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親愛的高中同學們(八、九)

(2012-10-17 19:01:20) 下一個

八、


說到另一美眉費玉珠,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物。我是說,她的個性和生活本身就有很多衝突在裏麵。她的光潔的大腦門裏充滿文藝細胞,對數理化的理解卻不很順利, 這使得她在這個理科生占據主導地位的學校裏多少有點抬不起頭來。但這掩蓋不了她那四射的藝術光芒。很多人記得她一身緊身黑衣站在台上作音樂指揮時的氣度, 還有人著迷於她的英文歌喉,我自己則記得她戴著一頂大帽子,在班級聯歡會上跳西班牙女郎舞時那投入的眼神和旁若無人的舞動身影。有藝術才能的人是很容易" 出風頭"的,玉珠也不例外。但日複一日的高中生活裏,平常的基調隻有一個,那就是迎接高考。她確實應該早一點移民,在西方的教育體係中實現更完全的自我。 她家有親戚在加拿大,她們一家人很早就有"移民傾向"。我們去過她家幾次,新老家都去過,每次所見都是屋裏亂得要命,所有桌麵台麵甚至有時地麵都被占滿。東西倒很漂亮,或者說,很"有品位"。她的母親是畫社編輯,父親是醫生,全都器宇軒昂,衣著光鮮,對女兒的同學很少過問,相當冷淡。夫婦倆對他們的兒子,費玉珠的弟弟,則溺愛有加。玉珠的手和腳都異常小,像個沒長大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與成長。隻有在藝術的天地裏,她才有驕傲的生命。玉珠高三時去了文科班,後來上了SW。在那裏她的才能得以更充分地展現,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她最終在大學畢業幾年後去了加拿大,可是她的生活好像並未因此變得更加輕鬆。2003年我去多倫多,她也在那裏,我們通過電話。她非常繁忙,要工作,要照顧三歲的女兒,一切都忙完,孩子睡覺後她還要寫作、彈琴、寫歌。雖然未能一見,我仍被她對藝術的不倦追求深深打動。隻是她的女兒聽不懂中文;而她一直寄養在父母家的大兒子,能否聽得懂英文?我真的是多管閑事,杞人憂天。也許在藝術的道路上,一切人生的荊棘不過是花冠上的點綴,采摘的人雖痛卻甘之如飴。但我仍忍不住為她感到疼痛,為女性在自我實現和多重角色的負荷之間何去何從而困惑、心亂。


九、


我們這組裏有兩個特別勤快的男生——畢笑和毛平倫。每次打掃除,我等隻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該幹什麽才幹什麽。他倆不。他倆總是爭先恐後,主動承攬包括擦黑板在內的大部分活兒。他們掃得又快又好,自己從不覺著吃虧,反而蠻享受似的。多年以後,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勤勞和懶惰是天生的。要不怎麽這樣兩個男生會這麽勤快,而我就一點也不enjoy做家務活兒呢?

畢笑、毛平倫和大海三個人是個小圈子,彼此很談得來。上大學以後我們班男女生熟起來,常有十幾個人的大聚會;同時“性相近”的人會有很多小聚會,小圈子和小圈子之間又會有交集。我和這三位的聚會,每次的主體內容好像都是談論國家大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現象,等等等等。大家的觀察和觀點有異有同,交流起來非常帶勁,大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概。

畢笑家住農大,對植物的種類名稱十分在行。他參加了生物老師組織的興趣小組,給校園裏的樹們都掛上了名牌。他從HG大到SJ大到Georgetown University,一路讀的高分子、化學、生物之類的專業,所學算是和興趣比較對口。畢笑是個粗線條的人,對很多事情常忽略不計,有時固執武斷,心地卻和他的長相一樣,熱情實在,有古道之風。他出國前回鄉聚親告別,把箱子從宿舍拖到我姐家寄存,不願上鎖。我姐逼著他上了鎖。結果臨行前打開箱子,發現少了衣物。據說暑假時他們宿舍樓常有梁上君子光顧。他收拾衣物時卻渾然未覺。我們都慶幸箱子上了鎖,否則心裏多別扭!我好像很少給人正兒八經地介紹男女朋友,卻給老畢同誌介紹了倆。所幸都沒成,否則他現在這位通情達理的高材生太太和一雙兒女就花落人家了不是。畢笑和楊青鬆一樣,被我冠名為“中國沙文主義者”。他讀過很多史書,老覺得吾乃有五千年文明曆史的泱泱大國,視其他國家為蠻夷之地,除了需警惕其亡我之心外,均不足掛齒耳。如今他和老婆雖同在加州,但不是一個城市,周末和節假日才得相聚。他同時能享受到快樂的單身漢生活和團聚時河裏釣魚摸蝦回去吃現成兒的家庭生活,不想發福都不成——這他自稱是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巨大進步(注:僅指體重)。

