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的迷失 -- 《父母之愛》寫作花絮之一

(2013-04-04 09:12:10) 下一個

《父母之愛如何成了禍害 --- 走出傳統文化的誤區》這本書的主題是探索中國文化中哪些因素形成了父母之愛的誤區,誤導動機良好的父母之愛,結果卻損害了孩子的心智成長和發育;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對科學和真理的認識中,找到更好的父母之愛。本書將在中國大陸出版。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也相信,天下的父母不是個個都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迷失在愛孩子的自我感覺中,甚至是迷失在自己的無知當中,結果“愛”孩子就變成了“害”孩子。

為什麽要寫這個主題?因為一個人小時候的生活,會給他的未來打下深深的烙印,影響到他成人之後的生活。而我們華人因為文化上的原因,往往會迷失在對孩子的愛中,把一些在科學上發現的“非正常”養育方式,當做對孩子正常的愛;而家長卻毫無知覺,那樣的愛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成長。

我在寫《父母之愛》之前,在華人中做了不少調研。許多父母對我說,這有什麽問題呢?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我常常會問這些父母這樣的問題:你怎麽知道你的愛是正確的?沒有人給我答案。大都會說,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呀。那些年紀大一些的父母會說,孩子不是已經長大了嗎?可是長大以後的生活情形呢?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呢?麵對生活的選擇和誘惑呢 ? 為什麽有的人會一次次失敗?為什麽有些人會失敗了再也起不來?為什麽有的人會生活在鬱鬱寡歡的孤獨生活?很多父母不回答這些問題。

但是,隻要我們看看周邊我們認識的、知道的、聽說的人或者朋友,你難道不會識別出那些在生活中失敗了的成年子女嗎?雖然不是個個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他們在婚姻和家庭的不幸,在工作上的不順利,他們無法適應社會,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等等,在告訴我們做父母的什麽?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對父母之愛的定義做一個深入的探究,看看到底什麽樣的父母之愛才能算是真正的愛,有利於孩子的身心靈發育成長。在過去三年對這個主題的寫作中,我發現在華人文化裏,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愛孩子”仍然是主導信念。而這個信念基本上還停留在父母的自我感覺裏,或者是傳統文化的教導裏: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好;所以為了孩子,父母不顧一切,撲湯蹈火,哪怕犧牲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辭!西方的心理學研究,以及基督教神學的啟示認為,愛不愛孩子要看“結出的果子”。這個意思是說,如果父母有心想要愛孩子,但是卻不知道怎麽愛,結果在愛的過程中,損害了孩子的心智發育,導致孩子長大以後在生活上失敗,這種愛就不是愛,用老百姓的話說,是“好心辦壞事”。用心理學家米勒愛麗絲等人的話說,這是“以愛為名的情感虐待”。

有些父母感慨地對我說,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孩子?若是看到自己孩子成年以後生活不如意,或者淒淒慘慘、或者憂鬱痛苦、或者麻煩多多,哪個父母會不痛心疾首?誰都想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開開心心地生活在幸福之中。所以愛孩子,又迷失在愛的路上,真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