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了麻州勒星的華人孫紅岩因為殺害妻子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消息。孫畢業於北京大學空間物理專業,又在美國獲得計算機碩士和數學物理博士學位,曾在多家金融和科技公司任職。被殺害的妻子蔡申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曾任上海一家跨國公司營銷總監。說起來倆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也都事業有成。如同所有現實生活悲劇中的人一樣,他們誰也不會預料到倆人走到今天的結局。家毀人亡不說,還成了公眾新聞。像這樣鬧出人命的慘劇從未斷過。至於離婚、貌合神離、搭夥過日子、對婚姻失望的夫妻,或者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夫妻,更是常見。世上有誰結婚就是為了離婚,甚至製造一場慘劇?還不是缺少生活能力惹的禍嗎?!
婚姻的金字塔最重要的底層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有焦慮症、憂鬱症,或者有性格的障礙,那這個人如何去經營婚姻關係?現在, “心理創傷”這個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現,人們認識到一個人童年的負麵經曆(ACEs)對人成年後的關係產生的極大影響。如果你小時候沒有得到健康的愛,你長大了拿什麽去愛另一半?相反,你往往會把自己的能量都拿去討好你的父母,而卻期待著另一半去救贖你曾經的缺失。結果就是衝突和矛盾不可避免。
當然,小家庭脫離不了大的社會環境。對於華人群體,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我們更加不能忘記曆史與文化帶給我們的集體創傷。中國的文化有著不少良好的基因,比如重視家庭;但畢竟在很多方麵是封建、封閉、和愚昧的,尤其是對“自我”的摧殘。獨一無二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運動,更是製造了全民性的心理創傷和人格的扭曲,比如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等。可悲的是,這種與眾不同的集體創傷,在經曆了三年疫情之後,變得更加糟糕。心理創傷的代際相傳,也不再是新的消息。
春節期間加州華人的慘案發生之後,網上許多華人媒體呼籲關注老年的心理健康。那麽,中年人的心理健康誰來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不過,越來越多的華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渴望了解原生家庭和原生文化對他們的影響,不僅是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上,以及應對工作壓力方麵的影響,他們更渴望認識和重新朔造自我。
沒有誰結婚就是為了離婚,或者製造一場慘劇。誰都想擁有幸福。問題是缺少生活的能力,包括情感調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自己生活和事業的規劃能力等, 才導致悲劇的發生,和幸福指數的下降。而這個能力的缺失,跟我們家庭和文化背景造成的心理創傷脫不了幹係。我想,能夠有一對一的專業輔導當然不錯,可是在當前心理輔導師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下,一些華人社團是不是可以聯手專業人士,給大家提供一些適合華人的課程,或者組織專題的營會、研討會等等,至少這樣可以讓大家有一些防範意識,預防一些不必要的問題發生。對於公司來說,當員工心理精神上沒有負擔的時候,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對於個人來說,重視心理健康是一項對自己不可少的投資。拿出點時間,花點錢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