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出傷痛:(二)問世間,何為哀傷?

(2019-10-26 23:26:33) 下一個

      我有一位來訪者(我就稱呼他威廉)的獨生子因為憂鬱症自殺,讓這個中年男人一夜之間白了頭發。不久,他的老板介紹他來接受心理輔導。因為威廉的精神狀態低落,影響到他的工作效率,有的時候工作中還會出錯。威廉說自從兒子去世以後,他總是觸景生情,常常忍不住流淚,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打不起精神。他覺得沒有了兒子,自己的生活也失去了意義。盡管老板送威廉來做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員工保持有效的工作效率,但所幸威廉的老板懂得,威廉的狀態是失去兒子的“哀傷”表現。

       好在威廉的老板對他失去兒子的哀傷有了解,不然他大概還會怪威廉,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甚至找威廉的麻煩。也所幸威廉聽了老板的建議,接受輔導之後,認識到他的低落情緒和狀態,是對失去獨生兒子正常的、自然的反應。兒子的去世,意味著他們父子之間的紐帶永遠斷掉了。正是因為他與兒子感情深厚,他的反應也就更加強烈。不論是哭泣、負疚、難過,傷心,甚至憤怒等等情感,其實都是在表達渴望與兒子重新建立原來那種親密關係的願望,以及無法再獲得這種關係的絕望。

       所以,當有人對我說,你這麽大年齡了才失去父親,有什麽好難過的?這種說法或許是在勸我不要悲傷,但為什麽不但沒有果效,反而更令我難過呢?因為人本能都有依戀行為,小的時候需要與父母,或者是撫養自己的人,建立有安全感的依戀關係。慢慢長大了,我們會離開父母,去外麵世界讀書、工作,再後來漂洋過海,遠離父母,但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外麵的世界多麽精彩或是無奈,我們都還是會回到父母---那個最初依戀對象的身邊,來尋獲支持支援與安全。而當父母這個能夠給我們支持支援和安全的人,消失不見了,或者感覺到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受到威脅了,我們就會產生極度的焦慮,和強烈的情感抗議。這是人之常情,是本能的生理反應。

       當然,也不止失去親人才有心如刀絞的痛。有多少人失去寵物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因為寵物也是自己所愛的。有多少人失去工作之後一蹶不振的、甚至走入極端的?有些人投資失敗無法自拔而自取性命。更多的人在經曆了離婚之後感到心碎一地。

      失去親人也好,失去其他心愛的也罷,都是心理創傷所產生自然的、本能的生理反應,本質上就像我們身體受傷一樣,不過是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以前我搬家的時候,不小心扭傷了背。我那時年輕,也沒有在意。不等傷好就又在家裏折騰,總喜歡果斷時間,就把家具和書架都挪換個位置。尤其是後來喜歡上幹農活。結果背上的那個舊傷,常常會因為不經意的勞動或者運動不當或者過猛,都會讓我好多天痛疼難忍。

       所以,不論是身體受傷還是情感受傷,這種傷沒有失效期,都需要得到醫治,都需要一個過程,才重新獲取一個平衡,重新達到在沒有受傷之前的狀態,恢複到沒有受傷之前的功能。如果這個醫治過程出現了差錯,那麽,就有可能像我的背上的傷,一不小心便誘發疼痛一樣,我們也有可能在失去親人和至愛之後,沒有認真對待哀傷的情感,或者不了解哀傷的過程,沒有能夠處理好哀傷而在大腦裏留下傷疤,以後遇到事情時不時發作一下,讓我們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失去親人和至愛,尤其是失去與自己親近的人,所產生的自然的、本能的情感反應,比如觸情生情、常常哭泣、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打不起精神等等,都是哀傷的反應。哀傷的醫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狀態。這個過程走的是否順利,要看我們怎樣一路走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步驟需要完成。完成這個過程的人,能夠回到以前的狀態,在認知、關係、乃至身體健康上,都能恢複到以往的功能。但假如這些步驟沒有得到完成,比如,如果你不能麵對失去親人的事實,你怎麽能夠應對情感的影響呢?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成長與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orho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Chavannes_99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好文。無論多大年紀失去父親,都是傷痛,特別是父女感情深厚的,更不要說有更多共同的美好時光。
Grief is price of lov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