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寄語傷心父母

(2012-09-07 13:35:21) 下一個

            如果你含辛茹苦撫養成人的孩子對你愛理不理了,傷心是難免的。

            不少的父母親哭訴,他們的孩子在美國長大以後跟父母親的關係疏遠了,平時難得見到他們,即使父母親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也是幾句話快快打發了事。而且,這些長大了的孩子們對父母親的生活毫不關心,有時會指責父母不理解他們,影響和幹涉他們的生活等等。有一位母親這樣描繪這些子女:漠然、無情。

            有一女兒從小跟隨父母移民美國。不懂英語的父親在餐館打工,母親靠給人家帶孩子幫補家用。這孩子讀書倒也爭氣,一直讀到大學畢業。之後戀愛、結婚、生子;從此就難得再踏進父母的家門,還理直氣壯地對傷心的父母說:“我今天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跟你們沒關係。”有一對老夫婦得知在海外工作的孩子一家將要回國,倆人趕緊去給孩子一家收拾房子,買買新的被褥、廚具等,又把屋裏屋外打掃幹淨。結果孩子一進門硬邦邦地甩給他們一串話:“你們這是怎麽搞的?誰讓你們買這些難看死的東西呀?你們把我的樹都剪壞了,知道不?”有一個女兒對眼巴巴想要跟她說句話的媽媽,更是語出驚人“你懂不懂美國的規矩呀? 不懂就趕緊回去!”並且給媽媽立下“軍令”: “以後沒有我的許可,你不要到我家裏來。”

           讀者以為是我編的故事嗎?我告訴你,每一句話都是我在閃閃的淚光裏聽到的。你會問,那麽,少年人的情形如何?請各位留心觀察:這些所謂“外黃內白”的“香蕉”人能夠稱得上“陽光”青年的有多少?他們會主動給人打招呼嗎?還不是一付懶洋洋的樣子,都不會撇人一眼,在喉管裏有氣無力地“嗨”一聲?你想試試跟他們談責任嗎?你會發現,就像你聽不懂他們的現代化科技語言一樣,他們大腦的程序裏也沒有“責任”這個概念。

            有一個老師說了一句話令人深思:有些在美國長大的華人子女丟掉了華人文化中優秀的傳統,又沒有能夠真正地、完全地學到美國好的文化。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位老師話裏的含義,你可以去查一查關於第二代華人移民的研究報告:華人移民“第二代”比他們的父輩出現的心理疾患多。

            不管長大了兒女們如何對待自己,父母都不要自責和內疚。“移民二代”的問題多有特殊的背景原因。首先,作為父母,我們都不是完人,也不可能做得盡善盡美;其次,身在異鄉生怕孩子受到委屈,很容易加倍嗬護自己的孩子;這自然會形成對孩子的“溺愛”。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我們的孩子既有所有孩子一樣麵臨的年齡“轉型”時的困惑;更有“黃色”和“白色”的“膚色合一”的困惑。就是說,在青少年尋求個人本相的階段,移民的後代遭遇著雙重的困惑。遺憾地是,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華人社區的重視。

每當看到父母們傷心的樣子,我便會想起上帝和以色列民族的關係。上帝稱以色列人為“孩子”,領這群人脫離埃及受苦受難之地,又賜給他們美好的地方為家園。可這群人就跟現在的子女一樣,缺乏感恩之心,不把上帝放在眼裏。結果如何?常常搞出麻煩不可收拾。上帝雖然傷心,但他默默地注視著這群孩子,並不幹預他們的行為。 但上帝卻至始至終愛著他們,從不拒絕他們的求助。

我隻能寄予傷心的父母:學習無條件地接受和愛你不懂事的孩子,學習寬恕和原諒他們的過犯;更重要的,學習放手。相信愛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鏡 回複 悄悄話 你提出了culture identity lose 現象,但如何預防與糾正呢才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希望看到你在這方麵的見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