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芮成鋼事件看“舞台父母”對子女的影響

(2015-02-21 09:32:15) 下一個

               
    前些年的時候,芮成鋼作為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因為主持多個英語對外廣播節目,擔任重要的財經節目主持人,並對數百名國際商業界、經濟學界和政界的領袖人物進行過專訪而聞名中國,成為中國成功人士的代表。2014年,芮成鋼遭警方逮捕之後,中外媒體發表大量的文章,對芮成鋼事件做了各種分析。人們普遍接受一種觀點,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芮成鋼》一文所言;“芮成鋼走上邪路是因為心太大、心太急,急於發財,急於升官。”顯然,這種心態是不健康的。人們分析過他產生這種不健康心態的各種原因,但偏偏沒有提及這個年輕人這些種不健康心態的根源,很可能源自他的父母對他的養育。

   很久以前,中國的《知音》雜誌上刊登過一篇關於芮成鋼的報告。那個時候,芮成鋼已經成名,正是“高朋滿座,光鮮亮麗,光芒四射”的時候。這篇報道寫的是芮成鋼小時候,他的父母如何培養他成才。怎麽才能給小小的芮成鋼注入一顆發奮上進的心呢?文中說,他的父母經常在家裏背誦古詩,夫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親熱互動,把這個小孩子丟在一邊,不理不睬。隻有當小芮成鋼能夠回應爸媽的詩句時,他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並告訴他,你懂的遠遠不夠,你必須再接再厲。

你能體會到小孩子在這種場景中的感受嗎?他會感到多麽無助?父母在盡情表現著他們的才華,而我,被冷落到一邊,為什麽?因為我沒有這個才華。父母對他的期望是希望他成為一個有才華的人。當他沒有能力回應父母這個期望時,或者無法滿足舞台母親的願望,父母展示出他們對孩子的不屑、不滿、冷落。他們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沒本事你就被人瞧不起。

 

而這個孩子,在他這個年齡,既無助又需要依靠父母的愛,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他必須致力於這個被理想化的假我,試圖透過這個形象---有本事讓人敬重的形象,來重新獲得他的父母在他這個年齡應該給他的,而他卻失去的---愛、尊重、回應。這些元素是他需要在成長過程中,用來去發現、探索、接受、發展和愛自己的元素。可是他卻學到了:如果我想得到父母的愛,我必須具備像他們那樣的才華,甚至超越他們的才華,我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同、關愛。他就是這樣在否認自己中,丟失了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不能夠隻看到像芮成鋼這樣的人,為什麽會“對權與名的極度渴慕”,會有時髦卻空洞的言談、強迫症式的名人列舉”,以及“對現實權力與成功的巨大迷戀。”我們需要理解他在這些行為之下的情感經曆。

 

過去,人們認為,不健康的心態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比如遺傳、社會等因素。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漸漸認識到,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良好的關係環境。用著名心理學家Urie Bronfenbrenner 的話說:“孩子為了正常的發育,需要與一個或者更多成人有一種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情感關係;他們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活動。有人必須對那個孩子特別喜愛。這是第一條,最後一條,永遠都是。

            科學發現告訴我們,這個關係環境的基礎,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孩子需要同情、理解、尊重、回應。父母既要愛孩子可愛的一麵,也要接受孩子不可愛的一麵,愛這個小生命的奇妙、美麗,也愛他依賴、軟弱、無助、甚至存在殘缺的一麵。不是你必須展示出你的才華,我才會理睬你、抱你、愛你。當芮成鋼的父母自娛自樂,對龜縮在一旁的幼兒置之不理的時候,他們的態度給兒子發送了清晰的信息:你必須做一個我們期望你做的人!一個沒有本事的你,會令我們失望。做一個我們期望你做的人,我們才會愛你。

            結果,對於父母來說,你將不再是你,而是父母需要的你。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態度,是對孩子心理和情感發展的傷害。用這種理想化和侮辱孩子的辦法,也許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人,但是卻摧殘了孩子的性格發育。       

