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
2025 (1)
爸爸媽媽:孩子不是你們的“小情人”
父母稱呼孩子為“小情人”的現象似乎在華人文化中依然普遍。有些文章描寫做爸爸的對女兒精心照顧是“父親對女兒情人般的癡心”,因為“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中國演員買紅妹在談到她的婚姻觸礁問題時,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寶寶就是我的堅強後盾,她即是我的天使,又是小丈夫。” 稱呼孩子為“小情人”父母,相信這是表達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然而,父母卻沒有考量把孩子稱為父母“小情人”的做法,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發育極其有害。
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理所當然。但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無法比喻為“情人”關係。因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完全依賴父母無條件的關愛才能成長;“情人”之間的關係所牽扯到的內容,在本質上完全跟親子關係不一樣。當父母把對孩子的關係比喻成“情人”關係時,就好像是產生了角色錯位:父母無法給予孩子所需要的關愛;同時孩子也無法以孩子的身份回應對父母的愛。
這種情況並非隻有中國文化。不過在西方屬於個人行為,而在中國文化中,就成了“文化習俗”。
心理學把父母稱孩子為“小情人”的現象為“情感亂倫”,指出“這是一種情感上的、隱秘的亂倫關係,即孩子成為父親或者母親的“替代品”。 結果,這個孩子的需要永遠得不到滿足。他們沒法成為孩子,但卻時時刻刻準備好服務父親或者母親的需要。”
從心理上來說,“小情人”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極其有害。因為父親或者母親把孩子變成了自己的配偶。心理學家指這種行為是“父親或者母親隱藏的、無意識的、以愛之名義包裝的暴力”;是“最為邪惡的靈魂殺手”;“殘酷的、病態的、罪惡的、卑鄙的行為”、“臭名昭著的罪行”;稱“這是病態的父親或者母親的愛。”
米勒博士( Alice Miller )強調這是父母“自戀地使用孩子”。她說,“這對孩子意味著什麽?每一個孩子都尋求愛的接觸,並且得到這份愛會很開心。同時,當與他極不相稱的年紀的欲望被激發起來以後,孩子會感到不安全。”
美國精神科教授約翰布瑞爾 (John Briere) 指出:“盡管兒童表麵上沒有受傷,但是他們的心理創傷會使得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際關係都產生障礙。”美國外科總醫師( The United States Surgeon General ) 是美國政府在公共衛生界的傑出發言人。在 2010 年度報告中 ,也對這此類做法導致對兒童身心靈的傷害做過比較詳盡的報道。
稱呼孩子“小情人”的父母是走進了愛孩子的誤區。隻有清楚父母之愛的定義以及內涵,清楚身為父母的角色和責任的父母,才能養育一個身體、心理和情感上都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