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情人節致父母: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2015-02-13 10:17:34) 下一個

 

          情人節來臨之際,微信上看到不少的問候、祝福和慶祝的消息。能夠在這一天,和自己的伴侶、朋友、孩子、家人等等一起,或看場電影、或一起享用美食、或一起外出購物等等,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一個表達愛意,共同創造人生中一段美好回憶的機會。但是,也有些父母給年幼的孩子過情人節,給他們布置環境,讓孩子互成稱“情人”,讓他們抱在一起親吻;也有的父母與未成年的孩子一起過節,聲稱孩子就是他們的“小情人”。這種讓孩子提前體驗情人之間的愛意,和讓孩子感受自己是父親或者母親情感寄托的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成長。

            讓年幼的孩子們體驗情人節的歡樂,跟孩子一起享受時光、享受親密的關係並沒有不妥。稱呼孩子為“小情人”的父母,相信是表達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而且現在的流行文化也渲染的不少。僅僅一個稱呼也沒有大了不起。然而,父母怎樣感受、怎麽做更為重要。

            鼓勵和引導孩子早早地體驗“情人”才有的舉動,比如親吻、送對方訂婚戒指等,家長會覺得很好玩。但這樣做倘若一不小心,便會很容易誤導孩子,享受在幼小的年齡階段,還沒有發育好的心智。如果父親或者母親因為某種原因而感情缺失,於是把自己的情感需要投放在孩子身上,那就更需要警醒了。孩子當然需要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但是把這種“親子關係”比作“情人關係”,容易產生角色錯位。孩子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才能成長。“情人關係”從內容、到實質跟“親子關係”完全不同。當父親或者母親將對孩子的關係比作“情人關係”時,父親或者母親無法給予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關愛;而孩子也無法以孩子的身份回應父母的愛。

心理學家把父母稱呼孩子為“小情人”的現象為“情感亂倫”,認為“這是一種情感上的、隱秘的亂倫關係,即孩子成為父親或者母親的替代品。”結果,這個被父親或者母親當做“小情人”看待的孩子,永遠無法滿足自己作為孩子,需要得到的父母之愛。這個孩子沒法成為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時時刻刻必須準備好,為滿足父親或者母親的情感需要提供服務。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博士(Alice Miller)強調,這是父母“自戀地使用孩子”。但是,“這對孩子意味著什麽?每一個孩子都尋求愛的接觸,並為得到這份愛而高興。同時,當與他極不相稱的年齡的欲望被激發起來以後,孩子會感到不安全。”

現在科學的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當孩子成為父母情感的替代品時,盡管孩子表麵上身體沒有受傷,但是他們的心理創傷,會使得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際關係都會產生障礙。

父母鼓勵孩子提前體驗情人之間的愛意和舉動,和讓孩子感受自己是父親或者母親情感寄托的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成長。請讓孩子成為孩子,留下童年該有的記憶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kgcity 回複 悄悄話 樓上說得對。我兒子從上kindergadon開始,學校就讓他們互送小卡片,糖果,巧克力這情人節,還讓他送自製的情人卡給父母,昨天我和他爸又收到了。其實是文化差異,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情人節的含義,我想老師是讓他們去表達愛意,對父母的敬愛,對同學的友愛。
梅橘 回複 悄悄話 生活在北美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子從3歲上pre-school開始,就開始過情人節了,其實情人節是一個表達愛的節日,可以是友情,親情,或者是愛情...
你文章中提的觀點有點偏頗了...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