而今邁步從頭越。那個受到情感和心理發展受到傷害的孩子,從此埋葬了他的真實的我,形成對自己一種強迫的承諾:我一定要成名、成家!作為對幼小年齡受到傷害的補償,他用勤苦的奮鬥,用不斷地成就,高調展示給世界:那(個假的)就是我。心理學家稱這種性格為“自戀性格”。

            這一類父母----把個人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成他們未能完成的心願、理想,轉變他們對生活的失望、彌補他們生活中的缺憾的父母,心理學家稱他們是“舞台父母”。

            當然,芮成鋼的父母哪能不愛他們的兒子?他們有一萬個理由相信,他們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將來有出息”。但是,現在的科學發現告訴我們,這種做法形成對孩子的忽視。而在家庭中長期被忽視的兒童,他們的心理成長受到的損害,對性格形成的扭曲,比有些挨打受罵的虐待還要嚴重。

芮成鋼為什麽“心太大、心太急,急於發財,急於升官”?以至於“走上邪路”?要說“芮成鋼究竟哪裏做得不對,”還真應先問問他養育了他的父母,看看他們“以愛為名”的養育,如何形成了那“耀眼的光芒遮蔽了每一個黑點”的來源?看看社會和文化“以愛為名”的教育如何對虐待兒童推波助瀾?看看科學的發現如何培養一個情感、心理、道德、身體都健康的孩子。這樣才是避免後來的“芮成鋼們”的悲劇重蹈覆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TheEarth 回複 悄悄話 如此文所列人物為習近平。 那父母就教育對了。父母教育結果也得因人而異。
Joy4Life 回複 悄悄話 我最近讀了一篇好文章《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對我很有啟發,沒想到與樓主此文大意相符,現摘文如下:

"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內視,《大學》裏講“正心、然後誠意”,正誰的心?正家長的心,然後再正孩子的心。"

“拿什麽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氣質,就是拿我們父母恰當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義的模糊。”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術層麵來折騰了,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裏麵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生物學民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路邊群眾' 的評論 :
他的父母缺乏愛的能力,也許自己小時候也沒有得到過愛,也從未治愈和反省,也不會給予愛。
路邊群眾 回複 悄悄話 那他父母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路邊群眾 回複 悄悄話 那他父母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forho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我也好喜歡這個狗狗。
forho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肥肥乖乖' 的評論 : 這個小寶貝的照片太可愛了!能多放幾張嗎?
forho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歡迎轉發。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很同意,我可以引用轉發麽?
你說的那個無條件的愛正是基督的愛、佛陀的慈悲、孔子的仁愛的特征。
而整個社會在這個方麵都有這個芮成鋼父母的心理誤區,不過芮成鋼的父母可能是太典型了。

如果一般地說,人是有Being, Doing, Having三方麵,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角度看,君子的心理秩序是Being->Doing->Having. 而小人是反之,先用Having來衡量自己,(比如有些繼承家產的浪蕩子弟,當然沒有家產的人裏也當然更多用“所擁有的東西-Having”,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進一步的,就用自己能做的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比如能幹的就看不起不懂得人),而不知道在能力之外,還有一個人作為人本身(Being)的價值。
昧名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為人父母裏,意識到需要這樣自我教誨的太少了,所以。。。。。。
肥肥乖乖 回複 悄悄話 芮成鋼的成長環境和李天一的成長環境何其相似 - 都有金絮其外、敗絮其內的父母,在一片虛偽和謊言中長大。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與其追究父母的原因,不如分析今天中國的社會環境對年輕人的影響這個更深刻的問題。其他人如果有芮的頭腦和取得的地位,幸免於難的不多。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隻聽過做父母的誇自己的孩兒聰明能幹的,從沒聽做父母的誇自己孩兒品德好,就是腦子慢的。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芮成鋼終於被不擇手段要“成功”的父母煉成了廢鐵和藥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