype要真正打破,除了呼籲社會多元寬容的意識,根本上還是需要靠我們自己努力,改進個人形象、交流方式和社會參與程度。我是希望設想中的組織,能幫助更多的亞裔人群提高這三個方麵的技能和意識,達到您的孩子現在能達到的程度,促進亞裔整體形象的提升。

* 其實亞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我們和後代們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語文化,發掘她自然、優雅、誠摯、深邃的一麵,對我們精神層麵上的自信自立也是非常重要的。打破過去的stereotype,bring in亞洲文化的精彩部分,為所在社區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此,我們的後代就會生活在一個對亞裔更加尊重、有更多公平機會的社會裏。設想中的組織,便是能夠為這理想助上一臂之力。

其實分開來各個科目都有program可以培訓。但是,如果有一些深諳亞裔(尤其是東亞文化熏陶下的亞裔)融入西方社會的難點症結所在的人,整合一個係統培訓工程,使之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改進亞裔的個人形象和交流能力,是否會更好一些?另外這個設想中的組織也同時提倡亞裔認知自己的文化價值,通過積極參與社會而推動文化的雙向融合。比如我現在正在做的Neighbourhood Playgroup Program,就是想通過鼓勵鄰裏之間的孩子課後有更多互動,達到縮短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理想。這種距離,在西方社會比在亞非拉國家要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