毛平倫被男生們稱為“阿毛”,畢業後上了軍校,成為我班唯一的軍人。我覺得他像個豆芽兵,細長的個兒,大眼睛,說話慢慢吞吞(但絕不拖泥帶水)。他有哮喘,白白淨淨看上去身體孱弱,不知是怎麽熬過拉練等軍事訓練的。但據說他的哮喘就是在這種極限鍛煉中被消滅了。阿毛是個好軍人。上大學後我們假期聚會,大家騎車從城西到城東地串聯。有一回他沒車,我們說讓他帶個女生騎,他不同意。原來他穿著軍裝,騎車帶人違反交通規則,有損軍人形象。我們說那你就坐後頭讓人帶你好了,他更不幹了——這不更有損軍人形象嗎?最後他好像自個兒坐公交還是走路的,趕到同學家和我們會合。(不會是脫了軍裝再騎車帶人的吧?根據我的記憶此種可能性比較小。)我大三還是大四時應征了一份家教的活兒,教的小女孩家就在他們學校裏。有一次我帶這個小女孩出去玩,還跑去探望他。他領我們轉了一圈兒,我得以參觀軍營,感覺挺新奇。

我們有時去毛平倫家玩,他的外婆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阿婆弓弓的腰,清清瘦瘦,說一口南方話,和藹可親,總留我們吃飯。我02年回國探親,和大海一起去他家小聚。他那時已上調到北京。我老記不清他是在總政、總參還是總後。反正以他沉穩可靠的品質,細致幹練的辦事作風和對軍人這個職業的奉獻精神,從地方高升到中央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隻是我感到他說話更為謹慎,大家好像不再能享受那種暢所欲言、酣暢淋漓的談話氛圍。我想這種“不自由”也是一種代價吧,一種為職業做出的犧牲。作為一個崇尚民主的自由主義者,我的政治觀點可能和他的距離越來越遠。但這些全然不能影響我們之間的同學情誼。雖然從那以後沒有再聯係過,但我不會忘記那個親切的“阿毛”形象,心裏祝願他一切順利,生活幸福。

大海原本是有姓的,他自己把姓去掉了,單以名號立於江湖之上,讓人過耳不忘。他口哨吹得特別好,常在課間聽到他那兒傳出的世界名曲,悅耳動聽。終於有一天,我豔羨之中暗下決心,要學會吹小曲兒!那時我早已會吹口哨,就是吹不成調。自學的過程很艱辛。我在家裏日夜吹練,尤其在洗碗的時候。其間引來我哥白眼無數,訓斥我不該這麽沒有女孩兒樣。對這種嚴重違反男女平等原則的言論,我自然是嗤之以鼻。俗話說“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不會的時候真的好難啊!但那優美的口哨音樂太有誘惑力了,激勵我屢敗屢戰,堅持摸索。過了大約一個月,感覺雙唇都練腫了,我終於成功了,能吹成曲調啦!雖然底氣不足,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會世界名曲,但會唱的歌兒基本都能吹出來。我驕傲無比,心中對這位暗自遙拜的師傅也相當感激。當然,大海本人是不知道的。高三時有一篇英語課文,講一個人遇到暴風雪後如何脫險。郭老師讓幾個剛剛在一個省裏還是市裏的英語競賽中獲獎的同學上台講課。我講的那段裏,有一個生詞是whistle ——對這個詞我太有感覺了。當堂請大海給同學們吹了一聲兒口哨,嘿嘿。

大海喜靜,愛看書,是個細心建設家庭、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幾年前他和愛人參加了一個飛車組織,節假日時騎著摩托車跋山涉水。現在鳥槍換炮了,想必全家會經常出去自駕遊。他也經常帶兒子玩,是個好爸爸。02年回國時,他和我一起去毛平倫家聚會。席間聽他用家鄉普通話講辦公室趣聞,忍俊不住。我以前一直不喜家鄉話,覺得特別土。隨著年歲漸長,對有地方特色的東西越來越懂得欣賞。大海嘴裏的家鄉話,聽著幽默,親切,透著一股家鄉的風情,令我從此更加接納它。臨分別前,他拿出幾張喜多郎的CD送給我作禮物,跨上摩托, 揮揮手,消失在樓群間。我站在毛平倫家樓前的馬路上,看著陽光下大海的背影,有幾秒鍾沒從老同學的聚會中回過神來。那有點象頑童時代,小夥伴們在外麵瘋玩到天黑,不得不散了回家時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